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上是什麼樣的景色?少有人目睹它的真容。本月7日,馬英九計劃登上彭佳嶼,也只能遠眺釣魚島而已。相比,臺灣知名記者、作家蔡漢勳不僅曾成功登上釣魚島採訪,還拍了大量圖片。蔡漢勳透露,自己對釣魚島印象最深刻的是上面有很多鳥,以及日本人放的山羊。
曾因報導琉球問題 引國民黨當局震怒
筆名溫紳的蔡漢勳出生於新竹,年輕時便與釣魚島「結緣」。1967年,他是臺灣《經濟日報》記者,那時美國張羅著要把託管的琉球交給日本管轄,年輕氣盛的蔡漢勳對此強烈反對,於是四處搜集材料,採寫了六篇專欄稿,特別強調釣魚島不屬於琉球,應歸於臺灣!不料才刊出四篇,就大禍臨頭,被臺當局下令停刊。
蔡漢勳說,當時臺灣當局把維持對美的「友好關係」定為「最高國策」,負責宣傳的國民黨文工會還特地通知媒體不要報導或評論琉球託管問題。蔣介石對 《經濟日報》的做法很不滿,令其停刊4天「深刻反省」,一干人等遭到處分,本來跑時政新聞的蔡漢勳改跑工商新聞。他說,蔣介石雖然多次強調釣魚島的主權,但他的親美媚美政策實際上「暗助」日本控制了釣魚島。
最想帶臺灣獼猴去釣魚島 把日本人所放的山羊消滅掉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釣魚島形勢波譎雲詭,日本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上放了一個燈塔,引發兩岸三地保釣人士前赴後繼地抗議。蔡漢勳介紹,那時,從港臺出海的保釣船,日本雷達馬上就能鎖定,日本海上保安廳就會出來攔截。當時保釣船幾乎不可能成功上岸,而大家又都想知道島上到底是個什麼樣子。1996年,為了能一探釣魚島究竟,蔡漢勳決定採取迂迴線路,他先飛到衝繩的那霸,再從那霸飛往石垣島,然後轉到與那國島。與那國島是日本最西端的領土,離臺灣很近,距釣魚島也很近。這樣,他轉了三次飛機,再從與那國島坐當地漁船到釣魚島。
蔡漢勳在釣魚島上停留半天時間,拍了不少照片,這些照片當時在《中國時報》、《中時晚報》都有刊登,後來還收錄到他所著的《保釣風雲實錄》一書中。
蔡漢勳在島上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寫著「日本國領土」,還畫上日本國徽的圖騰,這些均為日本右翼勢力所為。上面還有一個魚罐頭製造廠遺址,多年前也是由日本人所開,該地過去往往被港臺保釣人士誤認為碉堡。
「我對釣魚島印象最深的就是上面鳥很多,還有很多山羊。」蔡漢勳說,釣魚島上本來沒有羊,日本右翼勢力在1970年代開始放日本山羊,羊只要吃草即可,因此繁殖很快,現在應該更多。日本人的算盤是,日本山羊在那,就代表釣魚島是屬於日本的。「那時我就想,如果能夠再登島,要帶一些臺灣獼猴過去,山羊打不過猴子,最後留下的就都是臺灣獼猴了。」蔡漢勳笑著說。(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