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使用中的隱私關注、認知、擔憂與保護: 基於全國六所高校大學...

2020-12-05 國際新聞界

作者

徐敬宏,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偉鵬,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本文通訊作者。程雪梅,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王雪,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本文屬於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社交網絡中的隱私侵權問題研究」(11BXW042)階段性成果,並受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基金項目資助(310422105)。

近些年來,社交媒體迅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作為我國用戶數量最為龐大的社交軟體,微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微信在給人們生活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時,也面臨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微信隱私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首先,微信朋友圈等社交途徑的個人隱私洩露給用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潛在威脅;其次,微信平臺和第三方應用給用戶個人信息的隱私邊界帶來更多挑戰。學界對微信等社交媒體中隱私侵權問題的系統研究並不多見。因此,對微信等社交媒體中的隱私相關因素及隱私保護情況進行考察,既具有理論價值,又有現實意義。

本文以實證研究的方式,對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湖北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學生的微信使用習慣及使用過程中的隱私關注、隱私認知、隱私擔憂及隱私保護之間的關係進行考察,以期比較全面地把握大學生微信使用中的隱私保護狀況,並給我國社交媒體中的隱私保護提供參考。

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

(一)媒介使用與微信使用

媒介使用一直是傳播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對媒介使用的定義,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在有關微信使用的研究中,既有從使用時間、使用強度和使用需求與動機為出發點的考察,又有從用戶對微信功能的偏好、接觸動機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基於用戶對微信主要功能的使用動機和滿意度進行的探索。不難看出,對媒介使用的考察與研究者的側重點、研究媒介的具體特點以及研究者本人的旨趣緊密相關。本研究在尊重以上成果的同時予以取捨。

(二)隱私關注

「隱私」這一概念最早由繆賽爾·沃倫(Samuel D .Warren)和路易斯·布蘭代斯(Louis D. Brandeis)於1890年提出,他們最早將隱私定義為「不受幹涉的權利」。雖然對於隱私的研究已經歷經了很多年,但目前學界對這一概念尚未達成共識。

研究表明,媒介使用者身份背景的不同會給其媒介使用習慣帶來影響。那麼,媒介使用者的性別、受教育程度以及媒介使用習慣是否會影響其隱私關注呢?基於此,本研究提出第一個研究問題及相關研究假設:

問題一:微信用戶的性別、學歷及使用習慣是否影響其隱私關注?

假設一:相比男大學生,女大學生在微信使用中的隱私關注程度更高。

假設二:使用者的學歷越高,在微信使用中的隱私關注程度越高。

假設三:微信使用程度越高,對微信隱私關注的程度越高。

(三)隱私認知、隱私擔憂及隱私悖論

隱私認知包括網民對其「個人信息」和「社會關係」信息認知兩個部分。具體來說,這兩方面就是要探究哪些信息屬於受訪者個人所認為的網絡隱私信息,另一方面也力求考察網民對個人隱私信息的基本態度。本研究將從個人信息和社會關係信息的二元視角來探討隱私認知。

關於「隱私擔憂」的分界尚無定論,有研究認為隱私擔憂屬於隱私關注的一部分,也有學者將其放在風險視域的框架下來研究。大量研究表明,隱私認知的水平與隱私擔憂的程度及類型密不可分,社交媒介使用者所在的用戶群體也對其隱私認知產生影響。本研究認為,隱私擔憂主要涉及用戶對隱私洩露的擔憂和用戶對平臺利用個人信息的擔憂。

「隱私悖論」是指個人隱私披露意向與個人實際隱私披露行為的衝突性,表現為儘管用戶明確表示擔憂其隱私問題,但在社交網絡中並不會減少個人信息的披露,這一現象在很多相關研究中得到證實。微信作為一種典型的社交媒體,具有很強的社交關係屬性。在不同使用習慣和情境下,大學生對微信中隱私信息的認知水平可能存在差異。微信使用中是否也存在「隱私悖論」現象?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問題及相關假設:

問題二:大學生微信使用中的隱私認知和隱私擔憂情況如何?「隱私悖論」在微信使用中是否存在?

