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CPU為什麼還是14納米工藝

2020-12-05 小小數碼通

英特爾曾經是PC行業的「龍頭老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上世紀的PC行業,只有英特爾一家可以造出CPU。不過,愛好和平的人民,一定會打敗「壟斷主義」的。

所以,後來的AMD崛起,打破了英特爾的「壟斷地位」。並且在CPU做的風生水起,如今最先進的CPU製造工藝已經達到了7納米。完全超過了英特爾。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似乎像「龜兔賽跑」中的兩個主角。英特爾是——兔子、AMD——是烏龜。雖然,剛開始兔子領先了烏龜,但是烏龜憑著堅持不懈的態度,最後贏了兔子。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比喻句,下面進入正題。

說到英特爾在CPU上的造詣肯定完勝AMD。因為當時的英特爾在從22納米進入14納米時,選擇的學術密度是2.4倍,雖然由於跨度大,造成了延期,但是人家還是成功了。

而此次,英特爾選擇進步到10納米工藝時,步子跨得太大了,或者說太驕傲了。英特爾的目標10納米,對比14納米,學術密度提高了2.7倍,這是前所未有的。相比於上一代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那麼為什麼英特爾這麼自信?主要還是因為對手都還「太弱了」,英特爾壓力小。但是它卻高估了自己的進度,低估了對手崛起的速度。

隨著臺積電的崛起,與智能行動裝置的迅速發展,讓英特爾「措手不及」。不同於英特爾的先進位程,只給自家的CPU用。另外臺積電只是代工廠,良品率以及漏電率能在極大量的代工過程中,不斷的改進,再加上有晶片公司一起分攤成本,並且選擇穩紮穩打的路線,每次晶片製程的跨越都選擇的比較小。

相反的是英特爾的代工量比不上臺積電,技術改進難度相比於臺積電要偏大,而且成本分攤難度也高,再加上目前主流的PC,CPU變成了以多核心為主,多核心與追求先進位程技術,起了很大的衝突,導致10納米工藝,遲遲不能完善。

所以,對於英特爾目前的狀況,只能說是「太膨脹了」,一點都不「低調」。

用我們的古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沒有誰是天生的王者。這下有英特爾好受的了。不過,說句實話,雖然英特爾的CPU還是14納米的,但是用起來還是非常可以的。

最後,還是希望英特爾早日在CPU的製程工藝上早日實現突破,為我們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

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下方留言。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數碼愛好者,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數碼知識。

