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神話,很多人可謂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經常在生活中接觸到,中國神話為題材的作品,比如《封神》、《西遊》這種。陌生是因為,缺乏更深入的了解,畢竟小說不能完全代表中國神話。很多神話的外在聯繫,跟小說並不一樣。
比如說盤古,所謂先有盤古後有天,盤古是中國神話中最早的創世大神?其實並非如此,從神話誕生的歷史來看,盤古神話遠算不上最早,那最早是鴻鈞?鴻鈞也只是小說中的人物,我們說的是中國神話中比盤古還早的四位大神。
一、伏羲。沒錯,作為中華人文始祖的伏羲大神,其神話傳說遠遠早於盤古。如果沒有盤古,天誰來開?實際上在神話中,開天並只有盤古能做到,伏羲也開過天,《易經》記載,保世滋大,概群藉而羅萬有者,悉在此一畫開天。
古詩云,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說的都是伏羲開天神話,這個源自於伏羲發明的八卦,第一卦為乾,也就是天,所以叫一畫開天。實際上說的是伏羲開創了人類文明,沒有文明哪來神話?伏羲開天的意義還要大於神話本身。
二、女媧。說伏羲就不能不說女媧,神話傳說中,伏羲女媧即是兄妹也是夫妻,總是相對應出現,可以說是神話中最早的對偶神,如果說伏羲代的主要功德是開天,那么女媧更多的就是代表闢地的功德。
像造人、補天,只是女媧的一部分工作,傳說女媧每天最少創造七十種東西,自然萬物皆出自女媧之手,是代表母系社會的創世女神,起源可能比伏羲還要早。即使沒有盤古,伏羲女媧也完成了開天造物的所有工作。
三、太一神。《史記·封禪書》記載,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之佐五帝。先秦神話中,太一作為地位最高的天神,太一到底是什麼?《老子想爾注》記載,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名,謂之太一。
太一即道生之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代表一切物質的本源。天地萬物皆由太一誕生,所以太一神最為尊貴,是漢朝祭祀的主神,源自於道家思想。其實道家認為,開天闢地,化生萬物,都是道的自然演化。
四、燭龍。原本是《山海經》中記載的鐘山之神,人面蛇身,身長千裡。據記載,燭龍睜眼為晝,閉眼為夜,呼氣為夏,吸氣為冬。一舉一動都可以改變世界。因此有學者認為,燭龍即是原始的開闢之神,跟盤古關係匪淺。
據《五運歷年紀》等記載,盤古之君, 龍首蛇身, 噓為風雨, 吹為雷電, 開目為晝, 閉目為夜。可以看到盤古和燭龍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規律,都極為相似,因此燭龍或許就是盤古的神話原型。
雖說先有盤古後有天,那也只是基於盤古神話來說的,以上卻是從整個中國神話的角度來說,比盤古還早的四位開闢神,開天闢地並非盤古專利,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神話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我是鹹魚道長,感謝您的支持。
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四大怪蟲,蟲兒的神奇超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