假設四:大學生微信使用程度越高,隱私認知程度越高且對社會關係信息隱私的認知水平高於個人信息隱私。

假設五:大學生隱私認知程度越高,隱私擔憂的程度越高。

假設六:大學生在微信使用中存在「隱私悖論」現象,即隱私擔憂程度越高,隱私披露程度越高。

(四)隱私保護

有學者曾在一項基於公平的實證研究中對「隱私保護」的概念作了界定,他們認為,隱私保護指的是人們在隱私洩露可能遭受風險時採取的處理辦法。具體到這一概念的測量,學界關注較多的是一項關於消費者網絡隱私關注的因果關係研究中提出的框架。此外,一項針對全球330萬推特用戶的隱私研究也發現,在崇尚集體主義的社會環境中,人們在Twitter上披露隱私的程度較低,且較少的採取隱私保護措施;而在崇尚個人主義的社會環境中,人們在Twitter上披露隱私的程度較高,且採取隱私保護措施的水平也較低。還有一項研究通過測量女大學生在兩個時間階段的隱私保護水平,發現其在網際網路使用中的隱私保護行為受其所處群體的影響較大。

基於以上理論基礎,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問題及相關研究假設:

問題三:微信使用中的隱私認知、隱私關注、隱私擔憂與隱私保護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假設七:大學生對微信隱私擔憂的程度越高,採取隱私保護措施的可能性越大。

假設八:大學生對微信隱私關注的水平越高,採取隱私保護措施的可能性越大。

假設九:大學生微信使用中的隱私關注、隱私認知、隱私擔憂共同影響隱私保護。

研究方法

(一)網絡問卷調查

本研究以全國6所高校的大學生為總體,以網絡調查的方式,於2017年4月1日至4月16日依託問卷星平臺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湖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發放並回收問卷540份,最終收回有效問卷510份,問卷有效率為94.4%。

(二)測量指標

1.微信使用:

本研究對微信使用的測量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對微信及其主要功能的使用時長及頻率上,由於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考察大學生微信使用中的隱私情況,所以我們選取微信朋友圈、微信支付及微信購物作為主要的測量對象。本研究主要從微信使用的時長和頻率兩個方面進行測量。具體問題有「使用微信的年限」「日均使用時長」「日均使用頻率」「使用朋友圈的頻率」「使用微信支付的頻率」「使用微信購物的頻率」。

2.隱私關注:

我們選取「會允許第三方應用獲取微信中的個人信息」「會在微信朋友圈中經常使用實時位置」「會在微信中披露個人隱私」三個問題來測量隱私關注。

3.隱私認知、隱私擔憂及隱私披露:

參考Youn和申琦等人的隱私認知量表,本研究對「隱私認知」的測量主要從個人信息和社會關係信息兩個方面出發。個人信息方面由「微信帳號屬於您的個人隱私」「姓名、年齡和性別屬於您的個人隱私」構成。社會關係信息由「朋友圈分享的位置、文章、圖片、視頻等信息屬於您的個人隱私」「微信聊天記錄屬於您的個人隱私」構成;對「隱私擔憂」的測量主要從「擔心微信洩露個人隱私」和「微信平臺對個人隱私的利用」兩方面考察;對「隱私披露」的測量主要採用受訪者自評的方式,問題為「在微信中披露隱私的整體情況」。

4.隱私保護:

我們在沃茨量表的基礎,結合申琦在針對上海市大學生微信移動社交應用中的自我表露與社交網絡隱私保護行為研究中對於隱私保護的三種分類依據。根據調查的具體需求對特定題項做了適當改進,從「註冊微信帳號時的個人信息真實程度」「註冊微信時會主動閱讀隱私保護協議」「使用微信後會刪除聊天記錄」「當在微信中遇到提供個人信息的要求時會終止使用行為」四個方面來測量。

以上題項均採用七級量表的形式進行測量,在統計處理時將對應選項賦值1-7分。在執行相關分析時,採用標準化後的平均值作為總體指標的得分。本研究所用到的測量指標基本源於社交網絡隱私實證研究的成熟量表,部分題目針對本次調查的主體和特點做了適當的調整。預調研結果表明,量表的信效度較好。

