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植物與生活

2021-01-07 中國科學院

一、有毒植物基本知識

凡有中毒實例或實驗證實有可能通過食入、接觸或其他途徑進入機體,造成人、家畜或其他某些動物死亡或機體機能長期性或暫時性傷害的植物,均稱為有毒植物。絕大部分有毒植物的成分是在植物體內代謝生成的,也有一些植物可以富集某些特殊化學成分而產生毒害作用,這些植物均屬有毒植物,但外源性汙染(如黴菌、農藥)的植物不應在此列。

某種有毒植物可能是全株有毒,也可能僅某個或數個部位有毒,可能在全部發育階段有毒,也可能只在某些發育階段有毒,有些植物只在新鮮狀態下有毒,經過某種加工處理後可失去毒性。

有毒植物產生的機體中毒效應廣泛,一般除機械性損傷外,全身或局部,急性或慢性的器質性及功能性損傷均應列入中毒效應,包括致死及非致死性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以及皮膚、呼吸道、眼睛、肝、腎等各部位或器官的損傷或功能性障礙。另外,近年來具有精神性作用、致癌作用、致畸胎作用的植物也日益受到重視。

有毒植物的中毒效應差異很大,劇毒植物僅一、二顆種子或一、二片葉子就能致死,有些有毒植物則需要較大量進入體內才能引起中毒,這取決於植物所含各種有毒成分的毒性大小、含量及其相互作用等因素,但能直接造成危險的並不僅限於劇毒植物,據報導,小毒、微毒乃至無毒的植物也有中毒案例發生,而且有可能造成死亡。

二、有毒植物的認識誤區

人們對有毒植物往往存在一些誤區,比如認為有毒植物明顯有害,不大可能對人類具有有益的用途;或認為有毒植物都是陌生的野生植物,在我們周圍習見植物,特別是食用及栽培植物都是無毒害的。然而實際情況是,有毒植物無處不在。我國有毒植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民間一向有採摘野生植物食用的習慣,而且在中醫治療中大量使用各類中草藥,誤食和接觸有毒植物的機會較多。此外,一些重要的經濟作物、食用植物以及許多園林觀賞植物等都具有或大或小的毒性,由此而導致的植物中毒事件也並不罕見。

糧食、果木、蔬菜、油料等食用植物中包括一些重要的可能引起中毒的種類。薔薇科的杏、蘋果、櫻桃、桃、李、梨等常見水果,果肉鮮美,但種仁、葉、花芽、樹皮等則多含有氰甙,食入種仁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的情況並不少見。木薯的塊根、魔芋的塊莖等含有有毒成分,需經處理方可食用,而不經過加工生食或處理不徹底均可引起中毒;菜豆、小刀豆等含有血球凝集素,必須煮沸以除去毒性;未成熟的蠶豆,發芽的馬鈴薯也都含有毒成分,不慎食用均可造成食物中毒。

是藥三分毒,有毒植物和藥用植物很難嚴格區分,許多情況下,藥用植物同時又是有毒植物,在允許劑量下有治療作用,而過量即造成中毒,如烏頭、藜蘆、博落回、雷公藤、馬錢子、木通、使君子、曼陀羅等均曾發生過過量中毒事件。

誤食或間接食入有毒植物屢有發生。莽草誤作八角、馬桑果誤作桑葚、鉤吻誤作(金銀花)涼茶、桐油誤作食用油、烏頭偽充三七、商陸偽充人參,以及食用以杜鵑花、雷公藤等有毒植物為蜜源釀成的蜂蜜,以狼毒等釀酒,以烏桕木為砧板切肉做菜,均可造成中毒事件發生。此外,有毒植物也可經接觸中毒,如大戟科、菊科、漆樹科、天南星科等均有多種植物有刺激皮膚和黏膜作用,而更有一些有毒植物的花粉可通過空氣傳播引發人畜等的呼吸道感染及過敏症狀,如外來入侵物種紫莖澤蘭Eupatorium adenophorum曾引起雲南部分地區鳥類及牛、羊呼吸道感染而大批死亡。

