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讀:頗受爭議的全新15寸MBP是否很糟糕

2021-01-10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單機評測】可能是前幾年蘋果為整個科技圈帶來了太多的驚喜,人們對於它的每一次硬體更新都充滿期待。相比iPhone難以讓人提起興趣的升級,全新「MacBook Pro」的到來,似乎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賈伯斯」時代蘋果引領潮流的意氣風發。

蘋果 15英寸 新MacBook Pro(MLH32CH/A)參考價:讀取中...圖片 點評 報價參數概覽

  NBA巨星「科比」曾經形容自己:有多少人愛我,就有多少人恨我。這句話用在全新「MacBook Pro」身上,很是貼切。2016蘋果新品會結束至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圈內圈外人士對於它的評論褒貶不一,這也讓很多原本想要入手的朋友「犯起了嘀咕」。前幾天我們拿到了新「15寸MacBook Pro」,這裡店長就來和大家聊聊這款你可能已經心動,但尚未行動的「15寸MacBook Pro」。

Touch Bar:全新的人機互動方式 並非「雞肋」

  首先要說的,是這一代MacBook Pro最具標誌性也是大家最為關注的「Touch Bar」。上個月的新品發布會上,蘋果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闡述這一全新「嘗試」,到底有多麼強大與不可思議。但在上手新「15寸MacBook Pro」之前,我對於官方的說辭一直持保留意見。下面就來談談經過幾天的使用,我對於「Touch Bar」的看法。

  新「15寸MacBook Pro」的「Touch Bar」取代了之前的實體物理按鍵,位於鍵盤區頂端,關機狀態下,黑色的「長條狀」並不怎麼顯眼。它其實是一塊2017x60像素的OLED觸控螢幕,並且在最右端電源鍵上集成了「指紋識別」。多說一句,電源鍵依舊是物理按壓式。

  「Touch Bar」的正確使用方式→ →

  默認情況下,「Touch Bar」顯示屏左側為「esc按鍵」,而右側最多提供四個按鍵位,分別是我們經常用到的屏幕亮度、聲音調節按鍵以及Siri的快捷啟動按鍵。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需要,來調出完整的按鍵顯示(如上圖),是不是這時候會覺得十分親切。

  「Touch Bar」的顯示屏實際上並沒有延伸至最左側,但可以看到與電源鍵相對的位置依舊「預留」了出來 ,蘋果給出的解釋是為了保持對稱性。不過你在操作「esc鍵」的時候,按壓這部分區域同樣會獲得響應,它也成為了「Touch Bar」上擁有「領土面積」最大的一個按鍵。

  相比傳統物理按鍵,「Touch Bar」人性化的一點在於它支持「自定義」設置。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使用需要,將不同的功能選項「拖拽」到「Touch Bar」。比如說我平時不怎麼使用Siri,這時可以把它換成通知中心。這一點還是很棒的,最大化的提高了這部分的使用率。PS:我能告訴你我自己的筆記本「F5—F12」這幾個按鍵,基本處於打入冷宮狀態?

自定義Touch Bar

  相比「Touch Bar」以上我們講到的這些,相信大家更為關注的地方在於:它的實際使用體驗到底是怎樣的?用它可以幹些什麼?

●使用Safari瀏覽器 「Touch Bar」可以做到這些

  打開Safari,你可以通過「Touch Bar」來調出保存的書籤,你可以通過滑動的方式來選擇需要打開的網頁。另外,同時打開多個網頁的情況下,「Touch Bar」同樣支持以滑動的方式來快速切換網頁。這一點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相當方便。

●「Touch Bar」更方便於照片編輯/視頻播放

  使用iPhoto來查看照片時,你可以利用「Touch Bar」來進行滑動切換。除此之外,它更顯方便的一點在於,我們可以直接在「Touch Bar」上進行照片編輯。包括旋轉角度、加濾鏡等等操作都可以通過它來完成。另外,你也可以通過拖動「Touch Bar」來快速實現前進/後退。在沒有滑鼠的情況下,這樣的操作方式顯然要靠譜很多。

  利用「Touch Bar」滑動切換照片演示→ →

  利用「Touch Bar」調整照片角度裁剪演示→ →

  利用「Touch Bar」調整添加濾鏡演示→ →

  利用「Touch Bar」快速調節視頻播放進度演示→ →

●iMessage對話快速添加表情符號

  iMessage作為蘋果自家推出即時通信軟體,最值得稱道的使它超高的安全性(據稱連FBI都難以解密Message中的信息),也是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應用。此次全新「MacBook Pro」也將它揉到了「Touch Bar」中。添加表情時你可以通過「Touch Bar」來快速選取,相比之前要方便很多。

● 來看應用場景下「Touch Bar」截圖

Touch Bar初始界面

展開後可以顯示更多快捷鍵

按住Fn鍵調用F1-F12

Touch Bar可以同步顯示文字輸入

表情符號支持在Touch Bar快速選取

利用Touch Bar可以實現視頻播放的快速前進/後退

通過iPhotochakan查看圖片時,可以通過Touch Bar滑動切換

圖片編輯(一)

圖片編輯(二)