數據分析

(一)信效度檢驗

本研究採用spss23為分析軟體。首先,通過對預調研的290個樣本在95%的置信區間下執行項目分析,發現所有題項的均值差異顯著(p<0.05)。對樣本執行科隆巴赫可靠性分析,結果顯示科隆巴赫係數為0.723,信度係數大於0.7,說明問卷具有內部可信性。進一步對問卷進行KMO和巴特利特檢驗(見表1),結果顯示KMO值為0.701,大於0.7,說明問卷的顯著性尚可,可以做因子分析。最後,對題項進行微調和刪減後執行因子分析,發現總方差解釋度為61.202%,大於60%,說明解釋度尚可。

對問卷進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五個主成分因子,各項的值均都大於0.6,說明構面的信度尚可。對主成分因子的五個構面進行均值操作,進而求得構面間的皮爾森相關係數,對每個構面求AVE值結果分別為0.796、0.636、0.515、0.524和0.689,其結果均大於0.5,說明所有構面的收斂效度較好;對每個構面的AVE值開根號,結果顯示各個構面的內在相關度均大於此構面與其它構面的相關度,說明問卷構面間的區別效度較好。(見表2)

(二)數據分析結果

1.人口統計學變量

本研究對510份有效樣本進行分析,從性別構成來看,共有男生231人,女生279人,分別佔總樣本的45.3%和54.7%;從學歷來看,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168 研究生的比例為68%、25.5%和6.5%;從學校構成來看,北京大學學生佔比13.7%、復旦大學學生佔比18.4%、武漢大學學生佔比22.4%、湖北大學學生佔比13.5%、西安交通大學學生佔比18.2%、陝西師範大學學生佔比13.7%。總體來看,人口統計學變量分布較為均衡。

2.微信使用情況

研究發現每天使用微信2小時以上的受訪大學生比例佔到35.3%,經常或頻繁使用微信的人數佔總人數的一半以上,經常或頻繁使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支付的人數分別約佔總人數的四成和七成。綜合來看,微信在大學生日常交流中具有比較重要的作用。

3.微信隱私關注情況

就大學生在微信使用中的隱私關注情況而言,隱私關注的整體水平一般。為了驗證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微信使用中隱私關注程度是否存在差異,我們執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在95%的置信區間下,T值等於1.242,sig值為0.215(只有當sig<0.05時具有顯著性),假設一不成立,在微信使用中的隱私關注程度與性別聯繫不緊密。對學歷背景和隱私關注進行單因素ANOVA檢定,結果顯示F值為3.516,sig值為0.03(見表4),差異顯著。具體而言,碩士研究生的隱私關注程度高於本科生,博士研究生無顯著差異,假設二部分成立。

對大學生微信使用中的隱私關注與微信使用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皮爾遜相關係數為0.312,sig值為0.000(見表3),表明微信使用程度越高的大學生對微信隱私關注程度越高,假設三成立。

4.微信隱私認知情況

就隱私認知情況而言,大學生在微信使用中的隱私認知程度較高。在微信使用中,社會信息隱私的認知水平要高於個人信息隱私的認知水平,假設四成立。

對隱私認知和隱私擔憂執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假設五成立。為了驗證假設六,本研究對大學生在微信使用中的隱私擔憂和隱私披露程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假設六成立。

5.微信隱私保護情況

給大學生微信使用中的隱私保護與隱私擔憂和隱私關注分別執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假設七和假設八成立。

