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七號衛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真彩色融合正射影像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李琳、瞿文斌、楊璐):12月10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對外發布了「高分七號」衛星首批22幅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體現了這一衛星特有的立體測繪性能。截至目前,由高低不同軌道、從可見光到微波不同譜段觀測手段的高分專項衛星,初步構建起中國自主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
「高分七號」首批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包括北京首都機場、大興機場、山東菏澤等多個地區的正射影像圖、立體核線影像、數字表面模型產品等。首批影像成果圖綜合考慮地域分布、地物類型、目標關注度和主要用戶部門測試需求等因素,體現了「高分七號」衛星特有的立體測繪性能。中國高分專項工程總設計師、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童旭東介紹:「『高分七號』衛星11月3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11月5日就獲取了衛星的首軌影像,質量非常優良。在過去的一個月裡,衛星工程總體及各大系統密切配合,衛星的在軌測試工作進展順利,已獲取了大量的高質量的衛星影像。」
高分七號衛星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真彩色融合正射影像
高分七號衛星立體影像
作為中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立體測繪衛星,「高分七號」衛星是中國高分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國家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之一。「高分七號」衛星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曹海翊介紹,「高分七號」衛星搭載了1臺雙線陣相機和1臺雷射測高儀,能夠獲取高空間解析度光學立體觀測數據和高精度雷射測高數據,實現中國民用1:1萬比例尺衛星立體測圖:「它跟以往的遙感衛星的不同是,以往遙感衛星只是拍一張平面圖,我們『高分七號』衛星是通過兩臺相機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地面的影像,可以獲得立體的影像。同時再配了一個主動發射雷射的雷射測高儀,來測衛星和地面景物的距離,輔助以計算出地面景物的位置信息。」
中國高分專項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總工程師唐新明介紹,「高分七號」能夠測制1:1萬比例尺地形圖,遠高於此前「資源三號」的1:5萬比例尺地圖。另外在國際上,目前只有少數國家具備1:1萬比例尺的衛星測繪能力,「高分七號」衛星的應用也進一步凸顯了中國正在邁入航天強國和測繪大國的國際地位。「這顆衛星它的測繪精度要求最高,要求做到平面5米,高程1米5。這是個什麼概念?平面5米,就相當於我在路上走的時候,我可以做到車道級的導航。高程1米5,也就是說我可以測量到每一層樓房的高度。實際上是使我們國家跨入了1:1萬立體測繪的新時代。」
唐新明表示,「高分七號」衛星的應用,能夠滿足測繪、住建、統計等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自然資源調查和監管、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對高精度立體測繪數據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是我們國家的戰略,『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的整體發展,以及我們京津冀協調發展等等,都需要一個比較精確的圖來用於地圖製圖、規劃等方面的服務。另一方面是用於自然資源,有了『高分七號』的數據,就可以把我們國家的山、水、林、田、湖、草納入統一監測監管的範圍,為我們國家包括土地利用調查、生態修復、自然資源登記等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礎。」
高分七號衛星數字表面模型暈渲圖
高分七號衛星真彩色多光譜正射影像
經過9年建設,高分專項工程初步構建起中國穩定運行的高分衛星遙感系統,形成了全天候、全天時、時空協調的對地觀測能力。中國低軌遙感衛星解析度由高分專項實施前最高2.1米提高到0.65米,靜止軌道遙感衛星解析度由千米級提高到50米,低軌遙感衛星設計壽命由3年大幅提高到8年。目前,高分專項數據已在中國20個行業、31個區域得到廣泛應用。
2018年,中國國家航天局在第三個航天日期間發布了《高分五號衛星數據應用的國際合作計劃》,受到國際遙感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今年11月6日,又推出高分衛星16米數據共享服務平臺,首次面向國際社會免費開放「高分一號」、「高分六號」兩顆衛星的16米解析度的全球數據。中國高分專項工程總設計師、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童旭東表示,高分專項業已成為中國航天部門在衛星遙感領域進行雙邊、多邊合作的重要抓手:「(高分專項數據開放)使國際社會和國際組織能夠享受到中國航天的發展成果。在短短的10天左右時間看,效果已經非常好。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115個國家的人來進行訪問,訪問量超過了19萬次。下載的數據量已經超過了1萬個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