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村婦養了400多箱土蜂,今年收入30萬,明年準備養千箱蜂

2021-01-10 清水雷鳴

安康鎮坪縣曾家鎮花坪村,地處大巴山腹地,這裡滿目蒼翠, 80後村婦李金萍打開蜂箱,取出蜂脾,準備搖蜜,空氣中散發出淡淡的蜜香。今年400多箱蜂,收穫4000多斤蜂蜜,收入達30萬元。

李金萍家中5口人,丈夫在小水電站上班,公公癱瘓在床,婆婆也是年老體弱,孩子正在上小學,李金萍要照顧公婆孩子,家庭收入全靠丈夫在電站的微薄工資,2014年她家被納入貧困戶,要強的李金萍覺得很沒面子,2015年,她跟丈夫商量養蜂的事,丈夫說:「你一個女人家,怎麼幹得成?」倔強的李金萍買了個空箱蜜放在房前,空蜂箱竟然招來一群土蜂,安下了家。

李金萍邊養邊學,邊學邊總結,土蜂養殖規模一年比一年大,2016年發展到16箱,2017年60箱,2018年90多箱,今年有400多箱。一個人忙不過來,她就請貧困戶幫忙,常年請2人幫她看蜂場養蜂,每月給他們付3000元工資。

開始接觸土蜂的時候,李金萍很害怕,也常被蜂蟄。李金萍說:「開始很怕,見蜂都要叫,要哭。最多一天被蟄十幾次,眼睛、嘴巴、手經常腫著,後來我知道了,你越是怕,它越是要蟄你,越是躲避,它就越是要追著你!慢慢了解蜂的習性後,被蟄的就少了,也不怕蟄了。」

李金萍拿著一塊巢蜜說:「一塊巢蜜有1斤重,能賣120元呢。我們這兒的土蜂就是中華蜂,善於採集零星花蜜,它們採百花釀出百花蜜。百花蜜色澤金黃,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潤肺、解毒、養顏等功效。我們這兒有巴山藥鄉之稱,山上有幾百種中藥材,蜜源植物豐富,適合養土蜂。近年來,發展全域旅遊事業,高速路馬上要通了,人氣很旺,我們的蜂蜜也不愁山深無人問。」

嘗到甜頭的李金萍,決定明年繼續擴大養蜂規模,她在網上訂購了1000個蜂箱,計劃明年多開闢幾處蜂場,讓自己的養蜂規模超過1000箱。

對於養蜂的前景,李金萍信心滿滿。李金萍主要通過網上銷售她的蜂蜜。李金萍說:「這幾年靠蜂蜜的質量贏得了不少回頭客,老客戶還帶來不少新客戶,在網上1斤蜂蜜能賣75元。」

