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立芝效應:男性似乎是一種不懂專情的動物

2020-12-05 聽哲說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在一對夫妻的生活中,生理需求應該佔有多大的比重呢?

30%?50%?還是70%?

我想,這個答案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更喜歡跟配偶交流,有的人則更喜歡跟配偶接觸……不過呢,如果結婚僅僅只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那婚姻就可能會變得不穩定。

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有一天,美國總統柯立芝和他的夫人去參觀了一個農場。夫人先來到了一個雞舍,看到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正在配種,於是就問農場主:「一隻公雞一天需要這樣配種多少次呢?」農場主答道:「幾十次吧」總統夫人笑著說「請把這件事情告訴柯立芝先生」

之後,柯立芝總統也來到了雞舍,農場主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總統先生,總統問道:「這麼多次配種,都是跟同一隻母雞嗎?」農場主說道:「不不,一隻公雞是要跟許多不同的母雞配種的,這樣才能生下更多的雞蛋」

「那請把這件事情轉告給柯立芝太太」柯立芝總統回答道。

在這個故事中,您看出了什麼?母雞……公雞……算了,不說了,總之由這個故事衍生出了一個詞,叫「柯立芝效應」。

這個柯立芝效應是說:一個雄性動物在與一個雌性動物配種之後,會有一段時間的不應期;但是呢,如果再給他另外一個發情對象,那麼它的不應期就會大大縮短。

簡而言之,這就是喜新厭舊

不過這也沒有辦法,雄性動物為了能夠把基因延續下去,他的策略就是通過尋找不同的配偶,來增加延續基因的機會,這可以說是動物的生殖本能。

而雌性動物雖然同樣也會有這種現象,但是相對於雄性動物,欲望還是要弱得多。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男人容易濫情,而女人更容易專一

男性本能的生殖策略就是尋找不同的配偶來延續基因,而女性則更傾向於挑選擁有優良基因的爸爸後,專心撫養孩子。

明白了這些,我們再回到開頭那個問題:

為什麼過度注重生理需求,容易導致婚姻的不穩定?

雖然很遺憾,但不得不說,男女兩性,在生理上都存在著柯立芝效應,面對同一配偶,如果時間長了,新鮮感就會消失,特別是男性,在這種時候更容易越軌,給婚姻帶來裂痕。

所以,如果婚姻只是生理需求導向的話,是做不到穩定的。

人們在尋找配偶的時候,確實會考慮外貌長相身材等因素,這些都是生理需求導向下的審美。

但是我們仍要知道,人類不只是動物,除了自身的生物性,他們還有著獨一無二的社會性

正是在這種社會性導向下,人類才擁有了愛情,才會想著怎麼約會、怎麼牽手、怎麼看電影、怎麼寫情書……愛情得以維繫的根本並不是生理需求,而是精神上和情感上的交流

一段專一的感情,正是因為那種人格上的相互吸引超越了生理需求上的柯立芝效應,才能得以成就其專一。

所以,如果你想擁有一段美好的婚姻,那就應該保持愛情的專一;如果你只是想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那還是不結婚的好,畢竟婚後也不太自由,估計會限制你的發揮。

