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覺得中蜂不好養?

2021-01-10 黔貨趟路人

我開始養中蜂的時候,自我感覺好養。

真正養蜂之後,卻發現很多問題,然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進行釋疑,才開始找到一些方法,也才發現中蜂養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越養越覺得還有很多新問題等待著我。

為啥會覺得中蜂不好養?

問題就在於一開始就覺得太好養了,也在於並沒有沉下心學習和請教。

所有的種養殖行業,都必須有鑽研的精神,只有堅持、思考、實踐,才可能慢慢領會其中的小竅門。

所以我還是不贊成真正的懶漢養蜂,其實越是高手前輩們談到的懶漢養蜂法,越是需要對中蜂有深入的了解,那叫無形勝有形,觸類旁通了。

關於這個話題,各蜂友談體會,比如

蜂友「倚天屠蜂」最大的體會這是:著養著,就會遇到一個無法突破的瓶頸——蜜源。有目的的優化周圍蜜源也是養蜂的重要技術之一,秋天採集蜜源植物的種子到處埋種,春天扦插木本蜜源植物枝條,盡一切手段讓蜜蜂常年有蜜粉可採。

蜂友「偃炫」總結到:突破得了,就成半專業甚至專業;突破不了的,還是當回業餘選手吧。話說,這個瓶頸完了,還有一個更大的坑在等著,,那就是銷量。

由此可見,中蜂養殖不是一個速成的技術,用心、持久、知行合一,才可通達。

相關焦點

  • 養中蜂為什麼經常有很多白頭蛹?罪魁禍首就是它
    很多養中蜂的朋友都跟聽蜂之語反饋自己的蜂群裡面有很多的白頭蛹。白頭蛹不同於白堊病,主要原因就只有一個:巢蟲。巢蟲不僅會引起白頭蛹,還會引起翹屁蛹;巢蟲是中蜂非常大的一種疾病,而且爆發性很強,潛伏性也很強。
  • 還在用意蜂技術來養中蜂嗎?這些東西不拋棄,怎麼能養好中蜂呢
    但是經過長年的發展,中蜂已經有了一套半生熟的養蜂技術和工具,只是由於意蜂活框技術的廣泛使用和推廣,使得許多養蜂人誤將意蜂的養殖技術,運用到中蜂養殖技術裡來,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談,養中蜂必須要拋棄哪些意蜂養殖技術和工具?
  • 中蜂快速分蜂,一箱變六箱,只需掌握一妙招。
    開春繁蜂以後,此時很多人養中蜂的朋友遇到的情況是:1、新王好。2、蜜源足,粉多。3、天氣好。4、雄蜂足。5、子脾好。6、蜂群旺。群勢迅速擴大。可一旦到了六脾蜂量以後,很多人就為分蜂熱,逃蜂熱犯難;人工分蜂回蜂現象又讓人頭疼不已。中蜂怎麼快速高效的人工分蜂呢?
  • 中蜂怎樣原地分蜂?做好這幾點,你還怕養不好蜜蜂嗎?
    作為一個養蜂人,大家都知道中蜂喜歡分蜂,本來分蜂也是件好事,也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一群蜂變成兩群或者三群,這就等於賺了幾群蜂了,擴大的養殖規模。那我們在進行人工分蜂的時候,如何在原地進行分蜂了。要注意那幾個方面了?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聊一聊原地分蜂的知識。
  •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孔雀魚不好養,而有的人卻覺得孔雀魚非常好養
    今天我們聊一下話題就是飼養孔雀魚的問題,這幾天遇到幾位網友聊天的時候說到這個孔雀魚飼養的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這幾位網友和我說的都是一個問題就是:孔雀魚不好養,太難了,開始覺得好養,實際不好養。第六,開缸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因為都是新手,基本上不存在什麼經驗,那會管到水具體怎麼樣,如何調理好水質,這些都無從說起,只是表面看水清了就來養魚了,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所以孔雀魚再好養,在這裡也變得難了。上面的所有問題疊加在一起,對新手來說,可能大家都公認的好養的孔雀魚也就變成了不好養了。
