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盤點技術成果時,所列技術大多並非當年成功突破的新技術,而是獲得當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和桑麻紡織科技獎的成果。這是因為,成功的技術還需要市場的考驗,這些創新成果大多被企業產業化後受到市場的洗禮,在眾多技術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為社會創造了價值與財富,也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創新基礎。
1新型聚酯聚合及系列化複合功能纖維製備
所獲獎項
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服裝學院、江蘇中鱸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內容
項目旨在突破PTT、改性PTT(MDPTT)及多功能PET(MFPET)聚合及其纖維成形關鍵技術,加速產品升級換代,引領企業轉型升級。本項目突破了PTT和MDPTT聚合成套技術,創新設計關鍵裝備,攻克了MFPET及大容量全消光聚酯聚合、熔體直紡關鍵技術等。
項目效益
本項目產品出口歐美、日、韓等國家,近3年銷售額達65.03億元,上繳稅金7.28億元,出口創匯1400.28萬美元。
編輯點評
新型聚酯製備關鍵技術被國外壟斷,傳統聚酯(PET)複合功能化技術與裝備集成度低,產品同質同構嚴重,企業利潤微薄等問題飽受業內詬病,該項目的成功一舉解決了這些難題。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聚酯研發成功,將大大加快化纖大國向化纖強國邁進的步伐。
2高模量芳綸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其成套裝備研發
所獲獎項
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河北矽谷化工有限公司、東華大學
項目內容
項目系統研究芳綸纖維製備過程的關鍵科學問題,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並研發了成套生產裝備,實現了芳綸纖維,特別是高模量芳綸纖維的產業化。項目系統研究了PPTA樹脂製備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並建立了年產1000噸連續聚合生產線。
項目效益
本項目產品於2011年開始實現銷售,產值達1.7億元,利潤3004萬元,上繳稅金2065萬元,經濟效益明顯。企業正在籌建年產2萬噸芳綸和20萬件間隔棒生產線,產值將達到40億元~50億元。
編輯點評
對位芳綸纖維,特別是高模量芳綸的國產化,將滿足國防建設、航空航天、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等對戰略材料的迫切需求,結束依靠進口的局面。而且,該項目解決了成套生產裝備的國產化問題,對我國芳綸產業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特高支精梳純棉單紡緊密紡紗線研發及產業化
所獲獎項
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無錫長江精密紡織有限公司、江南大學
項目內容
本項目在國產細紗機上改造超大牽伸機構和緊密紡裝置;自創鋼領潤滑技術;自創紡紗段增強裝置;同時研發了精密水霧捻接器、高精度數字電清;適應超高支紗絡筒的槽筒等器材,實現了特高支精梳純棉單紡緊密紡紗線的紡制。
項目效益
項目已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特高支精梳純棉單紡緊密紡單紗以及精梳純棉單紡緊密紡股線,3年累計銷售117.45噸供國際一線品牌服裝面料用紗線,經濟效益顯著。
編輯點評
不斷研發更高支數的棉紗是棉紡業努力追求的目標,這一項目的成功是棉紗業技術進步具有代表性的一大成果。而且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特高支紗線的開發大大增加了產品附加值,降低了對原棉資源的依賴,減少了產值能耗,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4基於蛋白酶集成催化體系的羊毛
高品質化加工及其產業化
所獲獎項
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市聯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連聖海紡織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學
項目內容
項目採用一浴一步法完成了羊毛纖維蛋白酶改性。該方法是一種羊毛改性處理的新概念和新理論,不僅解決了目前蛋白酶改性羊毛纖維的效率和效果問題,而且是一種高效、無汙染的綠色羊毛減量改性加工工藝。
項目效益
項目不僅提高了現有羊毛的附加值,其未來的商業價值極為可觀,2014年上繳稅金預計將超7650萬元。
編輯點評
羊毛存在易蟲蛀、洗滌後氈縮變形、起毛起球等一些缺點,這些問題是全世界紡織專家一直以來致力於要解決的難題。本項目的成功在全球羊毛業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本項目用羊毛纖維蛋白酶改性方法替代了氯化防縮加工工藝,生產過程符合環保要求,有利於毛紡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5膜裂法聚四氟乙烯纖維製備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
所獲獎項
