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 3月29日消息,臺灣版《商業周刊》日前撰文稱隨著群創與奇美電的正式合併,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和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又開闢了另一個戰場。
以下為文章全文:
作者 林易萱
二○一○年三月十八日,群創與奇美電正式合併;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和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又開闢了另一個戰場。
這一天,所有群創和奇美電的一線主管齊聚群創竹南廠,由新奇美總經理段行建領軍,開了新奇美成軍後第一場幹部會議。
會議最後,眾人一起大喊「加油!加油!加油!」連在幾公尺外的大廳都聽得見,對未來挑戰,段行建直說,「很興奮!一點都不覺得累!」
兩方搶關鍵拼圖!
爭面板龍頭,決勝LED供應鏈
只是,要保住全臺灣第一面板廠的寶座,新奇美還缺一塊拼圖。
場景拉回一個月前,臺北小巨蛋,鴻海一年一度的尾牙現場,座位的安排往往是判讀該年集團中,不同事業群績效表現的最佳指標,也能看出在郭臺銘心中,孰輕孰重。
今年被欽點坐在郭總裁身邊、舞臺前方第一排的座上賓,不是營收最大的個人計算機嵌入式事業群,而是日本LED(發光二極體)大廠日亞化學(Nichia)。
郭臺銘為什麼這麼需要日亞化?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預估,明年筆記本計算機面板的LED背光滲透率將達到95%,顯示器的滲透率將達到8%、電視的滲透率也將接近10%。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是高達一億八千萬臺LED筆記本、顯示器和電視的面板和代工商機。
換句話說,積極搶攻電視組裝市場的鴻海,和準備幹掉冠捷登上顯示器代工龍頭的群創,若沒了那一顆小小的、會發亮的LED,就像神槍手手中的槍沒有子彈,再怎麼神準也不可能打到目標。
擁有LED技術專利的日亞化,被郭臺銘視為最重要的座上賓,因為這正是新奇美成軍供應鏈的最大缺口。
李焜耀鴨子划水!
先挖角人才,再垂直整合降成本
但這個面板廠最重要的關鍵拼圖,李焜耀比郭臺銘早一步為友達建構完成。
就在新奇美正式合併前三天,李焜耀為友達集團打造的LED供貨商隆達電子正式與凱鼎科技合併完成。合併後的新隆達電子將擁有LED上遊磊晶與下遊封裝產能,變成臺灣LED界的小晶電加億光。
李焜耀率領的友達大軍,早在○六年入股LED封裝廠凱鼎,並在前年成立磊晶廠隆達電子,默默切入LED領域,扶植自己的技術兵團。
雖然LED是熱門領域,卻因為臺灣起步晚,人才不多,李焜耀的做法就是挖角,從晶電、臺積電到聯電,都是他獵人的對象。
由於晶電比臺灣其它磊晶廠成立時間都久,因此調校MOCVD(有機氣相沉積法)機臺的經驗累積最豐富;另一方面,LED也要用上晶圓廠的半導體製程,所以臺積電、聯電,也成了LED廠挖角的對象。
在隆達成立之初,友達就從晶電延攬了藍光技術專家唐修穆,他曾經是元砷光電創辦人之一,也是臺灣少數長期投入高亮度LED研發的人才。
為了搶人,還未上市的隆達效法十多年前的臺積電、聯電,用股票來砸人,一位磊晶廠的主管不諱言,讓資深人才願意帶刀投靠的主因,就是現在一股十臺幣的股票,未來上市後可能暴漲二十倍的潛力,可說是想成為科技新貴者最後一波機會。
去年開始建置產能的隆達,目前擁有磊晶用的MOCVD約二十七臺。一位業界人士指出,接下來半年,隆達每個月都有新機臺進駐,到今年底有機會擴建到一百臺,幾乎是晶電產能的一半。
當群創宣布合併奇美之後,李焜耀加快友達的LED整並動作,在去年十二月底讓隆達與凱鼎進行合併,同一期間,以友達資源灌注在隆達的發展上。
由於LED的專利技術掌握在美、日大廠手上,隆達生產的晶粒仍有專利考慮,因此隆達的產品搭著友達的面板一起出貨,有了友達這個國際級面板廠的認證,隆達較能避開美、日LED廠的專利地雷。
友達將供應鏈垂直整合,掌握LED從磊晶、封裝、背光模塊到下遊的面板、電視組裝,把降低成本的空間發揮到極致,強化和鴻海對壘時的競爭力。
李焜耀鴨子划水,現在友達開始展現LED的實力。一位本土券商研究員說,以前大家都會開玩笑,說隆達真的好淡,沒什麼業績好看;結果到今年一月份,真的讓我嚇到了。
原本幾乎沒有出貨量的隆達,今年開始,配合友達為中國大陸品牌生產的LED電視,一月份出貨量是四萬臺、二月份五萬臺、到了三月份出貨量竟高達十萬臺,倍數成長。
郭臺銘後來居上!
