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東四環作家協會 看電影雜誌
讓人發笑是充滿挑戰的,讓人哭泣則是崇高的,那麼讓人感到恐懼呢?其實恐怖電影的衡量標準很簡單,一橫一豎,嚇到你的便是話事人。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恐怖大師們是純粹的。
他們忘我地創作,窮盡想像的極限,為的也只不過是萃取人類驚嚇的結晶,收藏在驚懼博物館中,並以此標榜個人的傳奇。
▼
克蘇魯木匠
約翰·卡朋特 John Carpenter
代表作:[怪形](1982)、[天魔回魂](1987)、[夜霧殺機](1980)、[極度空間](1988)
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了,曾經被克蘇魯木匠所支配過的恐懼,還有囚禁於影院中那份不能自拔的屈辱。
其實自1978年開始,約翰·卡朋特(即克蘇魯木匠)便成功打造了一臺殺人機器——[月光光心慌慌],並開砍殺類型先河。
一時間血雨腥風,鬧得人心惶惶,再沒有哪個青少年想要偷吃禁果,大家爭做乖寶寶。
然而這廝仍不罷休,在邁入八十年代後,卡朋特更是開足火力,遊走於科幻/恐怖之間。其絕倫的想像配合出神的手藝,打造了一波又一波足以震懾人心的恐怖經典。
木工之餘,他也喜歡吹拉彈唱、通曉五音,作品裡的配樂大部分出自他手,可謂如虎添翼。
不過可惜的是,卡朋特在八十年代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月光光心慌慌]也只是他成功案例的少數。在他繁雜的八十年代作品序列裡,[怪形]不可不提。
儘管[怪形]首映時反響並不如人意,但時至今日,它已被評論家與影迷們奉為Cult經典。
片中對恐懼的呈現不以驚嚇為主,反倒將人包裹進一個互相猜疑的氛圍,使得社會基石裡的「信任」趨於解體。
在另一部作品[極度空間]裡,相似的懷疑氣息再次出現,這是一個無人值得結交的社會,集體主義不如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末世主題貫穿全片。
熱衷於克蘇魯神話的約翰·卡朋特,在其每一部作品裡都不會著重描寫恐怖實體帶來的恐懼驚嚇,而是以疑雲般的色彩點綴人類內心的恐慌,即使到了九十年代的[戰慄黑洞]也是如此。
然而若以八十年代的恐怖片來看,卡朋特無疑太「邪」,當時的觀眾進入電影院,看的就是各種奇葩生物和噴湧血漿。
可卡朋特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事粗枝大葉的魔怪,而是盡力刻畫細節,逼真還原故事,讓人覺得電影就是現實,而恐怖就在我們身邊,這與克蘇魯原作者洛夫克拉夫特的理念「不去描繪恐怖,而是描繪恐怖的各種可能性」如出一轍。
可以說,他對恐怖的詮釋和氛圍的營造,都太過超前,這也使得他的許多作品不斷被人翻案,終成一代邪典大師。(文_GA)
▼
弗萊迪他爹
韋斯·克雷文 Wes Craven
生卒日期:1939.8.2-2015.8.30
代表作:[猛鬼街](1984)、[蛇與彩虹](1988)、[沼澤怪物](1982)
他用32天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嚇到好幾代人的噩夢形象,拯救了一家瀕臨倒閉的電影公司,拿到了14倍於預算的票房成績。
就是這樣一部[猛鬼街],在韋斯·克雷文最初寫完劇本後,卻找不到願意投資的甲方。
派拉蒙、環球接連拒絕了克雷文,迪士尼雖有興趣,但要刪改不適合兒童觀看的場景,那時的克雷文經濟非常拮据,但他轉頭一想,這樣修改就不是他想要的「猛鬼街」了,於是咬牙搖了搖頭。
在克雷文絕望無助時,新線給了他一線生機,雖然中途新線自己也窮得發不出經費,但電影還是殺青了。
電影一出,克雷文的知名度迅速躥升,成為了八十年代美國恐怖電影的代表人物,[猛鬼街]也成為了砍殺電影的經典作品,對之後的同類型題材產生了深遠影響。
克雷文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現實的屬性,這一點被[猛鬼街]發揮到了極致,夢境與現實的邊界被刻意地做了模糊處理,讓人看得毛骨悚然。
這之後,克雷文又對這一主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借海地巫毒教還魂術拍攝了[蛇與彩虹](1988),這部影片採用了更為寫實的影像風格,但電影中的男主角依然分不清幻覺與現實。
