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2018年的最後一天,一部極盡「末日」噱頭的小眾文藝片《地球最後的夜晚》炒出了票房和口碑奇蹟!該片上映僅僅10小時狂收了1.7億票房,而在評分極其友善的貓眼平臺,貓眼熱評竟然清一色全是差評!這部「末日」影片確實創造了奇蹟。
賀歲檔新片中,馬麗和佟大為主演的《來電狂響》(豆瓣6.1分)口碑尚可,今日10小時斬獲1300萬位居第2。鬼吹燈系列電影《雲南蟲谷》(豆瓣3.6分)、葛優新片《斷片之險途奪寶》(豆瓣2.7分)兩部影片口碑稀爛,近兩日票房也在持續下跌中,目前分列第5、6名。
而兩部老片的票房後勁十足:上映已經第25天的《海王》,10小時斬獲859萬排第3,票房空間依然很大;上映第11天的《蜘蛛俠:平行宇宙》,目前以852萬排第4。
在2018年最後這天上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10小時票房高達1.7億,穩居單日冠軍寶座。這部影片首日票房能夠如此火爆,靠的卻不是影片自身的質量,而是所謂的「末日」噱頭。這樣靠噱頭在首日大獲全勝的影片,像極了之前的《愛情公寓》,而《愛情公寓》後來的票房走出了斷崖式的暴跌曲線,相信這部影片也不會例外。為什麼這麼說呢?先來看看《地球最後的夜晚》首映後的觀眾評論吧。
對於直接的觀影體驗,貓眼觀眾的評論比較具有參考性。貓眼上的評分實際上是極其溫和的,只要電影湊合能看,評分都不會太低。然而《地球最後的夜晚》在貓眼的熱門影評,竟然一條不漏,全是差評!其中點讚最多的兩條熱評雖給出了五星,實際上卻極具諷刺意味:其中一條笑稱評高分是為了「能坑一個是一個」,另一條則將四顆星給了影院桌椅,全程睡得很舒服。
貓眼不同於豆瓣,必須買票觀影后才能評分,評分比較能反映觀眾真實的觀影感受。湯唯和黃覺主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樣一部文藝片,其受眾是極其有限的,而這部影片從片名到上映時間再到營銷手段,全部卻大炒「末日」噱頭,忽悠了很多觀眾在「末日」這天買票。試想一下當這些被忽悠的觀眾在跨年夜看完這部電影,然後一臉懵逼地走出電影院,會是怎樣一種感受。能給高分才奇怪了。倒不是說因為小眾所以爛,而是本來小眾的電影非要靠噱頭忽悠受眾之外的一大批觀眾去看,從這些觀眾的觀影體驗來看,當然就是爛片無疑了!
而《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樣一部遍地差評的影片又是如何在首日大爆的呢?
首先是影片名《地球最後的夜晚》,讓人隱隱感覺到「末日」氣息,其實電影和「末日」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只是一種酒名而已。
然後是上映時間,它不像《雲南蟲谷》等片按正常邏輯選擇在元旦假期的前一天首映,而是在假期開始的第二天,也就是2018年的「末日」12月31日上映。
配合片名和上映時間,片方想出了「一吻跨年」的末日營銷方式。12月7日,發行方寫給全國各院線如下一份跨年活動聲明。而這樣的「末日」營銷還真發揮了超強威力,該片最終的預售票房高達1.59億!歸根到底,看此片已不是一個簡單的觀影行為,而是變成了一個「浪漫」的跨年約會。片方的「末日」營銷也大獲全勝了。
儘管最近的內地電影市場已經日漸成熟,主要靠口碑決定票房,但卻仍然時不時會爆出靠噱頭制勝的個案,此前的《愛情公寓》便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打著《愛情公寓》原班人馬十年重聚的噱頭,電影版《愛情公寓》靠情懷斬獲1.68億預售票房,首日票房高達3億,但從上映次日便開始斷崖式暴跌,最終票房僅5.5億,連首日的2倍都不到,票房曲線是年度最神奇的暴跌曲線。
如今這部《地球最後的夜晚》則是憑「末日」噱頭預售票房高達1.59億,然而從首日清一色差評可以預測,該片很可能成為下一部《愛情公寓》,又是一部靠噱頭和首日圈錢的爛片。這部電影在助力2018年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破600億的同時,也成為年度觀影體驗極差的最後一部爛片。
大家覺得《地球最後的夜晚》這部影片如何?你是否為被忽悠的觀眾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