Safari瀏覽器收藏網頁以圖表形式同步顯示

● 未來「Touch Bar」會支持哪些軟體

  就目前來看,「Touch Bar」適配以及優化相對較好的幾款軟體還是來自於蘋果自家。不過有消息稱,年底之前它將會迎來一大批重點應用的適配,其中包括:1Password、Day One、OminiGraffle、Pixelmator、Affinity Designer 、QQ、Live Desktop 等。

■ 「Touch Bar」部分小結

  實際試用一段時間之後,有關「Touch Bar」,其實還是要分開兩方面來看。應該承認的是,它的整體操作邏輯確實非常贊。記得之前蘋果總設計師艾維表示,蘋果電腦不會上觸控屏,因為這會影響屏幕顯示效果。「Touch Bar」的出現則很好的解決了屏幕顯示與觸控之間的矛盾。通過它,你可以與屏幕上的軟體形成很好的互動。

  但作為「初生嬰兒」,「Touch Bar」並非完美。首先需要明白的是,「Touch Bar」所倡導的操控邏輯與目前我們熟悉的觸控並不完全相同,它更偏向於「觸控+鍵鼠」的組合使用。剛上手往往會直接用鍵盤/滑鼠直接完成任務,而忽略了你手上的這臺MacBook Pro是擁有「Touch Bar」的。但如果使用習慣之後,它的到來會讓你的使用體驗更加方便快捷。但不可忽略的是,從不熟悉到不能少,需要一個不斷「強迫」自己的過程。另外就是目前適配「Touch Bar」的應用並不算多,不過這個只是時間問題,不必有所顧慮。

全新鍵盤設計很走心 超大觸控板大亮

● 帶有「中國色彩」的全新鍵盤

  作為一臺不帶觸控屏的傳統筆記本,文字輸入主要還是依賴鍵盤。但你會發現,隨著筆記本越做越薄,很多產品的鍵盤操控體驗並不盡如人意。在之前上市的12寸MacBook身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蘋果引入了「蝶式結構」設計。從之後的用戶評價來看,它的使用體驗還算不錯。

  這一代「MacBook Pro」發布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有朋友問新品是不是會採用「蝶式鍵盤」,這裡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傳統鍵盤採用「剪刀式結構」,按鍵邊緣容易晃動不穩,敲擊按鍵中心以外的其他任何位置往往會出現不能準確輸入的情況。而「蝶式結構」比剪刀式結構更寬,並且使用以更堅硬材料製成的單體架構,按鍵不僅更加穩定和靈敏,而且佔用的垂直空間更少。你無論敲擊按鍵的哪個位置,都能精準輸入。

圖片來自IFIXIT

  相比12寸MacBook對於這種鍵盤結構的「牛刀小試」,新「MacBook Pro」的第二代「蝶式鍵盤」的手感更舒適,響應也更靈敏,鍵程表現要遜色於上一代15寸MacBook Pro。整體而言,你會感覺它的按鍵很穩定,敲擊時發出的清脆「咔噠咔噠」聲很爽,但並不適合長時間進行文字輸入。

  除了在操控體驗上做出改變,新「MacBook Pro」走心的推出了「中文鍵盤」。原來的(上一代15寸MacBook Pro)「caps lock」鍵,被「中/英」輸入法快捷切換鍵所取代,對經常進行文字錄入的用戶很友好。另外一點重要的更新之處是,相比上代產品,它摒棄了 LED 背光燈帶和將光線散布至整個鍵盤的導光板,取而代之的是在每個按鍵下都放置一隻單獨的LED,杜絕「漏光」問題。

  另外,新一代「MacBook Pro」的鍵盤相比上一代在「標點符號」方面也進行了改進。比如說最近幾年你在各種文章中經常看到的「」符號,也被新加了進來。而這個符號在之前的各種筆記本設備中是無法看到的,很多時候你想要打出來,只能用小鍵盤。而蘋果在這一細微之處的改進,恰恰體現出了它的細膩、用心之處,確實也是很多PC廠商所欠缺的。

● 向「拋棄滑鼠」邁進一步 超大觸控板

  用觸控板替代滑鼠是蘋果一直以來想要闡述的一個理念。如果說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蘋果對「觸控板」的改良表現的小心翼翼,或者說並沒有太過關注,那麼此次在全新一代「MacBook Pro」身上,它足以讓人眼前一亮。

  更大的操控面積作為全新15寸MacBook Pro的「Force Touch觸控板」重要升級之處,相比2015款觸控板面積增加了100%。從直觀的對比來看,二者的差距相當明顯。

  如果你對於上一代15寸MacBook Pro的觸控板並不熟悉,但是很「壕」的入手了全新「iPhone 7 Plus」,下圖的對比可以讓你一眼看出新15寸MacBook Pro觸控板的大小。PS:官方給出的iPhone 7 Plus機身三圍為158.2x77.9x7.3mm。

  OK,說下我的使用感受。它的這塊「超大」觸控板整體操控性在一如既往靈敏好用的基礎上,由於面積的增加,你可以獲得足夠大的操控區域,同時多指操作的時候也更顯遊刃有餘。但與之前預想的一樣,當你在使用鍵盤的時候,會不經意出現誤觸的情況。

