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2019:電影市場和貓眼再躍遷

2020-12-06 雲掌財經

深響原創 · 作者|鴻鍵

核 心 要 點

儘管「影視寒冬」的論調盛行,2019年的電影市場依然實現了增長

2019年電影市場值得關注的現象有:國產電影佔有率上升、下沉市場釋放紅利、單片爆款帶動題材突破

從電影票務起家的貓眼已經覆蓋了文娛行業的多個環節,正步履不停走向全文娛

新年伊始,又到年終總結時刻。

2019上半年,影視寒冬、增長放緩、票房走低等現象曾一度令行業陷入低落,然而自暑期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出現後,口碑票房大超預期的影片接連上映,成功帶動電影行業重回振奮之勢,票房再創新高。

2020年1月1日,貓眼發布了《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報告》(下稱《報告》),《報告》總結了2019年全年票房成績以及觀影情況。其中有令人寬慰的增長,也有值得注意的行業新變化。

票房和觀影人次同創紀錄

國產電影佔有率上升

從大盤上看,2019年中國的電影市場依然呈現增長態勢,642.66億的總票房刷新記錄,較2018年的609.76億元同比增長5.4%,不過相比2018年的9.1%和2017年13.4%的增長率,中國電影票房的增速有所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北美電影票房在2019年重回負增長,中國與北美票房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和票房一起同創紀錄的還有觀影人次。2019年,全國城市院線的觀影人次達到17.27億,同比小幅上漲0.5%。其中四大檔期(春節檔、暑假檔、國慶檔、賀歲檔)觀影人次持續上漲,佔到全年觀影人次近50%。最顯著的變化是,2019年的國慶檔觀影人次從上一年的5400萬人上漲至1.19億人,整整翻了一倍多。

從內容上看,票房的頭部效應愈加強烈,兩級差距愈發懸殊:6部票房20億以上的電影貢獻了近36.9%的票房,且佔比在逐年增大,而票房在1000萬以下的電影的佔比只有0.8%。

優質內容越來越成為市場核心驅動力,9分及以上的優質電影在2019年貢獻了超65%的票房,且票房佔比逐年提升。相應的,8分以上的電影市場空間則逐年變小。

國產電影是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無論是在上映數量還是票房上,國產電影均有上升。好萊塢大片的票房不及預期。2019年的年度票房前10名中,進口影片只有2部入圍,佔比為歷年最低。

仔細觀察電影市場內容層面的會發現,2017年-2019年,在綜合票房億元以上的電影中,IP類的數量佔比增加。數量增長的同時,IP類電影的評分也在提升,呈現出精品化趨勢。

《報告》顯示,「哭」,是2019年電影市場的情緒關鍵詞。票房前20的國產電影中,「淚點」的提及率由2018年的5.73%提升至8.76%。「最好哭」的影片前三分別是:《烈火英雄》、《銀河補習班》、《哪吒之魔童降世》。

在內容題材上,2019年的電影市場也出現了多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烈火英雄》、《中國機長》、《流浪地球》等熱門影片分別創下災難、傳記、科幻等題材的票房新高,單片爆款帶動題材突破,凸顯市場和觀眾的包容性。票房成本無關題材,只關乎內容;

經典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現實主義作品《綠皮書》、《何以為家》、印度電影《調音師》的引進受到觀眾追捧,同時帶動批片市場的轉型;

《綠皮書》、《白蛇:緣起》、《何以為家》等9分以上的小體量影片依靠口碑「以小博大」,觀影人次突破千萬。

從市場層面看,下沉市場紅利正不斷凸顯。

具體而言,四線城市的觀影習慣逐漸養成。與一二線城市不同的是,四線城市人群的觀影行為並不與檔期強關聯,由此帶來的變化是非檔期票房佔比持續提升,平日觀影拉動了電影市場的增長。

與此同時,三四線城市的電影票價漲幅超過一二線城市,下沉市場紅利持續釋放。

市場層面值得注意的現象還有特殊廳消費升級。CGS中國巨幕2019年的總票房達8.04億,刷新紀錄。三大類型片(《少年的你》為代表的國產劇情片,《葉問4》為代表的中國香港電影和《千與千尋》為代表的日本動畫電影)在CGS中國巨幕表現亮眼。