在公園、居民小區、街道綠地等城市環境中,一些庭園觀賞及綠化植物中也有許多具有毒性成分的植物,而且從國外引進以及從野生植物中新選育的植物觀賞品種也日益增多,其中不乏有毒種類,因接觸觀賞植物而引起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容易造成中毒的觀賞植物有:夾竹桃科的黃花夾竹桃、夾竹桃,百合科的鈴蘭,茄科的洋金花、珊瑚櫻,天南星科的花葉萬年青,馬鞭草科的馬纓丹等,此外含劇毒成分的杜鵑花屬、烏頭屬植物在我國作為觀賞植物也有廣泛栽培。

儘管如此,我們也大可不必因噎廢食,避之唯恐不及。事實上,每個人多掌握一些植物科學知識,對有毒植物多一些認識和了解,我們完全可以避免植物中毒的危險發生。在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以下事項:不要輕易採摘甚至吞食觀賞或野生的植物花草;不要購買食用自己不了解的野生蔬菜和菌子;注意蔬菜瓜果的保鮮,不要過量食用;患病後應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切不可輕信民間的偏方、土方。

三、有毒植物種類概述

我國有毒植物約有1300種,分布於140科,其中毛茛科、杜鵑花科、大戟科、茄科、百合科、豆科等科的有毒種類最多,約330種,在我國有廣泛分布,而且有一些我國特有的劇毒物種。毛茛科有毒植物主要集中在烏頭屬、銀蓮花屬、翠雀屬、毛茛屬,杜鵑花科主要集中在杜鵑花屬,大戟科主要集中在大戟屬,豆科等有毒種類分布則較分散。其他有毒植物較多的科有:天南星科、蘿藦科、菊科、罌粟科、芸香科、夾竹桃科、傘形科、防己科、馬錢科、瑞香科、木蘭科、蕁麻科、漆樹科等。馬桑科、商陸科雖是小科,但多數種有毒,在有毒植物中也佔有重要地位。

我國常易引起中毒的一些有毒植物有:蒼耳、烏頭、莽草、油桐子、馬桑、昆明山海棠、藜蘆、百部、天南星、大戟、羊躑躅、鴉膽子、曼陀羅、狼毒、鉤吻、夾竹桃、烏桕、杏仁等。此外,我國蘑菇種類很多,分布廣泛,特別是在西南地區,誤食毒蘑菇造成嘔吐、腹瀉、精神狂躁,以致死亡者屢有發生,主要常見有毒的蘑菇有:白毒鵝膏(白毒傘)Amanita verna、鬼筆鵝膏(毒傘)Amanita phalloides、鱗柄白毒傘Amanita virosa、褐鱗環柄菇Lepiota helveola、毒蠅傘Amanita muscaria、豹斑毒傘Amanita pantherina、毒粉褶菌Rhodophyllus sinuatus、秋生盔孢傘Galerina autumnalis、包腳黑褶傘Clarkeinda pequinii、鹿花菌Gyromitra esculenta、肉褐鱗小傘Lepiota brunneo-incarnata、殘託斑毒傘Amanita kwangsinensis、毒杯傘Clitocybe cerussata、細網牛肝菌Boletus satanas、毒紅菇Russula emetica、裂絲蓋傘Inocybe rimosa、小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

四、我國有毒植物的歷史

有毒植物是古老的實用科學之一,古代希臘、羅馬、埃及和中國都有關於有毒植物的傳說和記載。人類對有毒植物的認識最早來自生產實踐,我國古代傳說神農氏曾「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務訓》),人類通過尋找食物、藥物的過程積累了大量關於有毒植物的知識,目前已知的大多數有毒植物都是依靠這種長期積累的經驗材料提供的。十九世紀以後,對有毒植物的實驗研究才逐漸開展起來,現在應用有機化學和毒理學的方法研究有毒植物的工作大量增加,關於有毒植物化學成分的分子結構、毒理作用機制方面的知識也迅速擴大。