升級後的15寸「MacBook Pro」性能表現如何

  蘋果在描述全新「MacBook Pro」性能的時候,特別強調了其強勁的圖形處理器以及高性能的中央處理器。要知道,在此前2015款MacBook Pro身上,它的最高配置也只是第四代酷睿而已,也因此成為大家的吐槽點。廢話不多說,來看下升級後的15寸「MacBook Pro」性能表現如何。

圖片來自IFIXIT

● 兩版本15寸MacBook Pro硬體配置一覽

處理器

Intel Core i7-6700HQ 主頻2.6GHz

Intel Core i7-6820HQ 主頻2.7GHz

內存

16GB  LPDDR3 2133MHz

16GB  LPDDR3 2133MHz

顯卡

Intel HD Graphics 530/Radeon Pro 450

Intel HD Graphics 530/Radeon Pro 455

顯示屏

15.4英寸IPS屏 2880×1800

15.4英寸IPS屏 2880×1800

硬碟

256GB PCIe固態硬碟

512GB PCIe固態硬碟

電池

76Wh

76Wh

機身配色

銀色/深空灰色

銀色/深空灰色

外接擴展

Thunderbolt 3(USB-C)×4

Thunderbolt 3(USB-C)×4

Multi-Touch Bar

支持

支持

● 跑分數據與硬體分析

  處理器部分,目前全新15寸MacBook Pro提供三個可選項,包括:Intel Core i7-6700HQ、 i7-6820HQ以及i7-6920HQ。需要注意的是官方默認配置為上邊圖表中所列出的兩個版本,而頂配i7-6920HQ是選裝項(PS:我們拿到的評測機是i7-6700HQ版本)。

  為了更為直觀的看到它所搭載i7-6700HQ性能表現如何,這裡還是選擇了「Geekbench 4」來進行測試。從「Geekbench 4」給出的測試成績來看,它的單核跑出了4126分,多核為12642分。

  如果你對於這樣的分數表現沒有概念,沒關係,我整理了不同硬體配置/版本蘋果MacBook的Geekbench 4跑分數據表。從跑分數據來看。這一代低配版(i7-6700HQ)在性能表現方面並不佔優勢,高配版表現要好一些,但實際提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2016款15寸MacBook Pro/i7-6700HQ

4126

12642

2016款15寸MacBook Pro/I7-6820HQ

4110

13350

2015款15寸MacBook Pro/i7-4980HQ

4290

13937

2015款15寸MacBook Pro/i7-4870HQ

4039

13086

  相比上代,此次全新「15寸MacBook Pro」的顯卡部分做出了不少改變。首先是15寸全系標配獨顯,而2015款的低配版並沒有上獨顯;另外在規格參數方面,2015款MacBook Pro高配版搭載的是AMD Radeon R9 M370X,而這一代提供了Radeon Pro 450/455/460三個可選項。下面來看2016款MacBook Pro顯卡部分的測試結果。

● Radeon Pro 450測試

● Intel HD Graphics 530測試

  還是和之前測試處理器部分一樣,我整理了以下顯卡部分跑分結果匯總表。

2016款15寸MacBook Pro/Radeon Pro 450

41962

2016款15寸MacBook Pro/Radeon Pro 455

48411

2016款15寸MacBook Pro/Radeon Pro 460

57473

2015款15寸MacBook Pro/Intel Graphics 530

19044

  既然上了獨顯,那麼這裡我們就來看下新「15寸MacBook Pro」在面對大型單機遊戲《古墓麗影》(Tomb Raier)的時候,是否能夠應付自如。

《古墓麗影9》 for mac(Tomb Raider)在中國通稱「古墓麗影9」,遊戲由Crystal Dynamics開發,Square Enix發行。新作聚焦於蘿拉年輕的時期,摒棄了前幾作女超人的設定,玩家可以在遊戲中看到更真實的蘿拉形象。由於引擎的升級,本作相比之前的作品會有更優秀的畫面,是《古墓麗影》系列最具變革性的一作。 

  遊戲設置部分,我們將屏幕解析度調節為2048×1280、關閉垂直同步同時將畫質效果調節為高、各項特效全開。

  由於《古墓麗影》自帶Benchmark,測試結果也更為客觀。從下面給出的成績來看,高畫質條件下,新款「15寸MacBook Pro」跑出了33.4幀的數據。這裡可能會有朋友說了:咦?為什麼我之前在別人的測試文章中看到的測試成績要更高一些啊?

  是不是下面這樣的?