先結盟日廠,再培植零組件廠
但郭臺銘發展LED的動作其實不比李焜耀慢,鴻海先是九年前成立沛鑫半導體切入LED路燈市場,後來參與LED封裝廠先進開發光電的私募。但這兩個投資都踢到鐵板,先進電和沛鑫不僅連年虧損,最後先進電甚至撤銷興櫃掛牌。
自行投資出師不利,郭臺銘使出鴻海過去最擅長的策略——結盟與購併,他的頭號目標,就是針對國內LED公司發動過專利侵權戰的日亞化。
成立迄今已經超過五十年的日亞化,開發出全世界第一顆藍光LED,是LED晶粒的領導廠商和手機背光源的霸主。
郭臺銘計劃由鴻海轉投資的LED封裝廠先進開發光電,協助日亞化擴廠。雙方協議,鴻海將提供日亞化保證採購量,讓日亞化不至於因為產能提高導致自家LED晶粒供過於求,而鴻海也能藉此拿到足夠的原料支持。
由於有日亞化的支持,群創足以取得大量、高質量的晶粒,而且報價竟然和傳統冷陰極燈管(CCFL)液晶顯示器不相上下,吸引一線品牌下單,目前群創在LED顯示器的代工量,已經超越冠捷成為全球第一大。
這裡,正是郭臺銘與李焜耀在LED大戰策略上的分歧點。由於LED專利權複雜,一旦遭遇到侵權官司,很可能鴻海所組裝的電視、顯示器產品將無法出貨,所以對系統廠出身的郭臺銘來說,取得LED貨源將比整合自有LED供應鏈更加重要。
因此,即使郭臺銘買下奇美電,取得奇美電轉投資的LED磊晶廠奇力科技及LED封裝廠啟耀光電,這兩家卻未如外界預期的合併,走上隆達電子的整並邏輯。
未來奇力將專注磊晶,啟耀聚焦封裝,啟耀總經理丁景隆強調,由於LED的封裝和終端的應用高度相關,所以啟耀未來將會開發多種差異化的封裝技術,以符合越來越多元的產品需求。
郭臺銘的算盤是,一方面,在集團內扶植奇力和啟耀,以供應未來中低階產品的LED需求;二來,高階產品則採用日亞化加上先進開發光電的LED。
戰火延燒到股市!
籌資能力牽動未來人才和產能戰
這場LED大戰,李焜耀以技術垂直整合的面板廠思維,對上郭臺銘培植關鍵零組件廠的系統製造思維,兩大集團的LED之爭在供應鏈整合告一段落後,現在更打到了資本市場。
啟耀剛於二月登錄興櫃,隆達接著在三月送出興櫃申請書,雙方戰場延伸到股市。因為股價代表的籌資能力,關乎未來LED產能擴張與人才爭奪戰的籌碼,更將牽動臺灣LED產業的發展。
延伸閱讀:LED集團戰開打,搶照明商機
去年十月,在《商業周刊》封面故事電動車、LED百年革命中,我們曾經報導,LED將是掀起下一個百年戰役的主角,並且必然邁向大規模的整並戰。
觀察鴻海與友達的布局,的確印證了LED也將走向大者恆大集團戰的趨勢,未來像晶電、億光這類獨立的磊晶和封裝廠,勢必要調整經營模式,使自己不至於因集團自行發展供應鏈而被邊緣化。至於鴻海與友達,也不可忽視新對手如臺積電的競爭力,事實上,臺積電甚至已經取得比前兩者都還要更多的LED專利布局,實力堅強。
短期內,LED應用於背光源將是市場中最先普及的應用,但包括鴻海、友達、臺積電及聯電等大廠,心中更大的目標,則在於商機高達新臺幣66兆元的照明市場,隨著各國政府開出禁用白熾燈泡的時間表,LED照明市場將隨之起飛,屆時,集團之間的LED大戰,才會正式白熱化。
延伸閱讀:鴻海陣仗大——兩大集團LED布局
項目:原料(藍寶石基板)
鴻海集團:鑫晶鑽、兆晶
友達集團:無
項目:上遊(磊晶)、中遊(切割、挑撿)
鴻海集團:日亞化學(結盟)、奇力光電
友達集團:隆達
項目:下遊(封裝)
鴻海集團:先進開發光電、啟耀
友達集團:隆達
項目:組裝(背光模塊)
鴻海集團:奇菱
友達集團:輔祥、奈普
項目:終端應用
鴻海集團:鴻準、沛鑫、東亞光電
友達集團:威力盟、佳世達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觀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