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0納米伺服器晶片將出貨 已經推遲了3年多

2021-01-14 TechWeb

1月12日 消息:推遲三年多的英特爾10納米伺服器晶片終於要出貨了!英特爾公司周一表示,其代號為Ice Lake的第三代至強可拓展處理器正在10納米生產線上經歷「產能爬坡」,預計將在第一季度大批量出貨。

據了解,Ice Lake是第一個將AI大規模應用於PC的平臺,其全新的AI引擎可以加速自動圖像增強、圖像檢索、媒體後處理和其他AI任務,處理效率大大提升。

官方公布的信息顯示,Tiger Lake處理器的功率將高達25W。不過,英特爾向10納米製程過渡的過程十分艱辛,因為它想要努力打造出高性能且具有足夠高良率以經濟地生產的節點。

為此,英特爾的10納米工藝生產推遲了三年多,使得AMD等對手有機會搶佔市場份額。目前,英特爾正在考慮外包部分晶片生產。

相關焦點

  • 英特爾:Q1將提升10納米伺服器晶片產量
    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當地時間周一表示,將在第一季度提升10納米製造工藝技術的數據中心晶片產量,今年內10納米製造工藝技術晶片的產量將會超過14納米工藝製造技術晶片,使得新一代晶片製造技術成為該公司今年產量的關鍵組成部分。
  • 英特爾7納米晶片發布時間推遲到2022年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小舟英特爾推遲 7 納米晶片上市時間,意料之中?在今年 4 月舉辦的 2020 英特爾中國年度戰略分享會上,英特爾宣布其晶片工藝提升速度已經全面恢復,「2020 年 10 納米製程全面鋪開,2021 年進入 7 納米時代」。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
    自從不得不推遲7納米製造工藝之後,英特爾也不斷經歷著掙扎。今年早些時候,英特爾財務長喬治 · 戴維斯在摩根史坦利3月的會議上對投資者承認,公司已經落後於競爭對手臺積電,要追趕上至少需要2年時間。 本月,原首席工程官Venkata Renduchintala辭職。更早的時候,著名晶片架構師吉姆·凱勒因個人原因離開英特爾。
  • 為何英特爾困於7納米晶片,而臺積電卻能突破
    但是在2020年9月3日,英特爾發布了第11代酷睿處理器,或許能夠改善這種情況。然而讓人意外的是,之前據國內外消息稱,英特爾將會推遲7nm晶片的發布,原因是工藝水平達不到標準。在這個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摩爾定律失效了,因為如今的晶片已經做不到兩年就提升一倍的性能了,尤其是更高工藝的產品。
  • 關於矽光晶片,英特爾跨出重要一步
    Hou告訴The Next Platform,在這情況下,系統擁有超過100,000臺伺服器和50,000多個交換機。這可能比構建超大規模應用所採用的大規模Clos架構所需的交換機數量要多得多。但在Hou看來,自從他在英特爾從事矽光子技術業務以來,他所關心的是,這些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之一需要超過100萬個光收發器,這些光收發器並不便宜。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SuperFin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
    今年早些時候,英特爾財務長喬治 · 戴維斯(George Davis)在摩根史坦利 3 月的會議上對投資者承認,公司已經落後於競爭對手臺積電,要追趕上至少需要 2 年時間。  本月,原首席工程官 Venkata Renduchintala辭職。更早的時候,著名晶片架構師吉姆·凱勒因個人原因離開英特爾。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性能提升超...
    這款被稱為英特爾第11代CPU的處理器,將與Xe Graphics 配對使用,並惠及伺服器到遊戲的所有生態成員。英特爾首席架構師拉賈·科杜裡(Raja Koduri)表示,他們還將採用 SuperFin 技術。英特爾的處理器設計方法。自從不得不推遲7納米製造工藝之後,英特爾也不斷經歷著掙扎。
  • 臺積電 5 納米吊打英特爾 10 納米?別糾結了,這只是 「數字遊戲」
    而就在不久之前的 9 月 3 日凌晨,英特爾推出了 11 代移動酷睿處理器,採用的仍然是 10nm 工藝,並且還用了 SuperFin 技術來改善上一代 10nm 的不足。如果只從製程工藝推進的情況來看,英特爾已經落後臺積電兩代。回想 2014 年英特爾推出首款 14nm 處理器的時候,臺積電還停留在 20nm。
  • 蘋果首款5納米移動晶片發布,全球5納米晶片產能爭奪加劇
    記者 | 彭新1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9月16日的蘋果新品發布會中,隨著新一代iPad Air發布,搭載的A14仿生晶片成為蘋果首款使用5納米製程的移動晶片。
  • 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 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
    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蘋果稱CPU性能較前一代iPad Air 3所搭載的A12仿生晶片提升40%、GPU部分性能提升30%,機器學習性能提升70%。蘋果還表示,與其他產品相比,A14速度是Chromebook的6倍、最高端安卓平板的3倍以及目前Windows筆記本電腦的2倍,不過蘋果未提供所比較的具體對手設備。