政治元素的融入不僅強化了事件的真實性感受,也展現出克雷文著力挖掘恐怖緣由的野心。
當然,作為一部恐怖片,電影中的許多場景從驚嚇程度而言相當夠味,贏得了粉絲們的陣陣好評。
雖然恐怖片受分級所限並不大眾,但克雷文在八十年代的成功卻得益於他的「主流」。換句話說,他知道觀眾想看什麼,怕什麼,然後死抓著那一個痛點,用巧力猛戳。
以[猛鬼街]為例,做噩夢、鬼壓身,這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事情,克雷文將其無限放大,結果就是看完電影後的徹夜難眠。
看砍殺電影怎能沒有血漿?你要血漿?那就給你來個夠!德普便當的橋段儼然成了砍殺電影的經典橋段,看完後保準粉絲血脈僨張。
[蛇與彩虹]更是如此,在海地,信奉巫毒教的人比基督教更多,那時的美國人對自家後院的這個小鄰居充滿了好奇。好奇是嗎?那就再說得神乎其神一點,讓你看個過癮。(文_愚小霖)
▼
砍屍遊戲玩家
山姆·雷米 Sam Raimi
代表作:[鬼玩人](1981)、[捉蟲殺人事件](1985)、[鬼玩人2](1987)
恐怖片可能是對成本容忍度最高的類型電影,即使是沒多少資金,只要能創造出驚人的效果。
無數的有志青年,拿著最簡陋地攝影裝備,用盡一切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恐怖想法,多多少少都會成功那麼幾次,近如早先國內評論界大火的[中邪],遠如我們蜘蛛俠三部曲導演山姆·雷米的處女作[鬼玩人]。
作為低成本恐怖電影的代表作,[鬼玩人]幾乎融合了任何恐怖影迷喜聞樂見的元素,即使當時一時無法登上大銀幕,[鬼玩人]仍通過錄像帶的形式成為了一代經典。
20出頭的雷米,拍起恐怖電影來,沒有任何限制,他以各種各樣地方式,你想到的或想不到的,擺弄著他的作品。
[鬼玩人]也因此充滿著年輕人犀利的稜角,一方面看起來特別蠢,但另一方面朝氣蓬勃。這部作品不僅成為了當時年輕人的心頭好,亦徵服了剛出道的科恩兄弟。
[鬼玩人]後,雷米便和科恩兄弟合作拍攝了[捉蟲殺人事件],雷米的搞怪和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完美結合,成就了這部卡通式恐怖電影。
八十年代還剛剛過去一半,才華橫溢的雷米的表達欲也才剛剛過半。
1987年,有了更多投資的雷米,終於有機會完善他對於鬼玩人系列的想法,於是更為天馬行空的[鬼玩人2]誕生了。
在這一作品裡,山姆·雷米向我們揭示了恐怖電影的另一種可能,就是遊戲性。
雷米並不想把鬼玩人系列做成讓觀眾們嚇到睡不著覺的邪惡玩意,而是讓觀眾親身經歷一場人與邪靈大戰的遊戲。
在雷米的鏡頭裡,噴灑的血漿不是代表無盡的痛苦,而是達成遊戲成就時盛大的禮花。
在這種氣氛下,我們不再害怕邪靈的到來,反而很期望他們出場搞搞笑,也許只有在雷米的電影裡,我們不用擔心角色的安危,反倒希望他多遭遇幾個邪靈,這樣可以在穿越到下一關「古代」之前,多漲漲經驗值。(文_吉吉)
▼
屍娃雙響炮
湯姆·霍蘭德 Tom Holland
代表作:[天師鬥殭屍](1985)、[鬼娃回魂](1988)
演而優則寫、寫而優則導,連續15年的電影工作,讓湯姆·霍蘭德積攢了豐富的從業經驗,1985年[天師鬥殭屍],霍蘭德首執導筒,一炮而紅。
這部投資僅700萬美元的電影拿到了2490萬美元的票房,成為了當年最熱賣的恐怖電影,獲得了影迷和評論界的一致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在爛番茄網上的評分衝到了令人咋舌的91%。
此部作品的成功,讓霍蘭德的導演之路順暢了不少,「天師」之後,神一般的[鬼娃回魂]誕生了,恐怖電影史上的又一位名角「恰奇」閃亮登場。
其實上,[鬼娃]前一年,有一部[惡魔娃娃]上映,裡頭殺人的可是一群娃娃,但觀眾仍然是看熱鬧的心態,「殺人就殺人吧,終究是個娃娃」。
但是霍蘭德憑藉著自己嫻熟的掌鏡能力,用一隻娃娃讓整個世界嚇破了膽,不僅恰奇的形象成為了人們的噩夢,「娃娃」這個詞也成了童年陰影的一種。
就這樣,一個導演捧紅了一個恐怖片亞類型,掀起了之後數十載的鬼娃熱潮,各路形態的娃娃玩偶悉數亮相,但都無法撼動恰奇的帝王地位。(文_愚小霖)
▼
影迷互動
你最喜歡哪位大師的哪部作品?
請到文章末尾評論區留言
原標題:《八十年代恐怖電影秀丨恐怖操盤手(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