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0月21日電 (記者 曹玲娟)上個世紀二十年,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兩次造訪上海,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言論和有關他的報導,展現了他與上海之間饒有趣味的關係。但是,除了愛氏的影像、言論和有關他訪問上海的報導,愛氏還給上海留下什麼我們至今尚未發現的「遺蹟」?
最近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舉行的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特展上,一件留有愛因斯坦親筆墨跡的留言本首次公開亮相。這也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愛因斯坦當年訪問上海時書寫的墨跡。在10月22日特展即將閉幕之際,「愛因斯坦在上海——從倫納留言本說起暨愛因斯坦特展閉幕研討會」今天在滬舉行。
「人類智慧花朵的綻放的確受到了嚴重限制。貧窮導致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而富有又導致人民內心空虛:嚴寒的天氣使人沉鬱,而炎炎烈日又會使人驕奢淫逸、昏昏欲睡。這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不能使知識的花朵始終保持盛開的根本原因……」1922年除夕,愛因斯坦短暫登陸上海之際,曾在一對長期旅居上海的猶太人特裡薩.倫納夫婦家中小駐並留下前述文字。
記者看到,這本首頁就是愛因斯坦留言的珍貴留言冊共包含了79頁的名人籤名、題詞、中國畫、水彩畫,甚至樂譜;愛因斯坦只是其中群星熠熠的名字中的一個,泰戈爾、尤金.奧尼爾、趙少昂、符鐵年、海軍上將託馬斯.哈特、德國作家伯恩哈德。凱勒曼等數十名中西方著名人士都在其中親筆留言。
據悉,留言冊隨著倫納夫婦的行程被帶往歐洲和美國,直至上世紀80年代倫納夫人逝世後才被後人拍賣出來,幾經輾轉,它如今的收藏者,正是一位上海藏家。
研討會現場,專家們認為,這件珍貴的愛因斯坦實物文獻的發現,為研究當年愛因斯坦上海、中國之行提供了極為難得的實物證據,有相當的文獻研究、文物收藏價值。同時,對它的研討也為愛因斯坦特展的上海之行劃上圓滿句點。
「愛因斯坦其實在中國待了很短的時間,但是我相信通過他的眼睛,也是了解了中國。在他到亞洲來之前,他對中國文明一直是非常尊重的。如果你們仔細看這些展覽中的手稿就能知道,在很早以前,他已經通過他的信件和有關中國的消息,跟他的朋友進行過聯繫。即便是在中國戰爭動蕩的時間,愛因斯坦也是希望盡其所能幫助中國。」展覽策展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庫特別顧問艾維.穆勒表示。
上海猶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表示,「這個留言冊披露了上海各方面的生活,不僅是猶太人。所以這本留言冊最有意義的是,對上海整個當時的猶太人以及上海當時的上流社會各方面的交流,各方面的生活情景都有著非常詳細的記述,對上海整個歷史,特別是上海外僑史的研究非常好。」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