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沙塵暴成因及防禦策略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沙塵暴主要由3種因素構成:第一,產生大風的條件因素;第二,產生對流層低層強烈垂直不穩定的因素;第三,當地地理環境存在著豐富的沙塵源。我國有兩大沙塵暴多發地區:第一個多發區在西北地區,主要集中在3片,即塔裡木盆地周邊地區,吐魯番—哈密盆地經河西走廊、寧夏平原至陝北一線和內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爾多斯高原;第二個多發區在華北,直接影響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國沙塵暴日益嚴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開發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有關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華北地區土地大量開墾,草原過度放牧,人為破壞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鬆土地,為沙塵暴的發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塵源,一遇大風便形成影響社會、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塵暴。
沙塵暴中的懸浮顆粒主要來自農田。把防治沙塵暴的工作重點放在農田和退化草原上是我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
沙塵暴是人類不合理的土地開發,為大風提供了豐富的沙塵源,導致嚴重風蝕的結果。我國傳統耕作方法有很大的弊病,對土壤多次耕翻、耙耱,造成一個疏鬆的耕層,土壤得不到保護,這是水土流失和嚴重風蝕的根源。應在改革耕作制度上入手,對傳統耕作方法給予徹底否定。大力推廣免耕法,擔當起治理沙塵暴的歷史重任。
目前,我國在沙塵暴治理上有誤區,認為防禦沙塵暴就是治理沙漠。認為沙塵暴就是沙漠裡的沙粒給人類造成的危害,沒有認識到沙塵暴的主要危害成分是直徑小於100微米微細顆粒,而這些微細顆粒主要來自農田和退化草原;二是認為治沙就是造林。國家三北防護林建設,環京津防沙、治沙項目,都只重視植樹造林。
兩個認識誤區,導致防禦沙塵暴工作不能做到對症下藥。林帶只是防禦沙塵暴的一個措施,即設立風障。防禦沙塵暴最主要的措施是地面覆蓋。沙塵暴重點發生區多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不是森林地帶,造林效果一般不好:樹木成活率低,生長不良,保留下來的也多是「小老頭樹」。
2001年由農業部資助,中國農業大學在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魚兒山鎮南崗村進行了1100畝的免耕試驗,成效顯著。通過實驗,不但看到了免耕治理的積極作用,而且還發現免耕種植具有較大的增產、節本效益。具體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降低種地成本。免耕播種減去了傳統耕作的耕翻、耙耱和整地等3個環節,每畝節約費用18—20元。(2)保墒蓄水、苗全苗壯。免耕播種土壤翻動較小,有利於保蓄土壤水分。免耕播種比傳統播種提前出苗7—15天,苗全苗壯。(3)小麥增產。免耕種植小麥產量比傳統耕作方式增產率達45.48%。
【山東初高中學生專屬】
山東高考近五年真題,高考複習資料,初中期末試卷,更多資料
掃碼即可獲取
6月13-7月5日
2020中高考主題活動陪伴考生備考、擇校
掃碼或微信打開連結長按關注二維碼
立即獲取
掃碼獲取2020年河南高考志願填報講座入場券
掃碼添加新東方廣州學校老師
發送「2020高考」
獲取更多資訊
成都學校二維碼展示
長沙學校二維碼展示
2020湖北高考解析直播
長按識別掃碼 進入直播群
交流高考心得,獲取更多內容
名稱名稱
微信掃碼關注"新東方網"服務號
回復""立刻獲取!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