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星加速度的測量揭示了銀河系隱藏的秘密

2021-01-15 科技領航人

眾所周知,由於神秘的暗能量,宇宙的膨脹正在加速。在星系中,恆星也會經歷加速,儘管這是由於暗物質和恆星密度的某種組合所致。在一項即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快報》上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獲得了對我們母星系銀河系中平均加速度的首次直接測量。

圖註:顯示了銀河系盤中的波紋,以及射手座矮星系的潮汐碎片。插圖顯示了由查克拉巴蒂等人2021分析以計算銀河加速度的脈衝星。

在高級研究所的蘇卡尼亞·查克拉巴蒂(Sukanya Chakrabarti)的帶領下,羅徹斯特理工大學、羅切斯特大學和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大學的合作者與該團隊合作,利用脈衝星數據記錄了銀河系內外恆星的徑向和垂直加速度。基於這些新的高精度測量結果以及銀河系中已知的可見物質數量,研究人員隨後能夠計算銀河系的暗物質密度,而無需通常假設銀河系處於穩態。

論文的主要作者、高級研究所現任成員、IBM愛因斯坦研究員查克拉巴蒂(Chakrabarti)表示:"我們的分析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對銀河系中恆星所經歷的微小加速度的第一次測量,而且為擴展這項工作以了解暗物質的本質,並最終在更大尺度上理解暗能量提供了可能性。」

恆星以每秒數百公裡的速度飛越星系,但這項研究表明,它們的速度變化確實是以蝸牛的速度進行的,即每秒幾釐米的速度,這與爬行的嬰兒的速度差不多。為了發現這種微妙的運動,研究團隊依靠了脈衝星的超高精度計時能力,這些脈衝星廣泛分布在整個銀河平面和光暈中(圍繞銀河的彌散球形區域)。

威斯康星-密爾沃基大學的合著者菲利普·張(Philip Chang)說:「通過利用脈衝星的獨特特性,我們能夠測量銀河系中很小的加速度。我們的工作為銀河系動力學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

光暈從銀河系中心向外延伸約30萬光年,可能為理解暗物質提供重要提示,暗物質約佔星系質量的90%,高度集中在星密銀河系平面的上方和下方。暗物質可能會影響這一特定區域的恆星運動(這項研究的主要重點)。利用通過這項研究獲得的局部密度測量,研究人員現在將對如何以及在何處尋找暗物質有了更好地了解。

儘管先前的研究假設銀河系處於平衡狀態以計算平均質量密度,但這項研究是基於銀河系的自然非平衡狀態。有人可以將其比作往池塘扔石頭之前和之後池塘表面之間的差異。通過考慮「波紋」,團隊可以獲取更準確的現實圖景。儘管在這種情況下,銀河而不是石頭,受到銀河合併的動蕩歷史的影響,並繼續受到外部小矮星系如麥哲倫星雲的幹擾。結果,恆星沒有平坦的軌道,並且傾向於沿著類似於彎曲的黑膠唱片的路徑,在銀河平面的上方和下方交叉。啟用這種直接觀測方法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使用了來自國際合作的脈衝星數據,其中包括從綠岸和阿雷西博望遠鏡獲得數據的NANOGrav(北美重力波納米納赫天文臺)。

這份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是對揚·H·奧爾特(Jan H. Oort)(1932)的工作的擴展。約翰·巴哈爾[John Bahcall(1984)]、Kuijken&Gilmore(1989)、霍姆伯格與弗林[Holmberg&Flynn(2000)]、喬·波維和斯科特·特雷馬因[Jo Bovy&Scott Tremaine(2012)]計算了銀河平面內的平均質量密度(奧爾特限)和局部暗物質密度。包括奧爾特、巴哈爾、波維、特雷馬因和查克拉巴蒂在內的IAS學者在推動這一研究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幾個世紀以來,天文學家一直在測量恆星的位置和速度,但這僅提供了銀河系複雜動力行為的快照,」高級研究所名譽教授斯科特·特雷馬因(Scott Tremaine)說, 「 查克拉巴蒂和她的合作者所測量的加速度直接來自銀河系物質可見和暗處的引力,從而為銀河系和星系中物質的分布和成分提供了一個新的有希望的窗口宇宙。」

這篇特別的論文將促成各種未來的研究。查克拉巴蒂今年早些時候開發的互補徑向速度法也將很快實現對加速度的精確測量,該方法可以高精度地測量恆星的速度變化。這項工作還可以對銀河系進行更詳細的模擬,改善對廣義相對論的限制,並為尋找暗物質提供線索。這種方法的擴展最終可能使我們也可以直接測量宇宙加速度。

雖然還不可能直接拍攝我們家鄉星系——類似於阿波羅太空人拍攝的地球星系——但這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細節,以幫助從內部設想銀河系的動態組織。