為了驗證假設九,本研究以大學生微信使用中的隱私關注、社會關係信息隱私認知、個人信息隱私認知和隱私擔憂為自變量,以隱私保護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具有解釋力。綜上,回歸分析結果顯著,大學生微信使用中的個人信息隱私認知、隱私關注和隱私擔憂影響隱私保護,假設九成立。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微信使用的頻率和時長都比較高,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依賴度較高的社交媒介。我們還發現,大學生微信使用程度越高,其隱私關注的水平越高。隱私關注、個人信息隱私認知及隱私擔憂的水平越高,其採取隱私保護措施的可能性越大。具體而言,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不論是從使用場景來看還是從使用時長及頻次來看,大學生對微信這一媒介的使用都處於一個很高的水平,尤其對涉及跟信息安全息息相關的社交、遊戲和支付等場景的應用都有很高的接觸度。在本研究中,大學生對微信的使用程度與其隱私關注水平和隱私認知水平呈正相關。大學生對微信的媒介接觸頻度越高,使用經驗越豐富,其對微信中隱私關注和隱私認知的水平就越高。

第二,大學生微信使用中的隱私關注水平不高,性別因素在隱私關注水平上無明顯差異。相比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對微信的隱私關注程度更高。相比個人隱私信息,大學生對社會關係隱私信息的認知程度更高。這說明,在微信中,與親友等強社會關係之間的聊天記錄、朋友圈交互記錄等信息的隱私屬性更強。此外,「《隱私政策》說明」是闡明服務提供商和使用者權利和義務關係、平臺對使用者的數據收集行為、平臺對用戶數據的主要用途、用戶對自己隱私信息的保護方法等方面信息的較為全面的說明性文件。在用戶註冊微信等社交媒體帳號時,一般都會要求使用者閱讀並同意相關的《隱私政策》條款,這對用戶個人隱私的保護具有指導意義。然而就本研究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受訪者在註冊帳號時並不關心相關的隱私條款,這也反映出受訪者隱私關注水平較低的現狀。

第三,本研究還證實,微信使用中存在明顯的隱私悖論現象。具體而言,雖然受訪者對微信中的個人隱私認知水平較高(在1-7的衡量區間內得分5.362),對微信洩露個人隱私的擔憂程度也相對較高(在1-7的衡量區間內得分4.95),但是在微信朋友圈披露隱私信息的程度依然較高。值得提出的是,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發現社交網絡中存在「隱私悖論」的現象,本研究認為大學生在微信使用情境中存在「隱私悖論」,是對社交網絡中存在「隱私悖論」的進一步細化和映證。

第四,微信中個人信息隱私認知、隱私關注和隱私擔憂的水平越高,大學生採取隱私保護措施的可能性越大。研究結果還顯示,大學生在微信中保護隱私信息能力的自我評價結果偏低(在1-7的衡量區間內得分3.77)。當在微信中的隱私受到侵害時,選擇通過提高自我保護技能來實施幹預的人數不到一半。這說明,大學生不僅需要通過增強隱私認知和隱私關注的各項指標來提高其隱私保護的意識,還需要加強其在微信使用中隱私保護的技能。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只考察了微信使用中隱私認知及隱私關注與隱私保護的關係,未能全面探討微信使用中具體的隱私保護策略。此外,因研究條件所限,研究對象的選擇只聚焦在個別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中,未能從更大範圍的人群中展開考察,將來的研究可以考慮在這些方面進一步拓展。

本文系簡寫版,參考文獻從略,原文刊載於《國際新聞界》2018年第5期。

封面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期執編 / 庫蘿

訂閱信息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國際新聞界》,國內郵發代號:82-849,歡迎您訂閱!

您也可訪問《國際新聞界》官方網站 http://cjjc.ruc.edu.cn/ ,免費獲取往期pdf版本。

此外,編輯部還存有少量過刊,您若需要,可微信私信我們或發郵件至 gjxwj@ruc.edu.cn 與我們聯繫哦!