  其實你想跑出這樣的幀數很簡單,只需要將畫質設置為普通就可以了。如果從實際的使用角度出發,普通畫質下的成績更具有借鑑性,畢竟對於它本身並非定位於遊戲本,如果你想流暢的體驗遊戲,那麼只能降低畫質水平了。當然,普通畫質的顯示效果也還不錯,能夠接受。

● 傳說中站在「塔尖」的SSD固態硬碟

  蘋果每一代Mac產品更新,SSD固態硬碟都不會「落下」,它也是首個全線產品採用SSD的廠商。在新品發布會之前,就有消息稱全新「MacBook Pro」所搭載的這塊固態硬碟將會是目前世界最快的。而從Disk Speed Test測試軟體給出的成績來看,它的表現確實非常棒。

  其實每一代MacBook在硬碟方面的選擇都不含糊,不能說是當前最好的,但也一定會是處於性能表現頂級行列中的產品。另外,在用PCIe通道取代SATA通道之後,通過直連 CPU、加大帶寬,SSD性能得到了最大程度釋放,也是全新「15寸MacBook Pro」硬碟性能如此強勁的一個重要原因。

電池容量降低之後 續航表現如何

● 上了獨顯之後 它是否能夠Hold住發熱量?

  「散熱性能」的強弱,是一個不得不關注的點。它不僅影響實際的用戶體驗,更直接左右著性能發揮。而由於這臺15寸「MacBook Pro」搭載了Core i7+Radeon Pro 450獨立顯卡,散熱是否能夠跟得上,更加成為我們所關心的。

  它一共配備了四個散熱窗。其中兩個位於轉軸下方,另外兩個則分布於機身背面左右兩側。如果你關注輕薄本的話,應該對前兩個散熱窗的位置並不陌生,但「MacBook Pro」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一體式轉軸放到了散熱窗上方,很好的避免了很多同類產品出風口直接吹到屏幕的情況。

  考慮到它上了獨顯,實際散熱性能測試部分,我選擇連續不間斷玩《古墓麗影》半個小時之後,來考察它的散熱表現。可以看到,起始時間為8點43分。

  半個小時之後,時間來到9點12分。下面來看在「玩遊戲」的環境下,15寸「MacBook Pro」在散熱這部分能否做到令人滿意。

  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到15寸「MacBook Pro」在運行時的散熱情況,我們使用了FLUKE紅外熱成像儀,分別觀察各個位置的溫度升溫情況。(溫度跨幅28°C-50°C:低於溫度下限會顯示黑色;超過溫度上限會顯示白色)。

  從我們繪製的溫度分布圖來看,機身正面的高溫區域位於中央靠上位置,最高溫度為39.6℃,而下半部分的溫度控制要低出不少;背面高溫區域集中在上半區域,最高溫度出現在散熱窗附近,為35.7℃。由於這款遊戲需要通過WASD四個鍵來控制方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能夠明顯感到溫度上升,不過還可以接受。

● 還能延續Mac引以為傲的續航表現嗎?

  首先來看我們整理的這張電池容量對比圖→→

2016款15寸MacBook Pro

76Wh

2015款15寸MacBook Pro

99.5Wh

2016款13寸MacBook Pro(帶Touch Bar)

49.2Wh

2016款13寸MacBook Pro(不帶Touch Bar)

59.5Wh

  相比2015款15寸「MacBook Pro」,這一代在電池容量上反而降低了23.5Wh至76Wh。那麼它的實際續航表現還能延續之前Mac出色的表現嗎?

  續航部分的測試我選擇播放半小時視頻的方式,也更為接近實際的使用環境。設置條件為:屏幕亮度調節至最高、連接無線網、同時打開5個網頁。可以看到初始電量為100%,系統給出的剩餘使用時間為9小時16分鐘。

  連續不間斷播放30分鐘視頻之後,可以看到,電池電量由100%下降至96%,下降了4個百分點。系統給出的剩餘使用時間為6小時52分鐘。從實際測試結果來看,全新15寸「MacBook Pro」的續航表現依舊足夠令人滿意,這一點大可不必擔心。

● 經常「飛來飛去」用戶最為關心的便攜性

  官方給出的2016款15寸「MacBook Pro」機身三圍分別為:「34.93×24.07×1.55cm」,相比2015款的「35.89×24.71×1.8cm」,它的體積減小了不少。從實際的對比來看,基本縮了一圈。

  厚度方面由之前的1.8cm薄至1.55cm,相差0.25cm。如果將新舊兩版本機器放到同一個水平面上平視過去,你會有一種前者要薄很多的感覺,這也是因為這一代「MacBook Pro」的機身背部弧度變小,更接近於水平所帶來視覺感受上的提升。

  下面來看新舊15寸「MacBook Pro」的實際重量表現。整機重量:前者為1813g,後者1997g,降低184g;旅行重量(含電源適配器):前者2167g,後者2311g,減輕144g。剛去稱了下330ml可口可樂的重量為362g,也就是說你出門背著一臺2016款15寸「MacBook Pro」要比拿2015款的「別人」少負擔差不多「半聽可樂」的重量。

有關15寸「MacBook Pro」的這些爭議點

  這一代「15寸MacBook Pro」外觀方面明顯的不同在於移除了之前頂蓋中央可以點亮的蘋果LOGO,轉而採用與12寸MacBook一樣的實體鏡面LOGO。蘋果官方給出的說法是:為了保持各系產品的一致性。有關這點,很多人在莫名的「悲傷」,甚至打出了「情懷」不再的旗號。

