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ES2021拉開序幕,我們看到了全新設計和性能的筆記本電腦誕生,RTX 30系列獨立顯卡配備標壓高性能CPU,厚度卻可以控制在16毫米。放在五年前,擁有這樣的想法的筆記本設計只能是旗艦級產品獨佔,而現在萬元以下,甚至主流遊戲本輕薄設計也已經司空見慣。
高性能筆記本的變化並非一蹴而就,OEM廠商對新PC外形和性能的設計往往來自於頂部晶片廠商提供的設計建議,英特爾雅典娜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事實上,雅典娜計劃原本只存在OEM廠商之間,旨在與廠商合作共同提高筆記本外觀設計和性能門檻。隨著加入品牌陣營和產品的不斷壯大,雅典娜計劃快速落地成為面向消費者的英特爾Evo平臺。
短時間內促成超過50款通過Evo認證的產品上市,並橫跨主流與旗艦,隨著Tiger Lake-H系列CPU登場,更多輕薄化且高性能的筆記本會被不斷推出。英特爾到底是給OEM廠商施了什麼「魔法」,可以做到短時間讓一個概念落地為面向消費者的平臺,又可以短時間內促進一種原本只是鳳毛稜角的輕薄化設計變成主流?這裡就讓我們一起聊聊英特爾究竟有哪些大招。
技術即是驅動力
作為一家工程師主導的企業,創新技術永遠是英特爾的首要任務。在過去的一年中,10代酷睿移動版和桌面處理器性能得以大幅提升,10代酷睿標壓移動版依然毫無懸念成為高性能遊戲筆記本的理想選擇,10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從頂端的酷睿i9-10900K搶佔最佳遊戲處理器王座,到酷睿i5-10600K、酷睿i7-10700K主流處理器熱賣。無論任何時候,英特爾始終佔據著消費榜單。
與此同時,英特爾全新混合架構Lakefield處理器用獨家的Foveros 3D封裝技術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小型化設備時代,Lakefield同樣也是目前英特爾推出體積最小的處理器,晶片面積縮小56%,主板面積縮小47%,待機功耗甚至比低能耗著稱的Y系列還要低91%。
英特爾甚至快速完成了第11代酷睿Tiger Lake向市場的推廣,將最新的Xe架構核顯與全新的10nm SuperFin工藝製程結合到一起,賦予輕薄本更高性能的圖形處理體驗,並加速AI性能表現,同時引導更多的OEM廠商加入Evo嚴認證的產品陣營。
目前已經有超過50款筆記本通過了英特爾Evo平臺認證,Evo平臺戰略初見雛形,而緊接著在CES2021上,英特爾連續推出四大全新處理器家族,包括27款11代酷睿博銳處理器專門針對商用領域打造,6款基於10nm工藝面向教育的奔騰銀牌、賽揚處理器全面提升學生筆記本和Chromebook,12款高性能H系列標壓移動處理器以及8款11代桌面高端處理器,另外,2021年至少還會有500款移動PC和臺式機設計投入市場,陣營豪華。
事實上英特爾對所有新技術的創新的初衷都源自於對市場的洞察。在過去的幾年中,英特爾改變了PC市場的策略,開始不斷聚焦於PC細分領域。在過去四年中,英特爾CCG部門一直保持著連續增長的狀態,過5年英特爾的營收增加了200億美元。而在新冠疫情的關鍵節點下,全球對PC銷量持續增長,創下12年以來新高,PC產業前景依然看好。
向XPU進化
在上個世紀70年代,英特爾為了適應市場環境,從存儲器轉向CPU研發。因此對於英特爾而言,CPU產品也並非計算的終點,他們已經開始著手業界不曾想像的工作。英特爾先是啟動奧德賽計劃,然後用Xe架構補全了英特爾矢量計算的空白,從而拿下異構計算中最後一塊重要拼圖。這意味著,英特爾完成了標量(CPU)、矢量(GPU)、矩陣(ASIC)、空間(FPGA)四大計算類型的晶片全覆蓋,成為目前為止唯一提供完整的跨類型計算解決方案供應商。