相關焦點

  • 河北兩所高校官網洩露學生隱私信息,校方當日均已處理
    河北兩所高校官網洩露學生隱私信息,校方當日均已處理 澎湃新聞記者 柯嘉 實習生 鄭潔 2017-11-22 20:45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中國重點大學排名150強,7所C9高校躋身全國十強
    2020中國重點大學排名150強,7所C9高校躋身全國十強 工程大學排名、2020中國211工程大學排名、2020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排名、2020中國副部級大學排名和2020中國部屬大學排名等系列排名公布,旨在為2020年全國高考考生填報志願挑選大學和專業提供權威參考指南。
  • 吉林最好的六所大學,第一所全國佔地面積最大,在校學生全國第一
    吉林最好的六所大學,第一所全國佔地面積最大,在校學生全國第一吉林省是我國的重要的工業基地同時也是我們國家的糧食大省,近幾年吉林省的經濟發展的也是很不錯。吉林省也有著不錯的教育資源,省內有著不錯的高中和重點的知名大學,這篇文章小編將給大家介紹吉林省比較厲害的六所高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第一所學校,吉林大學吉林大學毫無疑問是吉林省實力最強的大學,穩坐吉林高校第一的寶座,吉林大學被大家稱為吉大,學校的佔地面積全國第一,在校學生總數也是全國第一。
  • 這六所大學屬中國高校第一陣營,南大中科大稍弱-ESI大學排名分析
    近日最新ESI數據公布,中國高校排名穩步前進,數據搶眼。ESI簡而言之就是按照高校論文數量和質量排名,直接反映一個學校的科研水平。中國科學院大學逆轉北大,以全球107名力壓北大的108名,成為中國大陸的第一名。
  • EMUI11升級開啟中,創新科技保護隱私安全
    升級EMUI 11後的老機型用戶除了可以享受到隱私空間、AI信息保護、應用鎖、密碼保險箱、文件保密櫃等多重安全功能外,還可以對備忘錄進行隱私加密保護。EMUI 11隱私備忘錄可對單篇筆記進行鎖定使用人臉識別或密碼才可以解鎖筆記對於很多人來說,手機備忘錄是一個比較高頻的應用,你可以用它來記錄生活中的那些瑣事,也可以來記錄只有你自己知道的小秘密。
  • 西南林業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查詢入口
    1939年的雲南大學森林系,歷經昆明農林學院、雲南林業學院、雲南林學院、西南林學院,於1978年獨立建院,原屬林業部直屬院校,經2000年全國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管理體制由國家林業局直屬高校調整為「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管理」,目前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高等林業本科院校。
  • 中國最好的六所理工大學,排名都入圍全國高校前五十強
    特別說明:本文中的大學,僅指校名中含有「理工大學」四個字的理工類大學。本文的排行榜參考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排行榜和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在軟科2019年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中,有六所理工大學排名進入全國前50位,其中,北京理工大學排名全國第16位,華南理工大學排名全國第20位,大連理工大學排名全國第26位,這三所理工名校都進入全國大學前30強,是理工大學的第一梯隊,中國知名高水平大學。
  • 到處都是人臉識別,我們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個人隱私信息的擔憂關於機場的人臉識別,有網友提出疑問:如果是公安部門,我們沒有異議,但是,機場本質上是服務者,它有什麼權力採集和使用公民的生物信息?這種信息和採集有沒有經過授權?是否合法?其實,關於人臉識別等數據信息和個人隱私矛盾並不鮮見。
  • 物聯網安全:位置隱私保護技術
    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位置隱私保護技術。01 基於幹擾的位置隱私保護技術基於幹擾的隱私保護技術主要使用虛假信息和冗餘信息來幹擾攻擊者對查詢用戶信息的竊取。根據查詢用戶信息(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的不同,基於幹擾的隱私保護技術大致可以分為假名技術和假位置技術兩種。
  • 東南西北中「方位+大學」命名的六所大學怎麼樣,都有什麼特色
    以「方位+大學」命名的六所大學分別是:東南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西南大學、西北大學、中北大學。東南大學與中南大學都是985、211、雙一流的綜合性大學,兩校實力在伯仲之間。接著是東北大學,東北大學也是985、211、雙一流,但是他是理工類大學,實力稍遜於東南大學與中南大學。