  • 養一箱中蜂需要準備的最全套蜂具有哪些?
    在聽蜂之語看來如果你是以節約成本為前提,那麼養一箱中蜂你可以選擇什麼蜂具都不準備,放養式便可。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行頭非常的在乎,也想把養蜂這件事儘可能做到極致,那麼聽蜂之語認為養一箱中蜂需要準備的最全套工具有以下這些:①、蜂箱。
  • 蜂群中為啥會出現成串的蜜蜂?幼蜂在做遊戲?蜜蜂智慧不簡單
    蜂群中為啥會出現成串的蜜蜂?幼蜂在做遊戲?蜜蜂智慧不簡單 養過蜜蜂的朋友可能都看到過這樣的現象,比較明顯的是在我們檢查蜂群的時候,尤其是蜂群中蜜蜂非常多的時候,只要提出蜂脾,蜂脾之間往往有一部分蜜蜂,腿連著腿,一串一串的出現在兩張蜂脾之間,甚至在蜜蜂產生分蜂熱的時候也會出現,不但出現在蜂箱裡面,連在外面結團的蜜蜂也會出現。
  • 福建養蜂人養中蜂,是蜜源植物主要,還是養蜂技術主要呢?
    養中蜂相對來說,技術要比花源重要一點,但是花源也很重要。主要是中蜂善於採集零星的蜜源植物,一般農村都有很雜花雜草,如果再加上一兩個大蜜源植物,這樣的花源,就能養殖好中蜂。其實很多人認為花源比技術主要,這只是針對野生中蜂或者土養中蜂,這種養蜂方式,根本不能算人工養殖蜜蜂。
  • 我叫李佔江,26歲,我在山裡養了1000窩「殺人蜂」
    「我叫李佔江,26歲,我是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紙房鎮毛溝村人,從去年開始,我在山裡養了1000窩'殺人蜂'。」寂靜的大山裡,早已經沒有了住戶,李佔江在山坡邊掛上一個小木盒,裡面,就是他說的「殺人蜂」。一提起殺人蜂,人們往往會不寒而慄。殺人蜂的血統來自於原居南非的非洲蜂,性格暴躁,攻擊性極強。
  • 搞清楚中蜂和意蜂的區別,你就不會上當受騙了!
    要想弄清楚為啥,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內容。 中蜂和意蜂的差異 中國有兩大類蜜蜂中國境內,目前主要有兩類蜜蜂,一類是佔大多數的義大利蜜蜂,簡稱意蜂,屬於西方蜜蜂;一類是佔少數的中華蜜蜂,簡稱中蜂,俗稱土蜂、野蜂,屬於東方蜜蜂。
  • 養中蜂不懂人工育王,該怎麼分蜂?
    在人工分蜂之前我們一般都會選擇在人工育王以後進行,特別是繁殖意蜂的過程中,育王似乎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養蜂技術。另外就是養殖中蜂也不像養殖意蜂,育王的難度更高,所以在中蜂的養殖過程中,育王的工作也相對較少。既然不會育王,那養殖中蜂的時候該如何實現人工分蜂呢?聽蜂之語認為可以採用以下兩種方式:一、巧用分蜂王臺。
  • —— 峰哥中蜂家庭農場探秘
    8月25日,筆者專門到黃水鎮青槓坪殘疾養蜂人馬峰的「峰哥中蜂家庭農場」一探究竟。到達蜂場時,4位養蜂多年、經驗豐富的師傅——黃水鎮金花村的馬培生、黃連居委的杜支明、石家鄉的羅洪德和西沱鎮的譚立志,在蜂場忙著做出售準備工作,七八個買蜜的遊客已在一旁等候。筆者向馬峰說明了來意後,他決定分別取幾個方箱和圓桶的蜂蜜讓客人現場品嘗。
  • 中蜂蜂王和意蜂雄蜂能交尾產卵嗎?