從營銷層面看,顯著的變化體現在營銷進入物料精品化,渠道精準化時代。

電影市場的主要視頻物料——電影預告、特輯和MV,其發布數量和轉化率都在逐年下降。接近80%的觀眾在電影映前只看過一款視頻物料,物料質量的重要性要高於數量。

在營銷渠道上,微信、微博依然是重要的宣發平臺。《報告》顯示,34%的觀眾通過微信、微博上的推薦來獲取影片信息,渠道佔比僅次於以38%的比例排名第一的視頻類網站/APP。

繼續重視雙微渠道的同時,短視頻成為了宣發新陣地。2018年票房1億以上的影片抖音官微覆蓋率僅是35%,這一數字在2019年升至了68%。

貓眼步履不停

由貓眼旗下的貓眼研究院產出的《報告》涉及營銷、數據、票務等電影行業的多個環節。實際上,從電影票務起家的貓眼已經貫穿在整個文娛行業之中。

2019年,貓眼在各環節全面發力,在營銷、票務、數據平臺以及媒體矩陣的建設上馬不停蹄。

貓眼在電影營銷業務上已十分成熟,去年的積極開拓也收穫了可觀成績。

貓眼的線上廣告曝光量總共超738億次。除了各大電影、劇集、現場娛樂等影視項目,貓眼營銷平臺也成為品牌主的新選擇;

小程序成為了重要流量渠道。貓眼小程序生態完成微信、頭條、抖音、百度等主流網際網路平臺布局,其中微信小程序於8月突破2.5億,意味著超過1/4的中國網民為貓眼微信小程序用戶;

在服務上,貓眼推出文娛消費場景營銷業務。貓眼挖掘映前廣告、娛樂現場等媒介形式的營銷價值,實現線下場景的投放,並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目前已有1000多家影院、數十家品牌方與貓眼籤約;

整合營銷服務受影視片方和品牌主認可,單個案例曝光17.8億次,形成了IP內容-APP-小程序-票券-貓眼視頻MCN-線下場景曝光聯動的整合營銷模式,為品牌提供與內容緊密結合的文娛整合營銷服務,服務了上百個品牌。

電影票務方面,2019年,貓眼佔到市場份額的六成,繼續保持國內最大的線上電影票務平臺地位。同時,貓眼現場娛樂票務GMV高速增長,相繼成為陳情令、NPC、R1SE、林俊傑、周杰倫等演出的票務總代。

貓眼擁有豐富的影視內容庫、影視人庫、行業機構庫以及文娛用戶資料庫,貓眼數據產出的各大檔期、影視項目、行業專題類數據報告成為行業人士的重要參考。

貓眼媒體矩陣也是影視項目宣發的重要陣地,其中,「貓眼電影」獲得今日頭條19年年度10大娛樂媒體、抖音電影類NO.1,網易號19年年度最具影響力帳號;「貓眼劇綜團」、「貓眼大明星」和「有隻小婉」等帳號,均進入抖音娛樂媒體TOP10;「貓眼娛樂」摘得新浪看點19年年度短視頻帳號。

加速建設各平臺的同時,從電影起家的貓眼不局限自我,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產業上遊。2019年,貓眼不斷開拓全文娛產業鏈,在電影、劇集、現場娛樂、短視頻領域持續發力。

在電影領域,貓眼2019年參與出品電影43部,覆蓋了檔期頭部電影《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我和我的祖國》等,以及黑馬電影《老師·好》、《白蛇·緣起》、《大人物》等。

貓眼娛樂COO康利表示,「我們終極目標是成為產業服務型公司,更長期是做版權運營型公司。我們要擁有版權、擁有人物、經典的形象、故事,成為優質、有價值的版權的持有者。」

在劇集領域,貓眼為多部爆款劇集提供數據、營銷服務,也參與出品環節。主出品劇集有《逆流而上的你》、《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聯合出品劇集有《老酒館》、《長安十二時辰》等。

在現場娛樂領域,貓眼為超過400萬用戶提供現場服務,全年大型演唱會總代數目超150個;在電音節、電競、idol演出等細分新品類上的市場佔有率實現了行業第一;業務上為藝人策劃整體營銷方案,而不是只做單純的資源投放。