  個人而言,蘋果做出這樣的改變並沒有太多值得爭論的意義。新LOGO影響整體美觀了?影響性能表現了?影響使用體驗了?並沒有。至於「逼格」降低的說法,我想真正準備入手它的買家,應該不需要LOGO是否能夠點亮來體現自己的身價吧。哦對了,身邊有個朋友的老款MacBook Pro頂蓋的蘋果LOGO意外碎了,很尷尬……

  全新「15寸MacBook Pro」配備了一塊15.4英寸的Retina顯示屏,解析度為2880×1800。它採用比以往亮度更高的LED背光組件,並且提升了對比度,因此呈現出來的黑色更加深邃,白色更加明亮。更大的像素孔徑和可變的刷新率,使它比上一代機型能效更高。而且,全新MacBook Pro是首款擁有廣色域的Mac筆記本電腦,可以使綠色和紅色的顯示效果更加鮮豔生動,讓畫面的細節鮮明畢現,栩栩如生。對於圖形設計、調色和影像編輯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

  並且同時支持初始解析度下的內置顯示屏 (可顯示數百萬色彩) 以及兩臺解析度為5120 x 2880像素 (60Hz)的顯示屏(支持超過十億色彩),或者四臺解析度為4096 x 2304像素 (60Hz)的顯示屏(支持超過十億色彩)。另外,邊框寬度方面,新品相比上一代15寸MacBook Pro也要更窄一些,這也使得亮屏狀態下它的整體屏幕顯示效果看起來要更棒。當然,更窄的邊框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在於,它的整體機身尺寸可以做到更小。

  C面除了上邊我們講到「操控」部分的重大變化,鍵盤兩側的「格柵」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相比2015款MacBook Pro,它變得更寬一些,整體視覺效果會讓人感覺C面更飽滿。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下方並非是音箱。至於它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除了裝飾效果之外,也起到了一定的散熱以及音量擴散的作用。

  全新「15寸MacBook Pro」一共配備有兩個音箱,分別位於左右「格柵」正下方。由於我對於聲音並不敏感,只能說立體聲營造方面做的相當出色。

圖片來自IFIXIT

  下面來談下飽受爭議的接口部分。新15寸MacBook Pro激進的砍掉了上代MacBook Pro身上除了耳機接口以外的的所有接口,轉而採用4個Thunderbolt 3(USB-C)+1個耳機接口的組合。Thunderbolt 3接口的優勢之處在於,它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40 Gbps,是Thunderbolt 2的兩倍,USB 3的八倍;另外它的到來為機身做到更薄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

  之所以此次蘋果會選擇這樣的接口方案,首先一點是Thunderbolt 3高效的數據傳輸,無疑代表著未來整個PC行業的趨勢,但這樣做是有風險的,比如說大家吐槽嚴重,如果不配備轉接線的話,數據傳輸極其不方便。但蘋果選擇承擔這樣的風險,來成為下一次接口變革的引領者,如果這樣的接口標準成為主流,那麼它顯然又一次站在了制高點。

  問題就出在這樣的接口類型目前並未大規模普及,很多外接設備接口依舊沿用老舊的標準,無法直接將它們與筆記本設備相連接。OK,蘋果給出了解決方案:轉接線,但「別提錢,提錢傷感情」,這就意味著需要額外掏腰包來購買。下面我們來盤點下,你想要獲得完整的數據傳輸體驗,你需要多少條轉接線→ →

Thunderbolt 2

Apple Thunderbolt 3 (USB-C) 至 Thunderbolt 2 轉換器

USB-C

無需轉換器

USB-A

Apple USB-C 至 USB 轉換器

Lightning

Apple USB-C 至 Lightning 連接線

Micro-B

USB-C 至 Micro-B 連接線

Mini-B

USB-C 至 Mini-B 連接線

乙太網

USB-C 至乙太網轉換器

HDMI

Apple USB-C 數字影音多埠轉換器或 USB-C 至 HDMI 轉換器

VGA

Apple USB-C VGA 多埠轉換器或 USB-C至 VGA 轉換器

DisplayPort

DisplayPortUSB-C 至 DisplayPort 連接線或轉換器

新15寸「MacBook Pro」如何購買合適

  如果你對於新「15寸MacBook Pro」感興趣想要入手的話,那麼該如何選擇呢?

● 先來看基礎高/低配版本

  高/低配版本硬體配置方面不同的地方在於,處理器、獨立顯卡以及硬碟容量上低配要全面低一些;但價格方面二者相差3000元。

處理器

Intel Core i7-6700HQ 主頻2.6GHz

Intel Core i7-6820HQ 主頻2.7GHz

內存

16GB  LPDDR3 2133MHz

16GB  LPDDR3 2133MHz

顯卡

Intel HD Graphics 530/Radeon Pro 450

Intel HD Graphics 530/Radeon Pro 455

顯示屏

15.4英寸IPS屏 2880×1800

15.4英寸IPS屏 2880×1800

硬碟

256GB PCIe固態硬碟

512GB PCIe固態硬碟

電池

76Wh

76Wh

機身配色

銀色/深空灰色

銀色/深空灰色

外接擴展

Thunderbolt 3(USB-C)×4

Thunderbolt 3(USB-C)×4

Multi-Touch Bar

支持

支持

價格

18488元

21488元

  首先從性能方面來看,二者之間的差距是有的,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另外,單就低配版本的實際性能表現來講,也足夠出色,如果你對於性能並沒有太過嚴苛的要求,那麼低配版本完全夠用。接下來就是硬碟存儲容量的問題,512GB的大小用起來肯定更隨意一些,而256GB用來正常辦公使用,沒問題,但要存儲大量文件的話會顯得捉襟見肘。

