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華大基因感染分子診斷高峰論壇圓滿結束

2020-11-26 生物谷

推動感染性疾病精準醫學的發展,探討變革現有疾病診斷、治療和控制模式的新路徑,促進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融合,本次華大基因感染分子診斷高峰論壇圓滿結束。


論壇邀請了疾控、臨床、檢驗等感染相關領域的大咖專家,就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的現在與未來,以及臨床宏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兩大專題進行溝通交流,同時華大因源在本次論壇上重磅發布了病原分子診斷的一系列新產品。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本次的高峰論壇啟幕之際,華大基因CEO尹燁帶來了歡迎致辭,並向在座的各位大醫,這次抗擊新冠戰役中投身抗疫事業的人們表示深深的敬意。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盧洪洲教授為大家主持了開幕致辭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中國工程院的聞玉梅院士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楊煥明院士進行了大會的開場致辭,分別對感染性疾病的防控、診斷與治療,以及分子診斷技術發展方向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以及總結。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倪語星教授主持並展開了本次論壇的第一篇章: 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的現在與未來。



在這個篇章的交流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瞿介明教授對下呼吸道感染分子診斷的傳統方法以及mNGS方法進行了介紹,並結合臨床病例分享,講述了mNGS在疑難複雜感染病原微生物診斷及應用的優勢,以及mNGS技術如何與傳統方法進行互補應用,同時也提出了目前mNGS技術存在和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



北京協和醫院的徐英春教授介紹了目前分子診斷應用主流的方法學,分子診斷的策略,以及在臨床應用上的價值,展望未來感染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要朝著更快、更準、更加智能的方向。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的馬學軍教授為大家介紹和展示了他們團隊自主研發的、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多重PCR平臺以及新技術。



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的李金明教授對宏基因組學測序技術的發展、檢測的原理以及臨床應用的方向展開了深入介紹。



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陳力教授主持的「檢驗專家 VS 技術大咖」圓桌討論環節中,倪語星教授、俞雲松教授、李金明教授、徐英春教授、餘方友教授、吳文娟教授、馬學軍教授、陳唯軍教授、吳紅龍博士,就臨床檢測如何標準化、規範化、系統化、自動化以及本地化展開了討論,總結了目前mNGS技術臨床的轉化在中國取得了成效,並希望針對本次討論環節中,專家們提出的問題以及方向,在將來可以得到更深入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陳爾真教授為大家主持了論壇的第二篇章:病原宏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北京協和醫院的關鴻志教授結合了國內外腦脊液多中心的研究成果,跟大家分享了mNGS腦炎/腦膜炎多中心各項研究成果和臨床應用的回顧,並總結到mNGS是重要的神經感染性疾病精準診斷技術。在中國的神經感染專業團隊共同努力下,引領了中國乃至世界的腦脊液mNGS臨床轉化。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胡必傑教授介紹了中國感染病科的發展歷程,提出了感染病科3.0版的建設模式,並結合中山醫院感染病科自身的建設經驗,分享了新形勢下感染科的建設理念與發展方向。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盧洪洲教授結合親身實戰,從新冠病毒基因組研究,到後期新冠病人的救治、用藥以及疫苗研發等系列發表的研究成果,給大家講述了疫情之下,新冠病毒的臨床綜合救治。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張文宏教授通過已經發表的國內外mNGS文章數量提出了中國的感染病mNGS,是一場和國際的賽跑,在臨床轉化應用上已經走在了前面,並結合了華山醫院的大數據研究成果,以及多個精彩的臨床案例,給大家分享了mNGS在感染性疾病中應用的回顧以及展望,總結了未來臨床感染診斷的發展方向,應該不只是mNGS一種技術,而是多種技術共同發展,包括了傳統技術以及新技術聯合使用,去解決臨床感染診斷的需求。



翁心華教授主持的「臨床專家VS技術大咖」圓桌討論環節中,陳爾真教授、張欣欣教授、李強教授、徐金富教授、宋振舉教授、張家堂教授等各位臨床專家與馬學軍教授、陳唯軍教授、麻錦敏博士以及裴娜博士圍繞了mNGS技術在臨床的應用過程中遇到的疑問進行了討論,各位專家從臨床以及檢驗技術的角度發表了各自對目前分子診斷技術的看法。



同時華大因源CEO陳唯軍教授還在本次論壇上重磅發布了四款病原分子診斷新產品,分別適用於門急診、住院、複雜感染三種臨床應用場景,可以從不同層面滿足臨床感染性疾病快速診斷的需求。



