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開始「擠牙膏」?英特爾7納米晶片發布時間推遲到2022年

2021-01-09 機器之心Pro

機器之心報導

參與:魔王、小舟

英特爾推遲 7 納米晶片上市時間,意料之中?

在今年 4 月舉辦的 2020 英特爾中國年度戰略分享會上,英特爾宣布其晶片工藝提升速度已經全面恢復,「2020 年 10 納米製程全面鋪開,2021 年進入 7 納米時代」。

然而,就在剛剛,英特爾宣布由於 7 納米製程遇到問題,7 納米晶片發布時間推遲,最早將於 2022 年問世,也可能推遲到 2023 年。

英特爾 2020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原定於 2021 年底推出的 7nm CPU 晶片將推遲 6 個月。其主要原因在於當前 7nm 製程存在問題,實際生產進度比內部目標落後了一年。

英特爾 CEO Bob Swan 表示,7 納米製程存在問題,7 納米晶片推遲 6 個月意味著產品至少要到 2022 年才能上市。

相比之下,英特爾的競爭對手 AMD 基於 7nm 架構的 Ryzen 4000 晶片已經上市數月,遠遠領先於英特爾。

7 納米遇阻,10 納米扳回一城?

不過,對英特爾而言也有好消息:他們正按計劃發布第 11 代 Tiger Lake 晶片,這款晶片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取代第 10 代 Ice Lake 晶片,應用到筆記本電腦中,Tiger Lake 晶片將集成 Xe GPU。

英特爾還計劃在 2021 下半年推出新的客戶端 CPU 產品線(代號 Alder Lake),包括英特爾首款基於 10nm 的臺式機 CPU 和基於 10nm 的新款伺服器 CPU(代號 Sapphire Rapids)。

此外,根據英特爾最新發布的二季度財報數據,英特爾的 Q2 財務業績良好:英特爾二季度收益為 197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客戶端計算事業群(CCG)收益達 95 億美元,同比增長 7 個百分點。

英特爾表示這一收益狀況的一大驅動因素是,COVID-19 影響下遠程工作和學習導致筆記本電腦銷售額上漲。

儘管如此,7nm 晶片的延遲對於英特爾而言仍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如果參照英特爾 14nm 架構的數代優化過程,那麼接下來幾年,英特爾可能會發布更多 10nm 晶片產品。

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中,Swan 表示,如果無法及時生產 7 納米晶片,英特爾也有應急生產計劃,包括外包給代工廠來生產晶片。

英特爾又「擠牙膏」,你還等嗎?

英特爾 7 納米晶片推遲的消息,得到了大量關注。

有網友表示質疑:「Windows 有了 ARM 版本,蘋果將發布自己的晶片,亞馬遜也在做伺服器晶片,英特爾的鼎盛時代真的過去了嗎?」

對英特爾失望的人不在少數,有網友表示:

英特爾要到 2023 年才能實現 7nm 晶片量產,這真的太慢了。AMD 售價 99 美元的 7nm 製程 CPU 都已經上市了。英特爾是如何從領先所有人 24 個月變成落後 4 年的?

但也有人為英特爾辯駁:「英特爾的 10nm 晶片基本等同於臺積電(TSMC)的 7nm 晶片。」

今年 6 月份,半導體業界傳奇人物吉姆 · 凱勒(Jim Keller)辭去英特爾晶片總設計師的職務。當時就有分析師表示,「凱勒的離職是一件大事,這表明他在英特爾的規划行不通,或者說老派的英特爾並不想實施這樣的規劃。」

儘管英特爾在銷售額方面屢創紀錄,但這家企業與其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已經相當明顯。

「在我們看來,英特爾的處理器和製程工藝節點路線圖比預想中的更加動蕩,充滿變數。」

現在,7 納米晶片的上市時間推遲了,這似乎應驗了分析師的推測。曾經領跑的英特爾還能乘風破浪,續寫傳奇嗎?

