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最常見的紫外線是來自於太陽光,可因為其波長太短,不在人眼能接受的波長範圍之內,所以我們肉眼根本看不出來。
不過紫外線波長也不都是一樣的,它的區間在10nm—400nm。分別被稱為UVA、UVB、UVC還有最不受人待見的UVD。
紫外線波長越短,對人體皮膚的傷害也就越大。不過太陽發出的紫外線幾乎全被臭氧層吸收,要不怎麼說臭氧層空洞很嚇人呢?從空洞中露出的紫外線,就像一把把透明的刀子呀!比如,藏族小夥伴臉上的「高原紅」,愛斯基摩人患白內障的概率遠高於其他地區等等。
每到夏天,小姐姐們都開始了與紫外線的相愛相殺,一方面,喜歡曬被子而出現的「太陽的味道」,另一方面遮陽傘、太陽帽、防曬套裝都好幾套,統統安排上。
說到防曬霜,上面寫著SPF30,之類,價格、編號?
其實都不是,這個數值只是能從理論上,計算出防曬霜的持續防護時間。假設裸膚狀態下,曬15分鐘出現痘印紅斑,而你恰好買了SPF20的產品,那產品的防護時長就是15*20=300分鐘。
理論上來講,SPF越高,防護的時間就越長,但不包括出汗出油的情況。
有沒有覺得紫外線很壞?
其實紫外線的應用範圍更廣,紫外線照射能調節高級神經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壓、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從而促進鈣的吸收。
這就能很好解釋為啥小時候總被爸媽拉著曬太陽了,不過隔著玻璃曬是沒用的,玻璃會隔絕一大部分的紫外線,強度太低了。
另外由於紫外線對微生物的破壞力極強,用來消毒殺菌除臭也是極好的。其原理就是能夠破壞細菌的核酸與鉸鏈,從源頭下手,直接滅菌。
紫外線還有個酷炫的功能,就是讓螢光物質發光,驗鈔燈和驗鈔機的工作原理就是這點。
昆蟲的複眼對365nm紫外線特別敏感,可以用紫外線燈來引誘蟲子飛蛾撲火,將其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