我國對有毒植物的研究和應用起始很早,是最早對有毒植物有文字記載的國家之一。西周時代已開始將有毒植物作為藥用和殺蟲。《周禮·天官》記載:「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藥事。」,《周禮·秋官》記載莽草殺蟲的用途:「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燻之。」《山海經》(戰國時期,公元前五至二世紀)就記載了莽草、茇、葶藶可毒魚,無條可毒鼠,膏容可無子。秦漢時期,人們對有毒植物的了解已比較廣泛,將有毒植物用於醫藥、捕獵或製成毒弩作為武器。漢《神農本草經》(公元前一至二世紀)列入有毒植物21種,對藜蘆、烏頭、鉤吻、羊躑躅、莨菪子等均已述及。三國名將關羽刮骨療毒,所中毒弩即是由烏頭所制。以後歷代本草著作對有毒植物均不斷有補充,如梁代陶弘景的《神農本草經集注》(公元502-536年)載有毒植物55種,唐《新修本草》(公元659年)載有毒植物66種,宋《經史證類備急本草》載有毒植物109種,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公元1552-1569年)對有毒植物作了更完整的整理,共記載有毒植物150多種,並且專列出「毒草卷」,按毒性大小將有毒植物分為大毒、有毒、小毒三類。此後,清朝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公元1765年)又增補了19種有毒植物。這些本草著作對有毒植物的毒性、症狀、解救方法以及醫藥用途均有敘述,對其他用途也有敘及,如:「狼毒,根有大毒,可殺飛鳥走獸。」

五、有毒植物的有毒化學成分

植物毒性主要取決於它的化學成分。有毒成分在植物類群中的分布很不平衡,有些成分只限於某種或幾種植物中,有些則較廣泛分布於有親緣關係的鄰近屬或科中,而有些關係疏遠的不同植物類群卻有著相同的有毒成分。有毒的化學成分,在過去常被稱為「植物毒素」,這往往是由於以前對其化學了解不多,常常是一些混合成分或未知成分,並以植物名稱命名,如蓖麻毒素、巴豆毒素、相思子毒素等;即使到現在,對於一些有毒成分結構複雜的有毒物質,仍然常常使用這些簡單易接受、但並不確切的「毒素」名稱。

絕大部分有毒化學成分屬於次生化合物,早期認為這些物質是無意義的代謝最終產物,但現在已普遍認識到許多有毒物質與植物的生存適應有關,對人、畜、昆蟲、鳥類、魚類等的毒性作用與植物的化學防禦機制有重要關聯,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效應。

已知有毒化學成分大致可分為:1.非蛋白胺基酸;2.肽;3.生物鹼;4.萜;5.甙;6.酚類及其衍生物;7.無機化合物和簡單有機化合物。需要指出,以上某一類化合物中並不是全部有毒,生物鹼、非蛋白胺基酸中多數化合物有較強的生物活性,而肽類、萜類雖只有少量化合物有毒,但卻包括了一些劇毒的植物毒素。甙類中包括了一些分布較廣的常見植物有毒成分,但大部分甙類是無毒的。

六、有毒植物主要的毒理作用類型

1.精神性中毒作用

約有80種植物有致幻作用,主要是蕈類和旋花科、茄科、夾竹桃科、大麻科、馬錢科、茜草科的一些植物。在我國,重要的植物有曼陀羅、洋金花、天仙子、大麻,其有毒成分如阿託品、東莨菪鹼(茄科植物),四氫大麻酚(大麻)等均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毒後引起幻聽、幻視、欣快、狂躁、精神錯亂、思維困難、抑鬱等症狀。

2.神經系統中毒作用

急性中毒的劇毒植物大部分均是作用於神經系統,中毒表現在感覺、運動和思維功能的障礙或喪失,甚至呼吸功能和心臟功能障礙而導致死亡。具有神經系統中毒作用的有毒植物主要分布在毛茛科、馬錢科、杜鵑花科、防己科、百合科、罌粟科、夾竹桃科和衛矛科等科中。