從CPU到XPU進化在英特爾產品陣營中已經司空見慣,時隔二十多年,重返獨顯市場的英特爾拿出了Xe Max獨立顯卡,他們的目的並非單純的在已經競爭白熱化的獨顯領域進行市場博弈,而是抱著架構大統一的夢想,通過一個入口,控制多種架構,即oneAPI Gold實現最終的軟體平臺落地,印證了英特爾那句響亮的「No transistor left behind(不落下任何一個電晶體)」口號。
在消費領域,CPU向XPU進化已經開始不斷影響著PC實際體驗。由於Xe架構的通用性,英特爾同樣可以將其變成核心顯卡,幫助11代酷睿Tiger Lake以更少的能耗,實現更好的圖形加速、AI加速性能。例如Xe架構讓執行單元EU數量達到了Ice Lake上Gen 11核顯的兩倍,通過結構性優化,從整體效果上也比上一代Gen 11核顯提升了2倍性能。
強勁的核顯幫助筆記本節省了諸多空間,可以允許OEM廠商增加更多電池亦或者進一步壓縮畢本厚度。例如CES2021上發布的ThinkPad X1 Titanium Yoga不僅實現後空翻設計、Nano SIM卡支持,厚度還壓縮到了11.5mm,重量僅為1.15kg,成為有史以來最薄的ThinkPad。
在10nm SuperFin工藝製程的加持下,11代酷睿新增的技術支持已經滿滿當當,包括的Thunderbolt 4原生支持,更快的Wi-Fi 6E,隨時可以聯網的5G技術,都可以塞入一臺比A4紙長寬小得多的筆記本中。
新技術蓄勢待發
在2021年,英特爾14nm和10nm產能將會不斷爬坡,有3個Feb正在籌建,新技術演進和產量爬坡都將成為英特爾今年發展的主題。最讓人期待的10nm SuperFin製程產量提升比英特爾2020年初所預計的還提升了30%。這也使得10nm SuperFin製程產品開始更廣泛的投入使用,例如進軍數據中心、工作站的至強處理器,下探教育用PC奔騰和賽揚,都是很好的例子。
2020年的Tiger Lake-U在2021年會全面開花,更高性能的Tiger Lake-H35和Tiger Lake-H45則將會成為新上市 GeForce RTX 30系列移動顯卡的理想搭配,相信過不了多久,6000元檔位以上的高性能遊戲筆記本將會成為11代酷睿標壓處理器的主場。
更重要的是,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Rocket Lake已經箭在弦上。隨著PCIe 4.0的引入,基於微軟DirectStorage技術以及NVIDIA RTX IO的GPU直讀固態硬碟技術將會被推廣,煩人已久的遊戲Loading界面可能會從此消失。同樣,500系列主板也會緊跟英特爾號召,加入對Thunderbolt 4、Wi-Fi 6E的支持,進一步提升擴展表現。
但好戲仍在後頭。在CES2021發布會上,英特爾已經展示了Alder Lake作為下一代x86體系結構突破的可能性能,10nm加持下的桌面處理器表現無疑是讓PC遊戲愛好者和發燒友最為興奮的。
更重要的是,英特爾還宣布已經在7nm獲得重大突破。不拿製程節點作為宣傳話術,嚴格遵循自家工藝規範的英特爾7nm製程,註定會成為業界的全新標杆。
目標:引領行業不斷升級
從14nm到10nm再到未來的7nm,不斷推進技術之巔的英特爾註定會遇到很多坎坷。但技術和市場的變幻莫測已成常態,只有紮實的技術力量才能勇敢在未知領域海洋乘風破浪。英特爾無疑在PC產業中始終扮演著領航員的角色,也正是這份力量和決心,引領產業不斷升級,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這麼多高性能輕薄筆記本,輕鬆突破5GHz的遊戲PC,統一各領域架構的oneAPI,以及更多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辦公設備。
英特爾這場始於CPU的徵途,正在以XPU的新形態不斷前進。而最終收益的,無疑是整個行業以及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