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好不好用,除了硬體性能要有足夠保障之外,系統同樣重要。硬體性能夠不夠強,影響的是電腦使用過程中夠不夠快、夠不夠穩定可靠,別人打開應用程式、或加載遊戲只要幾秒鐘,而你的電腦則需要十幾秒甚至幾十秒,這種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而系統則是與用戶交互的直接渠道。我們平時使用電腦,基本都是直接跟系統打交道,因此好用的作業系統可以說是電腦必須要具備的素質。在Windows XP、Windows 7逐漸被淘汰之後,時下最具生產力、普及度最高的系統無疑是Windows 10,配合第六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能夠在內、外兩個維度為用戶帶來好的體驗,可以說,Windows 10+六代酷睿,是目前最佳的軟硬體組合方案,也是最具生產力、高效性的電腦配置方案。
對於如今的商務用戶而言,電腦已經是日常辦公中不可或缺的平臺了,選擇一臺優秀的電腦能夠讓辦公效率得到保證、能夠讓數據安全得到保障,而正如前面我們說到的,時下選擇商務辦公電腦,Windows 10系統+六代酷睿是最具生產力的組合。
那麼時下有哪些優秀的Windows 10系統+六代酷睿商用筆記本電腦呢?
·聯想昭陽K41:實用辦公利器
首先為大家推薦的是聯想昭陽系列的K41筆記本電腦。
聯想昭陽筆記本自誕生已走過了20年的歷程,該系列第一款筆記本也正是聯想的首款筆記本,昭陽品牌對於聯想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昭陽主打商務領域,曾隨中國登山隊登過珠峰、隨神五遨遊太空、助力北京奧運零故障,在性能與品質方面值得信賴。昭陽K系列定位高端商務,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安全防護都做的不錯。昭陽K41是聯想近期推出的商務本,第一眼看上去設計非常纖薄,邊緣多採用圓弧、斜線過渡,與傳統方正造型、厚重機身的商務本形象相去甚遠,但還是能感受到K41身上獨特的商務氣質,輕巧的外觀、穩重而內斂的配色、不古板的外形,給人一種年輕而又有品質的感覺。
昭陽K41採用了輕薄設計
A面設計比較獨特,採用的是比較少見的兩段式設計,頂部弧形邊緣向內延伸至平整處為分割線,使得A面簡約而不致呆板。A面進行了噴漆處理,表面呈現出非常細微的顆粒感,並有分散但相對均勻的反光效果,看上去十分優雅大氣。表面噴漆帶來了猶如肌膚一樣的觸感,非常的爽滑,同時提供不錯的摩擦力方便拿起。
A面採用的是比較少見的兩段式設計
商務本自然要在安全方面做的比較突出,該機也是如此。從防水鍵盤、APS硬碟保護到指紋識別,幾乎商務本上所有安全特性都能看到。
該機鍵盤採用的是ThinkPad X1 Carbon鍵盤設計,鍵盤布局更加人性化。鍵盤為典型的巧克力鍵盤設計,鍵帽採用了UV塗層處理,手感細膩。通過實際的敲擊體驗,這塊鍵盤的手感還是非常舒適的,好彈性是該鍵盤的特點,稍微增大的接觸面積令手指貼合程度控制的十分到位。
採用ThinkPad X1 Carbon鍵盤設計
該機鍵盤還有兩個最大特點,一個是防水,另一個則是LED照明燈。從機身底部可以看到兩個排水孔,這兩個排水孔直接連接鍵盤,當有液體濺在筆記本上時,通過排水孔導流可將液體排出防止進入內部導致主板燒毀;LED燈則位於屏幕上方,Fn+空格鍵即可打開,效果與背光鍵盤類似,但亮度更高,在黑暗處不僅能看清鍵盤,還能看清筆記本周邊,比較方便。
底部鍵盤排水孔
暗光下LED燈使用效果
·安全設計
硬碟部分雖然採用的是SSD固態硬碟解決方案,但依然搭載了APS硬碟保護系統,這一設計主要是針對搭載大容量機械硬碟的版本。APS硬碟保護系統可以在筆記本跌落時自動終止硬碟讀寫,保障硬碟內的數據安全。雖然這項技術對SSD的影響不大,但依然建議用戶打開,尤其是採用機械硬碟的機型,該技術對於數據保護非常重要。
APS硬碟保護系統
該機還配備了指紋識別,能夠提供晶片級別的加密保護。與Windows Hello搭配使用,可以快速登錄Windows及其應用和服務。同時,聯想還為其開發了Smart Fingerprint程序,通過該程序可以添加十個指紋並能指定每個指紋打開對應的應用或網站,該舉措將指紋識別在安全性向易用性上進行了拓展。
指紋識別
在商務安全方面,該機做的比較全面,從硬體層面到軟體層面都有所涉及,而且不單單在安全性上做文章,在保證體驗的同時向易用性上過渡,這是很多商務本所欠缺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昭陽K41做的不錯。
·屏幕素質
屏幕方面,該機搭載了一塊14英寸的霧面防眩光屏幕,解析度為1920×1080。通過軟體Spyder5測試可以看出,該屏幕色域達到了68%的sRGB、49%的NTSC,整體色彩漂移處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應對商務使用完全足夠。
屏幕測試數據
數據體現在觀感上就是,全高清屏幕顯示效果清晰細膩,色彩還原準確,可視角度不錯,並未出現明顯漏光現象,是一塊綜合素質極佳的屏幕。屏幕上方是一顆720P高清攝像頭,攝像頭周邊有紅色圓圈包裹,比較顯眼。兩側是麥克及攝像頭開啟指示燈,能夠實現高清視頻通話。
屏幕實際觀感
同時該機屏幕還能實現180°開合,能夠適應不同的使用場景,這對於經常外出的用戶非常方便。不僅如此,該機還在軟體層面提供了屏幕共享功能,通過Fn+Esc開啟,屏幕會自動旋轉180°,配合轉軸的超大開合角度,可方便對面的人看清屏幕內容,該功能對商務人士來說可謂十分方便。
屏幕能實現180°開合
觸摸板採用的是分體式設計,表面進行了塗層處理,滑動過程比較乾爽利落,左右按鍵各有一條紅色實線,按鍵手感適中,回彈迅速,搭配win10手勢操作使用方便。
觸摸板特寫
接口方面,該機左側分別為筆記本鎖孔、網線接口、HDMI接口、2×USB3.0接口,右側分別為電源接口、VGA接口、USB3.0接口、SD卡插槽、耳麥接口、一鍵還原觸點。在接口數量和類型上,昭陽K41比較全面而且實用,這對於商務人士來說非常重要。
接口布局
在屏幕及接口布局方面,昭陽K41整體屬於實用範疇,在商務本中屬於中等偏上水準,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提供比較可靠的操控體驗。
·性能評估
散熱方面,該機採用的是後置出風口設計,底部有兩排明顯的進風口,並有金屬網格柵加以遮擋防止灰塵進入。從底部可以看出,該機採用的是單風扇設計,風扇的面積比較大,實際使用中能感受到其轉速較快,風量較足,散熱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後置出風口設計
筆者使用軟體AIDA64的系統穩定性測試,整個測試過程持續了20多分鐘,昭陽K41並未出現降頻現象,處理器溫度維持在65°左右,硬碟則維持在36°。測試過程中昭陽K41的風扇一直處在勻速的狀態,噪音並不是很大,散熱表現優異。
AIDA64的系統穩定性測試
續航也是該機著重優化的方向之一。首先,該機採用了時下手機上非常流行的快充技術,能夠在1小時之內充電70%,這個速度可以媲美當下手機領域最快充電速度;其次,該機還採用了大電池設計,電池容量達到了60WH,這個數值在筆記本中,尤其是輕薄本中算是比較高的了。