3.呼吸系統中毒作用

許多有毒植物對呼吸系統有重要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是呼吸抑制,例如嗎啡等生物鹼、番木鱉鹼、藜蘆鹼等痙攣毒物常導致嚴重的呼吸抑制而引起死亡。此外,另一類對呼吸系統有特異作用的有毒植物成分是氰甙,它在植物中分布廣泛,如杏仁、白果等,其中毒作用是由於氰甙釋放的氫氰酸所引起。氫氰酸是大家熟知的劇毒物質,可以通過食入、吸入和透過皮膚中毒,其作用迅速,通過麻痺大腦呼吸中樞而導致死亡。

4.免疫系統中毒作用

某些植物化學成分作用於免疫系統,引起過敏性變態反應,如過敏性休克、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炎等。豚草、梯牧草、毒麥、翠菊等植物花粉中的一些水溶性蛋白,與人接觸時可迅速釋放,引起過敏。這些過敏原可通過空氣傳播,引起許多人發病。蕁麻科多種植物,如麻葉蕁麻、蠍子草,植株表面有刺毛,皮膚接觸後能釋放組胺,引起蕁麻疹等症狀。漆樹科的漆樹、野漆樹等含有漆酚類物質,可引起接觸性皮炎,夾竹桃科、大戟科有些植物也有類似作用。

5.皮膚、黏膜刺激性中毒作用

具有刺激作用的有毒成分常引起皮膚、口腔、胃腸道和泌尿系統的中毒症狀,如皮膚紅腫、發炎、糜爛,黏膜刺激、嘔吐、腹瀉,尿血等。這類有毒成分很多,但其重要成分是一些細胞毒物,如十字花科植物含有的芥子油甙,菊科植物含有的倍半萜內酯,大戟科、瑞香科、蘿藦科、夾竹桃科、山欖科以二萜酯類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刺激性汁液,金絲桃科、蓼科、藜科所含的具皮膚毒性的光敏毒素等。

6.器官損傷性中毒作用

具有強細胞毒害作用,可使細胞溶解、壞死的一些細胞毒物,通常表現為普遍性的器官損傷。如相思子、蓖麻含有高毒性的毒蛋白,相思子毒素和蓖麻毒素,可造成普遍性器官損傷,如胃腸道出血、肝腎壞死、心肌纖維變性等。野百合(豬屎豆)、蒼耳、千裡光等能造成肝腎嚴重損傷,其中所含的雙稠吡咯烷類生物鹼、天芥菜鹼、倒千裡光鹼等是重要的植物性肝毒物質。

7.致癌、致突變及致畸胎作用

致癌、致突變及致畸胎作用都是有毒物質細胞毒性的表現。植物有毒成分中的致癌物是具有烷化能力的一些化合物,常在其作用部位如皮膚、腸、肺引起癌變,也有特異性誘發某類癌變的毒物。化學致突變是生殖細胞在化學物質作用下產生的永久改變,從而造成遺傳學損害,這種損害對受害個體本身並無影響,但可以導致流產、不育和後代的遺傳性疾病。秋水仙鹼(秋水仙)、鬼臼毒素(鬼臼)、長春花鹼(長春花)、菸鹼(菸草)等均具有致突變作用,可造成細胞有絲分裂的終止和異常。此外,一些細胞毒物,如秋水仙鹼、毒扁豆鹼、長春花鹼、藜蘆鹼等,對發育中的胚胎體細胞有毒害作用,造成胎兒發育異常,以及器官或生化系統的缺陷。

七、有毒植物急性中毒治療原則

一般治療

首先應阻止或減慢毒物的吸收,以及儘快除去未吸收的毒物或將其轉變為惰性的代謝物質。一般採取的措施如下:

清洗  如果有毒物質是施於皮膚表面和黏膜,可用水充分衝洗,對不溶於水的毒物,可選用其他適當溶劑。

洗胃和催吐  用高錳酸鉀溶液(1:4000),或0.2-0.5%的鞣酸溶液,也可用炭末混懸液(1L水中,加入炭末兩匙),以及熱鹽水(1L水中,加入食鹽一匙)洗胃。方法是,使中毒者迅速喝下200-300ml灌洗液,然後用手指刺激咽部引起嘔吐,如此反覆,直到嘔吐出的灌洗液澄清為止。如果不適宜洗胃時,則直接催吐。

