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顆近地小行星9月25將同日穿越地球軌道

2020-09-20 空投紅番茄


兩顆隸屬於阿波羅小行星的近地小行星,將於25日當天同日穿越地球軌道,所幸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危害。小行星近地示意圖,與本新聞無關。(路透)

兩顆隸屬於阿波羅小行星的近地小行星,將於25日當天同日穿越地球軌道,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危害。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兩顆隸屬於阿波羅小行星的近地小行星,將於25日當天同日穿越地球軌道,第一顆穿越地球軌道的小行星是「2020 RO」,直徑估計在59公尺到130公尺之間,NASA表示,它將於美東時間25日00時10分(臺北時間13時10分)以每秒11.84公裡的速度穿越地球軌道,但不會撞擊地球。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顆小行星為「2020 SM」,也是在25日當天穿越地球軌道,它比「2020 RO」更小,直徑僅45公尺到100公尺之間,以每秒18.43公裡的速度通過。

阿波羅型小行星是以小行星阿波羅為首命名的一群近地小行星,阿波羅(1862 Apollo)則是這一群中最早被發現的小行星,阿波羅是第一顆被確認會穿越地球軌道的小行星,它也會穿越金星和火星的軌道,這些小行星的軌道半徑大於地球軌道半徑,而橫越地球軌道的小行星,其中有些非常接近地球,而對地球造成威脅。