相關焦點

  • 英特爾第10代CPU測評:雖然有所提升,但已達到14納米的極限
    但是,當你運行基準測試並與市場上的其他處理器進行比較時,很明顯,英特爾已經達到了14nm的極限。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努力,英特爾如果想與AMD競爭,確實需要想辦法轉向更小的電晶體架構(目前可能是7nm)。 英特爾在過去6年裡一直在使用同樣的14nm工藝。在此期間,AMD的桌面級處理器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特別是提高了時鐘速度和核心數量,並同時轉向7nm工藝。
  • 英特爾CPU工藝發展史
    而AMD在工藝製程方面比英特爾顯然慢了一大步,因此,在2004年,AMD和英特爾在製造工藝上的距離已經拉開。    但隨著晶片中電晶體數量增加,原本僅數個原子層厚的二氧化矽絕緣層會變得更薄進而導致洩漏更多電流,隨後洩漏的電流又增加了晶片額外的功耗。    此時,由於受「洩漏電流」的影響,導致後續產品頻率無法提升,功耗高居不下。
  • 臺積電 5 納米吊打英特爾 10 納米?別糾結了,這只是 「數字遊戲」
    例如英特爾的 14 納米在他們的測量結果中其實為 24 納米,臺積電的 16 納米測得的結果為 33 納米,而三星第一代 14 納米,實際線寬也有 30 納米。半導體行業諮詢公司 The Linley Group 的創始人 Linley Gwennap 在 2016 年也曾對外表示,節點數字和實際柵極寬度偏差的情況確實存在。
  • Intel秘密展示4GHz CPU和90納米製造工藝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特爾公司2月27日在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DF)會議上秘密地預先展示了該公司未來的桌面電腦處理器系列產品,包括一個4GHz晶片以及一個代號為「Prescott」的90納米產品。 英特爾公司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4GHz桌面電腦處理器,這種處理器是基於奔騰4處理器和Netburst架構的。
  • 英特爾:Q1將提升10納米伺服器晶片產量
    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當地時間周一表示,將在第一季度提升10納米製造工藝技術的數據中心晶片產量,今年內10納米製造工藝技術晶片的產量將會超過14納米工藝製造技術晶片,使得新一代晶片製造技術成為該公司今年產量的關鍵組成部分。
  • 寧波英特爾I7-8700K處理器僅售2560元
    目前,英特爾I7-8700K-3.8G 2666 六核 原盒在中關村在線認證經銷商「寧波思龍電腦」處有售,促銷價為2560元。14nm工藝,接口為LGA 1151需要搭配Z370主板,處理器採用六核心十二線程設計,主頻為3.7GHZ,可動態超頻到4.7GHz,玩家可以輕鬆超頻至5GHz,性能強悍。
  • 電腦CPU到達物理極限,這是國產晶片追趕的好時機
    就拿電腦cpu來說吧,現在市場上最主流的兩個cpu品牌就是英特爾和amd,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這兩個品牌壟斷了全球電腦的cpu市場。但是我們國內的晶片企業這些年也從未停止發展,比如說我們的龍芯、申威等企業,龍芯的cpu已經用在了北鬥導航衛星之上,而大名鼎鼎的超算設備神威太湖之光使用的就是申威的晶片。
  • 都0202年了,英特爾十代CPU還是14nm製程?
    然而今年英特爾十代CPU上市卻發現還是14nm工藝,如此算來英特爾14nm已經用了6年了,那為什麼會使英特爾一直使用14nm工藝?
  • 釺焊的CPU和普通的矽脂CPU差距在哪?為什麼英特爾捨不得釺焊?
    矽脂U已經成了英特爾CPU的代名詞,甚至還因此造就了一批產業鏈,專業開蓋、開蓋工具等事物也養活了一批人。為什麼發燒玩家都會選擇給自己的英特爾CPU開蓋呢?
  • 脫胎換骨 英特爾45納米技術深度解析_Intel 酷睿2雙核 E7200(散...
    不久前在2008上海IDF上,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大區總經理楊敘在演講中指出:「越王勾踐劍採用了創新的特殊材料,歷久而還是很新,而英特爾45納米技術堪比越王勾踐劍,將引領半導體產業再次走上創新之路。」
  • 從5納米到3納米,一文讀懂晶圓代工江湖的工藝糾葛