導瀉  採用鹽類瀉藥,常用的為硫酸鎂或硫酸鈉,每次劑量20-30g,或用25-30%的硫酸鈉或硫酸鎂溶液30-50ml灌腸,促進腸道內的毒物儘快排出,減少腸內吸收。

灌腸  常用生理鹽水或肥皂水1L高壓灌腸。

服用沉澱劑  鞣酸可與部分生物鹼或重金屬形成沉澱,而阻止其吸收。茶葉含大量鞣酸,故可用濃茶代替鞣酸。碘町也可與生物鹼形成沉澱,中毒時可將碘町10-30滴加溫開水口服,或使用複方碘溶液。

服用吸附劑和保護劑  活性炭是良好的吸附劑,可將毒物吸附於其表面,便於再將毒物洗出。因此催吐完畢後,可給中毒者服用炭末20-30g,使胃內殘留的毒物排出。如遇到對食管、胃腸道黏膜有刺激、腐蝕作用的毒物中毒時,應服用保護劑,如植物油、牛奶、蛋清、豆漿、澱粉糊等。

輸液排毒  一般對大量嘔吐、腹瀉而失水的病人,主要採用生理鹽水或格林氏葡萄糖生理鹽水進行輸液,使體內毒物很快排出。

加速排洩  大多數毒物是經腎臟排洩的,因此利尿是加速毒物排洩的主要措施,可飲用大量濃茶,服用利尿藥或輸液,加快毒物從尿中排出。

解毒劑治療

當不了解中毒植物時,可利用氧化、中和等方式進行一般性解毒。當酸中毒時,可用弱鹼(如肥皂水等,但不宜用蘇打,因其在胃內分解產生大量CO2,有脹裂胃壁的危險);如鹼中毒,可用弱酸(如醋酸等)中和。有機物中毒可用氧化劑進行破壞,高錳酸鉀是最常用的一種,常用1:2000-1:5000的溶液洗胃。

應用特效解毒劑是最有效的解毒方法,但採用時必須確證中毒植物種類,否則應用不當可能加重中毒症狀。特效解毒劑的治療原理包括,解毒劑與毒物絡合使毒物失去作用,如洋地黃中毒應用消膽胺解毒;加速毒物代謝,使毒物成為無毒物質,如氰甙類中毒應用硫代硫酸鹽解毒;解毒劑與毒物競爭受體,這類解毒劑應用較廣,如應用毒扁豆鹼治療箭毒類中毒,應用納洛酮治療嗎啡中毒,應用阿託品治療毒扁豆鹼類中毒等。