圖片來自IFIXIT

● 配置升級之後 你需要額外支出多少Money

  此次全新15寸「15寸MacBook Pro」同樣提供定製化配置,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決定哪一項是你需要進行升級的。當然,額外增加的配置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來看下表→ →

處理器

Intel Core i7 2.9GHz 最高3.8GHz 四核

+2240元=20728元

Intel Core i7 2.9GHz 最高3.8GHz 四核

+1520元=23088元

顯卡

Radeon Pro 460 配備4GB顯存

+1520元=20008元

Radeon Pro 460 配備4GB顯存

+760元=22248

硬碟

512GB PCIe固態硬碟

+1520元=20008元

 

1TB PCIe固態硬碟

+4560元=23048元

1TB PCIe固態硬碟

+3040元=24528元

 

2TB PCIe固態硬碟

+10640元=29128元

2TB PCIe固態硬碟

+9120元=30608

  處理器、顯卡以及硬碟容量這三個重要選項,蘋果提供了足夠豐富的選擇空間。如果從大多數用戶角度出發的話,我更建議選擇低配版,同時選擇升級512GB SSD。理由很簡單,它的性能足夠用,只是基礎版硬碟容量相對較小,而且價格方面也要比高配基礎班遞出2240元,相對來說比較划算。

■ 都說接口是「最花錢」的地方 我為你提供了兩種方案

●方案一:「土豪」專屬版

USB-C至USB轉換器

68元

Thunderbolt 3(USB-C)至Thunderbolt 2轉換器

    228元

USB-C至Lightning轉換器

138元

USB-C至千兆乙太網轉換器

188元

USB-C至VGA轉換器

218元

USB-C數字影音多埠轉換器(USB-C/HDMI/USB)

388元

USB-C VGA多埠轉換器(USB-C/VGA/USB)

388元

總計

1616元

  上邊我們列出的基本包括了你使用全新15寸「MacBook Pro」所需要的各種轉接器,不過要置辦齊這一整體轉接器,價格也是相當的「給力」,你需要額外支付1616元。當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全套的轉接器無疑更加方便,但也真心是不差錢的「土豪」的專屬了。

●方案二:最經濟適用版

  來看目前為止官方正版購置轉接器最為經濟實用的方案→ →

USB-C數字影音多埠轉換器(USB-C/HDMI/USB)

388元

總計

388元

  相比上邊的解決方案,這套是名副其實的最經濟適用版。算下來,你足足可以省下1288元人民幣,什麼概念,一個低端旗艦智慧型手機差不多也就這個價。但是你可能注意到了這個轉換器無法實現轉乙太網以及VGA。其實在如今WIFI普及的時代,前一項著實沒啥必要,而後一項轉VGA接口也是非常容易解決,5塊錢買個HDMI至VGA轉接頭就搞定了。

寫在最後的話

  文章到這裡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來談下我個人的觀點。如果說這一代「MacBook」沒有加入Touch Bar也沒有激進的將全部接口全部換成Thunderbolt 3(USB-C),那麼它可能不會像現在一樣充滿爭議。起碼我是不相信蘋果沒有考慮到這些改變所帶來的風險,但它選擇了承擔。

  現實的反饋是,它自新品發布會之前到現在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吸引了大量關注,也給了想要更新筆記本的人一個掏錢的理由:全新「MacBook」的Touch Bar是其它筆記本所沒有的。至於說Touch Bar實際使用起來好用麼?只能說它與目前適配的應用搭配起來很棒,但適配軟體略少。

  之前看有些文章說入手這一代「MacBook」不帶Bar的版本更划算,我並不認同。既然蘋果將Touch Bar放到了「MacBook」身上,那麼未來Touch Bar也一定會是蘋果重點關注的地方,你大可不必擔心投資帶Bar的版本「虧了」。相反,如果入手不帶Bar版本,以後你如果再想體驗這個功能,對不起,請另掏腰包。

  接口用起來確實有些不方便,但Thunderbolt 3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沒必要吐槽,遲早要面對。只是既然你選擇作為「MacBook」用戶,需要更早一些適應罷了。綜合來講,它的整體表現依舊站在行業的頂端,只是大家將更多的目光放到了Touch Bar以及接口,而忽略了這一點。有關全新15寸「MacBook Pro」就說這麼多吧,有疑問的小夥伴評論@ 豆腐店店長,我所知道的一定為你解答。

