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早晨上海只有-7℃?」
這幾日,
一張天氣預報手機軟體的截圖
在網上廣為流傳,
網友們驚呼上海即將一夜速凍。
跨年冷空氣真有那麼「強勢」?
上海是否會再現2016年的「冰天凍地」?
上海中心氣象臺最新預報權威確認,
這波寒潮確實將成為
入冬以來最「兇猛」的一個,
30日起,
上海的氣溫將出現斷崖式降溫!
極端最低氣溫將出現在
2020年的最後一個清晨
也就是12月31日。
「儘管目前來看市區氣溫
可能不會跌至-7℃那麼低,
但是當天早晨的最低氣溫
也只有-5℃,
郊區將更低。
不僅如此,
白天氣溫也將非常低迷,
有可能全天都維持在0℃甚至以下。」
或和2016年「BOSS級」寒潮有得一拼
儘管過去近5年,但是大多數上海市民肯定對2016年初「BOSS級」寒潮記憶猶新。該年的1月24日,申城真正見識到了北風凜冽,全城一夜「速凍」,徐家匯自動氣象站的最低氣溫僅為-7.2℃,各區縣最低氣溫在-9℃~-6℃之間,崇明最低,為-8.5℃;多地的自動氣象站都刷新了1981年以來1月下旬最低氣溫新紀錄,而且全天氣溫都在冰點以下。
今年這波跨年寒潮是否能和2016年年初那場寒潮「打擂臺」?最低氣溫極值是否能刷新紀錄?氣象專家表示,跨年的這波寒潮威力不容小覷,極有可能能和當年的寒潮一拼——市區最低氣溫預計只有-5℃,但不排除個別站點會跌至更低,而郊區氣溫肯定會更低。對於冬季零度以下都較為不多見的上海來說,寒潮帶來的必然是天寒地凍的感覺。「究竟氣溫會跌到多少攝氏度,氣象部門將密切關注寒潮的最新進展,並為公眾及時提供天氣信息。」
年底之前申城氣溫先升後降
據預報,今年「一九」已近半,但截至目前的冷空氣還都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甚至未來幾天氣溫還會穩中有升,本周末到下周初的最高氣溫預計有13~14℃,而最低氣溫預計也有5~8℃,26日夜間至27日上午還會有一次弱降水。但是,冷空氣界的大「BOSS」將在29日的下午開始影響上海,30日氣溫會出現「斷崖式」暴跌,「二九」將在冰天凍地中開啟。30日和31日的最高氣溫預計只有1℃。儘管2021年元旦當天最高氣溫會小幅回升到4℃,但是早晨的最低氣溫可能仍然維持在零下。氣象專家說,被這等級別的冷空氣「打壓」之後,此後氣溫將維持在低位,將很難再抬頭了。
為什麼這波冷空氣那麼強?今年冬季還會繼續冷嗎?國家氣候中心專家解釋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12月以來,全國很多地區氣溫確實低於往年同期。造成12月以來多地氣溫偏低有兩大重要背景——正在發生的拉尼娜事件與北極海冰異常偏少,而12月歐亞中高緯呈較強的經向型環流,烏拉爾山高壓脊偏強,巴爾喀什湖-貝加爾湖寬廣的低壓槽偏強,在海平面氣壓場上西伯利亞高壓明顯偏強等都成為冷空氣從偏西北方向自北向南影響我國的有利因素。據預測,目前,拉尼娜仍處於發展狀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可能在本月底達到峰值,強度可能是中等強度。北極的海冰偏少狀態,也不易改變。因此,從近期來看,我國氣溫總體偏冷的狀態還將持續。
元旦、春節「雙節」將至,
疫情防控請務必做好這三件事!
元旦、春節期間將至,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提醒,疫情防控三件事務必要落實:減少出行要落實;減少聚會要落實;科學防護要落實。詳見
一是減少出行要落實。元旦、春節期間要合理安排行程,非必要不出行,鼓勵錯峰返鄉返崗。如果必須要跨地區出行,務必提前了解當地的疫情形勢和防控政策,了解目的地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發生,中高風險地區請暫緩出行。乘坐飛機或火車要備好口罩、免洗手消毒劑等物品;遵守秩序、有序排隊,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做好手消毒等個人防護,儘量減少接觸公共物品,在公共運輸工具上儘量避免非必要的進食;妥善保存票據以備查詢,同時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監測。特別提示,對於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人群,不建議出行。
二是減少聚會要落實。節日期間,要儘量減少聚集性活動。單位、家庭、朋友聚會,一定要做好通風和個人防護,合理控制聚會時長;對公共用品做好清潔消毒,及時清理,保持環境清潔。在聚會中注意做好個人衛生,使用公筷公勺;在人群聚集場所務必遵守秩序、避免擁擠,自覺與他人保持一米社交距離。尤其提醒,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人員,應避免參加聚集性活動。
三是科學防護要落實。假期雖開心,防疫不輕心。廣大市民仍要牢記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離、個人衛生,堅持「防護五還要」,為自己穿上「無形防護服」,保護健康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