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冉承其介紹:
」北鬥一共提供7種服務,形象比喻為1+6,後續發展一定要讓「1」越來越強,6的功能越來越豐富「。
那麼什麼是1+6呢,1其實是北鬥的核心功能定位功能,現在對外發布的定位精度是10米,實際測試過程中,通常情況下就是2-3米,其中有一個頻點的信號在全世界定位精度平均來看定位精度是1點幾米。
關於北鬥定位精度的介紹,除了以上信息,更重要的是有提到北鬥有望在2025年前,將定位精度提升到釐米級,一旦實現,將跨越式發展超越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定位精度。
釐米級的定位將有助於5G產業鏈的發展,作為一個車聯網人應該清楚,釐米級的定位可以讓自動駕駛汽車擁有高精定位地圖,可輔助自動駕駛汽車更安全行駛,5G技術的高速度傳輸和低時延性+北鬥高精地圖對車聯網行業會有質的提升。
據了解,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雷家山於7月6日發生大型山體滑坡,滑動面總長度約600米,滑坡土方約3000萬立方米,是該縣近7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山體滑坡。得益於「北鬥衛星高精度地災監測預警系統」,山體滑坡發生前所有危險區居民被轉移安置,沒有人員傷亡。
發布會還提到了一個北鬥產業——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國家預警發布系統中心成立於2015年,目前已經在全國各省市基本實現了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分部,各分部互相通達,可為民眾提供精準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四大類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
據國家相關部委測算,2014年我國應急產業市場年容量約5000億元,如果包括所帶動的相關產業鏈,市場年容量約10000億元。到2017年,全國應急產業年市場容量將增長至7420億元,市場容量將在「十三五」期間持續擴大,帶動國民經濟增長。(數據來源:安防展覽網)
隨著我國北鬥晶片最低單片價格降至人民幣6元以下,總體性能達到或優於國際同類產品,國內衛星導航產業規模預計從2015年的約200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000億元,其中北鬥系統滲透率不斷提升,北鬥導航市場空間有望由2015年的420億提升至2020年的2600億。
萬物互聯,一個核心的指標,這個物體是否擁有定位數據?在物聯網時代,應當是將傳統的工業產品智能化,那判斷智能設備是否能夠實現萬物互聯一個重要指標,小編認為智能設備一定擁有定位數據,北鬥晶片可以每個物聯網設備中嵌入。
車聯網是目前發展比較快速的行業,車聯網是從物聯網中引申出來的概念,源於物聯網,它屬於物聯網的分支。
據了解,目前中國的車輛基本實現了定位晶片的嵌入,車輛生產時,中控屏的導航系統就擁有導航定位功能;二客一危車輛都安裝有交通運輸部標準的定位監控視頻,該產品均帶有定位功能;全國貨運車輛目前已經在逐漸普及定位監控視頻產品;金融車輛使得私家車輛(非營運)擁有了後裝定位功能。從這些角度來看,無論是營運車輛還是非營運車輛,定位晶片的滲透率已經極其之高了。
除了定位導航服務外,全球短報文、區域短報文、星基增強、地基增強、國際搜救、精密單點定位等功能,讓北鬥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短報文:全球短報文可實現單次通信40個漢字簡訊,中國及周邊高達1000個漢字通信能力,其功能主要依靠3顆GEO衛星,創新採用廣義RDSS體制和RNSS+短報文通信體制等技術。
星基增強系統和地基增強系統都是對GNSS的一種增強,目的都是提高定位、導航、授時的精度,兩者區別主要在於用來播發改正數的途徑,一個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一個用地面通信手段。
星基增強:主要通過低軌衛星(成本更低)實現更強的落地信號功率,可以複雜地形環境和複雜電磁環境下改善定位效果,提升抗幹擾和反欺騙能力。
地基增強:我們可以把地基增強簡單理解為基站。地基增強系統一般採用的都是實現簡單、精度高的局域差分技術。通過在地面建立參考站通過網絡或電臺向外實時發送改正數,用戶接收到改正數後直接對觀測值進行改正,最終能達到釐米級的定位精度。 這也是為什麼國內這幾年大力建設北鬥地基增強系統的原因之一。
國際搜救:按照國際海事組強及國際搜索和救援衛星系統標準,服務全球用戶。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共同組成全球中軌搜救系統,同時提供返向鏈路,極大提升搜救效率和能力。
常見的車聯網服務中,車輛的室內燈旁邊有一個SOS按鈕,該功能可以讓車主實現SOS搜救服務,按下功能,會有24小時定位監控中心對車輛進行搜救服務。
精密單點定位服務: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用戶,具備動態分米級、靜態釐米級的精密定位服務能力。據冉承其介紹,該功能2025年實現。
釐米級的定位精度,加上短報文、星基地基增強、國際搜救等豐富功能,期待北鬥商業化的道路越走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