我們通過PCMark 8對產品續航進行了評估,測試項目為Work accelerated。整個測試過程採用系統默認設置,並未進行人為幹擾。最終昭陽K41續航成績為4小時53分,接近5小時。處在眾多筆記本續航成績的中上水平,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了。該測試是連續使用測試,在實際使用中很少會連續操作5小時,正常續航10小時應該沒有問題。
PCMark 8續航測試
通過筆者的測試,我們可以簡單得出以下結論,昭陽K41的續航成績非常優秀,完全可以滿足商務辦公一天的需求,同時散熱出色,系統的穩定性也非常不錯。這兩點對於商務人士來說非常重要。
昭陽K41配置了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5 6200U處理器,4G DDR3-1600內存,硬碟方面該機配備了三星256GB的固態硬碟,顯卡方面則是採用了AMD Radeon R7 M360(2G)。預裝正版Windows 10系統,下面通過詳細測試來看看整機的實際性能表現。
整機硬體配置詳情
從AIDA 64 CPUID可以看到本機搭載的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5-6200U處理器,基於14nm製程,核心代號為Skylake-U,採用雙核心四線程設計,默認主頻為2.3GHz,支持睿頻至2.8GHz,3級緩存3MB,TDP為15W。
CPU詳情
處理器性能方面我們採用三款同系列測試軟體CINEBENCH對其性能測試,得出的結果僅供參考。首先是CINEBENCH R10的測試結果,該處理器獲得單核5748分,多核12618分;在CINEBENCH R11.5測試中,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3.23pts,單核心1.33pts;最後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292cb,單核心118cb。處理器單項測試結果表明該處理器定位於移動平臺處理器中高端型號。
CINEBENCH R10測試數據
CINEBENCH R11.5測試數據
CINEBENCH R15測試數據
固態硬碟對體驗的提升有目共睹,昭陽K41搭載了三星256GB固態硬碟,通過AS SSD Benchmark測試可以看到,昭陽K41所搭載的固態硬碟的讀取速度為496MB/s,寫入速度為468MB/s,硬碟整體表現不錯。
固態硬碟測試結果
最後我們還採用了PCMark 8對產品的整體性能進行了評估,測試項目為Home accelerated,其主要包括Web瀏覽、文字處理、圖片處理、視頻處理、遊戲等幾個方面,貼近用戶的實際應用模式,從最終3474分的成績來看,該機是一款性能不錯的筆記本。
PCMark 8測試得分
編輯點評:聯想昭陽K41是一款有設計感、同時在商務屬性方面表現全面的輕薄商務筆記本。商務人士可能會因為一個功能而選擇一款商務本,而昭陽K41則提供的是全面無短板的商務體驗。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昭陽品牌對商務體驗盡善盡美的追求。
·戴爾XPS 13:便攜有格調
接下來推薦的這款是近一年來熱度最高的商務筆記本之一,它就是戴爾XPS 13。
全新的XPS 13不同於傳統筆記本產品,當你打開頂蓋的那一剎那,就會被那超窄的邊框設計所折服。而窄邊框設計雖然已經談了很多年,但真正像XPS 13這樣做到毫無違和感的卻不多,正是這一「小小」的變化,讓新XPS 13引來了全球用戶的關注,尤其是金色限量版,輕薄且有格調。
第一眼看到新XPS 13金色限量版時,就已經確定它不會辱沒XPS這個名號,依然保持著這個系列所執著的高品質,當然也依舊沒有放下那高傲的身段,萬元售價也是這款實至名歸的抉擇。新XPS 13金色限量版在硬體配置上同樣搭載了Broadwell平臺,外觀方面則與普通版本相似。
XPS系列定製金屬銘牌
簡而言之,新XPS 13最惹眼的地方莫過於11英寸機身搭配了13英寸屏幕,5mm屏幕邊框設計也讓我們看到了筆記本電腦新的設計思路,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可以想到的是以後的筆記本電腦產品可能會做到真正的無邊框設計。
首先從整體設計來看,新XPS 13頂蓋正中的LOGO點綴的恰到好處,纖細的黑色亮面金屬圈包裹著「DELL」字樣,簡約中流露出獨特的時尚氣質。而與其它輕薄本相比,新XPS 13也有著相當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歸結起來主要有三點:
頂蓋LOGO及合金材質
其一,XPS 13配備了高檔碳纖維材質底座和陽極氧化鋁頂蓋。我們都知道,碳纖維材質在柔韌性方面非常突出,堅固耐磨,甚至比鋁鎂合金的堅固度也要高出不少,同時與金屬材質相比更加輕便。XPS 13的設計師利用這一特點為其設計了底部進風口和後部出風口,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散熱效率。
底面散熱孔設計
其二,XPS 13採用了超窄屏幕邊框設計。試想如果新XPS 13依然採用寬邊框設計,那麼即便它採用了高品質的陽極氧化鋁材質、碳纖維材質,並搭載第五代酷睿,相信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備受好評。由於採用了超窄邊框設計,因此就需要對攝像頭進行位置的更改,5mm的邊框是承載不下攝像頭原件的,因此新XPS 13的攝像頭與麥克風被安置在了屏幕左下角邊框之上。
C面類膚質感的黑色設計
新XPS 13其機身線條採用了大弧度圓角過渡
其三,新XPS 13其機身線條採用了大弧度圓角過渡,這讓機器看起來更加圓潤,而不拘泥於直角或小圓角線條展現出來的商務風。而在機身配色方面,新XPS 13頂蓋採用了金屬質感的銀色,C面則配以類膚質感的黑色,同時以銀色金屬質感線條做腰線,整體給人以簡潔幹練的感覺,同時又具備出眾的美感。
在屏幕素質上,新XPS 13將業界標準拔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1920×1080P IGZO 2 IPS顯示屏,這就是新XPS 13給業界帶來的新規格,100% sRGB色域的IGZO 2 IPS面板,配合13英寸1080P屏幕規格,使得新XPS 13擁有了非常出色的視覺體驗。
1920×1080P IGZO 2 IPS顯示屏
細節設計也是新XPS 13的一大看點,這也是XPS系列最擅長把控的事情,雖然整個機身設計看似簡潔明了,沒什麼太多細節可抓,但是仔細觀察之後,會發現不少精心製作的地方。這些小細節如果單拿出來可能並不算什麼,但是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這樣一部充滿美感的作品。
鍵盤面設計
我們首先來看看它的C面,鍵盤部分的設計是XPS系列引以為傲的地方,實用的巧克力鍵盤,加上略微下凹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鍵帽為用戶帶來了良好的觸擊手感。整個C面面板以表面塗有類膚漆,觸感細膩柔和,唯一不足是容易留下手印和汗漬。
戴爾XPS 13土豪金版
