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薦的這部電影的主演,大家都很熟悉,段奕宏。
他出演過好多部軍人題材的電視劇,取得了不錯的口碑。
《士兵突擊》裡的袁朗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龍文章
這次他演的這部電影裡,是一個保衛科長。
《暴雪將至》,豆瓣7.0,很多人說這是一部爛片,難懂。
在豆瓣上7分,貓眼上有7.2分,十幾萬人的評價。證明還是有人能看明白的。
這是一部不按常理出牌的電影,它的劇情你沒辦法一眼看明白,需要動腦子去想。
特別是最後15分鐘的大反轉,把前面發生的一切完全顛覆了。
一部犯罪題材的電影,至始至終,沒有出現兇手的面孔,甚至連姓名都沒有出現。這是一部令人回味的電影。
前方---劇透
一個陰雨天,餘國偉開著自己的那輛老爺摩託三輪,急急忙忙的往郊外趕。
郊外的一片荒地上發生了一起命案。
公安局人手不夠,調在工廠保衛科工作的餘國偉協助辦案,也就是協助警戒,不讓閒雜人等進入現場。
受害人的特徵與之前的幾件案子類似,作案手法也幾乎一樣。
可以認定這是一個連環殺手。
警察在調查的同時,餘國偉偷偷拍下命案現場,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也在找線索。
他是工廠保衛科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小保安,但是因為經常抓到廠裡偷東西的賊,被大家稱作「餘神探」。
他也認為自己很有能耐,經常和警察混在一起,了解辦案的進度。
他想自己去破這個連環殺手案。
這可能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能耐,但更可能,是為了想要調進公安局。
他有一個徒弟小劉,搜集線索的時候也一直帶著他。
他為了儘快抓到兇手,想盡一切辦法,一次次去現場模擬犯案過程。
他用自己的鑰匙,在犯案現場拍了張照片。
在各種兇手可能出現的場所貼尋物啟事,然後對尋物啟事進行監控盯梢,等兇手上鉤。
沒想到,在一家工廠的門口,真的發現了一個嫌疑人。
這個人在尋物啟事跟前,東張西望,徘徊了很久,還掏出自己的鑰匙與尋物啟事比對。
餘國偉下車想要看個究竟,沒想到,慌亂中,徒弟小劉按響了警報器。
嫌疑人跑了,他倆撒腿就追。
不得不說,這是一場相當精彩的追捕戲。
一個個冷冽的鏡頭、兇手幾次暗算,都被餘國偉師徒躲過,小劉在追兇手的過程中,一時失誤觸到了高壓電,從高處摔到了地面上。
餘國偉隻身犯險,對嫌犯緊追不放,他們在一列列火車之間追逐,對決,一個個車廂,給了兇手很大的便利。
兇手最終還是跑了,消失在一輛卡車的後面。
不幸的是,小劉也死了。
腦內出血耽擱時間太長,醫生這麼說:「要早送來還有救「。
當時餘國偉看著小劉摔下去,沒有想到這麼嚴重。
見小劉還能動,就繼續追嫌疑犯去了。
世上沒有後悔藥,早知道嫌疑犯追不到,小劉就還能活。
餘國偉愣在搶救室門口很久,小劉的死,給他的內心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創傷。
之後他又被時代浪潮擊中了,被工廠下崗了。為了給小劉一個交代,他逼迫自己一定要抓到兇手,甚至不惜用愛情做交換。
他用自己的女朋友做誘餌,造出了另外一個嫌疑犯,可他這次還是那麼幸運嗎?這個嫌疑犯是真的嗎?
最後的劇情反轉,讓我們發現,餘國偉拼命的想要抓住兇手,不是為了小劉,而是為了愛情。
這部片裡的兇手,只是一個符號。一個沒有名字的符號。他最後的死亡象徵著罪有應得--連續被卡車撞倒。
90年代的國企改革,很多人一夜之間下了崗,原本的穩定與下崗的衝擊造成的心理恐慌,就像那突如其來的寒潮,暴雪之前的寒潮。
這部片子的片名裡的「雪」,到底指的是什麼?
這部片的背景是1997年,那個無比艱難的一年。
最後一個命案,只是因為口角之爭,下崗的瘦小男人就情緒失控了。
在被抓後,他一直在叫著:
「我不想走,那是我的家。」
其實不想離開的,何止是家,也是工作了半輩子的工廠。
突然的下崗,讓以餘國偉為代表的小人物一朝夢碎,他們焦躁、不安,拼命想要找尋一個新的出路。
片中從頭下到尾的雨,讓人感覺壓抑、絕望,像是胸口壓了一塊大石頭。
所有人都被這些情緒弄的不正常了。
這部片像是我們父輩的一部回憶錄,訴說著一個小人物的悲慘的經歷,讓我們感受到時代的巨變帶給父輩們的影響。
那種找不到出路的絕望,沒有經歷過的人,是沒有辦法體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