青年一代醫生在新的分子診斷技術、尤其是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在臨床轉化和應用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們將臨床應用經驗進行總結和傳播,並發表了眾多具有影響力的臨床科研成果,為中國感染性疾病精準醫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鼓勵這些青年一代醫生,胡必傑教授主持並在本次的高峰論壇中進行了「覓因溯源獎」的頒獎,翁心華教授、倪語星教授、華大基因CEO尹燁為7位青年醫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郭凌雲博士、北京協和醫院的範思遠博士、北京協和醫院的楊啟文博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繆青博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艾靜文博士、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黃子達博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宋振舉教授進行了獎項的頒發。



後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張欣欣教授做了閉幕總結,對本次學術論壇和產品發布環節的內容用了一句話概括:上的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既有大咖專家對新的分子診斷技術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見解,也有能夠滿足臨床當前迫切需求的操作簡便、快速的病原核酸檢測新技術。最後提出感染性疾病快速精準診斷,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聚焦均衡式」布局:擬引資發力感染防控業務
    來源:麵包財經2019年即將結束之際,華大基因(300676)披露了自身戰略布局的新進展,業務的新動向落在了此前頗受關注的感染防控業務。本次交易完成後,華大因源註冊資本將增至1330萬元,華大基因持有華大因源的股權比例變更為63.53%,依然保持控股的大股東地位。若本次交易完成後,華大基因感染業務近期累計獲得近5億元融資,根據目前市場感染融資情況看,融資數額著實不低,華大因源的業務價值一定程度上獲得市場的認可。
  • 揭開病原宏基因組學技術的神秘面紗
    mNGS中文全稱是宏基因組新一代測序技術,mNGS在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領域大顯身手,尤其在新冠肺炎的病毒檢測中發揮出色,科學家採用mNGS系統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 mNGS不依賴於傳統的微生物培養,直接對臨床樣本中的核酸進行高通量測序,能夠快速、客觀的檢測臨床樣本中的多種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尤其適用於急危重症和疑難感染的診斷。
  • 分子診斷進擊2020,如何持續領跑IVD?
    分子診斷,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遺傳物質的結構或表達水平的變化,而做出診斷的技術。來自智研諮詢數據,2019年我國分子診斷市場規模為115.8億元,增長10.7%,預計2020年將達140.5億元。
  • 華大基因: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於近日完成歐盟CE認證
    來源:澎湃新聞華大基因11月25日晚間,國內基因測序龍頭企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300676)公告披露,其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因源」)研製的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
  • 基因測序助益精準醫學高峰論壇
    基因測序是精準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因檢測的核心領域,被認為是未來經濟的12大顛覆技術之一。2017年10月21日,由中國康復技術轉化及發展促進會主辦、中國康復技術轉化及發展促進會精準醫學與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承辦,以「準+時代」為主題的基因測序助益精準醫學高峰論壇在成都隆重召開。本次會議邀請到來自全國各地四百餘位臨床專家、科研人員、行業同仁共同參加。
  • 搭建基因檢測技術平臺 共繪醫療市場發展藍圖
    9月23日-24日,為期兩天的「山東省(2017)國際基因檢測高峰論壇」在濟南藥谷拉開帷幕並圓滿結束。本屆論壇由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山東省重大新藥創製大平臺聯合主辦,濟南市生物製藥行業協會、山東艾克韋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上海銳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濟南基因谷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聯合承辦,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基因慧聯合協辦。
  • 華大基因擬募資20億元 擴大基因診斷試劑及DNA合成產能
    每經記者:趙李南 每經編輯:魏官紅7月1日晚間,華大基因(300676,SZ)發布了《2020年度創業板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華大基因擬募資不超過20.12億元,募集資金計劃投向五個項目。
  • 2020精準醫學產業化高峰論壇在滬舉辦
    今天,精準醫學產業化(上海)高峰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行。論壇現場,院士專家、企業高管、投資大咖等300多位生物醫藥意見領袖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精準醫學在疫情防控和醫療策略方向上的應用與創新,共覓精準醫療的創新和研發機遇。生物醫藥是當前上海市著力打造的戰略性產業之一,其中精準醫學是關係到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 華大基因: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說明書(修訂稿)
