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痛叫——「懸在城市高空的痛」
那就是高空拋物
事發突然、毫無徵兆
宛如炸彈、防不慎防
而且就發生在你我身邊
上海普陀區一小區有業主
屢屢往下扔垃圾
居民們膽戰心驚!
家住普陀區志丹路380號東泉苑小區的居民陸女士向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熱線62706260來電反映:小區有一戶居民經常從十幾層樓高的窗戶裡向外扔垃圾,除了生活廢品、食物殘渣,還有空啤酒瓶時不時砸下,發出陣陣聲響……
陸女士說,他們這幢樓樓高13層
有高層住戶經常往下扔垃圾
嚇得家裡三歲多的孩子
哭鬧不已
陸女士:「有一個居民專門往下倒垃圾,像爆炸一樣的,拋下來的東西雜七雜八的,都是很有異味的,而且把啤酒瓶往下扔,扔的時候不但小朋友害怕,大人也害怕。」
陸女士向小區居委、物業反映多次,也跟著工作人員一道挨家挨戶上門做宣傳,但效果並不明顯。最近,小區在綜合改造,她希望能藉此機會安裝專門的高空攝像頭,用技防手段幹預,但被告知不在計劃範圍之內。
陸女士:現在我們小區正在搞美麗家園在安裝攝像頭,就跟我們書記說了,我的訴求就是最好裝個探頭。
記者致電東泉苑居委會,周書記說,針對高空拋物,他們裝過簡易監控,但由於拍攝角度的偏差,取證相當困難。他表示:小區目前正在鋪設的智能安防工程,只涉及到平面部分,並不覆蓋高空範圍。
居委會周書記:高空拋物現在已經立法了,加裝的問題要考慮到一個是資金問題,一個是技術問題,因為這個角度上是一個死角、很窄,安裝它有一定的難度,沒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由於技術受限
安裝攝像頭被一再擱置
但居民的擔心卻一天都沒有減少
記者將情況反映給甘泉路街道,房管辦劉女士說,正在協調業委會通過居民自治的手段進行處理。
甘泉路街道房管辦劉女士:攝像頭的安裝是非常必要的。高空拋物我們也有一個舉證的過程。目前我們準備指導小區業委會通過居民自治手段,推進高空拋物技防措施的落實,同時加強整棟樓的小區居民法律責任和危害性的宣傳。
張貼文明公約
去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對依法懲處構成犯罪的高空拋物、墜物行為做了比較具體的規定,同時也明確了物業服務企業的責任。
↓↓↓
《意見》強調,要明確區分高空拋物和高空墜物,二者在責任人主觀方面、社會危害性方面有很大不同,在刑事定罪和民事追責方面也要予以區分。對於故意高空拋物的,根據具體情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特定情形要從重處罰;對於高空墜物構成犯罪的,也要依法定罪處罰。
在民事審判工作中,人民法院要綜合運用民事訴訟證據規則,最大限度查找確定直接侵權人並依法判決其承擔侵權責任;對於物業服務企業未盡到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造成建築物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墜落致使他人損害的,也要追究其侵權責任;物業服務企業隱匿、銷毀、篡改或者拒不提供相應證據,導致案件事實難以認定的,應承擔相應不利後果。
但即便有了法律的震懾
記者採訪發現
不少小區目前針對高空拋物
能做的往往是
反覆宣傳文明公約
安裝朝天攝像頭
去提醒每個人自我約束
效果並不理想
立法從嚴的同時
執法上如何落地有聲
在社區治理中有待更好的破題!
如要提供新聞線索
請撥打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聽眾熱線62706270
或者給我們微信公眾號留言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