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論是古今中外,狐狸這一形象大都是邪惡、狡猾的象徵,但是有這麼一部動畫,它所描繪的確是正面的狐狸形象。他就是國產動畫盲女與狐狸。
國產動畫《盲女與狐狸》可以說是上影出品中的經典之作。故事結構簡單,情節取自中國古代傳說「狐狸舔過盲人的眼睛,盲人就能復明」。
全片的基調就是一個善良的人最終得到幸福的弘揚真善美的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取自中國少數民族傣族,故事應該是發生在雲南地區的森林中,這裡的動物都十分靈巧可愛,會說人話。
劇照
符合中國傳統故事裡萬物有靈的特點。在一天清晨,森林裡來了一個雙眼失明的女孩,想要尋找一隻狐狸來治好她的眼睛。
森林裡有狐狸一家子,狐狸爸爸、狐狸哥哥和弟弟。狐狸爸爸厭惡人類,他告誡小狐狸誰要是敢幫盲女,就咬死它。
小狐狸還沒有見過人類,十分好奇,決定捉弄盲女,騙她說藍湖的藍水可以治好她的眼睛,並故意引她到荊棘叢,扎傷了她腳。
但是突然一隻老虎衝了出來,而盲女救了狐狸兩兄弟,卻不慎掉入池塘,盲女以為這就是藍水,但是洗過眼睛後卻沒有任何效果。
這時狐狸兄弟良心發現,替盲女舔了眼睛,盲女重見光明。
在很多的傳統故事中人類都是邪惡的象徵,動物們都十分害怕人類。這是因為在動畫裡捕食者一般都是以邪惡形象出場,比如獅子、老虎、狼之類的。
狩獵動物的人類對於動物來說就是邪惡的魔王。
劇照
片中並沒有出現狐狸媽媽的形象,也沒有交代狐狸爸爸為什麼厭惡人類。但是我們不難猜出事情的前因後果,或許狐狸媽媽正是死於一場狩獵。
才導致狐狸爸爸如此厭惡人類,以至於威脅自己的孩子誰幫助人類就咬死它。
這部動畫劇情雖然簡單但是故事畫面的製作卻十分精美。而且在簡單的對話中隱含著豐富的的道德寓意和善惡觀。
雖然這部動畫,只是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劇情也無什麼波折,甚至看了開頭就能知道結局。
但是良好的視覺效果傳達還是展現出了這部動畫的多層次和別樣魅力。是一部十分適合給孩子觀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早教動畫。
一、充滿傳統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美感,粗中有細,虛實結合
這部動畫的原畫採用的是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形式,這也是當時上影所拍攝的動畫片的一種主要形式。
開篇的背景塑造,僅用寥寥數筆就刻畫出一幅熱帶雨林的生態面貌。雖然是平面作畫,但是層次感分明。且用淡墨,與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除了背景,劇中人物的塑造還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從女孩充滿民族特色的白色筒裙以及黑色皮膚就可以看出她是西雙版納的傣族少女。
傣族少女
而由於傣族人的宗教信仰大都以佛教為主,劇中的盲女也不可避免的吸收了佛教中觀音的慈眉善目的形、身姿高挑的形象,但又不顯得突兀,反而顯得十分生動活潑,美麗動人。
與粗獷的環境描繪相比,人物的刻畫就細膩了許多,除了充滿民族特色的盲女,小兔子、小狐狸的線條也十分細膩,配色也十分講究。
白衣少女、紅狐狸,和以黑色為基調的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作為本片中最大的反派角色,老虎的刻畫顯得與眾不同,得益於畫師深厚的功力,老虎捕食的這一段十分的寫實,無論是老虎輾轉騰挪的動作,捕食時尾巴的甩動還是它的面部表情都堪稱經典。
在遇盲女前,老虎是威風凜凜的,面部表情兇惡,尾巴隨意甩動。
仿佛這不是一場狩獵而是一場遊戲,輕鬆寫意。但是在遇到盲女後,老虎面部表情驚懼,尾巴高高豎起,身子前傾做威嚇狀。
充分顯示了它內心的害怕。這一段描寫也更突出了動物害怕人類的程度。一隻兇猛的老虎居然害怕一個目盲的少女。實在是諷刺意味十足。
這種人物形象塑造的表現手法可以說在當時的世界上都是少有能及的。
老虎
僅僅通過水墨線條,就能表達出如此強烈的情緒變化,和人物性格。可見當時的動畫製作水平之高。
二、小故事蘊含大道理,人物對話雖然簡單,但傳達的價值觀卻不簡單
故事是以盲女重獲光明為主線,講述了期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人物對話雖然簡單,但往往都是在教導孩子一種正確的,向上的價值觀。
