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腐爛,連續下雨導致三亞一棵古樹倒塌
182歲酸豆樹還能救活嗎?
南國都市報9月25日訊(記者利聲富文/圖)看到村文化室前180多歲的酸豆樹底下長青苔、菌類蘑菇以及樹底下有一點裂縫後,三亞市天涯區梅村村委會保二小組的村民意識到這棵酸豆樹可能會倒塌,立即上報有關部門。讓人可惜的是,正在有關部門研究如何修復時,9月19日一場大雨後,180多歲的酸豆樹從中間裂開、倒塌。目前,這棵倒塌的酸豆樹能不能修復,三亞有關部門正研究中。
倒塌的酸豆樹
「這棵酸豆樹陪伴我們村幾代人了,那感情別提有多深。」「我們擔心的是『老公樹』倒塌後,『老婆樹』會不會也倒塌?」「如果沒有那場雨,古樹就不會倒塌。」在梅村村委會保二小組文化室前,看到記者來訪,村民們七嘴八舌地說。言語中,村民們都表露出對古樹的眷戀和呵護。
位於梅村村委會保二小組文化室前的那棵酸豆樹今年已有182歲了。2012年,三亞市有關部門實地查看掛牌時,那棵酸豆樹已178歲了。一般情況下,樹齡在百年以上就可算古樹了。
連續下了幾天雨後,9月19日早上8時多,村民李嶽輝發現,那棵182歲的酸豆樹倒塌了。
倒塌的那棵酸豆樹被村民稱為「老公樹」,這是為何?
原來,這棵酸豆樹剛開始只是一棵樹,多年前,酸豆樹的樹幹從中間開裂後分成東、西兩部分,變成緊緊相抱的兩棵樹。於是,村民們將東邊部分稱為「老公樹」,西邊部分稱為「老婆樹」。
每年當酸豆樹結出一顆顆酸豆時,村民們可高興了。因為用酸豆樹的果實和嫩葉來煮魚湯,絕對是一道美味。「小時候,我們經常爬上酸豆樹玩耍,可高興了。可如今……」村民老董心痛地說,這可是祖祖輩輩留給後代珍貴的遺產,這麼多年來,村民們都將那棵古樹當作自己生命一樣愛護。
「事實上,這棵182歲的酸豆樹倒塌早有兆頭。」村民李嶽輝說,8月,他們發現這棵古樹底部突然長出新芽以及青苔、菌類蘑菇,底部也有一點點裂縫,感覺到這棵古樹可能要倒塌了。為保護古樹,8月底,他們向三亞市天涯區農林局匯報。
接到村民的匯報後,三亞市天涯區農林局立即和三亞市林業局聯繫。沒想到具體維護方案還沒有出來,這棵182歲的酸豆樹就倒塌了。
9月25日,南國都市報記者在保二小組看到,倒塌的古樹已被清理完畢,鋸掉了樹枝,底部還連著樹樁。從古樹底部情況來看,根部已經腐爛。一位村民說,由於根部已經腐爛,再加上那幾天連續下雨,古樹就倒塌了。
那麼,這棵還連著一些樹根的古樹還能不能修復呢?
天涯區農林局一位負責人說,他們將請三亞市林業局的專家到現場查看,如果那棵古樹不能再修復,只好放倒。如果還可以修復保存,就採取措施加固。
相關新聞
三亞啟動第二次古樹名木普查
號召廣大網友參與保護管理
南國都市報9月25日訊(記者利聲富)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氣象、地質、水文、林業、考古等領域科學研究的活標本。25日,南國都市報記者了解到,日前,三亞啟動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徵集工作。
隨著城市化發展,大量的城市建築擠佔了古樹的生存空間。為了解被稱為「大自然的編年史」古樹的情況,2012年,三亞曾對古樹名木進行調查、掛牌和防護。
2012年的三亞市古樹名木調查報告顯示,三亞現有古樹名木1116株,包括酸豆樹、大葉榕、小葉榕、菩提、烏墨、大葉欖仁等33個樹種。其中一級古樹(樹齡300年及以上)148株,二級古樹(樹齡100年及以上,300年以下)899株,三級古樹50株,名木19株。樹種株數最多的是三亞市的市樹——酸豆樹,共798株;樹種株數位居第二的是大葉榕,共有99株;其次是小葉榕,共有48株。
三亞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古樹名木是特殊的綠色資源,被稱為「綠色古董」,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珍貴財物。單靠政府很難做好保護與管理工作,尤其是一些在偏遠地區的古樹名木很難被發現,一些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難以被及時制止。為此,三亞市林業局希望廣大網友能夠參與此次普查徵集工作,搜集反饋身邊未掛牌登記或被損害的古樹名木信息,與政府部門一同做好保護管理工作。
市民如果想參與古樹名木普查,可登錄「中國三亞門戶網站」http://www.sanya.gov.cn/publicfiles/model/htmltemplate/gszt/zhuanti.html,填寫古樹名木的具體情況及地理位置,還可上傳照片、分享古樹的傳說故事,使之能得到更好的保護與管理。
在搜集整理網友提供的信息後,三亞市林業局將派出工作人員前往現場核實,找到管護單位及管護人,根據實際情況商量制定保護管理方案,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讓古樹名木能夠「健康生長」。
責任編輯:陳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