此外,新XPS 13的鍵盤還設計有白色背光,這是一款高檔筆記本電腦所必備的細節。在光線較暗的地方,白色背光會指引用戶實現更加精確的敲擊。當然,除了起到引導作用之外,白色背光也為整體設計增添了不少時尚感。
如今無論是筆記本還是超極本在設計上都力求簡約,尤其是鍵盤部分,XPS 13同樣如此。所有常用功能按鍵被設計在F1-F12鍵上,只有電源鍵單獨設計在機身右上角,其實相比於那些把電源鍵設計在鍵盤區位的產品來說,獨立的電源鍵設計更受用戶喜愛。況且XPS 13電源鍵設計小巧精緻,手感清脆,開機時會發出藍色背光,使整機的美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鍵盤面右上角的電源按鍵
在觸控板設計方面,新XPS 13並沒有採用那種大面積的觸控板設計,這與新XPS 13鍵盤區域的規劃有很大關係,但是面積適中的觸控板並不會影響操控的精確度,這得益於新XPS 13合理的DPI配置。觸控板表面與C面面板一樣採用了類膚漆塗層,手感柔和細膩,不過當然也存在著易留手印、汗漬等問題,此外如果是比較愛出手汗的朋友來使用的話,會有不小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接口配置情況。
首先新XPS 13機身厚度從後向前越來越薄,因此所有接口均設計在左右兩側靠尾部的位置。我們看到機身左側配置了電源插孔、Mini DP接口,1個帶有PowerShare功能的USB 3.0埠、耳機麥克風混合插孔,以及電池電量指示燈開關。機身右側則配置了安全鎖孔、同樣帶有PowerShare功能的USB 3.0埠,以及讀卡器。
機身左側接口配置
獨立的電池電量指示燈是戴爾高端筆記本產品的獨特功能,在XPS系列、Alienware系列上時常可以見到。在不打開屏幕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這一設計清楚的了解電池的電量情況。
機身右側接口配置
新XPS 13機身左右兩側除了常用接口外,還在靠近前方的位置設置了揚聲器,不過由於機身厚度限制,因此揚聲器的整體素質只能算是達到了普通筆記本電腦的標準音質,需要體驗高品質音效輸出的用戶,可以選擇外接音箱或耳放設備。
·性能評估
戴爾XPS 13筆記本配備了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5 6200U雙核低功耗處理器,並安裝有8GB DDR3 1600內存,硬碟方面該機配備256GB SSD固態硬碟,顯卡方面則是採用核芯顯卡HD 520,同時預裝了正版Windows 10系統,與六代酷睿處理器配合能夠帶來極佳的用戶體驗。
整機配置一覽
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5 6200U處理器是一顆雙核四線程移動級處理器,擁有2.3GHz初始主頻,睿頻加速可提升至2.8GHz,它基於14nm製程工藝的Skylake架構設計,擁有3MB三級緩存,性能不錯,但是功耗僅為15W。
處理器參數
處理器性能方面我們採用三款同系列測試軟體CINEBENCH對其性能測試,得出的結果僅供參考。首先是CINEBENCH R10的測試結果,該處理器獲得單核5483分,多核12649分,屬於移動平臺處理器中端型號。
CINEBENCH R10測試結果
在CINEBENCH R11.5測試中,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3.18分,單核心1.32分,同樣是移動平臺處理器中端型號的水平。
CINEBENCH R11.5測試結果
最後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280cb,單核心115cb,處理器單項測試結果表面該處理器定位於移動平臺處理器中端型號。
CINEBENCH R15測試結果
SSD固態硬碟的性能測試結果
針對整機硬體的綜合性能測試我們選用PCMARK 8這款測試工具,測試的模式為Work accelerated,最終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PCMARK 8測試結果
從結果可以看到,戴爾XPS 13在PCMARK 8中的最終測試得分為4058分,綜合水平不錯,無論是處理器性能還是顯卡性能或是硬碟都有較好的成績。
編輯點評:戴爾XPS 13筆記本整體素質上都非常出色,也是近一年來最受歡迎的商務筆記本之一,總的來說,配備第六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以及Windows 10作業系統的戴爾XPS 13能夠保證極佳的生產力輸出。
·惠普Spectre 13:纖薄更有範兒
第三款推薦產品是惠普Spectre 13,這是目前世界上整機最為纖薄的商務筆記本電腦。不過,Spectre 13並非藉助時下的酷睿m平臺、無風扇設計來實現10.4mm厚度設計,而是在第六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平臺下實現了超薄設計,這不得不說是一次筆記本行業的壯舉。
惠普Spectre 13筆記本電腦整機厚度僅為10.4mm
其實對於目前的筆記本電腦產品而言,機身部分做到10mm並非什麼難事,但是像Spectre 13這樣把屏幕+機身總共做到10.4mm的非常罕見,那麼為什麼Spectre 13能夠做到如此纖薄呢?筆者個人認為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
其一,TYPE-C接口取代普通USB接口使得機身能夠做到更加纖薄,同時也拋棄了光碟機、RJ-45、VGA這些佔用空間較大的設備和接口。
其二,第六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平臺基於14nm工藝製程,這使得處理器晶片的體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縮減,同時功耗也得以降低,而性能則有所提升。
其三,晶片功耗降低之後發熱量也有所縮減,所以在風扇設計上也能夠使用更加纖薄小巧的風扇,從而不會影響機身厚度。
其四,並未採用觸控螢幕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這樣就使得顯示屏厚度能夠得到更好的控制。
由此可見,筆記本產品的纖薄化需要硬體、技術、接口等多方面共同進步才能夠最終得以實現,而Spectre 13正是這些相關硬體、技術進步之後的代表產品。
整機厚度僅為10.4mm
在實際體驗這款產品的時候,能夠「單手掀開屏幕」這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在我的印象中,近年來發布的不少12mm左右厚度的超薄筆記本很少有能夠單手掀開屏幕的,Spectre 13在如此纖薄的設計之下能夠允許用戶單手掀開屏幕,這對於屏軸阻尼的把控、以及對機身配重的考量都到了非常精細的地步,可見Spectre 13是一款相當注重細節的產品。
此外,這款機器採用了13.3英寸1080P全高清顯示屏,本次被測產品並不支持觸控。
屏幕可以單手掀開
機身材質方面,Spectre 13採用了全金屬機身,純黑配色加上尾部的金屬鍍鉻材料使其倍顯尊貴。由於機身僅重1.11kg,而且整體機身纖薄,所以攜帶起來相當的方便,放在包裡幾乎感覺不到重量。
整機厚度僅相當於1個半iPhone 6 plus
