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頭哥」蜜獾可謂是非洲的「明星動物」,它的「知名度」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僅僅是網絡上流傳的平頭哥的「格言」就有不下幾十條,比如「平頭銀髮白披風、非洲大陸我最兇」、「不是在戰鬥,就是在去戰鬥的路上」等等。以平頭哥蜜獾受關注的程度看,如果是放在動物園裡,動物園的門票每天至少能多賣好幾倍。那麼,為什麼動物園裡很少會有飼養「平頭哥」的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平頭哥」蜜獾成名的原因
在猛獸眾多的非洲大草原上,有稱號的動物個個都是「狠角色」,比如有著「掏肛二哥」之稱的斑鬣狗有著與獅子叫板的實力、「速度之王」獵豹有著陸地上所有動物都望塵莫及的速度等等。那麼,蜜獾為什麼有「平頭哥」的稱號呢?原因有兩點。
01 小小的身材,大大的能量
蜜獾是鼬科蜜獾屬下的唯一物種,而鼬科動物是整個食肉目下體型較小的存在,蜜獾也不例外。成年蜜獾的體長平均不足1米,體重平均在9公斤左右。這個體型放在食肉動物中,只能算一種小型動物。但是,蜜獾正是如此小巧的身體卻敢與獅子、豹子、鬣狗等兇猛的大型食肉動物叫板,至於原因有兩個主要的方面,一方面,蜜獾的眼睛結構為凹透鏡結構,這讓它看其他大型動物時,原比動物本身要小的多,另一方面,正是憑藉著這種無所畏懼的膽識,它才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換句話說就是不得不拼命的保護自己。
作為拿到了「世界上膽子最大動物」吉尼斯紀錄的動物,蜜獾的成名絕非偶然。
02 「BUG」一樣的能力
蜜獾之所以在大型食肉動物面前無所畏懼,其實是有資本的。首先,體型差距太大,反而對蜜獾有利,它可以用靈活且小巧的身體不斷的躲避大型動物的攻擊,而且還能通過自己的利爪和尖牙給對手造成傷害。而且它有著「皮肉分離」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它逃過對手的致命一擊。
其次,蜜獾有著免疫大部分毒蛇蛇毒的能力。在非洲大草原上,劇毒的蛇類有很多,比如「死神」黑曼巴蛇、蝰蛇等等,但是這些毒蛇在面對蜜獾時毫無作用,蜜獾正是憑藉著免疫蛇毒的能力,一邊抵抗著毒蛇的撕咬,一邊將毒蛇吞入腹中。當然,蜜獾的免疫蛇毒也是有極限的,如果一次被注入的蛇毒太多,蜜獾就會進入昏迷狀態,但是幾個小時後,蛇毒就會被代謝掉,蜜獾再次「重生」。
在自然界中,能夠自然免疫蛇毒的動物屈指可數,這個能力確實是「BUG」一樣的存在。
如此出名且受關注的蜜獾為什麼在動物園內沒有?
在現存的動物園中,有大多數主流的野生動物,而一種野生動物出現在動物園中,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利益的體現,更多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而作為非洲的「明星動物」,蜜獾沒有出現在動物園中,有以下兩點原因。
01 局限性
平頭哥蜜獾從現存的數量來看,屬於低危。其實,原本它可以是無危的,但是就是因為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讓它「趨利避害」的本能變差,因此許多蜜獾就葬送在了強大的對手手中,比如獅子、花豹。從大的分布來看,蜜獾是非洲大陸獨有的動物,擁有如此強大的生存能力的蜜獾沒有像其他大陸擴張的跡象就表面,它們很難適應其他大陸的環境。
而非洲所謂的「動物園」大都以野生保護區存在,其他大陸的動物園環境又很難讓蜜獾生存,所以,非洲的蜜獾都在野生保護區或者純野生環境下,非洲以外沒有蜜獾。
02 「越獄」
蜜獾這麼「熱」的動物,當然有動物園曾經嘗試過飼養。BBC的一個名為《Natural World》節目曾經介紹了一隻名叫Stofel的蜜獾,這隻蜜獾在飼養期間,先後四次「越獄」,第一次是利用園內的大樹枝當梯子豎在高牆上,第二次是用爪子和牙齒將鐵門的門栓拉開,第三次是利用工作人員遺漏的打掃衛生的工具,第四次是挖洞。
可見,這傢伙完全是圈不住,而且蜜獾的性格倔強,如果將它放在鐵籠裡,它甚至會用絕食來抗議。
總結
蜜獾如果是放在現在的動物園中,絕對能夠大大的提高售票率,但是,平頭哥性格倔強,且異常的聰明,關鍵是它對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因此,在世界範圍內,動物園中的蜜獾非常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