    半導體製造企業不得不朝著更加尖端的工藝節點7納米/5納米/3納米演進。事實上,沿著摩爾定律能夠持續跟進半導體工藝尺寸微縮的廠家數量已經越來越少,在這個領域競爭的廠商主要就是三星、臺積電和英特爾三家。此外,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也在推進當中。因此,參與先進工藝之爭的也就只有這樣「三大一小」幾家公司。先進工藝開發量產的成功與否對於半導體巨頭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 為何英特爾困於7納米晶片,而臺積電卻能突破
    英特爾至於為什麼會有這個稱號,是因為這幾年英特爾的處理器更新的速度比較慢,而且每一代晶片性能提升的都不是很明顯但是在2020年9月3日,英特爾發布了第11代酷睿處理器,或許能夠改善這種情況。然而讓人意外的是,之前據國內外消息稱,英特爾將會推遲7nm晶片的發布,原因是工藝水平達不到標準。
  • 英特爾提出電晶體密度翻倍新工藝
    英特爾選擇的方式,就是讓它們堆疊起來。▲堆疊的NMOS和PMOS電晶體(圖源:英特爾)有了堆疊電晶體這一巧思,英特爾使用了被稱為下一代電晶體結構的納米片電晶體技術。不同於以往電晶體主要由垂直矽鰭片構成,納米片(nanosheet)的溝道區由多層、水平的、納米級薄的片層堆疊而成。
  • 計算機的發明到CPU,進入3納米的CPU還有可能再邁向皮米時代嗎?
    一,計算機與現在的電腦(cpu)的概念不同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在《十萬個為什麼》中曾經看到過有一種計算機,是用給紙帶穿孔的方法,來進行計算的機器,這應該是最早的計算機了。那麼,這臺計算機是誰發明的呢?他就是德國工程師康拉德·楚澤,發明於1936年。後來人們稱這臺計算機為Z-1計算機。
  • 7納米EUV工藝並非一家獨大,臺積電也將推出新型工藝
    今年上半年,有外媒報導幾家大型企業已經準備引進最新的7納米EUV工藝技術,而英特爾的7納米EUV工藝技術可能還需要2-3年的沉澱才能跟咱們見面。在之前所報導過的投資者會議上,英特爾公布的工藝路線圖表明2021年就會推出7納米EUV工藝,而關於這個7納米EUV工藝到底是個什麼來頭?先聽好物君好好解釋一番。
  • 釺焊散熱非常好,為什麼英特爾CPU卻改用散熱不好的矽脂材料?
    如果沒記錯的話,英特爾是在三代酷睿處理器,也就是i7-3770K推出的那個時候放棄了釺焊改用矽脂材料散熱,當時很明顯導致的變化就是CPU的溫度明顯升高,3770K的超頻難度相比釺焊的2600K明顯上升,按照英特爾當時的說法是,因為22nm工藝的導入,導致CPU晶片面積臺小,熱量散發麵積不足,釺焊已經無法很好的滿足
  • 用錢堆出來的FinFET工藝
    接下來的工藝節點五分八門,恨不得把10以內的數字都用上,英特爾的節點包括22納米、14納米、10納米、7納米,IBM或IBM聯盟的22納米、14納米、10納米、7納米,臺積電有16納米、12納米、10納米、7納米、6納米、5納米,三星14納米、11納米、10納米、8納米、7納米、5納米、4納米,中芯國際14/12/N+1納米,格羅方德的14納米、12納米、7納米、聯電的14納米。
  • 全球AI晶片企業華為排12,中微5納米工藝,我國晶片到底如何?
    那麼中微5納米晶片工藝是什麼鬼?大家都知道晶片設計出來是要代工廠來生產的,晶片製造工藝不行,在好的晶片設計也是白搭,世界上最好的晶片代工工藝排在首位的當然是大名鼎鼎的英特爾,此外還有三星和臺積電實力也都非常的強,也只有它們這幾家有實力和技術代工最先進的晶片工藝。大家也都知道現在手機最好的晶片供應商高通今年的旗艦處理器驍龍845也只是第二代10納米製程。
  • 英特爾的precision技術到底有多先進?
    英特爾的cpu是使用precision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增加分頻能力,大概增加10%的頻率(主頻),並且分為x和xi兩個頻率。x就是簡單的開特性,xi就是使用最高頻率(倍頻)。所以對於intel平臺的intelcpu的主頻計算非常簡單:intel,也就是i家,分x和xi,使用x最高倍頻cpu名稱中,含有xi是x/xi,不含x是x/x。下圖是x86cpu主頻計算表為了減少誤差,可以使用linaro來計算,即以mhz為單位此圖中x指的是倍頻xi指的是倍頻與x倍數倍的差異是雙倍頻即.那句話不知道是誰說的,大概就是說xi指的是全稱。x與x倍數倍等價。
  • 英特爾怒懟三星臺積電:我比你們領先三年!
    文/ 王雲輝過去幾個月來,三星、臺積電都在不斷宣布10納米甚至7納米製程上的量產進展,與此對應的是,英特爾10納米工藝製程的量產計劃卻一直沒有落地,這讓英特爾一度遭遇外界質疑。但就在9月19日,英特爾終於拋出了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