那麼10.4mm究竟是多麼纖薄呢?筆者拿iPhone 6 plus做了對比。從上面的圖片大致可以看出,其整機厚度相當於1個半iPhone 6 plus的厚度,而有些朋友如果給iPhone配那種厚厚的手機殼的話,兩者厚度就基本相差無幾了,可想而知Spectre 13這款產品到底有多麼纖薄。
Spectre 13機身尾部的設計絕對是這款產品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金色鍍鉻亮面材質,加上完美的弧線塑造,使其看上去非常舒服,並不會顯得格格不入。
此外,之所以Spectre 13整機能夠做到10.4mm,同時還能讓機器看起來有很好的整體感,也是得益於尾部的這種模式,這使得屏幕與機身的契合度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機身尾部的設計很獨特
Spectre 13屏幕鉸鏈的設計也比較獨特,掀開屏幕的時候就像是把鉸鏈從尾部抽出一樣,同時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讓屏幕完全貼合於機身,並且保證鉸鏈的穩固性以及不會影響到機身厚度的控制。
屏幕鉸鏈設計與眾不同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鍵盤部分。
我們總是會很擔心筆記本纖薄化了之後就會影響到鍵盤的手感,然而Spectre 13告訴我們,10.4mm的筆記本電腦也能夠擁有一塊手感出色的鍵盤。從下面的鍵盤全景圖上可以看到,Spectre 13的鍵盤鍵帽尺寸適中,並不是筆記本鍵盤中鍵帽最大的那一種,而鍵帽之間的間距控制合適,按鍵鍵程雖然略短,但彈性很好,打起字來非常舒服,所以大家無需擔心這款超薄筆記本的鍵盤手感。
C面整體設計情況
此外Spectre 13鍵盤還配置了白色背光,不過不支持亮度級的調節。
白色鍵盤背光
在C面左右兩側設計有揚聲單元,採用了與惠普緊密合作的B&O揚聲器。從筆者的實際視聽來看,其揚聲器的音質還是較為不錯的,雖然在低頻方面下潛不足,但是中高頻的表現上還是相當不錯的。
B&O標識
觸控板面積不大
最後來看看觸控板。Spectre 13觸控板面積不算大,相當於3/5個iPhone 6 plus的尺寸,而且比iPhone 6plus要更扁一些。這塊觸控板表面非常光滑,觸感柔和,而且操控精度非常準確,雖然採用了左右鍵一體化的設計,但是左右鍵的區分度設計的非常好,誤觸的機率並不大。
接口方面,Spectre 13為了保證機身足夠纖薄,所以拋棄了體積較大的USB接口,全部使用了體積更小、功能更強、速度更快的TYPE-C接口。而且其接口都配置在機身尾部,下圖最左側接口主要做電源接口使用,右面兩個接口做數據傳輸,此外在接口中間區域還印有「SPECTRE」標識。
機身尾部配有三個TYPE-C接口
電源方面,Spectre 13也配送了時下比較流行的、小巧的方塊式電源適配器,這種適配器一方面比較輕便,另一方面正方體的造型非常規則,攜帶起來很方便。
採用TYPE-C口充電
附送一根TYPE-C轉USB線
此外,Spectre 13隨機還配送了一根TYPE-C轉USB線,當然對於大多數用戶而言這還不夠,所以最好是額外購買一個TYPE-C的接口擴展塢,這樣才能夠滿足接口擴展的需求。
·性能評估
時下,酷睿m平臺是許多超薄筆記本的首選,但相應的其性能也並不能令人滿意。而Spectre 13並未向性能妥協,第六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配合Windows 10系統將為其提供更加出色的性能與體驗。那麼接下來我們看看被測產品的性能表現究竟怎樣?
首先這款機器配備了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5 6200U處理器,搭載8GB DDR3低電壓內存,256GB三星固態硬碟,顯卡方面則採用了酷睿i5 6200U自帶的HD 520核顯。下面我們通過測試來看看機器的實際性能表現:
整機配置一覽
本機搭載的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5 6200U處理器,基於14nm製程工藝,核心代號為Skylake-U,採用雙核心四線程設計,初始主頻為2.3GHz,可睿頻至2.8GHz,共享的三級緩存為3MB,其標準TDP為15W,但是英特爾允許OEM廠商根據性能需求將TDP上調至25W,或下調至7.5W。
處理器基本信息
我們使用CINEBENCH R10對這顆處理器的性能進行了測試,其單核得分為5269分,雙核得分為12210分,整體性能非常不錯,應對目前的各種主流應用都能提供不錯的運算性能。
處理器性能測試
硬碟方面,Spectre 13搭載了256GB三星固態硬碟,通過CrystalDisk Mark測試可以看到,這塊固態硬碟讀取速度非常快,而寫入速度雖然表現一般,但對於用戶體驗的提升還是有目共睹的。
硬碟性能測試
綜合性能測試
最後我們還採用了PCMark 8對產品的整體性能進行了評估,測試項目為Work accelerated,其主要包括Web瀏覽、文字處理、視頻處理等幾個方面,貼近商務用戶的實際應用模式,從最終4176分的成績來看,Spectre 13應對日常辦公應用需求是毫無問題的。
對於一款10.4mm厚的超薄筆記本來說,散熱設計如果做不好就會引來用戶的吐槽,同時散熱也是大家所最為關心的問題,那麼Spectre 13散熱性能究竟怎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測試情況。
首先先跟大家分享一下Spectre 13的散熱設計,我們可以看到其尾部偏下方的位置設計有兩個散熱窗,其中右側為散熱口,左側為進風口。
散熱設計
我們通過AIDA 64對其進行了核心溫度的測試,在高負載下,核心溫度最高為75℃,對於一款10.4mm厚度的筆記本來說,這個溫度控制的已經相當不錯了。
而就整體的散熱設計來說,Spectre 13的主要發熱元件排布在鍵盤頂部中間和右側的位置,整個鍵盤以及腕託沒有絲毫熱量散出,所以整體的散熱設計還是相當合理的。
散熱性能測試
編輯點評:Spectre 13可以說是惠普今年最為重磅的一款產品,而它也並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出色的外觀設計,輕薄便攜的機身,加上不錯的硬體性能,可以說是代表了筆記本產品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惠普EliteBook Folio G1:優雅的紳士
第四款推薦產品為惠普低調推出的EliteBook Folio G1。
其實Folio這個系列從第一款機器推出之時就具備極高的水準,充分演繹了惠普商用筆記本的設計美學,然而似乎惠普每次都沒有重點推廣過這款產品,但這並不能影響其成為一款出色商務筆記本產品。
本次推出的Folio G1依然延續了該系列精湛的設計、以及出色的做工。優雅的風格使它看起來像是一位紳士。
整體外觀設計非常出色
金屬材料如今在筆記本電腦中並不罕見,然而同為金屬材料,在每家不同廠商的手裡卻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對於惠普這樣的一線PC廠商而言,將金屬材料打造出檔次感、品質感,從而規避廉價感是最基本的要求,EliteBook Folio G1無疑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