    由於單分子測序技術仍面臨測序成本高和結果準確度相對較低的商業化瓶頸。因此,高通量測序在較長時間內仍將保持主流測序技術的地位。(2)基因測序臨床應用發展空間廣闊 目前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臨床應用主要為無創產前檢測、遺傳病診斷、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腫瘤伴隨診斷與預後監測和病原體感染診斷等方向。
  • 華大基因業績「奔騰」之後的深謀遠慮
    8月27日,華大基因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因為在疫情期間的突出表現,華大基因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1.08億元,同比增長218.08%;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6.0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8倍。到底是「華大基因畢其功於一役」,還是華大基因找到了新的突破方向?這是市場爭議的兩極,也是決定著華大基因未來走向的關鍵所在。
  • 分子診斷中PCR和mNGS在傳染病診斷領域的應用
    分子診斷技術主要分為PCR技術、原位雜交技術、核酸質譜及基因測序。而在傳染病檢測領域,PCR技術和基因測序應用更加廣泛。 1)PCR技術檢測速度快,市場份額大。在傳染病的診斷和血篩方面,基於PCR技術的分子診斷能縮短診斷的窗口期,並且可以定量對病原體進行檢測。
  • 華大基因入選「全國十佳法務部」
    中國證券網訊 日前,第三屆中國首席法務官高峰論壇暨2017年度中國公司法務行業「領航者」頒獎典禮在山東青島舉行。基因測序行業龍頭企業華大基因成功入選「全國十佳法務部」的同時,華大基因總法律顧問兼董事會秘書徐茜也獲得「全國十佳首席法務官」稱號。
  • 「快訊」2020轉化醫學創新技術論壇在上海圓滿落幕
    乾貨 | 靠譜 | 實用 11月17日-18日,2020轉化醫學創新技術論壇在第十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圓滿落幕。論壇圍繞「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診斷及研究」和「疫情下新藥和疫苗研究進展與創新技術」兩大主題開展,邀請了行業內頂級專家分享了研究進展和前沿技術,吸引了60多位生命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從業者。
  • 2020第二屆高職、中職「協同培養·聯合育人」高峰論壇圓滿落下帷幕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20年11月30日,由中國教育在線主辦、威海職業學院承辦的第二屆高職、中職「協同培養·聯合育人」高峰論壇在威海職業學院圓滿落下帷幕。  論壇以《教育部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精神為指導,旨在突破高技能人才培育瓶頸,打通高職、中職「協同培養·聯合育人」的壁壘,促進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和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符合新時代產業需求的創新型、符合型、應用型人才助力。
  • 華大基因: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完成CE...
    華大基因(300676)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大因源)研製的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於近日完成了歐盟CE認證。
  • 華大基因: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說明書(三次修訂稿)
    (三)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情況 1、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基本情況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控股股東為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華大控股直接持有發行人37.18%的股份,並通過華大三生園持有發行人0.98%的股份,其基本情況如下: 公司名稱 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 華大基因參與「人民健康社區」活動,用基因科技助力宮頸癌篩查
    活動現場,華大基因展示了多款早篩預防產品,包括宮頸癌篩查-HPV檢測、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BRCA1/2遺傳風險檢測、無創腸癌篩查基因檢測等,在現場一眾醫藥保健養生類產品中尤其獨樹一幟,吸引了眾多社區朋友駐足了解,通過工作人員現場科普介紹,使早篩、早診、早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其中,華大基因HPV檢測作為一款擁有較高認知度的檢測產品,受到了健康專業人士和社區居民的廣泛好評。
  • 基因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華大基因聯合實驗室掛牌成立
    華大基因聯合實驗室落戶珠海未來珠海或可實現預防或幹預三成出生缺陷疾病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珏報導:6月13日,華大基因聯合實驗室在珠海中大五院掛牌,這是除深圳基地之外廣東首家聯合實驗室,該聯合實驗室建立之後,未來珠海或可實現預防或幹預三成出生缺陷疾病。
  • ...大咖論道|生態圈|尹燁|華大基因|測序儀|基因組|罕見病|-健康界
    精準醫學納入「十三五」;基因診斷擴大適用範圍,二代測序診斷試劑盒和腫瘤免疫治療單抗陸續獲FDA批准;個人基因組、健康管理、體檢和保險跨界聯姻;國家微生物組計劃登堂香山會議;BAT,華為,亞馬遜等逐鹿基因大數據云平臺;國產測序儀量產,國家基因庫運營;同時,科普依然短缺,應用未形成閉環;產業概念期已過;2017年可以預見大浪淘沙,併購重組可能興起。
  • 華大基因(300676.SZ):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
    格隆匯 11 月 25日丨華大基因(300676,股吧)(300676.SZ)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華大因源)研製的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於近日完成了歐盟CE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