在視頻/短視頻領域,貓眼視頻媒體矩陣整體全網粉絲超過2億。「貓眼電影」是抖音上電影宣傳的頭部媒體號,國慶檔貓眼抖音矩陣的相關內容播放量佔到全抖音該電影話題播放量的1/8。

從營銷、數據到產業鏈上遊,貓眼覆蓋著文娛產業的多個鏈條,並步履不停地走向全文娛。和騰訊組成「騰貓聯盟」,便是頗受矚目的標誌性事件。

2019年6月,貓眼與騰訊宣布成立「騰貓聯盟」,共同建立覆蓋泛文娛行業服務的戰略合作。

騰訊的「泛娛樂」版圖中囊括遊戲、文學、影視、動漫、音樂等多個領域,以IP為核心構建了完整內容生態;貓眼則是從電影票團購工具出發,快速拓展其商業空間,瞄準電影宣發等業務,為其找到了除票務外的多個業務支撐點。

貓眼和騰訊兩個頭部玩家的合作有著長遠的戰略思考:兩個生態疊加,將視野放在全文娛,合力影響整個文娛行業。

雖然時間不長,但「騰」與「貓」的兩強聯手已經初見成效。

「騰貓」合作的第一部電影《老師·好》,題材和陣容並不佔優勢,但最終獲得了3.53億的票房成績。貓眼以數據分析幫助影片做宣發策略,並通過雙方擁有的多個渠道對目標人群進行精準投放,騰訊系產品和貓眼再形成購票閉環。

貓眼和騰訊視頻的合作則在流量、會員和數據三個層面展開行動。

流量層面,雙方整合併打通各自的平臺資源,包含票務入口、線上宣發資源、內容合作等,打造全鏈路流量體系;

會員層面,騰訊視頻會員權益會與貓眼平臺的觀影紅包等進行融合,以聯合推廣套餐的方式助力娛樂產業的消費升級;

數據層面,貓眼全文娛數據平臺配合騰訊視頻的重點自製內容及研究需求,提供相關用戶調研和數據服務等方面的合作。

此外,貓眼和騰訊視頻的合作也延伸到了現場娛樂這一領域。首先是線上線下雙方都將利用各自核心資源進行推廣,並展開資源聯動,除在現場娛樂票務銷售層面合作,雙方還在探索現場娛樂項目的孵化和打造,嘗試對相關視頻節目和內容進行聯合開發。

對於貓眼和騰訊來說,合作有著各自的意義。

貓眼票務平臺嵌入騰訊視頻,對貓眼而言是擁有了除微信、QQ、美團等6個入口後的第7個流量入口。流量和資源的打通,意味著更多視頻內容和宣傳物料都可以實現多平臺互相推送,對貓眼的電影宣發業務的助力同樣明顯。

對騰訊來說,嵌入貓眼的在線票務業務,可以實現用戶從線上到線下的全鏈路消費行為,平臺用戶粘性因此增加。此外,貓眼的數據能力也在除電影之外的內容領域發揮作用,通過對騰訊視頻重點自製內容提供數據服務,可以幫助其獲得用戶偏好,了解市場流行趨勢。

對於整個文娛行業來說,兩強聯合將為行業提供更多服務,同時也會更好地反哺行業。兩個內容生態疊加過程中的整合與協同,也會給行業帶來啟發。

貓眼走向全文娛,電影市場在「影視寒冬」的唱衰聲中實現增長。不論是對於貓眼、還是電影行業,2019年都是碩果纍纍的一年。2020年,貓眼和整個電影行業的想像空間依然巨大。