參考連結:

https://s21.q4cdn.com/600692695/files/doc_financials/2020/q2/Q2-2020_Earnings-Release.pdf

https://venturebeat.com/2020/07/23/intel-grew-revenues-20-to-19-7-billion-in-q2-but-manufacturing-upgrade-delayed/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3932585

相關焦點

  • 英特爾被蘋果打臉停止擠牙膏?5nm處理器或交由臺積電代工
    2015年前後,英特爾、高通、三星、蘋果都陸續開始採用14納米製程工藝製造處理器晶片(Intel Core 不同的是,英特爾多年來一家獨大養成了「擠牙膏」的毛病,14納米製程工藝一直止步不前,近兩年來也被AMD
  • 7 納米外包,紛紛揣測英特爾的下一步棋
    在今年下半年舉辦的第二季財報會議上,英特爾(Intel)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宣布7納米處理器的發布時程將再延遲,考慮尋找代工業者,委外生產 7 納米晶片。這個訊息令半導體產業譁然,也讓人起疑,這個叱詫半導體數十年的巨鱷究竟怎麼想的?產業紛紛猜測英特爾這原來的晶片製造帝國是否會就此衰落,甚至還有人打趣,英特爾這管「牙膏,是不是快擠不出牙膏了?
  • 為何英特爾困於7納米晶片,而臺積電卻能突破
    得益於摩爾定律,英特爾在計算機晶片領域一直佔據著壟斷的地位,直到近些年才迎來AMD這個強大的對手。不過,從市場份額上來看,英特爾始終保持著領先,即使它被有些人稱為「牙膏廠」。但是在2020年9月3日,英特爾發布了第11代酷睿處理器,或許能夠改善這種情況。然而讓人意外的是,之前據國內外消息稱,英特爾將會推遲7nm晶片的發布,原因是工藝水平達不到標準。
  • 英特爾10納米伺服器晶片將出貨 已經推遲了3年多
    1月12日 消息:推遲三年多的英特爾10納米伺服器晶片終於要出貨了!英特爾公司周一表示,其代號為Ice Lake的第三代至強可拓展處理器正在10納米生產線上經歷「產能爬坡」,預計將在第一季度大批量出貨。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SuperFin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
    然而,在將10納米技術推向市場時遭遇延誤,並一再跳票。  最初,10nm工藝安排在2016年下半年,但是,2015年初,英特爾就推遲相關製造設備的安裝部署。當年7月,公司承認大規模量產推遲到2017年下半年,並臨時增加 Kaby Lake(七代酷睿),號稱工藝優化升級為14nm+。
  • 英特爾晶片外包臺積電:前僱員揭秘50年老廠如何走上「擠牙膏」路
    要知道產能的規則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對未來造成影響,等 TD 把製程方案調出來,開始小量試產,一邊調整良率,一邊 design team 提早一兩年開始設計,最後在約定的時間完工,將設計圖交給晶圓廠,開始一層一層光罩慢慢做,幾周後生產、封裝、測試然後交貨。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性能提升超...
    這款被稱為英特爾第11代CPU的處理器,將與Xe Graphics 配對使用,並惠及伺服器到遊戲的所有生態成員。英特爾首席架構師拉賈·科杜裡(Raja Koduri)表示,他們還將採用 SuperFin 技術。英特爾的處理器設計方法。自從不得不推遲7納米製造工藝之後,英特爾也不斷經歷著掙扎。
  • 英偉達「黃氏定律」:AI晶片性能每年翻倍|硬核時間
    會上,英偉達首席科學家 Bill Dally 提出了「黃氏定律」——黃氏顧名思義是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AI 晶片的推理能力每一年應該翻一倍。短短一句話,卻是計算機科技兩個時代的交接棒。1965 年,英特爾創始人 Gordon Moore 提出「半導體晶片的電晶體每隔 18 個月就要翻一倍,同時價格不變」,這就是主導計算機行業半個世紀的「摩爾定律」。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
    自從不得不推遲7納米製造工藝之後,英特爾也不斷經歷著掙扎。今年早些時候,英特爾財務長喬治 · 戴維斯在摩根史坦利3月的會議上對投資者承認,公司已經落後於競爭對手臺積電,要追趕上至少需要2年時間。 本月,原首席工程官Venkata Renduchintala辭職。更早的時候,著名晶片架構師吉姆·凱勒因個人原因離開英特爾。
  • 2020年7納米製程:摩爾定律的終點站
