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枕書聽雪、江左梅娘
很多年前,就有過這樣的育兒理念:「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
很多人把這個理念,奉為圭臬。
且不說男孩該不該要窮養的問題,單說女孩要富養這個觀點,有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富養的真正含義,只認為富養就是對女兒的物質要求,無上限地去滿足,理由是:這樣她才不會隨便被男人的小恩小惠騙走。
01.張雨婷的人生啟示
可是只靠物質上的富養,真的能夠讓女兒輕視物質,獲得幸福嗎?
「綠地出軌懷孕門」的女主張雨婷、斷頭王后瑪麗和民國美人陸小曼,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闡述了只被物質富養的可怕後果。
張雨婷出生於1995年,北京昌平人,從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富養長大,是很多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她在北京聯合大學讀書期間,因為長得漂亮,形象氣質佳,曾為瑞麗雜誌當過平面模特,被校園媒體宣稱為「校花」。
她自負美貌,曾標榜自己就是傳奇。
她的感情之路起初非常順暢,堪稱是「別人家的愛情」,男朋友史某非常愛她,在她大學畢業後,徵得她父母的同意,帶著她去澳洲留學,在麥考瑞大學讀研究生。
畢業之後,男朋友又特意陪她回國找工作,在綠地這樣的國企上班,條件待遇都不錯,後來她跟相戀四年的史某結了婚,年紀輕輕的,有家庭有工作,算是人生贏家了。
可她偏偏不滿足,為了兩個包包和3000萬的口頭允諾就和上司陳軍發生了關係,懷上了她的孩子,被丈夫一怒之下實名舉報,鬧得沸沸揚揚。
最近,丈夫曬出來的聊天記錄,讓我們對她又增加了一層認識:
這個空有美貌的女孩,小時候有父母「富養」,長大了由丈夫「富養」,當丈夫的經濟實力滿足不了她的胃口的時候,她又找到了上司陳軍,企圖找個更有錢的人「富養」。
然後知道自己沒法上位的時候,她兩頭討好,太貪,不只要3000萬,還要接盤俠只為既賺到3000萬,然而到最後卻只是一場空而已。
02.斷頭王后的人生啟示
一個普通的小姑娘是如此,一代王后更是如此。
茨威格的傳記《斷頭王后》曾經暢銷一時,其中的王后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她就是奧地利公主瑪麗·安託瓦內特,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
瑪麗·安託瓦內特出身於皇室,是真正的公主,從小嬌生慣養。
14歲的時候,她被選中成為了法國的皇太子妃。
18歲的時候,她成為了法國王后,真真正正的母儀天下。
丈夫很愛她,對她百依百順。
她喜歡建宮殿,辦宴會,夜夜笙歌,丈夫全都滿足。可她卻為不愛她的博斯威爾,如痴如狂。
瑪麗·安託瓦內特的親哥哥得知了妹妹的荒唐行為,從奧地利專程趕到法國,規勸她說:「你現在是法蘭西王后,你能不能每天讀一小時書,這並不難。」
瑪麗不肯聽從說:「我不喜歡讀書,我喜歡享受生活。」
20年後,瑪麗·安託瓦內特被推上了斷頭臺,被稱為斷頭王后。
茨威格給她寫的傳記中,曾無比感慨說:「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她不知道,得到權利的同時意味著承擔同等的義務,如果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再熱忱的愛戴也會消退。」
茨威格後來又寫到:「她意識到,命運對自己過於偏愛,她一路順境,出身王室,成為王后,好運接踵而至,她沒有為之付出絲毫努力。長久以來,她一直以為,自己無需奮鬥,有大臣臣民代勞,有大把金子出手,萬事都可以一帆風順,她毫不在意地享受了命運的種種賜予,現在才發現,原來這樣的賜予也不是不需要代價的。
直到需要運用才智和能力來挽救自己和孩子的生命時,她才發現自己的生活一直空虛蒼白,她不曾積攢任何與逆境鬥爭的力量。」
一代王后瑪麗的悲劇,正是源於她從小在物質上被無限地滿足,而內心卻極度貧乏,沒有才智,只知道享樂,從沒有居安思危,修煉出治國之才和修身之智,所以才會下場悽慘。
03.物質的富養只能養出拜金女
昨天我才聽到一個女性朋友說,她離異以後,女兒被判給了前夫,然後她總想在物質上補償一下女兒,於是女兒提出任何的要求,她幾乎都會毫不猶豫地去滿足。
而最近她的女兒要求她必須給她購買某某國家的什麼牌子的洗髮水,她說:「超市裡的國產牌子也都很好啊,難道不能用嗎?」
女兒在電話那頭就很不高興。
我對她說,你不要答應她,她現在自己沒有賺錢,有什麼資格挑選?