其實乍看之下,EliteBook Folio G1與惠普的ENVY 13之類的產品有著相似之處,但細品之下卻有著極大的不同。EliteBook Folio G1雖然也使用了銀色金屬材料,但通過機身邊緣小弧度的邊角過渡,讓機器顯得沉穩了很多,對於商務本風格的把握可見一斑。
雖然採用鏡面屏,但並未支持觸控
EliteBook Folio G1採用了1080P全高清顯示屏,而該系列產品支持選配4K屏,其屏幕尺寸為12.5英寸,採用廣視角顯示面板,色彩還原準確、視覺體驗出色。同時其屏幕雖然是鏡面屏,但是採用了防眩光技術,一方面起到了美觀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比一般鏡面屏更好的視覺效果。
此外可能同樣是出於美觀度的考慮,這款產品並未支持觸控屏,從而規避了鏡面觸控屏易留手印的問題。
側面看機身非常纖薄
EliteBook Folio G1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非常的輕巧。當我的同事把還未拆封的包裝盒遞到我手裡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裡面有東西嗎?」打開包裝箱拿出機器之後就明白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因為EliteBook Folio G1的機身設計非常輕薄,最厚部分的厚度為1.24cm,單機重量不足1kg,對於一款12.5英寸級別的筆記本電腦而言,這樣的重量、厚度把控已經是相當出色了。
底部設計說明這款產品為無風扇設計
此外從底部的設計我們也能夠看出這款產品為何如此纖薄、輕巧。EliteBook Folio G1底部面板上除了左右兩側的揚聲器之外,並無散熱窗設計,而且這款機器採用了超低功耗的酷睿m平臺,因此也支持使用無風扇設計,再加上其只使用了TYPE-C接口,而並未使用USB接口,所以整體的設計能夠達到更加極致的輕薄。
之所以說EliteBook Folio G1細看上去與ENVY 13有明顯的差別,主要就是來自於機身的細節設計。因此在了解了EliteBook Folio G1的整體外觀設計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這款產品的細節設計。
首先最吸引人關注的地方就是EliteBook Folio G1閃亮亮的屏軸鉸鏈設計。這款產品採用了全金屬機身設計,而屏軸作為機身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同時其鉸鏈部分還採用了亮面的鍍鉻處理,因此整體看上去非常的有質感。
不過惠普其實在之前的高端遊戲本OMEN中使用過這種圓柱形屏軸,但與EliteBook Folio G1不同的是OMEN的軸體外部採用了汽車尾氣管的火燒式處理,顯得更加誇張一些,而EliteBook Folio G1作為商務本,使用鍍鉻處理恰到好處,既能夠凸顯時尚感,又能夠保持穩重的風格。
屏軸設計很有特色
EliteBook Folio G1機身邊緣部分採用了時下比較常見的CNC鑽石切割工藝,這種工藝打磨之後可以讓金屬的邊緣變得像鏡面一樣明亮。
機身邊緣採用了晶鑽切割工藝
在人性化設計方面,EliteBook Folio G1為了能夠讓用戶更加方便的掀起屏幕,因此在機身部分觸控板對應的地方設計了凹槽,這樣用戶在掀開頂蓋的時候就能夠更加的便利。
觸控板下方設計有凹槽,可以很方便的掀開屏幕
接口方面,EliteBook Folio G1為了達到纖薄化的機身設計,因此拋棄了所有增加機身厚度的接口,如USB、HDMI、RJ-45、電源插孔等等,而是除了保留3.5mm耳機麥克風接口之外,在數據接口方面只採用了2個TYPE-C接口,同時靠後的TYPE-C接口可以做為電源接口使用。
雙TYPE-C接口設計
這樣的接口設計雖然在擴展性上有所損失,但是對於筆記本機身厚度的縮減還是相當可觀的。當然如果用戶覺得一個TYPE-C接口不夠用,還可以去官網購買TYPE-C接口的擴展塢。
紅外攝像頭
以往,商務型筆記本電腦在用戶數據安全性方面往往採用指紋識別的解決方案,然而其使用頻率並不高。到了Windows 10時代,Windows系統為用戶提供了Windows Hello功能,該功能可以快速識別用戶的面部特徵,實現秒進系統的同時,又具備出類拔萃的安全性。不過Windows Hello需要紅外攝像頭支持,所以我們看到EliteBook Folio G1採用了特別定製的紅外攝像頭,可以高效的掃描用戶面部特徵,從而實現Windows Hello功能。
底部左右兩側配置B&O揚聲單元
惠普與丹麥知名音箱廠商B&O合作,為用戶打造了出色的音效體驗。EliteBook Folio G1雖然是一款商務向的筆記本電腦,但是同樣採用了B&O揚聲單元,能夠為用戶帶來清晰震撼的聽覺體驗。
窄邊框設計體現時尚感
隨著窄邊框風潮的流行,EliteBook Folio G1本次也加入了這樣的設計行列。不過相對於戴爾XPS那種三面窄邊框設計來說,EliteBook Folio G1則是在左右兩側採用了窄邊框設計,上部邊框由於要承載紅外攝像頭,因此並未採用窄邊框設計。
對於輕薄型筆記本而言,鍵盤手感往往是個大問題。最典型的就是12英寸的MacBook,雖然蘋果官方對其蝶式鍵盤的科技屬性一通亂吹,但畢竟鍵盤是給人用的,而不是拿來說的,為了纖薄而損失鍵盤手感的做法,其實真的很值得商榷。
原本以為EliteBook Folio G1這種輕薄本的鍵盤手感會很一般,但是在筆者以及周圍同事實際體驗過後,大家給EliteBook Folio G1的鍵盤手感打了很高的分數。
C面設計簡約大方
EliteBook Folio G1整個C面的設計簡潔幹練,沒有任何裝飾卻給人以緊湊的感覺。鍵盤區域使用了圓角矩形框出,使其看上去很有動感。左上角設計了電源鍵,同樣採用了圓角矩形,而且面積相對比較大,所以按起來非常的方便。
左上角的電源鍵
C面右上角印有白色的BANG & OLUFSEN標識,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其直接採用了TYPE-C接口供電。
直接使用TYPE-C做電源線
如今無論是高端筆記本還是主流筆記本,鍵盤背光幾乎都成為了標配。而EliteBook Folio G1雖然是一款輕薄本,但也採用了背光鍵盤設計,同時其背光還可以進行兩級的亮度調節,用戶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中使用時也不會發生誤觸。
可調節亮度的背光鍵盤
一體式的觸控
第一眼看到EliteBook Folio G1的觸控板時,我覺得它應該是採用了無法按壓的設計,因為類似的這種輕薄化筆記本基本都會採用無法按壓的觸控板,而EliteBook Folio G1則並未採用這種非常影響手感的設計。同時雖然其觸控板為一體式設計,但整體的使用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誤操作的機率非常小,整體的品控非常出眾。
·性能評估
要想獲得極致纖薄的機身,在目前情況下就只能犧牲一些性能。EliteBook Folio G1的無風扇設計目前只有英特爾的酷睿m平臺能夠承受,那麼下面我們來看看這款產品的硬體性能究竟如何?