  最後來回顧下蘋果官方對於全新「MacBook」的介紹。

相關焦點

  • 13寸和15寸的Touch Bar版MBP性能差異有多大?
    13寸和15寸的TouchBar版MacbookPro性能差異有多少呢?國外網站進行了測試,兩臺設備都是選配性能最高的處理器,16GB內存,1TBSSD快閃記憶體。13寸TouchBar版MacBookPro選擇3.3GHz雙核I76567U處理器(可以睿頻3.6Ghz)15寸TouchBar版MacBookPro選擇2.5GHz四核I7-6970Ghz處理器(可以睿頻至3.8Ghz)
  • 24/28寸液晶全方位對比應用評測
    長城 V247是2007年最受關注的廣角24寸性價比大屏液晶之一  隨著液晶廠商生產代數的不斷發展,26和280.294mm19"寬屏液晶(1440×900)0.285mm20"液晶(1400×1050)0.2915mm
  • 因《白晝流星》頗受爭議
    因《白晝流星》頗受爭議近日,陳凱歌在光陰的故事中談及到了35前拍大閱兵的事情,他回憶道:「我總是想起我自己少年時代,那個時候人的精神面貌,我去插隊了,後來又當了兵,又做了工人,工農兵在我的青少年時代都做過,總是向著有希望的方向張望,1978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我們所得的一切,都是時代的賦予。
  • 15寸平板80寸可攜式桌面觸控投影儀虛擬實境設備帶你進入全新觸控...
    15寸平板80寸可攜式桌面觸控投影儀虛擬實境設備帶你進入全新觸控時代。聯繫人黃小姐18901880238微信同號。這款觸控投影儀投影可觸控畫面可達20-200寸調節,商務辦公投影大畫面時,超快部署辦公內容,無需外接VGA,USB線,無需定位,開機即可使用,只需要一臺觸控微型投影儀,一面白牆,操作演示時可通過觸控筆進行操作,筆畫細膩,流暢精準;支持無線連接手機同屏顯示,便可將需要辦公文件或分享內容大屏展示,簡單易操作;此外,這款觸控投影儀體積小巧,重量低至750克左右,非常適合外出辦公攜帶,而且,接通電源可一鍵啟動操作
  • 《神鬼傳奇》資料片「神裔者」新職業全方位解讀
    《神鬼傳奇》資料片「神裔者」新職業全方位解讀 2013-08-06 10:11 來源: 完美世界 評論   《神鬼傳奇》年度資料片「神裔崛起」8月20日即將創世公測,全新職業「神裔者」輝煌面世,魔幻世界一場颶風就要被他們掀起!
  • 16寸MBP將採用新鍵盤結構:蝴蝶鍵盤被廢
    中關村在線消息:7月26日消息,近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布了一份最新的投資者報告,報告中他提到蘋果即將推出新款16寸MacBook Pro。新款筆記本最大的改進就是從現在的蝴蝶鍵盤改為剪刀腳鍵盤。16寸MBP將採用新鍵盤結構:蝴蝶鍵盤被廢相比蝴蝶鍵盤,剪刀腳鍵盤會更加的平穩,這主要是因為剪刀腳鍵盤鍵帽下方設計有X型支架。值得一提的是,郭明錤還表示其他的MacBook產品也將在2020年開始改用剪刀腳鍵盤。採用剪刀腳鍵盤的出貨量在2019、2020與2021年的出貨量分別為40萬部、1000萬部與1600萬部。
  • 輻射4多彈頭破片手雷獲取方法全方位解讀
    導 讀 輻射4多彈頭破片手雷獲取方法全方位解讀,相信不少玩家都不知道遊戲中的多彈頭破片手雷應該怎麼獲得也不知道其中的方法
  • 15寸新輕薄本最佳詮釋 索尼SE新品介紹
    被一起同來參觀採訪的記者戲稱為最不「吭嗲」的15寸輕薄全功能筆記本。以前我們有很多13寸和14寸的產品,但有的用戶認為它們的畫面不夠大,在外面使用時有時不是很進行,但如果把體積做大,又會出現有重量太重、電池不能支持太長時間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新的SE 15寸產品實現了畫面又大、重量又輕、使用時間又長的綜合特點。
  • 18寸輪胎和19寸輪胎在行駛中區別大嗎?
    以路虎極光舉例,18/19/20寸輪轂的增大,價格也是呈5萬遞增(當然也有配置的增多),不少消費者都會犯了難,區別是否很明顯?在實際使用中差異大嗎?首先寸指的是英寸,18/19/20寸指的是輪轂鋼圈的直徑,1英寸=2.54釐米,輪轂越大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好看、大氣。
  • 售價過萬 全新15寸版LG gram開賣:續航一整天
    包括13.3英寸(13Z980)、14英寸(14Z980)、15.6英寸(15Z980)三種尺寸,解析度均為1080p,重量分別只有965g、995g、1095g。現在,15寸版本的LG gram 15Z980正式開賣了,15.6英寸的Z980配備了1080p的IPS觸控屏,厚度僅1.8CM、約重1千克多一點,並且採用納米碳鎂金屬合金機身,耐用性方面通過了MIL-STD 810G標準,包含衝擊、振動、低壓、灰塵、高溫、低溫、鹽霧等7種美國軍工測試。