我做老師的,太知道一些家長的做法了。
有些經濟能力一般的家庭,為了滿足女兒的要求,節衣縮食,自己啃著五毛錢的饅頭,卻給女兒買八千多的手機。
有些女孩,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去追星,去買奢侈品,去打賞主播,這種事例,屢見不鮮。
可是家長們砸錢富養出來的女孩,大部分都養出了「綠地出軌門」女主張雨婷一般的拜金女,或者養出了一隻一無是處,只會啃老的米蟲。
她們大都養成了奢侈的惡習,不肯腳踏實地奮鬥,貪慕虛榮,於是長大之後只能去當小三、傍大款,甚至去裸貸,欠下巨額債務。
越是富養,她們就越自私、冷漠,越無法體會父母的處境和苦心。
作家張佳瑋說:「促成女孩子健全人格的,不是單純物質上的窮養與富養,而是綜合的、平衡健康的環境,以及少一些對比。」
說的即是。
04.梅娘說
民國名媛陸小曼,也是一個被富養耽誤的例子。她出身名門,長相美豔,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父母把她當成掌上明珠,十分寵溺。
在嫁給王庚以後,王庚也對她十分寵愛,可她並不滿足,又愛上了徐志摩,懷上了王庚的孩子,也毅然決然選擇打胎嫁給徐志摩。
她也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身體上落了病根。因為生活奢侈,徐志摩為了掙錢養家,在飛機上失事身亡。
一代名媛只落了個形單影隻,晚景悽涼的下場。
可同樣跟徐志摩發生過感情糾葛,同樣是富養長大的,林徽因的人生卻跟陸小曼截然不同。
她才是正確的富養造就的典範。
她的父親帶著她遊學歐洲,結交大師、學者,教她開闊眼界。
遇到有婦之夫徐志摩求愛,父親又代她回信拒絕,使她免於陷入感情的漩渦。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所以富養,提倡的是精神上的富養,而不是物質上的富養。
富養,「富」的不是物質,而更應該是眼界、見識。
富養女兒,一開始不是為她買買買,而是要富養她的教育。
就像黃磊對女兒黃多多:演話劇,學鋼琴,練書法,參加活動,著重進行素質教育,
這麼多豐富的教育讓她開闊視野,增強見識。
然後再培養她們的內涵和修養,增加閱歷,讓她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她們才不會見識淺薄,被物慾迷惑。
富養女兒,還要在情感上對她多關心,多鼓勵,多照顧,讓她們從小得到父母的關愛和信任,給她們底氣和安全感。
富養女兒的結果是要為她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正確的消費觀,是讓培養她們對物質有正確的認知和抵抗誘惑的能力,是讓她有自己的底線,明白什麼是值得追求的,什麼應該是被摒棄的。
富養,要富她們的學識、教養,經歷和認知而不是富養她的最淺層的物質需要,讓她奢靡成性。
西蒙娜·德·波伏娃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愛爾維修也說過:「女人教育的荒唐造成了她的弱勢。」
而咱們做父母的,如果你真的為女兒長遠謀劃,那就從精神上富養她,教她懂得自尊、自愛,自立,自強。
讓她們不要為女人的身份所左右,而是努力去追求自己的事業和理想。
當一個女人不依附於男人,不會為了物質而出賣肉體和尊嚴,她們堂堂正正地靠自己的本事來贏得來自異性世界的尊重與仰視的時候,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富養。
若我有女兒,我就要她成為這樣的女兒。
波伏娃說:「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造就的。」
所以,女人,別總有被養的意識,小時候,你沒有能力,被父母養那是必須,而成人以後,請自己養得起你自己。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
-END-
我是梅娘,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