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陣子洛杉磯的高溫天氣來看,很難說人們已經做好了迎接萬聖節的準備。畢竟這個節日的恐怖(和歡樂)除了來自滿大街的「妖魔鬼怪」,至少還有一半來自於沁人肌膚的深秋寒風。最近,好萊塢環球影城的創意總監約翰·莫迪(John Murdy)帶著媒體參觀了他們今年「萬聖節驚魂夜」主題公園的部分設施,時光網也在受邀之列。莫迪概括地介紹了兩個名為「萬聖節」和「異形大戰鐵血戰士」迷宮的亮點——他與自己的團隊逼真還原了一系列經典恐怖影片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
「萬聖節驚魂夜」項目於1991年由佛羅裡達環球影城首創, 1997年被好萊塢引進,之後是新加坡(2011)和日本(2012)。這些萬聖節公園有許多相通元素,但每一個又都擁有自己的本土化設計團隊以及獨特賣點。2015是好萊塢選擇「行屍走肉」作為核心元素的第四個年頭,為了保持對遊客的吸引力,莫迪團隊另外挖掘了幾個出人意表的新鮮主題;同時也舊瓶裝新酒,努力拓展舊有主題的表現方式。
迷宮主題選擇三原則
知名度&可複製性&角色吸引力
莫迪的「萬聖節」迷宮脫胎於
約翰·卡朋特1978年的同名經典恐怖影片(又譯
《月光光心慌慌》)。影片講述年僅6歲的麥可·麥爾斯殺死了自己的姐姐,隨即被送進精神病院。30年後,逃出瘋人院的他又開始對一群十幾歲的孩子大開殺戒。迷宮入口設計成一個孩童大小、手持屠刀的形象,而裡面每一個「驚嚇區」都重現了影片中最驚悚的那些場景,為了增強效果,還加上了原聲對白的渲染和不時如鬼魅般出現在遊客面前的真人演員(莫迪稱他們為「驚嚇者」)。
在其中一個房間裡,一名扮演P.J.索爾絲角色Lynda的女演員正遭到「麥可」的襲擊。為了保證演出安全,莫迪用電話軟線特製了一條項鍊,讓她看上去像是被窒息了。連接各房間的走廊擺放著面面銀鏡,昏暗明滅的光線下映射出幢幢鬼影,仿佛許多個麥爾斯正窺探追索著遊客。迷宮盡頭的房間,牆上嵌滿鏡子,陰暗的角落則擺著造型各異的麥可塑像,更有身穿戲服的演員逡巡其間,將混亂與驚嚇效果放大到極致。
除了名字與即將到來的節日密切相關 ,《萬聖節》作為恐怖經典的地位也使得它成為莫迪團隊的理想之選。與此同時,這位導演也承認,當他試圖還原那些年代更久遠電影的場景時,遇到了一些技術挑戰——即便這些片子跟卡朋特的一樣有名。「我挑選原片有三條規則,」莫迪對媒體說,「首先是知名度,即人們是否對此感興趣;第二是片子場景的可複製性;再有就是角色的吸引力,我們會通過演員使他們在迷宮中再現。並不是每部電影都能被完美復現的,這點很關鍵。」
莫迪說,他是去年才開始著力解決這個難題的,當時他們團隊選擇了
約翰·蘭迪斯的
《美國狼人在倫敦》作為一個迷宮的主題。「我為去年選擇『美國狼人』感到高興。作為一部上世紀80年代上映的片子,肯定有很多遊客沒看過,不過由於片中有許多巨大、嚇人的狼人,我覺得應該還是會蠻有吸引力的。結果那個迷宮大受歡迎,我想我們已經激發了新一代人的興趣。而且《美國狼人》確實值得體驗,它是部很棒的片兒。」
如何從生理層面上「嚇到」遊客
打破虛擬與現實的隔閡
而科幻導向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明顯比「萬聖節」迷宮在設計上來得更為複雜。畢竟要製作些青少年「屍體」還是蠻容易的,但復刻一支具有腐蝕性血液的異形大軍就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迷宮的每個房間都藏有異形或者鐵血戰士,有的房間則兩者皆有;開始的房間主要是用模型,後邊則摻雜著全副盛裝的「驚嚇者」。踏上鐵血戰士的飛船時,你會發現一些他們的戰利品:一具異形骨架、富有神秘感的外星文字(電影的鐵桿粉絲一眼就能認出來),還有其他種種逼真細節。再之後,會有「異形」從暗處蹦出來,衝著遊客們噴射氣體和液體,使得恐怖氣氛達到頂點。
「你總想打破虛擬與現實的隔閡,你會想在生理層面實實在在影響到遊客們,」莫迪說,「剛才給你們看的壓縮空氣和水噴射就是我們設計的其中一種方式。在『猩紅山峰』主題中,我們用了其他方法。我們團隊一直在嘗試突破人們的心理防線,有些手段非常簡單易行。我所做的不過就像重現童年印象中父母的車庫——黑暗的房間,黑暗的絲線……感覺起來有點兒像蜘蛛網。但達到那種效果有很多種方式。我們力圖在生理層面對遊客產生影響,給他們帶去多重感官體驗。」
為了實現對真實性的極致追求,莫迪專門求助了Tom Woodruff, Jr.和Alec Gillis,這兩位曾負責設計
《異形3》和
《異形4》中的部分外星人。他們允許莫迪用電影原型模具進行復刻,使得迷宮使用的異形模型在每個細節上都纖毫畢至。迷宮的最大亮點在最後一個房間——由兩名演員合演的巨大異形女王,在遊客試圖通過出口逃出生天之時突然聳現,帶來最後的震撼一擊。
未來還有更多新鮮主題
世界末日、猩紅山峰……
經過多年的驚魂夜設計,莫迪坦言自己的夢想片單長度已經所剩不多,不過他還是提到,假如有機會創製一個
《鬼玩人3:魔界英豪》版的迷宮應該會很有意思。「我已經創作了許多本來以為不會做的主題,也已經一一復現了我童年的英雄們,」他微笑著說,「剩下的已經不多了。不過還是有些電影讓我嚇得夠嗆,比如
《驅魔人》,這片我幾乎不敢看。並且,讓人振奮的是,總有新鮮東西會出現。」
2015年驚魂夜慶典也包含了一些前所未見的「非主流」迷宮,用以試探觀眾們在新主題上的口味:不僅包含一個以
塞斯·羅根和
詹姆斯·弗蘭科的
《世界末日》為原型的區域,還包括一個幾乎與墨西哥導演
吉爾莫·德爾·託羅的
《猩紅山峰》同期建設的迷宮。「說到『猩紅山峰』,吉爾莫對我們大開綠燈,簡直稱得上有求必應,因為他是我們驚魂夜主題公園的忠實粉絲。他讓我們隨意出入他們的藝術部、視效部,而且早在電影開拍前我已經看過劇本了。我也仔細看過影片的38000幀畫面。不過挑戰之處在於,我們的迷宮看起來有點像這部電影的預告片,這實在責任重大。」
正是由於有像《猩紅山峰》這樣的佳作不斷落到手上,莫迪說,他甚至比剛開始設計萬聖節驚魂夜時更有激情了,因為他發現,有創意的事物從來不曾枯竭。「七年以前,你不會在電視上看到
《行屍走肉》這樣的劇集,而現在這類精彩的恐怖故事大量湧現。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緊緊扣住好萊塢工業的脈搏,並且隨之不斷更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