相關焦點

  • 脈衝星的加速度揭露了銀河系的黑暗面
    ❞天文學家利用銀河系內脈衝雙星的周期變化,估算其受到的重力以反推物質分布,扣除觀測得到可見物質(恆星、星際介質、星雲等…)的貢獻,推算銀河系暗物質的密度分布。恆星在星系中以每秒數百公裡快速移動,但其速度的改變非常緩慢(約每秒數釐米)。
  • 銀河系是怎麼演化的?球狀星團脈衝星似乎揭示了答案!
    銀河繫到底是怎麼誕生的,這是一個從未有人細究的真相,從銀河系,到太陽系,再到地球,生命就這樣毫不起眼的誕生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上。而現在,在這個星球上上的生命藉助強大的望遠鏡窺視到了宇宙的冰山一角,看到了並繪出了銀河系的全貌,但是他們更想了解的是,這樣一座宏偉的星系是如何締造出來的?
  • 科學家發現球狀星團脈衝星,有望揭示銀河系的演化過程!
    現在,這個星球上的生命已經通過強大的望遠鏡窺視到了宇宙的冰山一角,並且已經看到並繪製了銀河系的完整圖像,但是他們更想知道的是這樣一個宏偉的星系是如何形成的。最近,科學家發現附近球狀星團中的脈衝星揭示了銀河系的演化過程。這個遙遠的球狀星團是數十顆快速旋轉恆星的家園,這可能為銀河系和銀河系周圍的光環的形成提供新的線索。
  • 發現排名第二,每秒轉707次的脈衝星,每10億次才被探測到一次
    研究表明極端脈衝星系統隱藏在費米目錄中,並激發了進一步的搜索。儘管分析非常廣泛,但也提出了關於這個系統新的未回答問題。脈衝星是恆星爆炸的緊湊殘餘物,具有強大的磁場,並且快速旋轉。在費米大面積望遠鏡(LAT)數據中沒有檢測到伽馬射線的脈衝。利用射電望遠鏡陣列LOFAR進行的觀測確定了一個脈衝射電源,並與光學望遠鏡觀測一起測量脈衝星的一些屬性。它與一顆重量僅為太陽50倍的伴星在6.2小時內圍繞質心運行。
  • 發現排名第二每秒自轉707次的脈衝星
    研究表明極端脈衝星系統隱藏在費米目錄中,並激發了進一步的搜索。儘管分析非常廣泛,但也提出了關於這個系統新的未回答問題。脈衝星是恆星爆炸的緊湊殘餘物,具有強大的磁場,並且快速旋轉。在費米大面積望遠鏡(LAT)數據中沒有檢測到伽馬射線的脈衝。利用射電望遠鏡陣列LOFAR進行的觀測確定了一個脈衝射電源,並與光學望遠鏡觀測一起測量脈衝星的一些屬性。
  • 為什麼科學家對脈衝星非常關注?它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科學家在觀測宇宙的過程中,發現宇宙存在著一些神秘且特殊的天體,比如中子星,脈衝星,黑洞等,我們今天要和朋友們一起來研究的就是脈衝星。脈衝星是宇宙中非常特殊的一種天體,它可以自己高速旋轉,同時在旋轉的同時還能夠發出非常有規律的無線電信號。要知道在我們的認知裡,能夠發出有規律無線電信號的物體很有可能就是來自外星文明。
  • 人類首次發現脈衝星:脈衝星七大可怕之處?
    ,它們的周期十分穩定,起初還以為是外星人發來的信號,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又陸續發現數個同樣的脈衝信號,後來經過確認這是一類新的天體並命名為脈衝星。    已觀測到的最長的脈衝周期,只有4.3秒,最短的約2毫秒,即千分之二秒。換句話說,脈衝星的自轉都特別快,從4.3秒轉一圈到1秒鐘轉500圈!發射脈衝的持續時間大致是其周期的1/10至1/100。    密度一般用1立方釐米有多少克來表示,如果我們從脈衝星上面取下1立方釐米物質,稱一下,它可重1億噸以上、甚至達到10億噸。
  • 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未來5年力爭1000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天眼FAST最新的觀測揭示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連續有兩篇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中國天眼"的順利運行,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
  • 銀河系深處,隱藏著這樣一個「化石星系」……
    英在銀河系深處找到「化石星系」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英國科學家在近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撰文稱,他們利用斯隆數字巡天項目(SDSS)的星系演化實驗(APOGEE)提供的數據,發現了一個隱藏在銀河系深處的「化石星系」。這一發現可能會刷新我們對銀河系演化歷史的認知。
  • 銀河系中有個雪花般的球狀星團
    NASA 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一副唯美的畫面,在距離銀河系中心約13000光年外,球狀星團NGC 6441中的恆星就像雪花一樣在夜空中平靜地閃耀著光芒。
  • 中國天眼加快探索脈衝星與地外文明
    這個都需要非常好的可靠性,包括測量控制系統,剛才說的那些每一個部分完美地配合。能做到今天這種程度,也是國力的體現。 今年1月,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今年3月,FAST陸續啟動了脈衝星測時陣列、漂移掃描多科學目標及巡天等五個優先和重大項目的科學觀測。這是FAST最優先考慮的觀測任務,也是未來FAST最有可能產出重大成果的研究領域。
  • 銀河系驚現「黑寡婦脈衝星」,蠶食伴星還把它加熱到12000度
