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佔江,26歲,我在山裡養了1000窩「殺人蜂」

2021-01-09 河洛鄉村

「我叫李佔江,26歲,我是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紙房鎮毛溝村人,從去年開始,我在山裡養了1000窩'殺人蜂'。」寂靜的大山裡,早已經沒有了住戶,李佔江在山坡邊掛上一個小木盒,裡面,就是他說的「殺人蜂」。一提起殺人蜂,人們往往會不寒而慄。殺人蜂的血統來自於原居南非的非洲蜂,性格暴躁,攻擊性極強。在國內,民間所說的「殺人蜂」主要是指胡蜂和蜾蠃,能致人過敏、休克或者死亡,然而它們的蛹,卻是一道美味。

嵩縣紙房鎮毛溝村段溝組應該算是一個面積比較大的自然村,從溝口到最裡面的山頂,有十幾裡雞腸小道,這兒原來有三十多戶人家,現在成了一個無人村。段溝裡面的山坡上,每年都會繁殖較多野生胡峰,放牛人路過,大群的胡蜂圍攻放牛人或者牛群,因此無人村段溝,又被稱為「斷魂溝」,在當地人眼中,是一個類似於焦作「封門村」的恐怖地帶。

李佔江出生在距離段溝3公裡左右的另一個自然村,小時候,淘氣的李佔江和村裡的夥伴們就經常上山尋找胡峰的巢,用長竹竿挑一叢乾草,點燃後,燒死放哨的胡峰,摘下蜂巢,取出來裡面的蜂蛹。在豫西山區,胡蜂的通用名字是「葫蘆包」,一個剛摘下來,3斤左右的葫蘆包能賣200元左右,油炸胡蜂蛹更是高達80元一盤。從而催生了不少專業摘葫蘆包的人,漫山遍野尋找。

我們常說的胡蜂,其實不是指某一種蜂,而是泛指膜翅目下的胡蜂科。胡蜂科有5000多個種,常見如虎頭蜂、馬蜂等,這些脾氣大、性子急的蜂種都涵蓋其中。它的毒性比蜜蜂強5~7倍,蟄5下,就可能讓一個成年人得急性腎衰竭。進山的路上,李佔江很意外的撿到一隻受傷的本地胡蜂蜂王,他飼養的主要是從雲南引進的黃環胡蜂,一年來,通過不斷地雜交實驗,南方胡蜂和本地胡蜂已經完美融合,培養出了更加兇悍的品種。

7年前,小李剛到洛陽,跟著師傅學習空調安裝,從小喜歡搗鼓的小李發現空調維修其實比安裝更加賺錢,一方面到維修師傅那兒偷師,又買來關於空調理論的書籍,很快就能夠獨自處理一些簡單的故障了。2014年,小李在洛陽市洛龍區開了一個空調安裝、售後的門市,幾年經營下來,也算小有成績。

小李的爸爸李留學是山裡農民,一年之中大多數的時間在家鄉周邊打散工,秋天時候回到山裡,和同村人趕山摘「葫蘆包」,賣點兒蜂蛹。蜂擁的價值深深吸引著山裡喜歡冒險的人,李佔江對於父親爬樹摘「葫蘆包」也只是經常性的打電話,叮囑注意安全。野生胡蜂的繁殖遠遠趕不上人類的索取,幾年前,李佔江就問父親:「也不知道這葫蘆包能不能養?野的摘完了,可就沒有了。」

對於農村孩子來說,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的「致富經」欄目,很多人都在看,也都希望從中吸取一些經驗,從而改變自己和家鄉。定期收看電視節目的李佔江還真的在電視裡發現了「胡蜂養殖」的項目,於是尋找相關的養殖場,2017年至今,小李先後到過湖南、廣西,雲南等地,深入考察了十幾個胡蜂養殖場,於是決定試一把。