END

相關焦點

  • 柯立芝效應:出軌和多情是因為本能?其實就只是為了多巴胺!
    而當有新的母鼠出現,賢者時間似乎又馬上結束。這種對新的異性出現就會重新煥發興奮,消除或者減少不應期時間的表現就是柯立芝效應。簡單來說,就是指動物會尋求不同的對象,喜新厭舊,也可以說是能夠辨別已經有所交配的異性。所以對應到人類,就可以解釋人類會出軌,並且不限男女,女性也已經被證實存在柯立芝效應,只不過男性更加濫情。人們為什麼會在已經有伴侶的情況下,還要去尋求其他人?
  • 色情影片、新奇、以及柯立芝(Coolidge)效應
    柯立芝效應是一種古老的生物程序。如果有新的交配企圖交配,它可以衝垮你高潮後的滿足與低迷。如果沒有它,就沒有當前泛濫於網際網路的色情影片。這種神經機制會感知每一個色情可能,包括那些在你屏幕上播放的色情影片。    如果我們將一個雄性小鼠和處於交配期的雌性小鼠的放在一個籠子裡將會發生什麼?    首先,雄性小鼠會性興奮,接著,它會對這個雌性小鼠感到厭煩。
  • 「柯立芝效應」正在工作
    這可能與生物學中著名的「柯立芝效應」有關。什麼是「柯立芝效應」?也就是說,每一隻雄性哺乳動物都會厭倦單一異性伴侶,但如果是新的異性伴侶,雄性動物將繼續表現離開高昂。有這樣一個實驗:科學家最初是在大鼠身上進行的,一隻雄性大鼠和四到五隻雌性大鼠一起發情,雄性老鼠立即與幾隻雌性老鼠交配,直到精疲力竭。之後,無論雌鼠如何觸碰求愛,雄性老鼠都沒有反應。
  • 「柯立芝效應」在作祟
    這可能跟生物學著名的「柯立芝效應」有關。什麼是「柯立芝效應」呢?即每一種雄性哺乳動物都會對單一的異性性伴侶感到乏味,但如果是新的異性伴侶,該雄性動物會繼續表現出高昂的性衝動。所以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小三樣樣不如妻子,卻讓男人著迷,也許這個男人在經歷著 「柯立芝效應」 ,對自己的妻子則處於不應期,直到新的人物加入時,讓他生理和心理上都有額外的滿足感。03面對「柯立芝效應」,男人應該如何去克制它?
  • 柯立芝效應:異性之間性不應期是生理常態,你的愉悅並非來自快感
    多巴胺是一種激素。這種激素的作用是大腦邊緣系統內部的獎賞迴路,而人類大腦邊緣系統是人類的情感、內驅力、衝動和下意識決策的中樞。談戀愛會讓兩個人感到幸福,多巴胺曾被稱為幸福因子,生物學上講你的快樂來自於多巴胺。
  • 柯立芝效應:出軌和多情是因為本能?只是控制不住多巴胺閾值罷了
    我相信男孩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完事後,你會覺著手中的視頻突然不香了;身旁的女神突然不想舔了;內心的躁火似乎也燃不起來了。其實類似這樣「賢者」的模式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柯立芝效應(Coolidge effect)。
  • 1933年1月5日,美國第三十任總統柯立芝去世
    1897年,柯立芝以「鄉村律師」身份獲準進入律師界。1898年在獲得了一份祖父不大的遺產後,柯立芝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開始從事涉及交易法的官司,相信為客戶服務時最好結果是庭外和解。他工作勤奮,名聲鵲起,使得地方銀行和其他行業也開始聘用他。1905年時,柯立芝與當地聾啞人學校教師格蕾絲結婚(圖)。柯立芝夫婦性格迥異。格蕾絲健談、喜歡玩笑,而柯立芝安靜而嚴肅。
  • 商業帝國的多巴胺計劃,原理是雄性動物和雌性動物的交配本能
    (沒錯,關注魏老師,每天增加一個奇怪知識)柯立芝效應。雄性動物交媾之後又立即與新配偶交媾的現象。但是,如果在雄性動物交媾之後,重新給它一個新的雌性發情對象,它的不應期會大大縮短,甚至立即又出現交媾行為。這種動物對新異性所顯示的效應,在心理學上就被叫做柯立芝效應。
  • 最專情的8種動物,鴛鴦也會「出軌」,麻雀才是美好愛情的代表!
    說到世界上最忠貞專情的動物,很多人都會想到,鴛鴦,畢竟它們在民間傳說中一直是美好愛情的代表。實際上,鴛鴦僅僅在交配期才會形影不離,一旦過了這個時期,它們就會另結新歡。而在動物界中,至始至終只有一位配偶的並不多見,本期視頻帶大家去了解動物界中最痴情的動物!
  • 最專情的3位皇帝,一個怕老婆,一個因為真愛,還一個卻有苦難言
    不知道各位身邊有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聲音,常常有些男性朋友會抱怨「哎,要是生在古代就好了」或者是「要是能穿越回古代當個皇帝就好了」,而當你問起他之所以這麼說的原因時,他的回答通常無非就因為一件事,那就是能夠娶三妻四妾,甚至作為皇帝的話那就是更是不用說了,小編作為一個思想比較傳統的人
  • 肥皂水效應:批評需要技巧
    如果父母在批評教育孩子時,找到一個既能讓孩子接受批評,又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方法就完美了,如何沒有更好的辦法,不妨試試「肥皂水效應」麥金利當時競選總統時,就運用了「肥皂水效應」而且還得到了很好的結果。關於「肥皂水效應」有這樣一個故事:約翰·卡爾文·柯立芝總統任職期間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秘書,這個女秘書雖然長得很美麗,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粗心大意,讓柯立芝非常的苦惱。
  • 兩性億萬年的進化戰爭,為何導致了男性爛情,女性專情
    相對於男性而言,女性卻顯得專一多了,即使綠茶婊多如過江之鯉的今天,我們也可以看到,無數的女人,為了家庭,為了孩子,一心一意默默地奮獻著自己,就算是富婆,會選擇養一堆面首的也是少數中的少數。那又是為什麼,在感情上,男女會形成這麼大的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