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國家戰略助力草業人才培養 我校成立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

2020-11-26 中國農業大學

本網訊 1230日,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大會在金碼會議中心舉行。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我校校長孫其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有冬,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蔣丹平,農業農村部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貟旭江,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沈建忠、張福鎖共同為草業科學技術學院揭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劉旭院士,新疆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援疆)高旺盛,我校副校長王濤出席,副校長龔元石主持大會。

武維華在講話中指出,中國農業大學在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戰略部署的同時,審時度勢及時整合全校力量成立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這是順應時代發展、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也表明了學校對致力於草原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與擔當。

武維華強調,黨和國家歷來重視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把生態文明提升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希望中國農業大學從推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事業和促進畜牧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戰略高度認識草業學科建設的重要意義,從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進步、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多個層面進行布局,推進我國草業科學與技術發展。同時要充分發揮優勢,與國內外有關研究機構和單位加強合作,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力爭將學院和學科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草學學術高地和能為我國草原生態文明建設獻計出力的機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為我國草學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技術推廣應用做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

孫其信在致辭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重要思想,把草在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裡的重大地位給予了充分肯定。根據國家戰略總體布局,中國農業大學決定組建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這一舉措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新時代草業科學由單純滿足草地畜牧業發展向適應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轉型的需要,是構建中國特色、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布局體系的重大轉型。

孫其信指出,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成立是學校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草業科學技術學科發展的新起點、新機遇。加大與生態環境相關領域的學科布局是適應建設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必然要求,中國農大要在世界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方面發揮大學的作用。

孫其信還對新學院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要做好學院的發展戰略謀劃。美麗中國建設、城鄉生態環境建設都離不開草業科學,要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的背景下,結合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科學謀劃好草業學科發展,既要更好地支撐中國農業農村的發展,又要大力支撐好城鄉的生態環境建設;二是要認真謀劃好人才培養改革。大學的第一要務是人才培養,要加大人才培養的改革力度,創新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使我們培養的草業人才更好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更好的適應中國現代化的建設;三是要持續加大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不在多而在精,所以要把以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未來學院發展的重大支撐。孫其信表示,學校也會全力以赴地支持好學院的發展。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我國的草業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中國農業大學歷史性的貢獻。

我國草學界泰鬥任繼周院士為學院成立發來了賀信,對學院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

彭有冬在致辭中表示,希望中國農業大學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水平,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為國家實施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轉變草原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推動形成草原生態改善、畜牧業健康發展、牧民持續增收、經濟社會繁榮穩定的新格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貟旭江表示,當前我國草業發展勢頭強勁,希望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發揚農大的優良傳統,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草業科學技術人才,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李德發,我校校友代表、新疆石河子大學副校長馬春暉分別在成立大會上致辭,希望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為中國草業科學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南志標在大會上作了「我國草業科學的成就與挑戰」的主旨演講,介紹了我國草業科學學科群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成立大會上,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負責人張英俊介紹了我校草學學科情況。中國農業大學是我國較早開展草學教育和研究的單位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截至目前,中國農業大學草學學科已經為我國輸送了一千多名優秀人才,活躍在我國草牧行業一線。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草學學科獲評為A+學科,是全國草學領域2A+學科之一。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成立將以培養草業創新拔尖和行業領軍人才,加強基礎研究,服務我國草原生態建設和「三牧」發展,傳承篤行致遠的草原文化為使命,聚焦國家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和草牧業發展關鍵問題,瞄準國際學術前沿,著力解決一些重大的國計民生問題,培養草業科學與技術高水平人才。

會上,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與北京正道種業有限公司、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草都草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綠茵景觀生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學技術部、農業農村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中國草學會、中國畜牧業協會代表和全國草學相關領域同行,我校管理服務機構有關部門及各學院負責人,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全體師生參加了成立大會。


 

 