    周一時,克羅韋爾在斯坦佛大學作演講,主題為「晶片設計遊戲的摩爾定律將終結」。克羅韋爾在接受採訪時進一步表示:「對於英特爾等企業來說,晶片業務相當昂貴,這些企業要巨額資金開發下一代晶片技術。」到底有多貴呢?Globalfoundries最近在紐約北部建設的工廠花了60億美元;2014年晚期新的研發設施也將完工,將它加進去總計要80億美元。
  • 臺積電擬「風險生產」3納米晶片 2022年下半年量產
    1月16日,蘋果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高管證實,該公司將按計劃在2021年開始危險生產3納米Apple Silicon晶片,並在2022年下半年全面量產。早在2020年7月份就有報導稱,臺積電接近敲定其3納米晶片生產工藝,現在該公司有望在2021年開始所謂的「風險生產」。
  • 讓晶片密度再翻翻,摩爾定律再延續!英特爾展示堆疊式納米片電晶體技術
    這些成對的電晶體已經彼此櫛次鱗比在一起好幾十年,但是如果電路要繼續縮小,它們就必須靠得更近。英特爾(Intel)在本周的IEEE 國際電子元件大會(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IEDM)上展示全然不同的排列方式:把一對電晶體堆疊在另一對上面。
  • 英特爾7nm折戟,首席工程師突然離職
    消息稱臺積電計劃2022年量產3nm製程,在2nm研發取得重大突破。雖然市值在不斷漲落變化,但不得不說明問題。在過去幾十年來,英特爾一直是最大的晶片製造商,而今霸主地位似乎有所動搖。臺積電的反超和近期英特爾屢屢受挫也不無關係。其7nm製程工藝的上市將推遲6至12個月,最晚要等到2023年,股價應聲而落,印度裔首席工程師也在日前宣布離職。
  • 英特爾展示堆疊式納米片電晶體技術
    英特爾用於打造堆疊式納米片的配方被稱為「自我對準」(Self-Aligned)製程,因為其實質上可透過相同的步驟中構建兩種元件。這很重要,因為多加第二步驟(比如,在個別的晶圓上構建他們,然後再將晶圓接合在一起)可能會導致晶圓定位偏移,進而造成任何潛在電路的破壞。 該製程的核心重點是對納米片電晶體的製造步驟進行修改。它首先從重複的矽層和矽鍺層開始。
  • 蘋果首款5納米移動晶片發布,全球5納米晶片產能爭奪加劇
    記者 | 彭新1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9月16日的蘋果新品發布會中,隨著新一代iPad Air發布,搭載的A14仿生晶片成為蘋果首款使用5納米製程的移動晶片。
  • 英特爾:Q1將提升10納米伺服器晶片產量
    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當地時間周一表示,將在第一季度提升10納米製造工藝技術的數據中心晶片產量,今年內10納米製造工藝技術晶片的產量將會超過14納米工藝製造技術晶片,使得新一代晶片製造技術成為該公司今年產量的關鍵組成部分。
  • 臺積電 5 納米吊打英特爾 10 納米?別糾結了,這只是 「數字遊戲」
    北京時間 9 月 16 日,蘋果在秋季第一場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自家新一代旗艦晶片 A14 Bionic,採用了臺積電的 5nm 製程工藝。只是大家都沒想到英特爾在 14nm 節點上停留了 5 年,直到 2019 年他們才推出 10nm 的處理器。在這 5 年時間裡,臺積電後來居上,現在已經在工藝上領先了英特爾,明年他們就要上馬 3nm 了,而英特爾大概率還會在 10nm 上停留。看到這裡,IT之家小夥伴們可能要問,曾經領先的晶片巨頭英特爾,現在怎麼就幹不過臺積電了?
  • 告別英特爾,「矽仙人」吉姆·凱勒加入AI晶片初創公司Tenstorrent
    他表示:「軟體 2.0 是長時間以來計算機創新方面的最大機遇,想要取得勝利,就要對計算和底層軟體進行全面的重新思考。Tenstorrent 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伴隨著最有前途的架構的出現,我們正準備成為下一代計算巨頭。」
  • 在「古板遲緩」的晶片產業,一群「寒武紀」們誕生的意義與挑戰
    從幫你對手機相冊裡的自拍與萌寵進行識別分類,再到大幅度提高 Alexa 們(智能助手)與無人駕駛汽車的「平均智商」,「深度學習」這個人工智慧裡的門類,具備了更高級的對「複雜結構」進行自動挖掘的能力。通俗來說,與傳統計算通過固定流程解決「確定」問題不同,深度學習算法需要模擬人腦來解決那些取決於概率的「不確定問題」。
  • 英特爾看了會沉默,M1「地表最強SoC」亮相蘋果發布會
    相比iPhone 12系列手機使用的「翻車版」5nm製程A14仿生,M1才是真正代表5nm製程工藝潛力和蘋果世界頂尖晶片研發能力的一款品。OS「Big Sur」也將隨新款MAC系列產品一同上市,依託於M1強悍的性能,「Big Sur」可以給用戶來帶更加流暢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