首先這款機器配備了第六代英特爾酷睿m7-6Y75處理器,搭載8GB DDR3低電壓內存,512GB固態硬碟,顯卡方面則採用了英特爾HD 515核顯。預裝的正版Windows 10系統自帶的Windows Hello功能帶來極佳的安全性,同時配合六代酷睿處理器為用戶帶來了很好的使用體驗。下面我們通過測試來看看機器的實際性能表現:
整機配置情況
本機搭載的第六代英特爾酷睿m7-6Y75處理器,基於14nm製程工藝,核心代號為Skylake,採用雙核心四線程設計,初始主頻為1.2GHz,可睿頻至3.1GHz,共享的三級緩存為4MB,其標準TDP為4.5W,但是英特爾允許OEM廠商根據性能需求將TDP上調至7W,或下調至3.5W。
處理器基本信息
我們使用CINEBENCH R10對這顆處理器的性能進行了測試,其單核得分為5826分,雙核得分為7994分,整體性能非常不錯,應對目前的各種主流應用都能提供不錯的運算性能。
處理器性能測試
固態硬碟對體驗的提升有目共睹,EliteBook Folio G1搭載了512GB固態硬碟,通過Crystal DiskMark測試可以看到,EliteBook Folio G1所配固態硬碟的讀寫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固態硬碟性能測試
綜合性能測試
接下來我們還採用了PCMark 8對產品的整體性能進行了評估,測試項目為Home accelerated,其主要包括Web瀏覽、文字處理、圖片處理、視頻處理、遊戲等幾個方面,貼近用戶的實際應用模式,從最終4326分的成績來看,EliteBook Folio G1應對日常辦公應用需求是毫無問題的。
了解了整體的性能表現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這款產品的散熱與續航能力究竟怎樣。畢竟EliteBook Folio G1採用了無風扇設計,同時也採用了低功耗的酷睿m平臺,相應的也必然會主打散熱與續航,所以相信這兩點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地方。
首先我們通過AIDA 64進行了散熱測試,從下面的測試截圖可以看到,CPU核心溫度在滿載時基本處於64℃左右,同時通過我們的實際體驗來看,這款機器的發熱元件主要分布在鍵盤頂端位置,因此在使用時幾乎感覺不到熱量,整體的散熱效率和散熱體驗都很不錯。
散熱性能測試
PCMark 8續航能力測試
續航方面,我們通過PCMark 8進行了測試,選用的測試模式為Work conventional,測試時我們把機器的屏幕亮度調整到50%,連接WiFi,最終測得續航時間為4小時40分鐘。
編輯點評:惠普Folio系列從誕生至今,始終體現著惠普對商用筆記本設計美學的理解。本次推出的EliteBook Folio G1單從外觀設計來看,幾乎是一款無可挑剔的產品。從整體的設計風格,到細節的把控都很出眾,然而萬元以上的定價無疑會對最終的銷量有些許影響,當然EliteBook Folio G1本身定位應該就是高端市場的產品。
通過我們的評測可以看到這款產品的特點非常鮮明:
首先,其整體外觀設計非常優秀,無論是整體還是細節方面都做的十分到位,從而為用戶提供了一款品質過硬的產品。
其次,屏幕窄邊框設計提升了整體的檔次感與時尚感。隨著商務用戶對產品審美要求的提升,商務電腦如果再像以往那樣又黑又厚,必定會引來罵聲一片。
第三,鍵盤按鍵手感並未因纖薄化的機身而有所損失,反而是有著很好的使用體驗。
因此從整體來看,EliteBook Folio G1可以說是目前商用型筆記本中非常成功的一款產品。
·Acer TravelMate P648:純正商務血統
第五款推薦產品為Acer TravelMate P648。
目前市面上的商務本種類很多,不同價位段的產品,其商務屬性的純粹程度也不盡相同。能在各方面稱得上純粹商務本的產品其實屈指可數,Acer TravelMate P648就是這「屈指可數」中的一個。TravelMate系列發展至今已有28年的歷史,旗艦之作TravelMate P648更是在2014年榮獲了iF和Red Dot兩項世界級設計大獎。2016款TravelMate P648的表現讓人拭目以待。
該機採用的是比較方正的造型設計,線條運用上以直線為主,而且周身黑色,從而形成一種嚴肅沉穩的商務風格。雖大量運用直線設計,但視覺上並不會給人呆板的感覺,主要是因為屏幕和機身兩部分的寬度並不一致,再加上銀色轉軸的裝飾,反而形成了一種精緻的層次感,豐富了視覺感受。
方正造型中又有層次感
材質方面,該機採用了碳纖維和鋁鎂合金的頂級搭配。A面採用的碳纖維材質,較輕的質量提供了高強度、耐腐蝕的航天級保護,可有效防止刮花、磕碰等情況。表面處理類似噴砂工藝,觸感比較光滑,對手指的摩擦力比較大。整個機身則採用鋁鎂合金框架,為整機提供堅固支撐,即使跌落情況下也能保證機身完整。拿在手裡非常的穩固紮實,給人一種踏實感。
碳纖維和鋁鎂合金的頂級搭配
整機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材質選擇都在商務本中數一數二。其與眾不同的外觀設計讓商務本也有一種專業的魅力,碳纖維和鋁鎂合金的加入讓整機更加堅實耐用,使得該機在商務本領域獨樹一幟。
通過單手即可開合屏幕,該機採用的是一塊14英寸的高清霧面屏幕,解析度為1366×768(該機型有1080P版本可選購),實際觀感不錯,還原比較真實,色彩表現也不錯,是一塊綜合實力不俗的屏幕,在應對商務辦公方面綽綽有餘。屏幕上方為一顆720P攝像頭,麥克風矩陣則位於C面前端。
14英寸高清霧面屏幕
該機鍵盤體驗非常棒。鍵帽比較大,鍵距適中,誤觸情況很少發生;鍵程適中,反饋迅速跟手,打字過程會有「噼啪」響聲,非常舒服,而且還有背光鍵盤,在暗光環境下也能方便使用。鍵盤右上方有四顆獨立按鍵,分別為WiFi開關、Acer Control Center快捷鍵、禁用錄音鍵、開機鍵,方便操作。
背光鍵盤
該機觸摸板採用的是傳統分體式,觸感比較光滑,左右兩按鍵比較輕柔舒適,搭配win10的手勢操作非常方便。按鍵中間是劃擦式指紋識別,能夠進行登錄系統、加密文件等操作,觸摸板還及成了NFC功能,可通過NFC快速實現數據共享。指紋識別和NFC會在後面詳解。
觸摸板、指紋識別、NFC
接口方面,機身左側依次為網線接口、VGA、HDMI、USB3.0、Type-C、耳麥;機身右側依次為適配器接口、鎖孔、2×USB3.0;SD卡插槽位於前方左側,旁邊依次為開機指示燈、充電指示燈、硬碟指示燈。整體上該機接口在數量和種類上比較完善,能夠滿足商務辦公使用。
接口布局
該機底部中間偏上位置有拓展塢接口(橡膠條位置),可連接外置拓展塢進行擴展。目前筆者並未拿到拓展塢,從官方照片可以看到,拓展塢集成了4個USB3.0、HDMI、DP、DVI、串口、網線接口,豐富了該機的使用場景。
拓展塢接口
該機的操控體驗非常不錯,從屏幕、鍵盤、觸摸板到接口布局,都能看出這是一臺主攻商務的機器,尤其是鍵盤表現,其輕柔爽快的打字體驗另筆者印象深刻。
數據安全和軟體服務是重點體驗部分,它通過軟硬體結合的方式實現。數據安全方面,該機支持DASP防震保護,通過拆解發現硬碟周圍有一層黃色墊圈,可以起到緩衝作用,軟體部分則通過MotionProtect Manager檢測機身異常移動時將硬碟磁頭提前置於安全位置以保護數據。通過拆解還發現該機預留了M.2插槽,可方便用戶自行加裝SSD(該機型有SSD+HDD版本可選購)。