  • Cloudopt AdBlocker 發布基於機器學習的隱私保護瀏覽器擴展
    Cloudopt AdBlocker 是一個強大的瀏覽器擴展,能夠實時保護您的安全、防止隱私追蹤、攔截釣魚網站,過濾橫幅廣告、彈窗廣告以及惡意廣告。
  • 蘋果手機iPhone怎樣實現虛擬定位-隱私保護工具黑鷹位移
    而有些無良App開發商利用科技霸權讓弱勢的用戶毫無招架之力,如果想用這個應用,只能雙手奉上自己的隱私任其擺布。那麼如何才能儘可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安全呢?出於對現在隱私洩露情況的擔憂和用戶的需求,黑鷹位移推出了一款能改變蘋果手機定位的硬體設備。只需要通過充電接口連接蘋果手機就能自己來修改蘋果手機位置。
  • 西南地區「工科最強」的六所大學,第一不是川大,兩所不是211
    所以,高校的工科實力受到人們的關注。那麼,我國西南地區哪六所大學的工科最強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一、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是我國著名的985高校,工科整體實力可在全國高校當中排名第15名左右。作為我國重點組建的信息科技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主要是信息科技類學科比較強。
  • 全國高校巡禮——河南大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青春無限》,主持人張寶東(小東)、河南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崔進軍共同為你呈現:●河南大學截至2020年值得關注的動態信息;●宏觀視角,巡禮學校學科大類和特色專業;>●解析學校的人才培養理念,分享學生創新創業成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青春無限》策劃「全國高校巡禮」系列,製作全國電臺中第一檔「匯總式呈現高校信息的訪談節目」。
  • 校友會:江蘇省大學排名,南京大學位居榜首,13所全國百強高校
    江蘇在教育方面的資源也是非常之多的,是全國比較多高校的一個省份。江蘇學子也是非常文化素質的人才。江蘇有很多所大學都是非常出名的,在江蘇省一共有13所高校都進入了全國百強高校,當中南京大學在江蘇省大學排名中排名第一。那麼你們知道江蘇省有哪些大學合適我們的考生報考的?
  • 陳根:隱私保護之痛下,隱私計算將成數據價值釋放突破口
    各種基於位置跟蹤、行為偏好記錄所產生的定向服務,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諸多便利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得引發了隱私關注。比如,基於強制訪問控制(MAC)模型的高可用智慧卡隱私保護方案;基於自主訪問控制(DAC)模型的外包數據存儲隱私保護方案;基於角色訪問控制適用於多場景的隱私保護的數據挖掘方法等。
  • 盡情分享也要保護隱私,升級EMUI11免除後顧之憂
    EMUI 11不僅帶來了更多的分布式體驗,還擁有著基於最新人因研究成果的視覺及交互體驗,更用創新科技進一步保障了用戶的隱私安全。EMUI 11隱私備忘錄可對單篇筆記進行鎖定使用人臉識別或密碼才可以解鎖筆記對於很多人來說,手機備忘錄是一個比較高頻的應用,你可以用它來記錄生活中的那些瑣事,也可以來記錄只有你自己知道的小秘密。
  • 微信搜一搜、騰訊課堂發起「2020高校招生直播」,聯合百餘所高校...
    從7月11日起,微信搜一搜、騰訊課堂聯合國內上百所高校發起「2020年高校招生直播」活動,通過上千場「雲宣講」讓高考考生了解自己心儀的高校。考生可在「微信-發現-搜一搜「裡搜索「高校招生」等關鍵詞進入相關直播聚合頁,也可以通過搜索高校名字進去各高校招生專區。
  • 微信上這幾個功能最好關閉,保護自己隱私不被洩露,你學會了嗎?
    微信上這幾個功能最好關閉,保護自己隱私不被洩露,你學會了嗎?現在網際網路發展越來越迅速,我們的社交軟體也隨之崛起。網際網路的崛起還帶動了馬雲電商的發展,讓網購普及了全國各地。微信上這幾個功能最好關閉,保護自己隱私不被洩露,你學會了嗎?微信是手機必備軟體現在我們去買新手機的時候都會看到,現在新手機裡面必備的社交軟體就是微信。
  • 微信記錄怎麼徹底刪除不會被恢復?隱私保護好方法,錯過就是你的損失!
    微信記錄怎麼徹底刪除不會被恢復?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的疑問,畢竟微信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不可缺少的一款社交軟體了,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要通過微信來完成,每天更是要收發很多微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