相關焦點

  • 有毒植物與生活---中國科學院
    一、有毒植物基本知識凡有中毒實例或實驗證實有可能通過食入、接觸或其他途徑進入機體,造成人、家畜或其他某些動物死亡或機體機能長期性或暫時性傷害的植物,均稱為有毒植物。絕大部分有毒植物的成分是在植物體內代謝生成的,也有一些植物可以富集某些特殊化學成分而產生毒害作用,這些植物均屬有毒植物,但外源性汙染(如黴菌、農藥)的植物不應在此列。
  • 生活中常見的有毒植物有哪些?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劇毒植物?農村常見的蓖麻,從小就被大人們告知,那玩意有毒。蓖麻經過人們的利用,已經被人工種植。但蓖麻毒性很強,只需要幾粒蓖麻子就能讓成人中毒死亡。國家保護植物,生長在海拔低於1500米的雨林中。能長到40米左右。蓖麻是蓖麻子有毒,見血封喉樹是乳白色汁液有毒。需要接觸到傷口才有效果,中毒後已窒息而亡。
  •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這些有毒植物,你都認識嗎?
    現如今,許多朋友喜歡在家裡養護盆栽植物,如綠蘿、吊蘭、常春藤啥的,增添綠意的同時,還可通過植物的呼吸作用,來起到淨化空氣的效果。不過,並非所有的植物,都是擺放在家裡,特別是那些有毒的植物。那麼,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十大有毒植物,你都認識嗎?
  • 【科普】常見的有毒植物有哪些?小心身邊這些有毒植物!
    編輯註:因為植物自身的化學成分複雜,其中有很多是有毒的物質,不慎接觸到,可能會引起很多疾病甚至死亡。為此,我們收集了一些常見有毒植物,供大家參考!歡迎留言補充和指正,我們後期會不斷完善!一般植物毒素成分如下:.1.
  • "植物染髮劑"其實有毒
    這條提醒植物染髮劑有毒的微博,很快被轉發了770次,評論也很激烈,很多人為家中父母擔心,想向專家探究「植物染髮劑到底靠不靠譜?」  昨日記者查閱了相關文獻,並向杭州一些醫院的皮膚科專家採訪求證,發現這種被中老年人廣泛使用的植物染髮劑真的有毒,如果孕婦使用了還可能導致流產。
  • 如何判斷有毒植物?誤觸有毒植物如何降低傷害?速看→
    而有些植物也能分泌出乳白色的汁液,坊間傳言這類植物同樣有毒。那麼,帶有乳白色汁液的植物真的有毒嗎?在植物園裡,新奇有趣的植物很多,其中就有一些有毒植物,比如白雀珊瑚、紅彩雲閣、肉珊瑚等等。而它們的汁液也都是乳白色的。
  • 如何判斷有毒植物?誤觸有毒植物如何降低傷害?速看→
    (央視財經《是真的嗎》)自然之中有著數之不盡的生靈,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以不同的姿態精彩地生存著。由於物競天擇的法則,很多動植物都有一套自己的技能。比如毒蛇、蜘蛛等動物就可以分泌毒液來保護自己,或是捕食獵物。而有些植物也能分泌出乳白色的汁液,坊間傳言這類植物同樣有毒。
  • 家養有毒植物有哪些?十大家養有毒植物
    據美國《生活科學》報導,不要小看某些生長在你庭院甚至居室裡的外表誘人的花草植物,它們可能會引發頭痛、抽搐甚至會致人死亡。據2007年《有毒植物手冊》介紹,6歲以下的兒童更易受此傷害,在因中毒就醫的比例中佔到了85%。   第十位,水仙花水仙:又名中國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有毒植物的食用歷史
    當有毒植物引起急性中毒死亡時,人們就立即知道了某種植物性食物有毒,於是就記住了以後不能吃這種食物。在辨別綠色植物有毒五毒的過程中 人類不僅付出了艱辛的汗水,而且付出了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價。從此人們就認識了這種劇毒植物——見血封喉,並且廣泛用作箭毒狩獵。在上萬年的人類歷史中,人類恰恰選擇了能產生劇毒的生氰物質的植物作為自己的主要食物進行馴化栽培。在目前人類消耗前22類作物中,至少有14種起源於能合成生氰物質的植物,有5類至少有部分能合成生氰物質,只有番茄、白菜和椰子3類與生氰物質無關。
  • 「天使」有毒,大連海關截獲有毒植物曼陀羅
    4月21日,大連郵局海關在自澳大利亞進境郵件中截獲4棵帶土植物苗木被鑑定為有毒植物—木本曼陀羅(Brugmansiasp.)。4月15日,大連郵局海關關員在對進境郵件進行過機查驗時,敏銳的發現X光圖像呈現植物枝條特徵,初步判斷高度疑似植物苗木,經人工開包查驗,確認為4棵帶土植物苗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連郵局海關一手抓防疫物資快速通關,一手抓築牢口岸檢疫防線,這是今年第3次截獲植物苗木。」
  • 十大有毒植物,可要小心喔!