2018年秋,小李安排好門市部的工作,一個人回到山裡。當時李留學在欒川縣一個工地壘石堰,媽媽申愛華在一家飯店幫廚。李佔江回鄉租了一塊廢棄的打麥場,用木桿和竹竿,搭起了簡易房。並從雲南引進了120對蜂種,同時大量收購本地葫蘆包,進行雜交培養實驗。

「收葫蘆包是按照市場價,誰提供線索,最低再給80塊錢,要是加上來回車費,吃飯,我花的錢比引進蜂種還高不少。南方天氣熱,南方蜂子來咱們這兒不會冬眠,去年冬天凍死了不少,還是咱本地的蜂子好養,就是太兇……」花了將近8萬元學費後,教小李養蜂的師傅告訴他一個輕易不傳人的方法:雜交。

竹木結構的大棚,熱了上面加裝防曬網,用一個巨大的風扇吹風;冷了,東北角地下火炕生火保暖……2018年冬,第一場雪來到的時候,因為考慮不周,剛下了一層雪,棚頂就被積雪壓壞了……申愛華回家看兒子,得知兒子找不來人幫忙修補,一個人忙了一天,連一口水也沒顧上喝,臉色凍得發青,申愛華哭了,她沒想到兒子一個人在家,如此受苦。兩天後,買來鐵皮釘在棚頂木桿上,棚子穩固了不少,李留學也回到山村,幫助兒子製作蜂箱。

「咱從小就是在農村長大的,你也知道,俺這山裡,不幹活就沒糧食吃。我剛出去打工那時候,也吃過不少苦,這都不算啥。前前後後花進去十好幾萬了,我就擔心今年蜂子雜交不好,效果不理想,錢就白花了!」圖為李佔江在山林裡尋找野生胡蜂蜂王。

胡蜂經過雜交培育後,挑選健壯的蜂王,裝在特製的木箱裡,一個星期左右,就會繁殖出來十幾隻工蜂。按批次抽查,蜂巢有拳頭大的時候,需要放置到野外先進行馴養,大約三周到一個月,取下木箱,讓胡蜂在野外自然繁殖,大約70天,就可以割開蜂巢,採收蜂蛹了。蜂蛹屬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珍品,是一種純天然的高級營養品,被譽為「天上人參」、「白色軟黃金」,在一些野味飯店,被吹噓的神乎其神。

胡蜂之所以被稱為殺人蜂,主要在於胡蜂和蜜蜂食物來源不同,蜜蜂主要以花蜜、花粉為食,而胡蜂卻是雜食性,腐朽的樹幹、野外的螞蚱、甚至是活的蜜蜂,都吃。胡蜂領地意識很強,3米以內只要被跟蹤,就會是成群胡蜂蜂擁過來蜇人,甚至撕咬,一般情況下,5隻胡蜂就能令人中毒衰竭,整群成千上萬隻胡蜂蜇人,很難救治。初生的胡蜂都在蜂箱裡面,小李還專門養了不少螞蚱,每天抓活的螞蚱飼喂。

剛剛還活蹦亂跳的螞蚱被塞進飼養網裡,五六隻胡蜂圍上來撕咬,僅僅兩三秒時間,拇指大小的螞蚱就被撕成了碎塊。「要不是這道溝裡人家全都搬出去了,我還真找不到養的地方,這些蜂子太兇悍了,咱養的多,就怕有人不知道來偷,要是被蜂群圍上了,神仙也沒辦法。」

李佔江在野外懸掛馴養過的蜂巢,或者取回木箱,需要穿上特製的護具,帶上加厚的手套。圖為李佔江從樹上取下野外馴養過的蜂箱,已經被兩窩胡蜂包圍,緩慢退出胡蜂的領地。

剛從棚子裡搬到野外的蜂巢只有拳頭大小,經過兩周的野外適應,現在已經有碗口大小了。「它們先是加固蜂巢,得一個星期左右,然後幹活的出去尋找吃的,蜂王就開始產卵了,咱們要的蜂蛹一般都是第三第四批,有蜂幹活,蜂王有啥吃的,產的卵又多,個頭又大,能賣上價錢,摘得早了,蜂蛹少,就不划算了……」