相關焦點

  • 80後夫妻大山裡養蜂養紅腹錦雞,甜蜜美麗產業帶來豐厚收入
    安康旬陽縣銅錢關鎮雙河村,36歲的李選陽和32歲的妻子石全珠在大山裡養蜂、養紅腹錦雞,甜蜜美麗的產業給他們帶來一年30多萬元的收入。夫妻倆以前一起去外地打工,煤礦、鐵礦、建築工地都幹過,有了孩子後他們也是帶著孩子去打工。李選陽說:「回想當年在礦上打工的情景,還是挺危險的。」
  • 中蜂快速分蜂,一箱變六箱,只需掌握一妙招。
    開春繁蜂以後,此時很多人養中蜂的朋友遇到的情況是:1、新王好。2、蜜源足,粉多。3、天氣好。4、雄蜂足。5、子脾好。6、蜂群旺。群勢迅速擴大。可一旦到了六脾蜂量以後,很多人就為分蜂熱,逃蜂熱犯難;人工分蜂回蜂現象又讓人頭疼不已。中蜂怎麼快速高效的人工分蜂呢?
  • 養一箱中蜂需要準備的最全套蜂具有哪些?
    在聽蜂之語看來如果你是以節約成本為前提,那麼養一箱中蜂你可以選擇什麼蜂具都不準備,放養式便可。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行頭非常的在乎,也想把養蜂這件事儘可能做到極致,那麼聽蜂之語認為養一箱中蜂需要準備的最全套工具有以下這些:①、蜂箱。
  • 福州鼓樓區扶貧協作 中蜂養殖帶動6900多戶群眾增收
    今年37歲的盧新紅,家有四口人,耕地僅4畝多,家庭收入微薄。缺乏一技之長的他即使外出務工,收入也難供兩個孩子讀書。去年,在當地政策扶持下,盧新紅試著養了5箱中蜂,才幾個月便增收1500元。嘗到養蜂的甜頭,盧新紅想擴大養蜂規模,但苦於沒有資金、缺乏技術。
  • 被蜜蜂蟄後下狠手男子毒殺14箱黑蜂 - 新晚報數字報
    本報訊(記者 王鐵軍)因為自己被蜜蜂蟄了一下,就買來殺蟲藥毒殺14箱黑蜂,造成蜂農直接經濟損失13000多元。為洩私憤的男子不僅賠償了全部損失,還因故意毀壞財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蜜蜂是養蜂人的生活來源,每一份甜蜜的背後都是養蜂人風餐露宿的生活。
  • 我們都在說淺繼箱,多淺才算淺繼箱呢?淺繼箱有配套的蜂具嗎?
    導讀:養過蜜蜂的朋友可能都聽說過繼箱,因為在我國養殖的意蜂最多,而意蜂的養殖一般都是雙王群養殖,在滿足雙王群的情況下,一般意蜂養殖都會給蜂箱加繼箱。除了我們常聽說的繼箱之外,其實部分網友還聽說過一種繼箱,叫做淺繼箱。
  • 蜂頭領 格子箱蜜蜂分蜂習性
    格子比桶養的高級一點的在於可人工分蜂。那麼預知分蜂時間尤為重要,掌握了它心裡有數就不會出現漫天飛舞的情景了格子與桶養一樣,蜂強了,到了分蜂期,雄蜂出房了,見了鬥笠殼,就可預知蜂群會造王臺了。於是養蜂人開始查臺了,有經驗的養蜂人一看便知王臺有多少,多久出房。
  • 結婚35年不離秦嶺深山,夫妻釀苞谷酒養土蜂,日子過得很安逸
    安康寧陝縣廣貨街鎮沙洛村,張本升和王志蘭同年同月出生,今年64歲。結婚35年,夫妻倆沒有離開過秦嶺深山。他們從不去外面打工,而是守著大山裡的家,種地、釀苞谷酒、養豬、養蜂,靠山吃山,日子過得很安逸。圖為品嘗剛剛蒸餾出來的苞谷酒。將發酵後的苞谷放入木甑子。
  • 養了三窩土蜂,自然繁殖太慢,能不能進行人工分蜂?
    導讀:養了三窩土蜂,自然繁殖太慢,能不能進行人工分巢的問題,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科學的蜜蜂養殖業提倡人工分蜂,但是人工分蜂必然涉及人工育王,或者就是藉助蜂群中有王臺的時候分蜂,所以養殖土蜂通過人工分蜂的方式來擴大蜂巢思路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養兩隻甲魚需用多大的飼養箱?
    現今你想養2隻甲魚,不外是用作觀賞罷了。要想養2隻甲魚成功,那就必須要有活動場所。今以5一10年的甲魚為例,建議製作一個不鏽鋼飼養箱,價格是高些,但經久耐用,拆裝容易,方便移動,面積為3平方米左右,不過高度至少要達到80公分比較理想,內設有0.5平方米的沙池利於甲魚產蛋,但要有斜坡直達到砂池便於甲魚爬上砂池產蛋,放水深度至少60公分,箱內要放一定量的泥土,這泥土就是甲魚在水裡藏身的地方,箱底要安裝一個排水口,水口直徑50㎜比較好,排水口再插入一條直徑為50㎜,65公分長的塑料管,
  • 我叫李佔江,26歲,我在山裡養了1000窩「殺人蜂」