  • 外觀大改機身更輕薄 15寸東芝M50-A評測
    東芝M50-A是新一代M系列筆記本中使用15寸顯示屏的產品,它的機身厚度僅為22mm左右,雖沒有達到超極本的級別,但和普通15寸產品相比至少薄了30%,再加上全新的模具設計,東芝M50-A外觀設計更加簡約現代。
  • 屏佔比:6寸Mate7嘲笑5.5寸iPhone 6的奧秘
    為什麼6寸屏的 Mate 7竟然會比5.5寸屏的 iPhone 6 Plus 矮那麼一截,怎麼可能?這裡就引出了不少智慧型手機愈發看重的一個機身屏幕參數「屏佔比」。儘管後來的滑蓋和翻蓋手機通過「變身」在朝著實現屏佔比最大化利用的方向發展,但受制於諾大實體鍵盤的束縛,始終無法上升到今天觸屏手機的高度。 2007年隨著 iPhone的橫空出世,以觸屏手機為代表的智慧型手機開始席捲全球,並且現在已發展成為手機主流形態。 同樣,隨著觸屏手機屏幕尺寸的越滾越大,屏佔比漸漸成為手機廠商關注的一個屏幕參數。
  • 以智破局 技領未來——解讀全新奧迪A8L
    以智破局 技領未來——解讀全新奧迪A8L 「獨立四單元全包裹式安全座艙不過,隨著全新奧迪A8L煥新而至,這一平衡或許將被打破。除了豪華和舒適這兩大關鍵詞外,奧迪A8L擁有眾多領先於行業標準的智能科技加持,實現了豪華駕乘感受與數字時代的交互體驗完美融合,開創駕乘智能時代的豪華D級新標杆。  作為奧迪在新時代元年的首款車型,全新奧迪A8L繼承了奧迪品牌基因「進取」、「突破」精神,也向公眾展現了奧迪面向未來的全新品牌形象。
  • 為創作與品質而生 戴爾全新XPS15 OLED雲解析
    大家可以想像自家的55寸4K電視,如果你覺得4K電視已經足夠清晰的話,將55寸壓縮至15.6英寸,依舊保持4K解析度。這種級別的清晰程度,已經超過了MacBook Pro的視網膜屏幕。  對於攝影師而言,4K OLED屏幕的色彩表現更重要。
  • 手機屏幕進化史:從5.3寸到7寸,屏越大人們越買單?
    在轉轉蘋果手機交易Top排行榜上,iPhone 7 Plus(5.5寸)、iPhone 8 Plus(5.5英寸)、iPhone X(5.85寸)分別佔據了銷量的前三,而價格便宜但屏幕只有4英寸的iPhone SE銷量稍差,已經跌出前十名。可見,除了機型的上市時間外,相比於超大屏機型的不易操作和小屏手機的有限視野,5.5-6英寸左右的iPhone更受歡迎。
  • 十寸高跟鞋的蝴蝶效應
    十分鐘後,利落的馬尾,淺紫的修身改良旗袍,十寸的白色高跟鞋,武裝上身。來回走了幾步,因為許久不穿高跟鞋了,猛地穿上,還真有點不適應。心裡不禁猶豫,折騰了一個上午又加上暈車,說身心疲憊不為過。再穿這麼高的鞋子,真是找罪受。「要不還穿小白鞋」這個念頭一出,馬上被否定了。
  • 萃取精餾實驗裝置全方位解讀運行參數
    萃取精餾實驗裝置全方位解讀運行參數   萃取精餾實驗裝置,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萃取精餾實驗裝置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將電視機「50吋」寫成「50寸」是否構成欺詐?
    小美到家安裝後,發現電視機沒有商超商品功能介紹卡寫的那麼大,即只有50吋126釐米,而不是50寸166釐米,遂以商超涉嫌欺詐為由訴至法院,要求商超賠償購買電視機所付價款的三倍。  【分歧】  對於商超將50吋寫成50寸,是否構成欺詐,主要產生兩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商超將實際為50吋規格的電視機寫成50寸,存在欺詐消費者的嫌疑,應認定其行為構成欺詐行為。
  • 千萬年前DNA碎片或現身 是否來自恐龍存爭議
    此外,他們還能發掘一些全新的生物學特徵,如動物的皮膚顏色變化。同樣,來自非鳥類恐龍的DNA將為理解其生理特徵的出現提供豐富的新信息。 如果這項研究的結論成立,這表明生物體內的生物遺傳物質或能存在數千萬年,遠長於之前認為的數百萬年。但前提是,古生物學家需要確認這些DNA碎片真實存在。
  • 康佳電視怎麼樣 康佳電視55寸推薦【詳細介紹】
    用戶對電視的要求越來越高,電視的尺寸也越來越大,55寸電視是目前比較受歡迎的尺寸。康佳也推出了很多的55寸產品,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吧。  康佳LED55R6680AU電視採用全新易UI,用戶操作更便捷、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搭載了目前最新的安卓4.2系統,具備直觀選臺功能,九個頻道直播內容一鍵直達,為用戶解決選臺的麻煩。  康佳 LED55U60  跟普通的安卓 智能電視 (參數 圖片 文章)相比之下,康佳 LED55U60顯得更加專業,因為康佳 LED55U60是一款定製款的智能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