    ,當然,有些植物體內是含有很高毒性的。下面就帶大家一一認識我們地球上十大劇毒植物,讓大家開開眼界,同時希望大家遠離有毒植物,確保健康!!斷腸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質是葫蔓藤鹼。據記載,吃下後腸子會變黑粘連,人會腹痛不止而死。
  • 毒藥與歷史:有毒植物真的那麼可怕嗎?
    在神奇的自然界,許多植物看起來美麗而誘人,實際可能有著不小的毒性,比如土豆會導致噁心與腹瀉,鈴蘭能引起心臟驟停……但有毒並不總代表著危險,它們也能成為人類的盟友,比如冬青可以治療發燒與癲癇,洋地黃可以緩解蝰蛇的咬傷……要想「化敵為友」,就要深刻了解這些有毒植物背後的故事。有毒的植物有什麼實用的用法呢?它們又與我們的生活有哪些關係?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毒性」?
  • 去郊野當心這些有毒植物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丹彤野生植物不要採昨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特色花卉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徐曄春就野生有毒植物話題接受本報記者採訪。他指出,郊野離城市較近,自然條件較好,公共運輸便利,成為市民休閒娛樂、休憩的好去處。
  • 50種園林常見有毒植物
    它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植物自身的化學成分複雜,其中有很多是有毒的物質,不慎接觸到,可能會引起很多疾病甚至死亡。在小說中也經常能看到植物的身影。其中有很多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此前可能也沒有了解到它們的毒性。
  • 蒜芥茄,茄科有毒植物
    茄科有毒植物作為催眠、迷幻、止痛、催情藥物,及巫醫的藥具,它們所表現的中樞抗膽鹼能症狀很容易與其它病徵混淆。茄科有毒植物主要有:曼陀羅、莨菪、癲茄、龍葵、毒參茄、山莨菪、馬尿泡等。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阿託品和東莨菪鹼等生物鹼,除此之外,還含有皂苷、龍葵鹼、類固醇等多種成分。
  • 落地生根是什麼植物,落地生根花有毒嗎
    落地生根是生活中比較少見的植物,所以很多人不太了解。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落地生根是什麼植物,以及落地生根花有毒嗎。
  • 有毒植物的故事---中國科學院
    儘管狼毒是本土物種,但由於許多牧場的長期過度放牧,草地嚴重退化,而在繁殖力、耐旱能力和養分競爭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狼毒則迅速蔓延,植株密度逐年提高,甚至成為草場的主要植物群落(而形成靚麗別致的風景)。  狼毒全草有毒(有毒成分主要為狼毒素),以根的毒性最大。
  • 小心家中或室外常見有毒植物
    小心家中或室外常見有毒植物夏天到了,有更多的機會到庭院,草地甚至野外去親近大自然,帶孩子享受大自然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是同時也要提醒孩子們注意安全,讓他們認識並小心下面這些有毒的植物:下面這些花很常見,一定要提醒孩子們注意,並不是只要是家裡或是院子裡養的就沒有毒性
  • 吃貨有文化——常見的有毒植物
    然而,在野外吃一些植物確實是需要慎重的事情, 有一些植物具有毒性,而認識這些植物需要接受非常系統的學習。這邊整理了一些有毒的植物及其辨別方式,歡迎指正。1.天南星科的一些屬天南星科植物為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目的一科,草本植物,具塊莖或伸長的根莖;稀為攀援灌木或附生藤本,富含苦味水汁或乳汁。該科植物的海芋、花葉萬年青、龜背竹、馬蹄蓮、彩葉芋都屬於常見的有毒植物。天南星科植物毒性的具體作用機理很複雜各類成分與毒性作用之間的關係現在還不是十分清楚。
  • 常見的有毒植物圖文介紹 教授認為是妖魔化美麗植物
    百合,因其開花時會釋放有毒物質,濃烈的香味會導致失眠,不適合放進臥室。  黃色杜鵑花為何是黃色,她真的只為與眾不同嗎?含羞草是怎樣知道閉攏葉子的時機?玫瑰又是如何長成人類鍾愛的樣子?我們所驚嘆的花卉的多樣性和形態,實際上是植物的生命姿態。植物也像人類一樣,若要贏得生存鬥爭的勝利,就必須最大程度利用它身邊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