相關焦點

  • 倫敦橋大小的小行星將於9月17進入地球軌道
    9月17日星期四進入地球軌道。這顆小行星被正式稱為小行星2014 QJ33,它將於9月17日以每小時19,371英裡的速度飛越地球。那是每秒8.66公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追蹤這顆小行星,預測該小行星的寬度為48m至110m,即157至360英尺,這可能意味著它比倫敦橋還大!
  •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原標題: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來發現的第三顆新華社南京3月30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預警網和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又發布一顆由該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率先觀測到的近地小行星
  •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預警網和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又發布一顆由該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率先觀測到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這顆小行星於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4時38分24秒飛掠地球,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14.4萬公裡。這是2月下旬以來,我國發現的第三顆近地小行星。
  • 9月6日小行星抵達地球軌道!速度5萬公裡/時,或存在撞擊風險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最新數據,一顆直徑為270米的巨大小行星正在以50240公裡/小時的速度駛向地球,最終將於9月6日與地球軌道交叉重疊,存在一定撞擊的可能性。該小行星代號為2010 FR(465824),於2010年首次被天文學家發現。由於其穿越地球軌道而被歸類為阿波羅型小行星,大小接近吉薩大金字塔的兩倍。
  • 一顆小行星將從地球旁飛過,離地球很近,甚至比月球軌道還要近
    本周四的時候,一顆小行星在從地球旁邊呼嘯而過的時候,會離我們非常近,甚至比月球軌道還要近。說的更直觀一些,月球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4萬公裡,或者說離我們有大約30個地球那麼遠。而這顆小行星掠過地球的距離大約只有2.1個地球。
  • 9月25日,兩顆巨型巖石將掠過地球,直徑達100米左右
    雖然經歷了46億年的發展,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非常的穩定,但是小行星仍舊時不時地與地球的軌道交叉。我們知道,已知的最大的小行星撞擊發生在6500萬年前,當時一顆直徑10公裡的太空巖石結束了恐龍數億年的統治,此類現象沒有再次發生,但地球軌道並不太平,近地天體中心證實,美國宇航局正在追蹤兩顆直徑100米左右的小行星。
  • 9月24日!地球軌道將有10米大小行星靠近,比氣象衛星還要近!
    9月24日!地球軌道將有10米大小行星靠近,比氣象衛星還要近!小行星被認為是影響人類安全的因素之一,因為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的6500萬年前,就發生了一次史詩級的隕石大撞擊,導致大部分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不見,為了預防此類的事情再次發生,在人類科技有能力之後,就制定了追蹤計劃,對地球軌道附近的小行星進行實時的監測和追蹤,防止它們靠近地球對地球安全造成影響。了解行星的行動軌道之後,可以提前發出預警,謹防再次發生。
  • 雙行星25日撞擊地球軌道  NASA:直徑約100米仍在追蹤
    ▲小行星撞擊地球。(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記者葉睿涵/綜合報導NASA的近地天體中心(CNEO)證實,他們正在追蹤兩顆將在9月25日同時與地球軌道相撞的小行星。這兩顆小行星都被歸為「阿波羅小行星」,即指那些穿過地球軌道的太空巖石。
  • 具有潛在危險性的2011 ES4號小行星將於9月2日飛過地球
    具有潛在危險性的2011 ES4號小行星將於9月2日飛過地球(Image: EXPRESS)(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8月30日電,據美國宇航局(NASA)消息,具有潛在危險性的2011 ES4號小行星將於9月2日飛過地球,它的直徑為22米至49米,近地距離不到地月距離的三分之一。
  • 一顆近地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預估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11月8日,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發布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是一個Apollo型的近地小行星,目前正在接近地球,預計將於2020年11月20日飛掠地球。2020 VA1是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20時57分03秒新發現的小行星,發現時,該目標亮度19.9等,視運動速度達1.04度/天。計算表明,其有較高概率為近地小行星。
  • 9月2日,如果這顆行星擊中地球…
    十年最近,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9月2日0時,近十年距離地球最近的小行星,和人類擦肩而過。NASA數據顯示,這顆名為2011ES4的小行星,直徑為22m至49m,速度為8.16公裡/秒,將於9月2日0時12分
  • 新年前四天,四顆小行星到地球「串門」
    元旦三天假期內有三顆小行星 " 探訪 " 地球,接下來還有三顆小行星將近距離飛掠地球。為何近期小行星如此頻繁地接近地球?對於這些 " 不速之客 ",人類應該怎麼應對?1 月 4 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研究員趙海斌。
  • 9月2日,如果這顆行星擊中地球
    9月2日0時,近十年距離地球最近的小行星,和人類擦肩而過。>的小行星,直徑為22m至49m,速度為8.16公裡/秒,將於9月2日0時12分,以12萬公裡的距地球最小距離飛過地球(地月距離38.4萬公裡)。
  • 紫臺「捉」到一顆近地小行星,下周飛掠地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聽說有顆小行星正奔著地球飛來?沒錯。11月12日,現代快報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一顆名為2020 VA1的近地小行星正在向地球靠近。據預測,這顆小行星將於11月20日飛掠地球,屆時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448萬公裡。
  • 一顆近地小行星正快速接近地球,11月20日距離我們最近
    該小行星為一個阿波羅型的近地小行星,目前正在接近地球,預計將在2020年11月20日飛掠地球。這是該臺發現的第25顆近地小行星,同時也是我國發現的第30顆近地小行星。    這顆近地小行星於2020年11月6日20時57分03秒被捕獲到,它當時的視星等僅僅為19.9等,肉眼是完全無法看到的。
  • 本周有2顆直徑408米的小行星衝向地球,預計1月6日和1月9日接近地球
    數據資料顯示小行星332446於2008年1月10日被發現,這顆小行星直徑在390米至408米之間,重量約為8300噸,這顆小行星是被歸類為近地天體和阿波羅組潛在危險小行星,2008年1月被發現之後就被列為警戒風險列表中,模擬這顆小行星未來的運動軌跡顯示這顆小行星
  • 那顆要撞上地球的小行星,被地球引力永遠地改變了軌道
    在這張圖片中央的圓圈狀條紋是小行星2020 QG,它比有記錄以來任何其他未撞擊的小行星都離地球更近我想,這顆打破記錄的小行星——2020 QG,不會很快忘記與地球的不期而遇。8月16日清晨,這輛汽車大小的小行星2020 QG,在印度洋上空僅2950公裡的距離急速飛過。這是我們已知的最接近地球的一次小行星飛過——還好,它最終沒有撞上我們。科學家說,儘管2020 QG在這次遭遇中倖存下來,但它在太空中的路徑卻發生了重大變化。
  • 一顆近地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約14.4萬公裡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於北京時間2020年3月23日凌晨04時38分24秒在0.38地月距離(約14.4萬公裡)飛掠地球。2020 FL2的絕對星等為26.3等,大小約20米左右,是目前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尺寸最小的近地小行星。其與地球的軌道交會距離是0.00095AU(約14.25萬公裡),也是目前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的近地小行星。
  • 直徑50米小行星2月掠過地球:比衛星軌道還低
    新浪科技編譯美國航空航天局官方網站的報導稱,在不久之後的2月15日這一天將發生一件值得關注的太空事件:一顆大小約和一座足球場相當的小行星將在距離地球約17200英裡(約合27680公裡)的空間掠過。
  • 新年前四天,四顆小行星到地球「串門」
    元旦三天假期內有三顆小行星「探訪」地球,接下來還有三顆小行星將近距離飛掠地球。為何近期小行星如此頻繁地接近地球?對於這些「不速之客」,人類應該怎麼應對?1月4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研究員趙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