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Marvel中尋找靈感,低飛成為超級名人

2020-09-05 閒魚塘主

科學家在Marvel中尋找靈感,低飛成為超級名人

雪梨(路透社)-澳大利亞科學家周三表示,他們給了五個飛行物種科學名稱,以讚揚漫威漫畫世界,其中一個以明智破解的反英雄Deadpool命名,另一個以超級英雄創造者Stan Lee命名。

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在一份報告中說,這五隻蒼蠅是科學家在過去一年中命名的165次發現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兩條魚,三個鳥類的亞種,甚至是生活在蜥蜴上的蟎蟲。報告。

CSIRO昆蟲學家Bryan Lessard博士說:「命名物種是了解該物種的第一步。」 「沒有科學名稱,這些物種對科學是不可見的。」

CSIRO說,斯坦·李的蒼蠅因其特徵性標記而得名,這些標記看起來像可笑的泰坦的太陽鏡和白色的鬍鬚,而死侍的蒼蠅在其背面具有類似於該字符的紅黑面具的標記。

萊瑟德說:「我們選擇了蛇頸龍(Humorolethalis sergius)這個名字。」 「這聽起來像是致命的幽默,源於拉丁文的「 musicosus」,意思是潮溼或潮溼,而致命的意思是「死」。

根據CSIRO的說法,這五個物種都是強盜蠅,是昆蟲世界的刺客。其他三個以奇蹟人物Loki,Thor和Black Widow命名。

CSIRO蜜蜂和黃蜂專家Juanita Rodriguez博士說,命名新物種很有趣,但對挽救人類生命和物種也至關重要。

羅德裡格斯說:「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蜘蛛黃蜂,這種蜘蛛僅在今年夏天受到叢林大火嚴重影響的地區才發現,所以現在我們可以仔細地監測其恢復了。」 「蜘蛛黃蜂的毒液可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病和癲癇病。」