DASP防震保護
MotionProtect Manager
預留M.2插槽
該機還有強大的ProShield,通過它可實現多重安全防護,這裡著重講解指紋和NFC。
指紋憑證
通過指紋可以實現系統登錄、帳戶身份識別、數據加密和解密多項功能。首先需要註冊指紋,可同時添加10個指紋。添加完成後,即可通過指紋實現上述功能。實際使用過程中指紋的識別成功率非常不錯,可實現即滑即開;NFC不僅可以傳輸名片等信息,還可以添加NFC設備,通過NFC設備可以實現登錄系統等功能。
NFC交換電子名片
由於文章篇幅所限,筆者並不能把其中的功能一一列舉出來。通過體驗能明顯感受到,該機在數據安全和軟體服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大部分功能都處在行業領先位置,可以說為用戶提供了消費級別頂尖服務。
穩定性和續航也是考量商務本的兩個重要指標。由於筆者親身體驗時間並不是很長,續航方面有一段時間的使用體驗,但穩定性在較短時間內很難得出結論。所以穩定性僅通過軟體測試說明,續航方面,則採用軟體測試加實際體驗來說明。
穩定性和續航是考量商務本的兩個重要指標
·性能評估
TravelMate P648配置了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5-6300U處理器,搭載正版Windows 10作業系統,8G DDR4-2133內存(一條板載一條拓展),硬碟方面該機配備了1TB的機械硬碟,顯卡方面則採用了英偉達GeForce 940M獨立顯卡(2G)。下面通過詳細測試來看看整機的實際性能表現。
整機硬體配置詳情
從AIDA 64 CPUID可以看到本機搭載的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5-6300U處理器,基於14nm製程,核心代號為Skylake-U,採用雙核心四線程設計,默認主頻為2.4GHz,支持睿頻至3.0GHz,3級緩存3MB,TDP為15W。
CPU詳情
處理器性能方面我們採用三款同系列測試軟體CINEBENCH對其性能測試,得出的結果僅供參考。首先是CINEBENCH R10的測試結果,該處理器獲得單核6145分,多核13511分;在CINEBENCH R11.5測試中,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2.81pts,單核心1.24pts;最後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240cb,單核心110cb。處理器單項測試結果表明該處理器定位於移動平臺處理器中高端型號。
CINEBENCH R10測試數據
CINEBENCH R11.5測試數據
CINEBENCH R15測試數據
我們還採用了PCMark 8對產品的整體性能進行了評估,性能部分測試項目為Home accelerated,其主要包括Web瀏覽、文字處理、圖片處理、視頻處理、遊戲等幾個方面,貼近用戶的實際應用模式,從最終3307分的成績來看,該機是一款性能不錯的筆記本。
PCMark 8 Home模式性能測試得分
系統穩定性方面,筆者使用軟體AIDA64的系統穩定性測試,整個測試過程持續了40多分鐘,該機並未出現降頻現象,處理器溫度維持在65°左右,硬碟則維持在39°。測試過程中該機的風扇一直處在勻速的狀態,噪音並不是很大。系統的穩定性方面還是比較可靠的。
系統穩定性測試
續航方面,我們通過PCMark 8對產品續航進行了評估,測試項目為Work accelerated。整個測試過程採用系統默認設置,並未進行人為幹擾。最終該機續航成績為6小時59分,接近7個小時,這在眾多筆記本普遍處在5個多小時的成績裡,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了。實際體驗也是如此,筆者是重度office用戶,在不插電情況下基本可以滿足輕辦公一天所需。
續航測試成績接近7個小時
編輯點評:TravelMate P648是一臺處在行業第一梯隊的商務本,它不僅在外觀方面有獨特之處,更在內部及軟體層面做到了行業典範的級別。這是一臺非常純粹的商務本,是商務人士最佳的工作夥伴。另外,我們更加推薦其高配版本(1080P、SSD+HDD版本),能夠帶來更佳的使用感受。
·三星NP900X3L:840g極限輕便
「這是模型嗎?」大多數親手拿過三星900X3L的人都會不自覺的提出這樣的疑問。13.3英寸840g的重量確實讓這款機器看起來有些玄幻,但這一切都是事實。
三星900X3L
實測833g、厚度僅13.4mm
即使機身這麼輕,三星900X3L仍然採用的是全金屬機身設計,為鎂合金材質,比強度要比iPhone6s用的7000系鋁合金要高。表面有噴砂處理,手感乾爽中略帶一絲滑膩,能提供比較不錯的摩擦力,同時不易沾染指紋。
全金屬機身設計
三星總是對曲線設計情有獨鍾。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三星900X3L的機身設計大量運用了曲線,特別是轉軸及兩側接口部分。筆者第一眼看到轉軸立刻想到了iMac上的藍牙鍵盤,只不過其曲線運用的更為流暢和諧,尤其是從B面邊框以「S型」延伸至轉軸底部,給人一種自然而然的感覺;接口底部的曲線向C面延伸,曲率相比轉軸更小,將邊框襯託的纖細性感。除此之外,A面接近轉軸部分、C面鍵盤下方等都有著漂亮的曲線設計,使整機渾然一體。
漂亮的曲線設計
外觀設計上,三星900X3L不僅有著極致的輕薄,家族產品的特點更是融入到其中,尤其是對曲線的運用讓產品的質感提升明顯。當然840g的重量依舊是最大特點,它將筆記本的便攜性帶到了新的高度。三星900X3L是通過什麼做到如此之輕,我們繼續往下看。
三星900X3L機身材質選用的是鎂合金而不是鎂鋁合金,這種金屬具有強度高、不易變形、重量輕的特點,在控制重量方面起到很大作用。當然,僅僅依靠材質選擇並不能將重量控制的如此優秀,下面我們通過簡單拆解看一下三星900X3L的內部硬體構造。
內部排布非常工整
將底部10顆螺絲取出後即可拆下後蓋。三星900X3L內部排布非常工整,各部分硬體布局有序,走線比較合理,做工方面體現了三星一流大廠的水準。仔細觀察會發現主板集成度非常高,CPU、內存等重要部件則直接焊死在主板上,預留的接口也非常少,擴展性上稍差。而且主板非常小巧,設計比較緊湊,給筆者一種手機化的感覺,可能與三星在手機領域深耕多年有關。
主板集成度高
三星900X3L也對散熱風扇進行了調整,由之前的雙風扇改為單風扇設計。雖數量減少,但單個風扇面積更大,轉速更快。該機的散熱風扇是筆者目前為止見到的面積比較大的風扇之一,幾乎佔據了整個主板的三分之一,再加上轉速更快,實際使用過程中風量比較足,散熱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大面積高轉速風扇