    脈衝星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中子星的一種,是高質量恆星演化到後期的產物,並且兩極噴出的射線暴會有規律地輻射到地球上。擁有極快的自轉速度和強大的磁場,也是除了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星體。但是它的破壞力絕不亞於黑洞,在脈衝星幾光年內的行星幾乎不可能出現生命,因為脈衝星的輻射會不斷地剝離行星表層。生物根本無法生存。5000光年外的狂暴星體在銀河系中橫衝直撞但是近些年來科學家在銀河系中觀察到一個特殊的脈衝星,它的出現刷新了人類對於脈衝星的看法。
  • 多管齊下揭示奧秘,中子星物理學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張承民繼續解釋道:「此外,中子星頭上還蒙著不少『神秘面紗』,例如,中子星的磁場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觀測發現毫秒脈衝星的磁場比常規脈衝星的磁場低約一萬倍,其演化細節是打開中子星磁場工作的奧秘;中子星的最小磁場和最大磁場由什麼條件決定?觀測看到最快毫秒脈衝星的轉動周期僅1.39毫秒,那麼,宇宙間是否存在更快的轉動?其速度如何形成?
  • 銀河系中第一顆被發現發出無線電脈衝的恆星又發了脈衝,誰在操控
    今年4月,磁星SGR 1935+2154從銀河系內部發出了已知的第一次快速射電爆發,它的爆發,給天文學家們一次很好的機會去解開一個宇宙大謎團。2020年10月8日,CHIME/FRB協作檢測到SGR 1935+2154在3秒內發出3毫秒的無線電脈衝。繼CHIME/FRB探測之後,快速射電望遠鏡發現了其他東西——與磁星自轉周期一致的脈衝射電發射。
  •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數位化脈衝星終端實現相干消色散功能...
    就這樣,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現了脈衝星這一奇特的天體,很快脈衝星被證認為理論預言中的中子星。  當白色的光穿過玻璃稜鏡的時候,就會被分解成不同顏色的光,這被稱作色散效應。這個效應起源於不同頻率的光和玻璃(介質)中電子的相互作用。類似的,銀河系裡也充滿了大量自由的電子,無線電波在這些「星際介質」中傳播時,也會發生色散,而不同頻率的無線電脈衝信號到達地球的時間也會有差異。
  • 長文讀懂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科學家因為他們對宇宙中最奇特現象之一——黑洞的研究,而共享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Roger Penrose發明了巧妙的數學方法,來探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他的研究揭示了廣義相對論如何預測了黑洞的形成。這些時空和空間的怪物會捕獲一切進入其中的東西。
  • 【科普翻譯團第2期】科學種子科技英語——恆星的速度變化可測量嗎?
    在一項將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發表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經獲得了對我們所在的星系--銀河系--內部平均加速度的首次直接測量結果。這項研究由高等研究所的蘇坎亞·查克拉巴爾蒂帶領,與來自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羅切斯特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的合作者共同完成,他們利用脈衝星的數據來測定銀河平面內外恆星的徑向與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基於這些新的高精度測量以及星系中可見物質的已知量,研究人員無需做出星系處在穩定態的的慣用假設,便能夠計算出銀河系的暗物質密度。
  • 未來可期的脈衝星計時與導航
    目前,周期測量最精確的脈衝星是毫秒脈衝星J0437-4715,其周期精度可達17阿秒(1阿秒等於十的負十八次方秒)。在精確預測了脈衝星周期後,我們可以預估每一個脈衝到達地球的精確時間。繼而,科學家們馬上想到,我們完全可以把脈衝星的這一效應應用在時間計量與導航系統中。
  • 天眼看宇宙:從脈衝星到外星人
    為了保證拋物面的形狀能達到足夠的精度,FAST在反射面板上裝了很多反射鏡來幫助實時測量面板位置以便進行實時調整。這些反射鏡會反射測量基墩上發出的測距雷射束,我們便可通過測量雷射的反射時間來精確測量它們的位置(圖5)。
  • 五分鐘讀懂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科學家因為他們對宇宙中最奇特現象之一——黑洞的研究,而共享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Roger Penrose發明了巧妙的數學方法,來探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他的研究揭示了廣義相對論如何預測了黑洞的形成。這些時空和空間的怪物會捕獲一切進入其中的東西。任何東西,甚至是光,都無法逃離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