James Redmayne的報導;Karishma Singh撰寫;Christopher Cushing編輯

相關焦點

  • 殺死「超級細菌」!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
    殺死「超級細菌」!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新型抗菌表面  Evelyn Zhang • 2020-08-25 09:39:11 來源:前瞻網
  • 從動物中尋找靈感 汽車中的仿生設計
    從動物中尋找靈感汽車中的仿生設計 2013-08-30 14:32
  • 美國科學家的一切靈感來源
    當時全球大部分地區都生活在戰爭動蕩之中,大量人才被美國安全的環境,開放的思潮所吸引,美國對人才也是來者不拒,甚至二戰後,吸收了為納粹日本效力的一批科學家,這些人身上多少都有汙點因為美國的庇護而免於刑責。那麼這些頂級科學家的靈感都來自哪裡。有人採訪過上萬名成功人士,關於他們成功的關鍵點,回答出奇的一致:靈感直覺!愛因斯坦說過,上帝不會扔色子。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我們無需做太多掙扎!
  • 寫作枯竭時,怎樣從手帳中尋找靈感?
    反正也是周末嘛,索性就停下來翻翻書,於是被書架上的一本《學會寫作——成為真正會表達的人》這本書吸引住了。我現在不就是那個頭腦想法很多,卻寫不清楚的人嗎?遇到一些啃不動的書,就會懶癌發作,寫作拖延。但我本質上也算是個進步中年。持續寫作,不斷輸出,提筆就寫是我的目標。
  • 日本名人專題報導(十一)梶田隆章
    為證實此一推論,需要龐大的觀測數據,超級神岡探測器因此應運而生。1996年,超級神岡探測器成功觀測大氣中的中微子,並測定其質量。1998年,在「中微子物理學宇宙物理學國際會議」首次發表。1999年,梶田因此獲得日本物理學最高獎「仁科芳雄獎」。
  • 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新語)
    自然界中的生物體各自有著獨有的形貌、結構和行為,觀察它們,能為發明創造新型材料提供啟發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中美科學家發現了比超級黑更黑的材料
    你可能聽說過高科技顏料「超級黑Vantablack」——不久前還是有史以來最黑的材質——但是現在,中美兩國的研究人員又將「黑色」發展到了一種全新的境界。 「換句話說,它所反射的光線比所有其他超黑色材料都要低得多,包括Vantablack。」麻省理工學院在公告中說。 和許多最精彩的科學發現一樣,這個打破黑紀錄的玩意也是偶然發現的。 當時,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在鋁等導電材料上生長碳納米管的方法。
  • 科學家證明6光年之外的蛇夫座那裡存在著一顆「超級地球」
    6光年之外的蛇夫座,科學家以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那裡存在著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是一顆冰質行星,其質量是地球的3倍多一點。這顆新發現的超級地球被科學家稱作Barnard's Star,在圍繞著一顆亮度僅為太陽亮度3%的紅矮星運轉,其運轉周期為233天。
  • 創X技能 金工:如何尋找靈感
    今天我們分享的創X技能是「創X技能 金工:如何尋找靈感」這一節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什麼是你喜歡的,什麼不是。你所看到的事物——激發創意和讓你興奮的東西——才是設計過程的關鍵。本節將給你一些幫助和啟發,使你在開始尋找創作靈感和進行設計時,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和展覽是絕佳的方式。
  • 來自天空的靈感:瑞典超級跑車科尼塞格·Jesko Absolut
    科尼塞格Jesko Absolut於2020年3月在日內瓦舉行的在線活動中亮相, 是有史以來最快的科尼賽格跑車。瑞典Koenigsegg公司執行長兼創始人克裡斯蒂安馮科尼賽格表示:「Jesko Absolut以其令人震驚的低阻力係數0.278 Cd,結合高速穩定性、日常駕駛友好特性和行李空間,成為一艘陸基火箭船,決心創造聞所未聞的速度。」。這些讚美並非吹噓之詞,Jesko Absolut的每一個表面元素都經過了精心設計,以減少汽車周圍的阻力或湍流,同時提高高速穩定性。
  • 液體可以成為「門」!廈大教授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
    「液體門控」的靈感最初來自《星際之門》,電影中扭曲時空的流動液態的星際之門,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侯旭團隊供圖)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佘崢 通訊員 歐陽桂蓮)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化學組織——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近日公布2020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引領的新興方向,其中之一來自
  • 廈大教授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 液體可以成為「門」
    《星際之門》,電影中扭曲時空的流動液態的星際之門,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廈大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  今年的評選結果中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們引領的新興方向: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教授等人提出的「聚集誘導發光」,和廈門大學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  「液體門控」是2015年由侯旭教授等人首次提出的新概念。
  • 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廈大教授讓液體成為「門」
    電影《星際之門》中扭曲時空的流動液態的星際之門,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其中之一來自廈大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今年的評選結果中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們引領的新興方向 : 華南理工大學 / 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教授等人提出的"聚集誘導發光",和廈門大學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
  • 科學家發明「超級膠」
    科學家長期以來研究壁虎的「飛簷走壁功夫」和貽貝的超級黏著力,試圖據此發明一種兼有兩者優點的膠帶。 英國《自然》周刊18日刊載文章,介紹美國科學家最新發明的一種「超級膠」,靈感正是源自壁虎和貽貝。壁虎黏著原理 「超級膠」研究項目由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教授菲利普·梅瑟史密斯負責。研究小組對壁虎腳底工作原理進行研究。
  • 科學家發現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目前最快的飛行器要飛多久?
    英國《獨立報》報導,美國科學家在距離太陽系第二近的恆星系統「巴納德星」中,發現一顆超級地球,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倍,公轉周期為233天,和恆星距離大約是0.35個天文單位。巴納德星距離地球6光年,質量只有太陽的14%,屬於小質量恆星,亮度也是非常的微弱,表面溫度只有3100K,雖然距離地球很近,但是視星等只有9.54,意味著肉眼無法看見。
  • 人類需要抓緊尋找超級地球嗎?
    現在,天文學家們通過各類射電望遠鏡,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行星的存在,而且這些行星中很多都是類地行星。經過進一步的觀測分析,科學家們發現,這其中有一部分行星的內部板塊構造與地球是十分形似的,這些行星的表面地貌與地球十分相似,甚至有些還擁有河流和海洋。
  • 人類如何尋找外星人?人類已知方法中,這種方法才是最靠譜的
    科學家估計:這種白色座頭鯨在海洋中一定還有,所以他們就一直想找第二隻。但很顯然,這種方式等同於大海撈針,找到外星人的機率非常低。在宇宙中,恆星發出可見光和其他輻射的同時,星系在微波的波段相對安靜,這樣就使得微波的頻率更容易偵測到,對於外星人來說,也更適合傳遞信號。當然在微波範圍有個1420赫茲的特殊波段,是由宇宙中的氫氣雲團發出的,科學家就把這個波段叫做「宇宙的書籤」,這是因為科學家基本上以其為標記,在它附近搜索更安靜微波頻率。在射電望遠鏡中,最著名的就是阿雷西博望遠鏡。
  • 傾聽運河的聲音 多位音樂大咖來杭尋找創作靈感
    竹編區域的文創紀念品平衡竹蜻蜓也讓他十分喜歡,現場把玩起來,把竹蜻蜓託在手上飛來飛去,「神奇吧!」他說,惹得同行人員笑聲連連。這個竹蜻蜓38元,他買了下來,並問店員:這是你自己做的嗎? 店員回:這是我師父做的! 他說:做的真不錯!
  • 地球在宇宙中位置已經暴露?科學家「瘋狂」舉動讓人害怕
    如果單從邏輯上看,宇宙中的真實情況其實非常契合「黑森林法則」。因為宇宙龐大的距離尺度,讓兩個文明之間頻繁交流的可能性極低,再加上智慧生命必然有善惡之分,所以在不知道對方具體信息的情況下,「沉默」是最好的選擇。
  • 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超級結構,人類或被鎖死
    從以為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中心一直到今天,科學家已經探測到了930億光年的宇宙範圍,這其中的過程是非常複雜、艱辛的,就拿銀河系外面的世界來說,科學家也是在最近200年的時間裡,才一點點在科技的幫助下,了解越來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