  • 7 納米外包,紛紛揣測英特爾的下一步棋
    在今年下半年舉辦的第二季財報會議上,英特爾(Intel)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宣布7納米處理器的發布時程將再延遲,考慮尋找代工業者,委外生產 7 納米晶片。這個訊息令半導體產業譁然,也讓人起疑,這個叱詫半導體數十年的巨鱷究竟怎麼想的?產業紛紛猜測英特爾這原來的晶片製造帝國是否會就此衰落,甚至還有人打趣,英特爾這管「牙膏,是不是快擠不出牙膏了?
  • 國產2納米晶片有望為中國科學院「破冰」
    華為的麒麟990 5G晶片更加出名,內置了100多億個電晶體。麒麟990將首次將5G數據機集成到SoC中,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集成5G Soc。它確實在技術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也是國內晶片的裡程碑。 繼華為之後,中國科學院開發了一種新型電晶體——堆疊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用於2納米及以下工藝。據報導,早在2016年,官員們就開始對此類技術進行相關研究。
  • 英特爾技術專家為您解答一切45納米技術端倪
    全新45納米技術及產品是英特爾用實力和創新去超越自我超越未來的一次革新,摩爾定律的巨大威力將繼續指引多核時代晶片產業的發展方向,在新材料新技術的推動下,為用戶提供更多具有低能耗高性能的產品平臺。長城將用最新的產品滿足用戶日益多樣化的應用需求,同英特爾一起用持續不斷的創新繼續推動行業發展。
  • 五大計算平臺競逐高階自動駕駛量產,誰是最強晶片?
    自動駕駛系統前裝量產的開發周期大約 2 到 3 年,因此計算平臺廠家都是提前 2 到 3 年提供晶片樣片。整個系統開發完成後,晶片才開始量產。這樣一來,實際上 2023 年後的自動駕駛晶片格局,今天就已經基本確定了。自動駕駛晶片開發成本高昂,且出於對高性能、低功耗的要求,其製造至少需要 7 納米和 5 納米的製程工藝。
  • 10納米製程量產一再延遲 技術與製造事業群一分為三
    10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Apple Insider報導,在英特爾旗下技術與製造事業群的負責人退休後,英特爾準備將該集團分拆成三個部門。凱萊赫(Ann Kelleher)領導,凱萊赫目前與艾哈邁德共同管理技術與製造事業群,而供應鏈部門將由蘭迪爾?塔庫爾(Randhir Thakur)領導。分拆後的三個部門都隸屬於Venkata Murthy Renduchintala之下。在管理層改組的同時,英特爾正緩慢地從14納米工藝過渡到10納米工藝,這一過程經常被推遲。
  • 英特爾矽光子迎來重要技術突破:將光互連引入伺服器和封裝
    英特爾在集成光電技術方面所取得的快速進展,將讓業界能夠重新構想通過光來連接的數據中心網絡和架構。目前,我們已經展示了與 CMOS 晶片緊密集成的一個矽晶片平臺上所有關鍵的光學技術構建模塊。此次活動中展示的原型將光子技術與 CMOS 技術進行了緊密結合,這是未來光子技術與核心計算晶片完全集成的一次概念驗證。英特爾還展示了比傳統組件小 1000 倍的微型環調製器。一直以來,傳統晶片調製器的大尺寸和高成本都是將光技術引入伺服器封裝中的障礙,伺服器封裝需要集成一百個這樣的器件。所有上述進展為矽光子的擴展應用奠定了基礎,這些應用不僅限於網絡上層,而且還包括伺服器內部以及今後的伺服器封裝。
  • 3納米、2納米、1納米晶片該如何造?
    到了20納米時,平面電晶體撞到了天花板。為此英特爾在2011年轉向22nm的finFET,隨後用在了16nm / 14nm。在finFET中,電流的控制是通過在鰭的三個側面的每一個上實現柵極來實現的。 藉助finFET,晶片製造商繼續採用傳統的晶片縮放技術。
  • Intel秘密展示4GHz CPU和90納米製造工藝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特爾公司2月27日在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DF)會議上秘密地預先展示了該公司未來的桌面電腦處理器系列產品,包括一個4GHz晶片以及一個代號為「Prescott」的90納米產品。 英特爾公司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4GHz桌面電腦處理器,這種處理器是基於奔騰4處理器和Netburst架構的。
  • 美國晶片製造衰落,中國公司獨佔6席,英特爾落後臺積電2年
    如今,美國第一半導體企業英特爾已經有衰落的態勢,蘋果、亞馬遜、微軟等科技企業,都開始自主設計晶片,給英特爾不小的打擊。 而且,英特爾從全球領先逐漸落後於對手臺積電。在今年3月,英特爾財務長表示,英特爾追趕上臺積電需要2年的時間。
  • 微軟正為伺服器和Surface個人電腦設計自己的晶片 英特爾大跌6%
    來源:新浪財經微軟公司正在自主設計晶片,用於運行該公司雲服務的伺服器,加入全行業減少對英特爾依賴的趨勢。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說,這家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正在通過Arm Ltd.設計一款用於數據中心的處理器。該公司也在考慮為Surface系列個人電腦配備另一種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