作者:深響

相關焦點

  • 貓眼電影「專業評分」重新上線,首次全面闡釋貓眼評分規則
    這麼做的目的是進一步加強貓眼專業評分體系的專業度和公正性,使貓眼專業評分與評論結果更加客觀公正,更準確客觀地評價影片本身的電影藝術品質。  貓眼電影相關產品負責人表示,貓眼推動專業評分體系的初衷和目的沒有改變,本次重新上線是根據用戶與合作夥伴需求進行的產品正常優化和調整。
  • 《無雙》破10億,「優質內容+貓眼平臺」推動電影市場雙向升級
    ,正在與內容本身的競爭力深度融合,迎來電影市場口碑中心制時代,進一步推動電影市場運行方式的雙向升級。,雖然影片質量是票房走勢分化的根本因素,但隨著網際網路與電影行業融合程度進一步加深,貓眼等平臺在影片口碑擴散、影響觀眾觀眾消費決策影響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正在與內容本身的競爭力深度融合,進一步推動電影市場供給與消費的雙向升級。
  • 洞察市場,貓眼智多星發布2020年Q3網絡電影數據報告
    2020年上半年,在觀眾娛樂需求重心轉移至線上的背景下,網絡電影成為了新的行業熱點。近日,貓眼智多星發布《2020年Q3網絡電影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我國網絡電影上線數達到198部,同比略有增幅,但整體處於收縮態勢。
  • 但是豆瓣和貓眼的評價,卻一反常態?
    在11月這個電影市場的傳統淡季,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秒鐘》無疑是最受矚目的一部。電影《一秒鐘》製作數年,張譯和範偉兩位實力派演員領銜主演,再加上張藝謀導演本人的影響力,話題度自然高。現在選擇在首場觀看《一秒鐘》的觀眾,已經看完了這部影片,自然也有很多人在豆瓣和貓眼上留下自己的影評和感受。了解內地電影評分生態的人都知道,貓眼電影的平均分比豆瓣要高出很多,如果一部影片在貓眼上的評分不能達到9.0,通常就意味著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並不讓人滿意。
  • 貓眼電影確認獲騰訊10億元融資 最新估值超200億
    網易科技訊,11月13日消息,日前,36氪由內部消息獲悉,貓眼與微影相關業務整合已經完成
  • 貓眼娛樂:春節檔期影片離散程度將加大
    《緊急救援》率先開啟路演看片,可以更早得到市場反饋,再去鋪陳營銷動作。康利表示,「一個宣發公司能調動的力量有限,而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限的,最終的票房是要靠觀眾一張張票投出來的。」在康利看來,回歸內容本體是良性的宣發操作,在一個非常公正的內容為王的市場,宣發並不能在任何檔期、包括春節檔,去改變一個片子的根本命運,只能起到錦上添花或者保駕護航的作用。
  • 貓眼如何助《汪汪隊立大功之超能救援》成圈層爆款?
    文 | 浮萍11月的電影市場處於蓄力待發期。一方面剛剛經歷過國慶檔的超級大片混戰,《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奪冠》等影片的市場競爭告一段落;另一方面賀歲檔即將來襲,《沐浴之王》《送你一朵小紅花》《溫暖的抱抱》等大片將集中上映,為2020年電影市場帶來最後衝刺。
  • 光線傳媒控股貓眼,王長田10年來最正確的決定
    許多年過去後,王長田和王興應該都會記得2016年初夏,他們作出的這個重要決定。今天,光線傳媒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控股了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在線購票平臺——貓眼電影,王長田用23.83億元的現金和價值23.99億元的光線傳媒股票,換來了貓眼57.4%的股權。
  • 主控出品的《風平浪靜》水花不大,對布局產業上遊的貓眼意味著什麼?
    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風平浪靜》沒能激起多大的水花。影片確實有著演員演技好等不錯的評價和點讚,但更多觀眾質疑劇本內容的合理性使得影片的市場反饋出現了分歧。這從淘票票7.5分、貓眼8.1分,以及豆瓣評分從7.6分下滑至6.5分就能看出。
  • 《流浪地球》打分事件,豆瓣電影開始老齡化了嗎?
    七天長假,58.4億元票房的春節檔市場上演的波折比起電影劇情不遑多讓。《流浪地球》後發先至一騎絕塵,在票房和口碑兩方面都甩開了同行:截至2月12日晚10點其票房達到25.95億元,貓眼、淘票票評分分別高達9.3分和9.1分,豆瓣評分則從開畫時的8.5分一路下滑至了7.9分。
  • 《流浪地球》打分事件,豆瓣電影開始老齡化了嗎