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浙江理工大學、上海金由氟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格爾泰斯環保特材科技有限公司、總後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西安工程大學、上海市凌橋環保設備廠有限公司
項目內容
項目旨在研發裂膜生產工藝和關鍵加工設備,形成長絲和短纖批量生產能力。項目在研究制膜參數關係理論的基礎上,研發纖維用膜、長絲、短纖生產工藝和設備。
項目效益
本項目成果近3年實現產值近2.93億元,上繳稅金5631萬元。項目技術和產品對促進我國特種纖維的研究和加工水平,提高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點評
膜裂法聚四氟乙烯纖維成功解決了聚四氟乙烯纖維可紡性差等難題,為我國環境領域綜合治汙提供了新型纖維材料。
6低旦醋酸纖維製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所獲獎項
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東華大學
項目內容
項目首創了預敷與摻漿相結合、預敷參數受控的微梯度複合過濾技術,實現不同種類、尺度雜質的高效過濾,提高低旦絲束可紡性;開發設計了新型紡絲甬道靜壓箱,提高氣流流場分布均勻性;成功開發出新型噴絲帽,形成先進低旦醋酸纖維絲束紡絲工藝等。
項目效益
在2012~2013年,低旦醋酸纖維絲束產量21764.56噸,創收純利潤40249.21萬元,上繳稅金14104.18萬元。
編輯點評
低旦醋酸纖維紡絲生產和質量控制困難是世界同行面臨的共性問題,本項目的突破,表明我國在這一領域已經達到國際同行領先水平。同時,本項目對提升醋酸纖維品質檔次、提升產品附加值上意義重大。
7細菌纖維素(BC)高效生產與製品開發
所獲獎項
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東華大學、上海奕方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興學院
項目內容
項目將納米纖維素纖維生物合成機理與生物工程相結合,開發薄層透氧、連續噴淋、準靜態收集等工程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系統研究魔芋、菊芋等低成本碳源納米纖維素纖維製備機理,發明魔芋葡甘露聚糖、菊糖等稀酸水解及酶水解綜合發酵技術等。
項目效益
2011~2013年,該項目成果新增銷售收入2.3億元,上繳稅金超1億元,實現了農副產品綜合、高效、高附加值利用,為功能與醫用材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編輯點評
本項目屬於納米纖維製備及應用技術集成創新,是跨學科多領域協作研發的典範,為行業拓展研發思路作出榜樣。同時,該項目開發的膳食纖維素系列新產品,成功應用於乳製品、飲料,開拓了紡織原料的應用空間。
8高品位生絲家蠶新品種的選育及其應用
所獲獎項
2014年桑麻紡織科技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蘇州大學
項目內容
項目主要對家蠶新品種的選育及其產業化新技術進行了創新,建立了高效、低碳、省力化飼養技術體系,並對高強力生絲進行了應用開發。
項目效益
項目在江蘇、浙江、重慶、四川和雲南等蠶區建立了飼養基地,飼養新品種54.27萬張,蠶農收益12.16億元,繭絲綢公司銷售收入17.97億元,上繳稅金2.08億元。
編輯點評
絲綢的品質與家蠶品種息息相關。該項目成功育成了國內第一個細纖度、長絲長、高淨度家蠶新品種,對於提升絲綢行業的產品檔次具有重要意義。另外,該項目還開發了醫用縫合線和醫用捻線,使這一技術造福更多行業。
9用同步輻射技術研究聚芳碸醯胺成形過程的結構演變
所獲獎項
2014年桑麻紡織科技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東華大學
項目內容
本項目利用同步輻射技術,建立了分析聚芳碸醯胺(PSA)纖維從分子結構到微觀結構的多層次、多尺度定量分析方法,基於纖維成形過程中非平衡態結構的分析結果,挖掘出制約纖維力學性能提升的結構因素,分析了纖維結構性能與工藝的關係。
項目效益
項目成果在上海特安綸纖維有限公司的千噸生產線進行了應用生產,共生產1.5D等規格纖維15噸,從應用效果來看大幅度改善和提高了纖維的拉伸強力,不僅改善了原有纖維的力學性能,同時也使捲曲效果得到優化。
編輯點評
一直以來,我國自主開發的聚芳碸醯胺(PSA)纖維存在力學性能不足等問題。該項目利用同步輻射的X-射線衍射技術,結合分子模擬的方法,不僅探明了未解決的機理問題,還建立了聚芳碸醯胺纖維成形過程中微觀結構的在線檢測方法,對於該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10有機/無機納米纖維材料製備與功能研究
所獲獎項
2014年桑麻紡織科技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北京服裝學院
項目內容
項目成功研製了純納米纖維膜批量化生產的靜電紡絲產業化設備,開發了新型懸浮顆粒物類呼吸防護口罩用電紡納米纖維膜材料、淨水用電紡納米纖維材料等,取得了作為納米科技標誌性成果。
項目效益
利用本項目成果設計研製的多型號多系列靜電紡絲機目前已經銷售到國內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
編輯點評
濾材研究不僅是行業內的科研熱點,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防護口罩、淨水裝置的更高要求,都需要這一產品升級。有機/無機納米纖維材料製備與功能研究從社會需求出發,具有極強的實用性。作為納米材料的又一傑出成果,也表明了納米材料這一領域的潛力無限,等待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