相關焦點

  • 錢學森的草業情懷
    1984年6月,錢學森在《草原、草業和新技術革命》一文中,系統地闡述了發展中國草業的重要性、描繪了草業的廣闊前景,並特別舉例說:「內蒙古有13億畝草原,如果下決心抓草業,可是件大事。」 這是他在國內外首次正式提出「草業」一詞。1984年12月,錢學森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所作的學術報告中又提出了「建立農業型知識密集產業——農業、林業、草業、海業和沙業」的科學構想。
  • 中科院內蒙古草業研究中心2016年度理事長會舉行
    他簡要回顧了草業中心的成立背景以及成立以來的工作進展,重點匯報了草業中心未來的發展規劃,包括戰略定位調整、發展方向布局,近期(1-2年)、中期(3-5年)、長期(6-10年)發展目標以及組織運行的保障機制,力爭將草業中心打造為集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示範推廣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草牧業領域一流綜合研發機構。
  • 我校與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籤署專業碩士培養協議(圖文)
    劉錚 攝影      本網訊  12月18日上午,我校與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籤署專業碩士培養協議,我校將推薦優秀的草業科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申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專業碩士項目Thulin,我校副校長王濤、動科學院院長李德發分別在協議上簽字。  在籤署協議前,王濤代表學校對Brian C. Tietje的來訪表示歡迎。他通過我校整體和科研在中國大學的排名說明了我校的地位,他表示我校在草葉等方面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與加州州立理工大學也有相關的合作,他預祝雙方在牧草與飼料學專業碩士項目上的合作取得成功。
  • 我校舉行東海食品研究院成立暨朱蓓薇院士聘任儀式
    在朱院士的關心、指導和帶領下,我校食品學科發展步入快車道,在高端人才培養、大項目和大成果培育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學科特色更加凸顯,學科影響力不斷增強,學校對此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成立東海食品研究院,是我校食品學科面向未來、提質發展的一件大事,將引領我校食品學科由高原發展成高峰,成為我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產業升級換代的標杆性機構。
  • 踐行人才培養戰略 遠東大學聖達學院、艾能學院雙雙揭牌
    莊太緯作賀詞 揭牌儀式上,莊太緯首先對聖達學院的揭牌表示由衷的祝賀,隨後,他詳細介紹了遠東大學在子公司學院建設上的組織戰略布局,他指出,聖達學院的揭牌明晰了遠東大學的功能定位,完善了組織架構,優化了人才培養體系
  • 西南大學國家治理學院、蠶桑紡織與生物質科學學院成立
    2020年第125期 總第1235期【編者按】近日,為助力新文科、新農科建設發展,學校成立國家治理學院
  • 康普森捐贈400萬元支持我校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向學校捐贈400萬元,支持我校動科學院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繼強,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育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張東軍,動科學院院長咼於明代表三方籤署了捐贈協議。
  • 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這麼做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決定實施高校服務鄉村振興七大行動,包括科學研究支撐行動、技術創新攻關行動、能力建設提升行動、人才培養提質行動、成果推廣轉化行動、脫貧攻堅助力行動及國際合作提升行動。
  • 煙臺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成立 培養產業人才
    膠東在線12月29日訊(記者 李謙) 12月28日,煙臺大數據(雲計算)應用技術研究院在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揭牌成立。設立人工智慧等優勢專業,培養大數據思維新型人才青苔數據CEO程永說,這個研究院的未來目標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服務於區域經濟為立足點,開展雲計算應用技術、大數據科學技術和網絡信息安全等方向的研究和企業服務,打造政、產、學、研四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
  • 助力衝「雙一流」!這所地方強校成立天文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指揮和總設計師顧逸東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崔向群院士、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景益鵬院士、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韓佔文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董國軒常務副主任、天文處劉強處長、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趙剛書記、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沈志強臺長、我校周雲副校長、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張靖儀院長、天文系樊軍輝主任為天文系揭牌。
  •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 著名管理學家汪壽陽到訪我校
    11月25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傑出研究員、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2020年度中國商科教育傑出貢獻人物、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汪壽陽應邀訪問我校。   鬱建興對汪壽陽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對汪院長長期以來關心我校發展,特別是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的幫助和支持表示感謝。
  • 大數據教育工作委員會成立暨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建設論壇
    2018年4月21日,由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中國人民大學聯合主辦,北京西普陽光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大數據教育工作委員會成立暨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建設論壇」在北京燕山大酒店隆重召開。計秘書長介紹了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成立的背景、願景、使命,希望通過一系列開放性和公益性的服務,為高校的大數據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支持。
  • 院士領銜,聚焦「卡脖子」技術難題,這個重量級科學中心在天津成立
    南開大學黨委書記、管理委員會主任楊慶山指出,中心應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積極發揮樞紐作用,助力學校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突出"綜合性",堅持實體化建設,發揮好引領和輻射作用。中心的成立是南開大學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期望管理委員會成員積極為中心發展建設提出寶貴意見建議、貢獻智慧力量,舉全校之力推動中心發展。
  • 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
    12月27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成立儀式在紫金港校區舉行。學校相關部門、醫學院、附屬醫院負責人,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全體師生等參加會議。校黨委書記任少波出席會議並講話。校長吳朝暉院士為醫藥學部主任、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院士頒發聘書。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發言。副校長周天華主持成立儀式。
  • 廣州大學成立了天文系
    11月8日,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合併組建20周年學術活動之天文學科論壇,成為國內高校中成建製成立的第16個天文系(學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指揮和總設計師顧逸東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崔向群院士、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景益鵬院士、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韓佔文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董國軒常務副主任、天文處劉強處長、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趙剛書記、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沈志強臺長、我校周雲副校長、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張靖儀院長
  • 深圳技術大學成立聚龍學院 學校首位全職院士擔任院長
    這是聚龍學院的創辦宗旨。學院將在開展國際先進科學技術研發中培養創新創業高尖端人才,在產業孵化中凝聚人才,在金融投資中加速提升人才,並在創新中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在揭牌儀式當天舉行了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峰論壇,多名海內外院士參與論壇,聚焦創新創業教育,並對聚龍學院的成立寄予厚望。
  • 浙大新成立了一個很酷的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
    校長吳朝暉院士為醫藥學部主任、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院士頒發聘書。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發言。副校長周天華主持成立儀式。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席羅建紅出席會議。 圍繞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今後的改革發展,任少波強調,要堅持高標定位,在學校「雙一流」決勝攻堅中發揮引領作用,緊密圍繞國家科技戰略,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重大原始創新。要矢志鑄魂育人,努力成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戰略高地,加強骨幹隊伍建設,推動一流專業發展。
  • 院士領銜,聚焦"卡脖子"技術難題,這個重量級科學中心在天津揭牌成立!
    、人才培養,突出"綜合性",堅持實體化建設,發揮好引領和輻射作用。"卡脖子"技術難題,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學校秉承"知中國,服務中國"的優良傳統,立足"四個服務"職責使命,聚焦"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自貿區等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積極發揮學科、人才和技術優勢,努力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特別是全方位服務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
  • 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成功協辦未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討會
    》《國家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深入發展和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學前領域的落地工作,解決學前教育人才培養與教師隊伍建設滯後的問題,發揮匯聚創新優勢,利用新理念、新思路探索未來學前教育專業服務人才的培養模式,達到促進數智化時代學前教育的發展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