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 「發展的中國歡迎海外青年英才」——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專項辦公室負責人就首批「青年千人計劃」名單公布答新華社記者問
日前,首批143名「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名單在「千人計劃」網站公布,引起廣泛關注。為此,中央組織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專項辦公室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新華社記者提問,並表示「發展的中國歡迎海外青年英才」。
「青年千人計劃」應時而生
問:為什麼要啟動「青年千人計劃」?
答:「千人計劃」自2008年實施以來,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得到了廣大海外高層次人才的積極支持和踴躍參與。在「千人計劃」實施過程中,不少海外人才和國內專家提出,希望國家能夠引進青年優秀人才。從科技研究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來看,青年人才思維活躍,富有創新激情和創新能力,科學發展史上的大量傑出科技成果都是科學家在青年時代創造出來的。因此,從國家需要、事業發展、青年需求和「千人計劃」不斷完善的角度,我們啟動實施了「青年千人計劃」。
143人入選第一批「青年千人計劃」
問:第一批143名「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的總體情況怎麼樣?
答:「青年千人計劃」於年初啟動後,各方反應積極。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中央企業等用人單位共申報了1035名人選。在評審過程中,有724人通過初審而進入通信評審,之後有214人通過通信評審而進入會議評審,之後有152人通過會議評審而進入公示。最終確定了143人。
第一批「青年千人計劃」名單是一份令人興奮的名單。這143人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名校和德國馬普所、大眾汽車等知名科研機構和企業。其中男性130人、女性13人;中國籍137人、外國籍6人,其中非華裔4人;年齡最大的40歲、最小的27歲;引進後到高校115人,到科研機構25人,到中央企業3人;高校中引進最多的是中國科技大學,有16人,其次是北大和清華,各13人;人選分布在16個省市區,其中北京48人、安徽19人、上海18人、江蘇13人。
入選名單中,有23人雖海外博士畢業後科研工作不滿3年,或國內博士畢業後在海外工作不滿5年,但因能力突出、成果顯著、發展潛力大,得到評審專家的一致認可,系破格引進。
把有真才實學和突出成績的青年英才選拔出來
問:「青年千人計劃」是如何評審的?如何保證人才質量?
答:根據《青年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細則》,「青年千人計劃」申請人須在2011年1月以後回國工作,屬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領域,年齡不超過40周歲;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並有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經歷;在國內取得博士學位的,應在海外從事教學或研究工作5年以上;引進後全職回國(來華)工作;是所從事科研領域同齡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為該領域學術或技術帶頭人的發展潛力。對博士在讀期間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應屆畢業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績的申請人,可以突破任職年限等限制,破格引進。
為確保人選質量,「青年千人計劃」的評選要經過初審、通信評審和會議評審三輪。初審主要是資格審查,淘汰不符合申報條件的申請人。通信評審是小同行評審,針對申請人所在的專業領域和方向,請10名左右專家對其學術能力和發展潛力作出評價。會議評審採用「按學科領域分組,申報人陳述答辯,專家評審評議」的方式,按照數理、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工程材料、自然環境六個領域分組,主要請「千人計劃」專家當面考察候選人的情況。應該講,考慮到海內外十分關注第一批「青年千人計劃」的結果,雖然沒有名額限制,我們還是從嚴掌握評審標準,淘汰率比較高。
對「青年千人計劃」人選的評價主要在四個方面:一是重點考察申請人的專業教育背景和獨立科研工作經歷。二是重點考察申請人承擔或參與過的重大科研項目、所發表的代表性論文(論著)、已申請或已獲授權的專利等科研成果。三是從申請人的研究領域是否處於世界科研前沿或國內急需緊缺、是否具有原始創新性,以及申請人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來考察其發展潛力。四是重點考察申請人回國後的工作方向、工作思路、工作目標是否科學、明確,考察所在單位的科研基礎和支持條件。
總的來講,我們希望通過嚴格的評審,讓評上來的人高興,評不上的人服氣,把有真才實學和突出成績的青年英才選拔出來。
對人選舉報逐一進行認真核實
問:這批人選在公示中有一些人被舉報,是如何處理的?
答:「青年千人計劃」人選在公示期間,共有46人被匿名舉報。其中43人被質疑回國時間早於2011年1月1日,3人被質疑學術水平未達到要求。對以上舉報,我們逐一進行了認真核實。
對於回國時間被質疑的43人,我們請申報單位和申請人作出具體說明,並要求提供工作合同、海外任職證明、海外薪酬單(納稅憑證)等證明材料。經反覆核實,有9人確因回國時間在2011年1月1日之前,不符合申報時間的規定,予以取消。對於學術水平受質疑的3人,我們進一步徵求了面試專家的意見,最終維持原評審組意見。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公示後落選的9名人選的能力水平都較高,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其他人才支持項目,在國內做出成績。
中央財政將給予每人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問:國家如何支持「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
答:對「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中央財政將給予每人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以及3年內100萬元至300萬元不等的科研經費補助。同時,對他們在辦理綠卡、多次往返籤證、醫療、住房等方面給予一定優惠待遇。
除了國家的支持,我們更鼓勵用人單位在工作中對他們充分信任、積極支持、放手使用,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激發他們早日做出成績。同時,我們希望全社會都來敬才、愛才、容才,關心和愛護從海外歸來的優秀青年人才,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學術水平和科研成績,讓他們在寬鬆、包容的氣氛中工作與生活。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為各類人才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吸引世界各國的青年英才來華創新創業。
進一步改進申報評審工作
問:下一步,「青年千人計劃」工作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答:通過這次「青年千人計劃」申報評審工作,我們也看到了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改進。比如,評審持續的時間比較長。這裡面有評審系統、評委專家庫建設等問題。我們將在下一批評審中加快進度,提高效率。同時,我們還將改進評審標準和評審方式。比如進一步強調申請人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經驗和能力,實行更嚴格的評審迴避制度等等。同時我們也希望申報單位和申報人能夠實事求是,反對弄虛作假。對於一些學者提出的擴大學科領域的建議,我們也將認真研究,適時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