    摘要:或許豆瓣作為產品的本質從沒變過,變化的是市場規模和用戶的整體審美。但如果豆瓣仍然不強化公信力維護,不盡力去保護多年積累下來的評價話語權的話,被其他評分平臺取代其地位,已經是進行時了。豆瓣近日陷入了一場危機。七天長假,58.4億元票房的春節檔市場上演的波折比起電影劇情不遑多讓。
  • 《葵花寶典》VS《新華字典》-讀古典新作《躍遷》
    推薦人不僅多、牛,推薦語寫得也叫人無法抗拒:吳伯凡:「古典的《躍遷》,教你如何用底層社會規律撬動自身發展。每個不甘平庸的人,都應該讀一讀。」最起碼,愚鈍入我的讀者能知道,這個問題還有別人遇過,我不孤單,獲得心理安慰和尋求答案的動力;也能讀到,您是在什麼情況下應用工具解決問題的,類似的處境中,並沒有因為您是大牛,困難就少了一絲(或者相反,我看出來了,古少俠人家書香門第,這個辦法在我這沒用)。
  • 誰是OPPO陳永明3+N+X戰略的躍遷引擎?
    自2019年工信部頒發5G牌照以來,從上遊晶片廠商到下遊終端廠商,整個手機行業都在發力衝刺,各大廠商都密集推出5G機型,力爭在已經到來的5G換機大潮中獲得更大份額。那段時間,小米、華為、乃至於藍綠廠的「同門兄弟」vivo,都在集體發力,市場上NEX3 5G版,小米9 Pro 5G版,Mate 30 5G版等至今仍耳熟能詳的5G機型相繼亮相,形成了熱鬧的「5G爭霸」。
  • 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 貓眼淘票票退電影票幾十萬張是怎麼回事
    隨即,微博帳號「電影票房」爆出《後來的我們》大量退票,後迅速在媒體中發酵。該片因此成為五一檔最受關注的電影,只不過,市場對退票事件的關注,已遠超過電影本身。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  電影《後來的我們》自4月28日上映以來,4天報收超9億元票房,成為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最賣座影片。
  • 李同罡:躍遷和裂變
    李同罡躍遷和裂變李同罡《白浪情》群友這裡有兩本書,《躍遷》和《裂變》,就在書架上擺放著。躍遷和裂變的原始概念,源於原子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原子由原子核和繞核旋轉的外圍電子組成,原子包含核內粒子(質子和中子)核外電子層,這些微觀粒子通稱為量子。之一:躍遷(transition)是量子躍遷的簡稱。
  • 我讀了這本書後離職了,普通人成為高手的秘籍|《躍遷》
    我就是懂得了這個道理,才離職的我讀了這本書之後就離職了,我老婆沒有離職,但是她的效率提高提高到四倍。可見這本書對我們影響多大,所以我準備認真分享最讓我有觸動感的幾個觀點,至少分享四個,今天算是第一個正式內容,所以歡迎關注我,我會接下來幾天陸續分享。
  • 《流浪地球》票房超45億元 電影市場還有「好戲」
    《流浪地球》票房超45億元 電影市場還有「好戲」 原標題:   上映一個月的《流浪地球》累計票房收入已超45億元!《流浪地球》跑出黑馬,給市場帶來信心。近日,多家電影傳媒企業發布2018年年報,業績分化。
  • 豆瓣私信連結後,獨立電影又找到了新的「出路」
    大象想要加速探索線上宣發的計劃,與貓眼探索線上付費的想法一拍即合。受到疫情影響,貓眼作為票務平臺,目前院線售票業務受阻。大象有獨特的片源和宣傳能力,而貓眼具備平臺優勢,雙方決定共同完成線上付費宣發的可行性測試。此前,大象在疫情爆發後,較早地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在第一時間思考「如何轉危為機」。《餘生一日》全民記錄計劃」是大象紀錄的首個「對策」。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貓眼虛假宣傳被罰,東阿阿膠首次虧損,方守賢院士...
    20萬北京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新增一條行政處罰信息。北京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因為「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被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0萬元。此前有多位用戶投訴稱,在參加完「貓眼電影」的拉新活動後遭遇「獎金無法提現」問題。
  • 貓眼發布2020國慶檔數據洞察:熬過寒冬 年度票房已超百億
    時至今日,國慶檔已有1.06萬家電影院復工,它們成為了中國電影市場快速復甦、發展的基石。  特殊國慶檔的新現象:  歸鄉潮帶動下沉市場,低線城市貢獻超去年  在多部影片帶動下,此次國慶檔創造出不俗成績,票房結果超出行業預期。《洞察》基於貓眼大數據,從市場角度還原票房動力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