重慶企業加快研發新療法新產品 用科技力量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2021-01-20 鳳凰重慶

原標題:

用科技力量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重慶企業加快研發新療法新產品

2月25日,邁基諾(重慶)基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在生產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記者 張亦築 攝

本報訊(記者 張亦築)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離不開科技力量。2月25日,市科技局透露,在我市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科技攻關專項的支持下,重慶多家企業正加快產品研發,不少項目已取得積極進展。

重慶斯德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斯德姆生物)研製出源於臍帶血的CAR-NK細胞療法,通過向患者體內輸入CAR-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超強版),分別靶向新冠病毒的S蛋白及其感染細胞表面的NKG2DL,對清除病毒及其感染的細胞有效果。

「人體內的淋巴細胞中原本就有NK細胞。」斯德姆生物技術總監尹曉光博士介紹,NK細胞可以直接清除新冠病毒及其感染的細胞,促進康復。它還有「調兵遣將」的能力,調動其它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協同作戰」,提高人體對病毒的免疫力。

他表示,通過向人體內輸入NK細胞,使體內NK細胞數量和功能達到正常或基本正常,就能對新冠肺炎產生較好的療效,尤其適合於輕中症患者及高危人員的應急防治,「這種療法已開始在部分醫療救治機構進行臨床試驗研究。」

目前,核酸檢測仍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自疫情發生以來,邁基諾(重慶)基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邁基諾)在短時間內就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及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快速建成每天4000例通量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P2實驗室。

「我們的檢測過程有近20道工序,在自主研發的自動化檢測平臺和樣本管理系統支持下,最快2小時內便可出結果。」邁基諾副總裁任爽華介紹,整個自動化檢測線由3-4臺模塊化工作站組成,儀器小巧,可置於生物安全櫃內,從樣本輸入到獲得檢測數據,全程僅需人工一步整板轉移操作,實現自動核酸提取、體系配製、試劑分裝、加樣等過程,大大降低人員操作的風險。

據悉,經過相關部門聯合驗收,重慶邁基諾醫學檢驗實驗室已被指定為我市可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第三方機構,已對重慶西站、重慶軌道集團、海爾集團等企事業單位復工人員進行了5500餘例核酸檢測。