狐狸兄弟在打架時,盲女對狐狸弟弟說「你是弟弟得尊敬哥哥」,又對狐狸哥哥說:「你是哥哥,得尊敬弟弟」這在無形之中傳遞給孩子是一種相互禮讓的做人道理,和兄弟和睦的家庭觀。這正是現在很多孩子缺少的一種品質。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插曲,這個故事的主要基調還是是一種善有善報,引人向上的價值觀。
盲女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她依舊心地善良、積極向上,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
劇照
狐狸們雖然一開始欺騙了她,但在狐狸們遇到危險時,她依然挺身而出,救下了它們。而狐狸也被盲女的善良所感動,最終治好了盲女的眼睛。
雖然在成年人來看這種故事顯得幼稚,但正是這種毫不做作的,直接的、向上的價值觀,代表著中國早期創作人想要讓孩子們明白的人生道理和人生哲學。
小狐狸們由於父親的教導,一開始欺騙了盲女。讓盲女吃盡了苦頭,但是在被盲女所救後,它們被盲女感化,主動治好了盲女的眼睛。
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也是創作者想要表達的一種東西,犯錯不可怕,只要知錯能改就是好的。
同時也是告誡大人,你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每一句話孩子可能都會當真,要謹慎言行。
動畫故事中的盲女其實是一種中國文化中完美女性的代表,她溫柔、善良、美麗、勇敢,充滿智慧。
她溫柔地對待身邊的一切事物,小花小草、小兔子,就連欺騙了她的狐狸她都沒有責怪。
小兔子
在現實中肯定是不存在這種女子的,這只是一種中華文化中理想化的存在。
一種人類對於美好事物的幻想。但是正是人類對於這種完美品格的期盼,一直引導著人們積極向上。
三、故事雖有萬種花樣,但內核始終如一
最近幾年人們大談動畫電影的崛起,如票房破50億的《魔童降世》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魔童降世》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商業動畫,這點從票房中就得到了證明。同時它也給動畫人指出了一條陽關大道。
這些年來國產動畫人越來越走進一個誤區,無法兼顧傳統文化和經濟效益。
叫好的不叫座,叫座的不叫好。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哪吒的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
而《魔童降世》雖然是舊事新編,卻並沒有拋棄其中的傳統文化內核,而是在其基礎上演繹了新的價值觀,強調了人們心底的偏見是一座大山,可以壓垮一個人。
雖然一開始比較悲傷,但是最終哪吒衝破命運和世人眼光的束縛,所表達的向上的價值觀卻是亙古不變的。
相較於《魔童降世》的大製作,《盲女與狐狸》甚至可以說的上簡陋。
但其中是受時代因素所制約的。究其根本,他們所表達的都是一個明確的、向上的價值觀。這也是一個動畫該有的根本內核。
魔童降世
以前的動畫不用聽對白和看劇情內容就知道是中國動畫,所以才有了世界所認同的中國動畫學派。
然而近年來雖然中國動畫較以往十年來有了很大的進步,不乏精品出現,擺脫了那十餘年來的簡筆畫的造型和低幼的劇情。
但是中國動畫最鼎盛時期的中國風格卻沒有回來,單就造型來說,和外國造型沒有什麼不同。
而且配音也單調了一些,有些配音甚至與角色設定都不大匹配,給人一種略顯違和的感覺。
而且劇情方面毫無內涵可言,只是一味地炫技術、賣萌、賣肉,毫無營養。
結語:
我始終認為中國的國產動畫應當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別人的東西,別人的終究是別人的。最後模仿了個四不像,費力又不討好。
雖然進度十分緩慢但是國產動畫正在崛起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
越來越多製作精良,繼承傳統文化內涵的動畫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這為國產動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土壤。我也希望在未來,我的孩子能看到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富含中國特色、中國精神的國產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