野外飼養胡蜂懸掛蜂巢的位置很關鍵,距離不能太近,還得考慮儘量避開小路,向陽又能遮陰的位置最好。山上的植被已經完全覆蓋,十年前種地、放牛的小路,已經很難找到,每一次懸掛蜂巢,就像一次穿越探險。小李最擔心的事情是有探險者意外闖入,以及不知道情況的人進山偷摘蜂巢。「野生的都是偶然發現一窩,我這兒不到十米就是好幾個,被人偷了沒啥,我就怕有人闖進來,被幾群蜂圍上,那可就是要人命的……」

「洛陽的店是現在夥計們在管著,我讓跟我幹三年以上的夥計們全部參股,這樣有活幹了,大家都分錢,不用發死工資,我不在那兒,少拿點也應該。養蜂,今年估計也不會掙多少錢,主要還是積累經驗,今年有1000窩,養成了,明年最少翻十倍,我覺得應該能行。」

農村人習慣性養殖項目就是養牛、養豬、養羊,但是近些年收入狀況並不是很好,民間也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李佔江是當地第一個嘗試養殖「殺人蜂」的,究竟會是「坑人蜂」還是「掙錢蜂」,小李自稱結果不重要,任何一種結果,都是付出過程的累計。掛完20箱胡蜂,小李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來,時間、地點、以及懸掛危險標識牌的數量等,小李說:「幹了,不管賠掙,都不後悔,不幹,永遠沒有機會!」#我的故事#