    不少中蜂和意蜂都養的朋友以及一些養中蜂的朋友在周圍出現意蜂的時候,都會尋思幾個問題:中蜂和意蜂在一起養到底會有什麼問題?有的對中蜂和意蜂在一起養會不會出現雜交的情況比較疑慮。中蜂和意蜂同場主要是盜蜂的問題,前面聽蜂之語有進行過具體的介紹,詳細表明了只要注意方法,中蜂和意蜂是可以同場的。那麼如果同場養,這兩種蜂會不會出現雜交呢?其中又有些什麼問題需要注意?一、可以肯定的是:中蜂和意蜂同場,是絕對不會雜交的。原因有兩個:1、至今沒有中蜂和意蜂自然雜交品種的先例,要是能雜交早就會有雜交品種出來了。
  • 80後村婦養了400多箱土蜂,今年收入30萬,明年準備養千箱蜂
    安康鎮坪縣曾家鎮花坪村,地處大巴山腹地,這裡滿目蒼翠, 80後村婦李金萍打開蜂箱,取出蜂脾,準備搖蜜,空氣中散發出淡淡的蜜香。今年400多箱蜂,收穫4000多斤蜂蜜,收入達30萬元。李金萍家中5口人,丈夫在小水電站上班,公公癱瘓在床,婆婆也是年老體弱,孩子正在上小學,李金萍要照顧公婆孩子,家庭收入全靠丈夫在電站的微薄工資,2014年她家被納入貧困戶,要強的李金萍覺得很沒面子,2015年,她跟丈夫商量養蜂的事,丈夫說:「你一個女人家,怎麼幹得成?」倔強的李金萍買了個空箱蜜放在房前,空蜂箱竟然招來一群土蜂,安下了家。
  • 地穴活框飼養中蜂
    贛南的崇義上堡安遠鎮崗、尋烏山區還有一些原生態的桶養中蜂,每鄉僅有7-8戶人家,每戶養著3-5窩野生中蜂,存在的問題不少,如缺乏技術、管理粗放。為使中蜂飼養走出困境,下面介紹一下創新模式的地穴活框飼養中蜂。
  • 中蜂喜歡逃蜂和分蜂,只因養蜂在這四點上面沒做好
    養中蜂的蜂友應該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中蜂容易逃蜂和分蜂,搞得人焦頭爛額的。有的時候如果沒控制好分蜂和逃蜂的問題,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幾十箱蜂越養越好。中蜂逃蜂和分蜂是它們的自然習性,畢竟中蜂是屬於土蜂,也就是野蜂,並不像意蜂一樣已被馴化,充其量只是半馴化品種。不過聽蜂之語認為,在四個方面如果做好一點,能夠大大的降低中蜂的逃蜂現象:一、蜂王是關鍵。
  • 兔子一年六七窩,繁殖速度堪比老鼠,農民為啥不靠養兔子致富?
    導讀:兔子的繁殖速度是驚人的,一對成年的母兔,差不多一年六七窩,一窩生5、6隻小兔,一年能繁殖四五十隻小兔,繁殖速度堪比老鼠,那麼農民為啥不靠養殖兔子致富呢?記得小時候去外婆家玩,外婆家有個房間是專門餵養兔子的,房間裡別的啥都沒有,地下都是被兔子鑽出來的地洞,兔子就住在裡面,生小兔也在地洞裡,覺得很好玩的樣子,但是那時候兔子不值錢,不過剪毛賣錢也夠吃鹽錢的,外婆也不怎麼管理它們,幹活回家順便薅幾把青草給它們吃就行了。
  • 中蜂分蜂的影響因素及分蜂機制
    強盛的群勢是分蜂的前提,這是蜜蜂與環境適應的結果,因為弱群分蜂后的分出群和原群生活力減弱。蜂王狀態、卵蟲數量、哺育蜂數量是影響分蜂熱相互關聯的因素。新蜂王控制分蜂能力比老蜂王強,因為新蜂王產生並釋放的蜂王物質較多,新蜂王產卵力強,使蜂群中有更多幼蟲。由於幼蟲少、哺育蜂多,哺育力過剩,是導致分蜂的重要因素。
  • 廣西90後小夥合夥巧養「虎頭蜂」 帶動村民共享百萬利潤
    虎頭蜂,是一種生性兇猛的肉食類昆蟲,在民間,一些村民也把它叫「殺人蜂」。平常,大多數人見了它都會聞風喪膽,更別說近距離去接觸。而在廣西全州縣,有這麼兩個年僅20出頭的「90後」,不僅在大山裡搞起了虎頭蜂養殖,而且,越養勁頭越大,不光自己養,還主動聯繫村民,帶動貧困戶一起養。如今,他們的養殖已經分布到了幾個鄉鎮,每年能夠為自己和村民創收200萬元。
  • 盜蜂的蜜蜂有哪些特徵?
    在前面的文章中聽蜂之語有介紹過防止盜蜂的一些具體預防措施。比如餵蜂的時間,餵蜂時要注意的事情,蜂箱巢門的把控,以及發現盜蜂的偵查蜂該如何處理等等。有的時候當我們的蜜蜂在盜別人養的蜂的糖時,自己是不能直接看到盜蜂現場的,那麼怎麼來判斷自己的蜜蜂是不是盜蜂,有沒有在別人哪裡起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