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46億年的生命史演化出不同的生態系統,高山、湖泊、海洋、平原、盆地、沙漠以及雨林等等,而地球生命演化了38億年已經適合了大部分的生存化境,當然生物也有很明顯的區域性,只能在自己適合的環境中生存。
人類在地球上數百萬年,足跡已經從非洲大陸遍布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但是總會有些特殊的環境不適合我們生存,例如地球的兩極、沙漠還有就是熱帶雨林,都不是那麼適合人類的長久生存。
亞馬遜河流域看起來是綠色天堂,動物世界,但實則就是人類禁區,在亞馬遜河即使當地人都不太敢輕易的進入水裡去洗澡,主要還是環境太過於兇險,危險的野生動物太多了,亞馬遜河流域、亞馬遜雨林裡微不足道的一隻小昆蟲可能就會輕鬆的致人於死地。
亞馬遜雨林位於南美洲,跨越9個國家和地區,總佔地面積達550萬平方公裡。其面積是佔全球森林的五分之一左右,大量的二氧化碳在這裡被消耗因此又被稱為「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橫貫其中,可以說亞馬遜雨林和亞馬遜河流相輔相成,對地球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調節過程,同時又給無數的珍惜動物提供了舒適的家園。
提到亞馬遜河,有兩種動物不得不提到,那就是森蚺和凱門鱷,它們是天生的死敵,都是亞馬遜河流域的頂級獵食者,同時也是競爭關係。
森蚺是卵胎生,它們的卵會在母體中孵化,最後母體直接產下小森蚺,森蚺又被稱之為綠水蟒,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蟒科蚺亞科下的成員,喜歡夜晚活動並且棲居在水中,這也是當地人不敢下水遊泳嬉戲的原因之一。
當然森蚺非常恐怖,但從來沒有過官方的食人記錄,你可以看到一些紀錄片中蛇類專家在亞馬遜探尋森蚺的時候,經常距離它們很近,尤其是當它們已經填飽肚子之後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它們表現的懶洋洋只想著休息消化食物。森蚺被認為是現存最重的蛇,它們網紋蟒是現存最長的蛇。
想像一下,湍流的亞馬遜河流域渾濁不見底,兩岸樹叢窸窸窣窣,不時的鳥類啼叫,獸類嘶吼,這樣的河流你敢下去遊一圈嗎?
凱門鱷,亞馬遜河中的又一霸主,寂靜的河面不時地泛起波紋,仔細去看可能會發現一雙雙小眼睛浮在河面。
凱門鱷和森蚺是宿敵,在森蚺剛出生的時候經常會受到凱門鱷的捕食,只有當它們成年之後才初具戰鬥力,可以和凱門鱷一戰。這兩種生物生活在同樣的一塊區域內,都想方設法減少對方的數量,讓自己的種群可以更好的生存繁衍。
說了亞馬遜河的兩種巨大的頂級獵食者,接下來就要說一下亞馬遜河裡那些不起眼的小動物。有一種體長不超過50毫米的小魚,被當地人稱為吸血鬼魚,學名為寄生鯰,顧名思義就是喜歡寄生在其它生物身體內進行吸血,例如一些大魚的魚鰓是它們最喜歡的地方。
這種小魚喜歡溫暖的環境,因此當地男性朋友都不太敢在亞馬遜河裡方便,容易被這種小魚鑽進「尿道」,那麼就只能通過手術取出來了,想想都可怕。
除此之外亞馬遜河還遍布著食人魚、巨型鯰魚、電鰻,同時還有臭名昭著的公牛鯊,這也是唯一的一種能進入淡水的鯊魚,天性比較兇殘易怒。
亞馬遜是動物的天堂,但這裡並不包括人類,在那裡處處都是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