除此之外,該機在屏幕方面也下了比較大的功夫。我們知道三星在顯示領域有比較深的技術積澱,這次三星900X3L的屏幕也不例外。它採用了更為輕薄的LCD玻璃,厚度較上一代減少了0.2mm,數據上看雖然很小,但工藝要求非常高。另外,還採用了更薄的背光板,這一系列舉措在不影響顯示效果的前提下,讓三星900X3L減去了50g的重量,對減重有很大幫助。
通過簡單拆解發現,三星900X3L之所以做的如此輕,主要是還是採用了更先進的技術工藝,比如鎂合金材質、高集成度主板、更輕更薄的顯示技術,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術積澱才能實現。
該機採用了一塊13.3英寸的全高清屏幕,最高亮度400尼特,可視角度達到178°。屏幕實際觀感清晰銳利,色彩鮮豔生動,可視角度非常不錯,強光下依然能夠看清屏幕內容。同時在軟體方面也為用戶提供了多種顯示模式可選,非常人性化,這一點在後面會詳細說。屏幕上方是一顆720P攝像頭,兩側為雙麥克風,可提供立體聲效果。
13.3英寸的全高清屏幕
鍵盤右上方為細長的電源按鍵,左上方分別為電源指示燈和光線感應器。該機鍵盤為孤島式,按鍵間距離適中,單個鍵帽面積較大,不易發生誤觸;表面有類膚質圖層,手感非常細膩;按鍵輕柔,鍵程適中,反饋跟手,打字過程乾淨利落,非常舒服。該鍵盤為背光鍵盤,通過Fn+F9即可打開,亮度分為三檔,也能通過光線感應器自動調節。背光顏色為幽幽綠色,夜晚使用時非常方便耐看。
背光鍵盤
電源指示燈、光線感應器、電源鍵
觸摸板採用寬大的一體設計,表面有類膚質圖層,手感乾爽細滑,左右按鍵輕柔舒適,按鍵聲音清脆;軟體方面還為其提供了多種手勢操作,包括雙指、三指、縮放等常用操作,其中以按下&轉至手勢最有新意,該功能類似於手機上的懸浮球,輕按觸摸板即可彈出二級操作,包括home、前進、end、返回四個功能,向相應方向滑動即可進行相應操作,非常方便,目前僅可在IE、Edge、資源管理器中使用。
觸摸板特寫
接口布局
接口方面,該機左側分別為電源接口、支持快速充電的USB3.0接口、Micro HDMI接口、有線 LAN 埠,右側分別為USB3.0接口、耳麥接口、外置顯示器埠、SD卡插槽。由於機身比較輕薄,Notebook 9搭載的迷你接口比較多,使用過程中可能需要轉接頭,但數量和功能上並無欠缺。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軟體體驗。總感覺該機在很多方面都有借鑑自家手機的傾向,在軟體方面更是如此。該機搭載了正版Windows 10作業系統,並內置了很多實用功能,比如關機後插拔外接電源還能顯示剩餘電量,非常實用。在用戶體驗上要比其他品牌做的優秀,這也算是筆者目前遇到的用戶體驗比較好的筆記本了。
插拔外接電源剩餘電量顯示
筆記本電腦一般都配有熱鍵(Fn鍵),可快速修改聲音、亮度等常用設置。Notebook 9的熱鍵更進一步,除了常用功能設置外,還添加了隱私窗口和商務會談模式。通過Fn+F10可開啟隱私窗口,降低當前窗口的亮度和不透明度實現隱私保護;商務會談模式則通過Fn+F11開啟,屏幕會自動旋轉180°,配合轉軸的超大開合角度,可方便對面的人看清屏幕內容,該功能對商務人士來說可謂十分方便。
Fn+F10開啟隱私窗口
Fn+F11開啟商務會談模式
三星設置中心也獨具特色。它是將很多實用功能集合在一起,方便用戶快速設置。其中包括開蓋系統自動啟動、降低風扇噪音、關機USB充電、電池壽命延長、顯示色彩、聲音效果調節、鍵盤背光、私密屏幕、監控攝像頭、圖形登錄等功能。
顯示色彩調節
我們詳細介紹一下顯示色彩和圖形登錄。顯示色彩可針對用戶環境提供適當的色彩,包括自動、動態、標準、照片編輯、閱讀五種模式,還可以單獨調節冷暖色;圖形登錄幾乎就是手機的九宮格解鎖的翻版,設置好圖形手勢後,在鎖屏界面需要滑動對應手勢才能進入桌面,安全性大大提升。
圖形登錄九宮格解鎖
此外,三星900X3L還比較看重電腦與其他行動裝置的互聯、分享功能,包括S窗口共享、智能共享和WiFi共享三個功能,可實現電腦上操作手機、接打電話,共享並傳輸文件、圖像和視頻。這一點對於商務人士來說還是非常方便的,省去了攜帶數據線的麻煩。
S窗口共享、智能共享、WiFi共享
篇幅所限,筆者並不能把每個功能一一演示。從軟體體驗上不難看出,三星將很多在手機上的經驗用在了電腦上,並沒有完全照搬,而是在安全和便捷兩個方面下了功夫,單單這一點就要比其他品牌做的更用心。
·性能評估
三星900X3L配置了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5-6200U處理器,8G LPDDR3內存,硬碟方面該機配備了256GB的SSD固態硬碟,顯卡方面則是採用英特爾核心顯卡HD 520。下面通過詳細測試來看看整機的實際性能表現。
整機硬體配置詳情
從AIDA 64 CPUID可以看到本機搭載的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5-6200U處理器,基於14nm製程,核心代號為Skylake-U,採用雙核心四線程設計,默認主頻為2.3GHz,支持睿頻至2.8GHz,3級緩存3MB,TDP為15W。
CPU詳情
處理器性能方面我們採用三款同系列測試軟體CINEBENCH對其性能測試,得出的結果僅供參考。首先是CINEBENCH R10的測試結果,該處理器獲得單核5672分,多核12684分;在CINEBENCH R11.5測試中,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3.18pts,單核心1.27pts;最後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287cb,單核心114cb。處理器單項測試結果表明該處理器定位於移動平臺處理器中高端型號。
CINEBENCH R10測試數據
CINEBENCH R11.5測試數據
CINEBENCH R15測試數據
我們還採用了PCMark 8對產品的整體性能進行了評估,性能部分測試項目為Home accelerated,其主要包括Web瀏覽、文字處理、圖片處理、視頻處理、遊戲等幾個方面,貼近用戶的實際應用模式,從最終3395分的成績來看,Notebook 9是一款性能不錯的筆記本。
PCMark 8 Home模式性能測試得分
固態硬碟對體驗的提升有目共睹,三星900X3L搭載了256GB固態硬碟,通過AS SSD Benchmark測試可以看到,三星900X3L所搭載的固態硬碟的讀取速度為500MB/s,寫入速度為314MB/s,硬碟整體表現不錯。
固態硬碟測試結果
編輯點評:三星900X3L是一款個性鮮明的筆記本。驚人的840g重量、流暢的線條設計讓整機充滿了輕盈靈動感,再加上足夠的性能、優秀的操控體驗、軟體體驗和隱私保護,能感受到這是一款非常適合移動使用的筆記本,從中可以看到三星產品的獨特魅力。除了840g,對設計和體驗的堅持也能夠讓三星900X3L在眾多相似設備中脫穎而出。
總結:從我們的測試可以看到,第六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加上Windows 10作業系統是目前經典商用筆記本的標準配置,這直接證明了這樣的組合是目前最具生產力軟硬體解決方案,從而為商務用戶提高辦公效率、提升用戶體驗提供了很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