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蜂,是一種生性兇猛的肉食類昆蟲,在民間,一些村民也把叫它做「殺人蜂」。平常大多數人都聞「蜂」喪膽,更別說近距離去接觸。而在全州縣,有這麼兩個年僅20出頭的年輕人,不僅在大山裡搞起了虎頭蜂養殖,而且越養勁頭越大,不光自己養,還主動聯繫村民,帶動貧困戶一起養。如今,他們的養殖基地已經分布到了幾個鄉鎮,每年能夠為自己和村民創收200萬元。
蔣平安和周龍生在開始養蜂之前完全不認識,兩人雖然學歷不高,但卻志同道合,都想要擺脫貧困、創業致富。恰巧兩人又都在同一時期跟人學習了養蜂技術和經驗。當通過網絡結識之後,他們毅然決定聯合創業。
養殖虎頭蜂是個技術活,也是個辛苦活,不僅需要專業知識,也需要特定的環境,養殖場地的選址如何保障當地村民安全,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雖然在野外,虎頭蜂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如果有人不小心驚動了它的蜂巢,那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全州縣兩河鎮五桂嶺村居民 蔣平安:我們距離蜂窩大概有十來米吧。這個距離是安全距離,如果我們再過去一點的話,這個蜂就會飛過來蜇。我們拉警戒線是防止有人進入這個區域。
雖然保障了周圍村民的安全,但他們兩人卻因為常常需要與虎頭蜂親密接觸,難免被蜇傷。
全州縣蕉江鄉冷水浸村居民 周龍生:我們手上到處都是有疤的,有時候不小心就被蟄了。被蜂扎了疼得不得了,像一個鑽子一樣在心裏面鑽。
虎頭蜂一個蜂巢,平均可達35公斤左右,而虎頭蜂的數量少的時候幾千,多的時候上萬隻。
為了讓大家近距離感受誤闖一個100公斤的蜂巢會發生什麼,記者在做好防護措施後,以身試險驚動蜂巢。
一旦蜂巢被驚動,虎頭蜂會傾巢而出,襲擊周圍所有的生物。可想而知,虎頭蜂的養殖具有相當的危險性。
既然這麼危險,那為什麼還要養呢?
蔣平安說,拋開危險,一窩虎頭蜂可謂全身都是寶,蜂蛹、蜂巢、蜂群等都可以作為食材和藥材進行出售,而且供不應求。
全州縣兩河鎮五桂嶺村居民 蔣平安:我們目前是養了200多窩,帶動周邊群眾養了100多窩,每窩的產值大概在1萬元左右。
蔣平安和周龍生是2018年底開始養殖虎頭蜂的,到2020年11月,養殖的規模越來越大。
起初他們只是讓周邊村民進行簡單地管護。後來,村民經驗成熟之後,就開始提供全面的扶持,包括低價出售培育的初期蜂群和免費的管理技術,最後到了出售的時候再進行回收。這樣一來,他們不僅實現了擴大規模的想法,同時也幫助自己和更多村民實現了增收。
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許多年輕人把脫貧的信心、決心化為動力,從而湧現出很多勵志的創業故事。
在這裡我們也祝願蔣平安和周龍生
今後的事業越來越順利
但是也要提醒大家
養殖虎頭蜂是需要過硬的技術和經驗
大夥可千萬別一時衝動之下去隨意養殖
以免對他人和自身造成傷害
來源:廣西新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