相關焦點

  • 「三下蜇倒一頭牛」 雲南男子養殺人蜂年入百萬
    但「殺人蜂」又是一種難得的高端食材,還有藥用價值。騰衝農民劉定茂看中了「殺人蜂」的市場前景,2011年的時候關閉了開辦多年的摩託車銷售鋪子,轉行開始養「殺人蜂」。他還在多個省份招收徒弟數百人,把養殖的一窩窩「殺人蜂」交給當地村民看管,帶領鄉親們養蜂致富。劉定茂也因此成了鄉親們口中「刀尖舔血,險中求財」的奇人。
  • 親吻"殺人蜂"的男人:三下蜇死一頭牛的毒蟲讓他年入百萬
    劉定茂還在多個省份招收徒弟數百人,同時,把馴化養殖的一窩窩「殺人蜂」交給當地村民看管養殖,帶領著鄉親們養蜂致富。劉定茂也因此成了鄉親們口中「刀尖舔血,險中求財」的奇人,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通過採訪,了解了他與「殺人蜂」的二三事。
  • 「殺人蜂」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竟都來自於人類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有沒有聽到過「殺人蜂」這個詞,這種蜂光聽名字就知道它有多恐怖了,但其實這種蜜蜂的由來竟然是來自一起人類所引起的意外,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這種恐怖生物背後的故事
  • 9洞相連的百年地坑院,老兩口種7畝地養30窩蜂,自封「洞主」
    這事我做不了。吃飯的時候,大叔對作者說:「三個兒子都不在家,我看地荒廢了,可惜我給別人種了些,咱種了7畝多花生、番薯、玉米、小麥,什麼都有,吃什麼都不用買。」如今土地都用機器耕種,大叔說種幾畝麥子,從種到收,自己已經種了三、四次了,收的麥子賣給村裡的養驢場,用麥子換麵粉,給幾個小孩送些。
  • 廣西90後小夥合夥巧養「虎頭蜂」 帶動村民共享百萬利潤
    虎頭蜂,是一種生性兇猛的肉食類昆蟲,在民間,一些村民也把它叫「殺人蜂」。平常,大多數人見了它都會聞風喪膽,更別說近距離去接觸。而在廣西全州縣,有這麼兩個年僅20出頭的「90後」,不僅在大山裡搞起了虎頭蜂養殖,而且,越養勁頭越大,不光自己養,還主動聯繫村民,帶動貧困戶一起養。如今,他們的養殖已經分布到了幾個鄉鎮,每年能夠為自己和村民創收200萬元。
  • 日本大黃蜂,為何叫殺人蜂?長5cm,幾隻大黃蜂可以滅掉整窩蜜蜂
    美國人對待日本大黃蜂的態度其實一點也不為過,因為胡蜂經常被人們稱之為殺人蜂,而日本大黃蜂則是殺人蜂中翹楚,它是世界上的體型最大的胡蜂,任何胡蜂在它面前都顯得綆短汲深。它們的體長可以達到五釐米,體表顏色鮮豔,橙黑兩色相間,仿佛時刻對其他生物說:離我遠點,我非常不好惹!
  • 「殺人蜂」的剋星?大虎頭蜂被螳螂秒殺,外國網友拍手叫好!
    據《福克斯新聞(foxnews)》5月8日報導,在美國宣布遭到「殺人蜂>」亞洲大黃蜂(學名金環胡蜂,我國叫中華大虎頭蜂、大黃蜂、大馬蜂)的入侵、眾多養蜂人和科學家戒慎恐懼之際,日前一段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一隻螳螂秒殺了一隻大黃蜂,最後還吃掉了大黃蜂的腦袋。
  • 桂林倆小夥專養「殺人蜂」!每年帶村民創收200多萬元,怎麼做到的?
    虎頭蜂,是一種生性兇猛的肉食類昆蟲,在民間,一些村民也把叫它做「殺人蜂」。平常大多數人都聞「蜂」喪膽,更別說近距離去接觸。而在全州縣,有這麼兩個年僅20出頭的年輕人,不僅在大山裡搞起了虎頭蜂養殖,而且越養勁頭越大,不光自己養,還主動聯繫村民,帶動貧困戶一起養。
  • 「殺人蜂」乾死老鼠別大意!揚州小虎頭蜂也兇呢
    揚州一居民家發現胡蜂蜂巢連日來,一個正入侵美國的「殺人蜂」乾死體型大數倍老鼠的視頻截圖,引發不少市民熱傳,甚至有市民配文:揚州沒有這類致人死亡的蜂,不用怕!揚州沒無「殺人蜂」?熱傳「殺人蜂」乾死老鼠揚州有沒有厲害的蜂?「一隻老鼠,被一隻『殺人蜂』乾死了。」家住槐泗的居民張先生稱,最近朋友間在傳著多張視頻截圖,一隻馬蜂模樣的蜂叮老鼠,體型大其數倍的老鼠沒了生命。
  • 為啥覺得中蜂不好養?