    「我叫李佔江,26歲,我是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紙房鎮毛溝村人,從去年開始,我在山裡養了1000窩'殺人蜂'。」寂靜的大山裡,早已經沒有了住戶,李佔江在山坡邊掛上一個小木盒,裡面,就是他說的「殺人蜂」。一提起殺人蜂,人們往往會不寒而慄。殺人蜂的血統來自於原居南非的非洲蜂,性格暴躁,攻擊性極強。
  • —— 峰哥中蜂家庭農場探秘
    8月25日,筆者專門到黃水鎮青槓坪殘疾養蜂人馬峰的「峰哥中蜂家庭農場」一探究竟。到達蜂場時,4位養蜂多年、經驗豐富的師傅——黃水鎮金花村的馬培生、黃連居委的杜支明、石家鄉的羅洪德和西沱鎮的譚立志,在蜂場忙著做出售準備工作,七八個買蜜的遊客已在一旁等候。筆者向馬峰說明了來意後,他決定分別取幾個方箱和圓桶的蜂蜜讓客人現場品嘗。
  • 十三個箱外看蜂的技術,掌握好後對養蜂幫助非常大
    一直以來我們都說養蜂要少動多看,因為每次開蜂箱都會給蜂群帶來非常大的騷擾,特別是中蜂,聽蜂之語在前天的文章中就有過重點的介紹,養中蜂一定要嚴格控制好開箱的次數,頻繁開箱肯定是沒法把中蜂養好的。既然不能隨意開箱,那麼我們就只能通過箱外的觀察來判斷蜜蜂的狀況了,聽蜂之語經過長期的積累,總結了以下十三大箱外看蜂的技巧,掌握了一定會讓你養蜂的工作事半功倍,順風順水。一、看出入巢門的工作蜂量。
  • 土蜂和它的蜜
    有時去找尋一樣東西苦無求處無意間卻能得見野外的蜂巢難尋覓它們藏身於蛇、鼠、黃蜂不能進的小口子裡面別有洞天又或者在山簷崖下鑽進某個圓桶桶上有你的名字是緣是天意土蜂是中國獨有的品種它漫山飛舞不挑時節四季採蜜卻挑環境非自然清新鍾靈之地不居它族群弱小卻勇敢勤勞早出晚歸每年初夏山花爛漫是土蜂最忙碌的時候也是養蜂人的收穫季節懂蜂的人一年只在這個時節割取蜂桶上層的純蜜
  • 中蜂喜歡逃蜂和分蜂,只因養蜂在這四點上面沒做好
    養中蜂的蜂友應該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中蜂容易逃蜂和分蜂,搞得人焦頭爛額的。有的時候如果沒控制好分蜂和逃蜂的問題,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幾十箱蜂越養越好。中蜂逃蜂和分蜂是它們的自然習性,畢竟中蜂是屬於土蜂,也就是野蜂,並不像意蜂一樣已被馴化,充其量只是半馴化品種。不過聽蜂之語認為,在四個方面如果做好一點,能夠大大的降低中蜂的逃蜂現象:一、蜂王是關鍵。
  • 盜蜂挑起「蜜蜂大戰」 數十萬隻蜜蜂參戰,死傷數萬
    事端皆由貪心起,蜂為蜜亡惹人嘆!  □文/片  本報記者 萬兵兵  A方陳詞  對方蜜蜂來搶我家蜂蜜 咬死了我家兩萬多隻蜜蜂    最近一段時間,濟南南部山區黃錢峪村70歲的老農李子亮非常傷心。他辛辛苦苦養的蜜蜂,竟然一隻只離奇死亡。三個月的工夫,十六箱蜜蜂只剩下了兩箱。
  • 土蜂與意蜂的區別
    一,土蜂比意蜂個體小,背部黑、行動敏捷,適應性強,適合山區飼養。
  • 新手怎麼飼養東部箱龜?東部箱龜新手飼養介紹
    很多朋友都喜歡養龜,東部箱龜就是其中一種。很多人覺的東部箱龜好養,確實比其他龜類好養。但是也沒那麼好養,只要是龜類,需要注意點就不少。這次小編也是為想養東部箱龜的朋友做一個簡單的飼養介紹。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 神秘「追蜂達人」家裡養毒蜂成了非遺項目(圖)
    今年,這個百餘戶的村莊,養殖的野蜂首次突破1000窩,養殖毒蜂近20餘種,這項技藝也被評為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村養野蜂上千窩  有毒蜂品種近20個  杉木溝村坐落在海拔2000米的深山處,四周松林蒼翠,這裡居住著107戶傈僳族人家。
  • 毒蜂家裡養成非遺項目 養野蜂習俗已有三四百年歷史
    今年,這個百餘戶的村莊,養殖的野蜂首次突破1000窩,養殖毒蜂近20餘種,這項技藝也被評為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村養野蜂上千窩  有毒蜂品種近20個  杉木溝村坐落在海拔2000米的深山處,四周松林蒼翠,這裡居住著107戶傈僳族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