相關焦點

  • 重慶啟動第二批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科技攻關專項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張亦築)2月25日,市科技局發布消息稱,我市第二批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科技攻關專項已正式啟動實施。此次啟動的24個項目主要圍繞新冠肺炎快速篩查與診斷、救治與康復技術開發、應急藥物與疫苗研發、應急設備研發、疫情監測與預警等方面展開,單個項目資助額度50萬元。
  • 【疫情防控】北海發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示
    【疫情防控】北海發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示 2021-01-07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百靈榮獲"貴州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1月8日,貴州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貴陽召開,用最高規格、最高禮遇,向人民的英雄致敬,向英雄的人民致敬。憑藉在抗疫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和重要貢獻,貴州百靈被授予"貴州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澳優董事長顏衛彬獲評「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來源:證券日報11月30日,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長沙隆重舉行,澳優董事長顏衛彬獲評「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大批中國企業積極行動,讓中國乃至全世界感受到責任和守護的力量。疫情爆發後,在以顏衛彬為核心的澳優管理層的統籌下,澳優快速反應,一手戰疫情、一手保供應,第一時間成立了海內外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與工作小組,明確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專職人員,對防疫、公益、經營等系列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安排,為快速戰勝疫情、經濟社會恢復注入強大動能。
  • 抗擊新冠病毒,這些醫藥產品從南京江北新區來
    中國江蘇網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抗擊疫情的相關醫療產品和器械的研發也在跟時間賽跑。生命健康產業作為南京江北新區的支柱產業,正是得益於產業的提前布局,有17家企業正將掌握生命科學前沿技術優勢轉化成抗擊疫情的創新產品,勇當急先鋒,科研加速度,為檢測、預防、醫治新冠肺炎助力。
  • 海爾施基因科技核酸檢測方案,助力新冠疫情防控
    目前,國內的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但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國內仍不能警惕大意,還需要嚴防境外輸入性病例以及疑似確診和確診病例在集中隔離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合併感染、以及因此造成的交叉感染等。
  • 韓國15家藥企著手研製新冠疫苗和藥物;日本藥企AnGes開始研發新冠...
    韓國製藥生物協會3月9日表示,國內有15家生物製藥企業已開始或正準備研製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和藥物製劑,但預計完成研發和臨床試驗至少需要數月甚至數年。韓國GC綠十字和SK生物科技等5家藥企宣布開始研發新冠疫苗,賽爾群等10家藥企也已著手或準備研發相關藥物。賽爾群通過分析治癒者血液研發藥物,醫企Immunemed則正在研究使用抗流感藥物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國立保健研究院、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韓國化學研究院、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4家機構也為研發新冠疫苗和藥物正在積極推進民官合作。
  • 主動防護‖「集智抗病毒抑菌卡」助力新冠病毒疫情防控
    ,國健投新媒體選擇與集智生物合作,正是看中並且認可「抗病毒抑菌卡」產品的功效及市場潛力,將集智生物擁有的高新技術優勢和高端人才優勢與國健投新媒體擁有的媒體資源、產業資源和政府專業機構等強強結合,共同打造具有知名度的抗病毒抑菌系列品牌,為國家和協助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做出貢獻。
  • 謝曉亮:助力全球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給全世界帶來了極大挑戰,科學的價值也因此尤為凸顯。為增進科學對人類重要性的認識,「科學之光,溫暖世界」被定為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 終結疫情的「殺手鐧」是什麼?動物模型在突發傳染病防控中有著怎樣的作用?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未來科學大獎周「病毒與人類健康主題論壇」上得到答案。
  • ...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 題:變壓力為動力 實現發展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指明方向增強信心新華社記者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出席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
  • 570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圖書選題分析(上)
    1月31日,中宣部在京召開專題視頻會議,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宣傳引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大權威信息發布力度,加強政策措施宣傳解讀,持續振奮精神、凝聚力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輿論支持。
  • 中國醫療隊助力赤道幾內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自2020年3月14日赤道幾內亞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援赤幾中國醫療隊迅速行動,全力參與赤幾疫情防控工作。醫療隊根據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提煉要點,製作演示文稿和學習文檔,翻譯成西班牙語,提供給當地醫務人員,並就診療和防控要點進行深入交流。
  • 舊藥新用:法匹拉韋獲或加速新冠肺炎清除
    3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藥物專班組長張新民表示,法匹拉韋(法維拉韋)的安全性好、療效明確、藥品可及;日前,「法匹拉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研究(註冊號:ChiCTR2000029600)」結果出爐,提示法匹拉韋可能通過加快病毒清除,達到緩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進展的療效,進一步證實了法匹拉韋的治療功效。
  • 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尼泊爾政府宣布開始宵禁
    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尼泊爾政府宣布開始宵禁 2020-06-20 00:00:16 作者:張楷欣 責任編輯:張楷欣   (抗擊新冠肺炎
  • 新冠病毒檢測儀 12分鐘提取96個樣本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新冠病毒檢測儀 12分鐘提取96個樣本  【解說】11月9日至11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重慶,採訪團深入重慶大渡口區的中元匯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探訪這家生物企業新冠病毒檢測儀器及試劑盒研發生產情況。
  • 一周醫藥業情報 | 新冠疫苗研發開始臨床試驗;默沙東確定分拆新...
    復星醫藥獲BioNTech許可 將研發新冠病毒肺炎疫苗。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獲BioNTech SE許可在中國獨家開發、商業化基於其專有的mRNA技術平臺研發的、針對COVID-19的疫苗產品。復星醫藥產業將向BioNTech支付不超過8500萬美元的許可費(包括首付款、臨床開發註冊及銷售裡程碑款項)。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華威大學在行動!
    怎樣更好地支持國家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學生和教職工的健康,福利和安全始終是華威大學的重中之重。華威大學的教職工與學生也在積極地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的工作,為支持國家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積極運用研究和專業知識。
  • 重慶企業用天然海藻提取物研發出「隱形口罩」 價格為進口產品的1/3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7月15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高新區獲悉,該區的的瑞希生物科技公司(以下簡稱「瑞希生物」)建成全球首個生物醫學材料人工智慧篩選平臺,僅用8個月就研發出國內第一個卡拉膠抗病毒皮膚噴霧劑。這款噴霧劑可包裹病毒和使病毒失去活性,被稱為「隱形口罩」。
  • 爭分奪秒開展技術研發和科研攻關 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教育部簡報〔2020〕第5期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教育系統發揮高校人才科技優勢和多學科綜合交叉優勢,以防止疫情蔓延、有效治療疾病為第一目標,迅速組織科研攻關行動。清華大學醫學院程京院士團隊與相關公司聯合研發6項呼吸道病毒(含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得歐盟CE認證,助力歐洲地區疫情防控。上海交通大學古宏晨教授團隊研製出用於新冠病毒分離捕獲的納米磁性載體技術,由此開發的試劑盒成為首批通過法定機構批准的產品之一。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聽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
    李世鵬院士從五個角度與大家探討信息技術與疫情防控,包括可以直接應用於抗疫工作的成熟的信息技術、通過快速集成或快速研發後可投入應用的技術,此次疫情凸顯出我國不成熟的或缺失的IT技術,需要開發哪些IT技術以應對未來的防疫工作以及技術應用後的反思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