    我開始養中蜂的時候,自我感覺好養。真正養蜂之後,卻發現很多問題,然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進行釋疑,才開始找到一些方法,也才發現中蜂養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越養越覺得還有很多新問題等待著我。為啥會覺得中蜂不好養?
  • 美國剷除首個「亞洲巨型殺人蜂」巢穴!專家警告須徹底消滅
    原創 南方都市報2020-10-26 16:54:34 身穿防護服的美國農業部門工作人員當地時間10月24日剷除了在全美境內發現的第一窩「亞洲巨型殺人蜂」,並將它們從華盛頓州的一棵樹上用吸塵設備吸了出來。
  • 大塊頭「殺人蜂」首次現身美國,引起民眾慌亂?這些大黃蜂的殺傷力真的有這麼大?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近日,美國多家媒體報導了「殺人蜂」來襲的消息,讓人光看標題就感覺心慌慌:BBC新聞:「殺人蜂」首次登陸美國CBS新聞:「殺人蜂」現已進入美國,很可能造成蜜蜂數量減少紐約時報:美國的「殺人蜂」:當務之急是要儘快阻止亞洲大黃蜂據報導,去年11月,美國華盛頓州部分地區首次發現了這種巨型「殺人蜂」,當地的昆蟲學家至今還未弄清楚這些大黃蜂是何時又是如何來到這裡的
  • 「殺人蜂」肆虐村莊(組圖)
    「殺人兇手」大黃蜂原來是如此面目。  嗤!尖針刺入肌膚,接著,淡黃色液體順針尖流入人體,並迅速在其中擴散。這一場景不是醫生給患者注射,而是一種被俗稱為「葫蘆包」(學名大黃蜂,又稱胡蜂)的殺人毒蜂蜇人的瞬間。  10月7日上午,陝西安康市中心醫院12樓。一位醫生正在為腎病內分泌科29床患者鄒崇雲輸液。鄒崇雲,女,48歲,安康市漢濱區迎風鄉姚河村村民。
  • 虎頭蜂的被徵服之路
    虎頭蜂可以虐殺所有昆蟲甚至哺乳動物,被稱為殺人蜂,它的個頭是葫蘆蜂的十倍,它毒針釋放的蜂毒也是葫蘆蜂的十倍。但是我們的記者老郭今天就要徒手抓蜂,他到底是何來勇氣。不穿任何護具,赤手空拳抓虎頭蜂,記者老郭之所以敢如此冒險,是因為眼前的這種蜂就是當地人養在溫棚裡的,不過呢,它屬於雄蜂,不咬人的,這雄蜂是一種什麼蜂呢?
  • 我是一頭虎鯨,很多人叫我「殺人鯨」實際上我超級...
    我是一頭虎鯨,很多人叫我「殺人鯨」實際上我超級可愛的 微信搜索《守護這片海》小遊戲 保護海洋環境,你我有責~
  • 80後村婦養了400多箱土蜂,今年收入30萬,明年準備養千箱蜂
    今年400多箱蜂,收穫4000多斤蜂蜜,收入達30萬元。李金萍家中5口人,丈夫在小水電站上班,公公癱瘓在床,婆婆也是年老體弱,孩子正在上小學,李金萍要照顧公婆孩子,家庭收入全靠丈夫在電站的微薄工資,2014年她家被納入貧困戶,要強的李金萍覺得很沒面子,2015年,她跟丈夫商量養蜂的事,丈夫說:「你一個女人家,怎麼幹得成?」
  • 廣西驚現上萬隻「殺人蜂」,你見過嗎?
    11月7日,南寧市武鳴區消防救援大隊接到市民報警求助,說是在一棵板慄樹上,出現了一大群從未見過的蜂在樹上蟄伏,給周邊群眾的出行帶來了麻煩。當天晚上7點半,南寧武鳴區消防救援大隊的消防員抵達現場後,看到上萬隻蜂蟄伏在了板慄樹上,看起來十分可怕。
  • 如何尋找野生蜜蜂窩
    野生蜜蜂窩1、野生蜜蜂的棲息場所。野生蜂為了生存,造窩都會選則在有豐富的蜜源植物種類,流蜜延續性較強的區域。野生蜜蜂2、通過對蜜源條件的分析來判斷有沒有野生蜜蜂存在。如何尋找野生蜜蜂窩3、觀察蜜蜂排便狀態。
  • 我和我的窩
    廣告垂詢 0371-55617468 0371-55917785 設為首頁 我和我的窩——鄭州獨立雜誌《黍離》 碎歲/筆  7月1日起,河南迎來新政,房屋出租如不備案將面臨罰款,而備案後將面臨稅收。毫無疑問,多數房東將會將這筆稅收轉嫁在租客身上。面對漸漸消失的城中村,日益高漲的房租,蟻族如何在這個城市裡紮根立腳,鄭漂又將向何處去?我們走進9位網友的家中,敘說他們和出租房的故事。
  • 土養「棒棒箱」怎樣誘蜂?我來教你!
    土養「棒棒箱」怎樣誘蜂?我來教你!來源:ANT2020-12-09 09:32蜂友們大家好,今天我這篇文章主要來說說土養誘蜂的一些技術。在我們甘肅隴南一帶,土養中蜂使用的主要還是棒棒箱,這種箱子分為上下兩半,中間鏤空,而我今天要講的土養誘蜂正是利用這種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