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位於我國華南地區廣東省珠三角佛山市,是一所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高校。現設3個校區,分別是仙溪校區(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廣雲路33號)、江灣校區(佛山市禪城區江灣一路18號)、河濱校區(佛山市禪城區河濱路5號),校園總面積達3926畝(包括仙溪校區內佔地約1700畝的仙溪湖)。
1958年,廣東省以南海師範學校為基礎,成立了佛山師範專科學校。次年,學校便開始逐步合併東江師範專科學校、東莞師範專科學校、佛山藝術專科學校、江門師範專科學校(數學、物理)。文革後,學校被迫停辦,至1970年,廣東省重新建立佛山地區師範學校。改革開放後,學校恢復為佛山師範專科學校,並以此為基礎成立佛山大學(佛山師範專科學校於佛山大學兩個牌子一個板班子)。
此後,佛山市同中山大學籤署協議,準備將佛山大學發展為中山大學分校。1990年,在廣東省的建議下,兩塊牌子轉換為一塊牌子,以佛山大學為校名。1995年,以華南農學院佛山分院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佛山農牧高等專科學校同佛山大學合併組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05年,在佛山市的努力下,佛山職工醫學院和佛山教育學院也都併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學校處在珠三角佛山市,地方財政富裕,因此學校的發展獲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在積極申請升格為廣東科學技術大學。學校的老師相較於一般內地省份高校也是十分突出,如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大成、陳潤生、姚建栓,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金寧一,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奧堅科·弗拉基米爾。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郭寶珠老師、孫富春老師、魏勳斌老師、江濤老師、高彥峰老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郝志峰老師、蔣疑川老師、王海賢老師、邢立寧老師等。
以這些老師為核心,形成了諸多省級教學團隊,如動物醫學專業教學團隊、數學建模教學團隊、園藝學教學團隊、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學團隊、土木與交通教學團隊、動物科學專業教學團隊、臨床獸醫學教學團隊、機器人教學團隊等。
學校現在設有研究生學院和16個二級學院,每個二級學院與地方行業、企業共建了「產業學院」。現有70個本科專業。在招理工科專業佔比達66%。現有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有土木工程、動物醫學;省級特色專業有動物醫學、動物科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園藝、材料化學、護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藥學、康復治療學、應用心理學等。
至於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有機械工程、獸醫學、土木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畜牧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教育碩士、工程碩士、農業碩士、國際商務碩士、獸醫碩士。
在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較為突出的科研平臺有動物分子設計與精準育種重點實驗室、氫能技術重點實驗室、智能製造信息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門式政務服務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健康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進機器人技術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健康監測與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府文化研究基地等。
為了更好地建設學校相關專業,學校同各級政府及相關企業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同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佛山市燈具協會合作共建首個產業學院——半導體光學工程學院。
學校雖是一所學院,還沒有發展為大學。但學校為佛山市乃至廣東省培養了一大批行政幹部。原廣東省農業廳廳長謝悅新,佛山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佛山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黃建豐,佛山市政協副主席、秘書長駱毓林,河源市源城區區委書記何偉良,佛山市禪城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孔海文,佛山市三水區區委副書記、區長陳英文,佛山市高明區政協副主席、區文聯主席吳兆華等。
除了政府機關單位,其他傑出校友代表有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劉永耀、南海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葉永忠、華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楊思華、廣東省中藥研究所所長曾慶錢、廣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所長彭聰、東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所長羅衛強等。
因此,華南地區考生如果希望能夠去珠三角地區求學、工作,對學校相關優勢專業或者優秀老師感興趣的話,不妨考慮一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