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寧:港漂的我去了一趟富人區豪宅,嘖嘖

2020-11-28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黃博寧】

香港社會一直說,這些年工資不見長,房價一路飆,年輕人上樓難,所以不得不上街。從2012年到2017年,我在香港停留了5年,住了5個地方,聽了幾十場涉及土地和房屋的論壇講座,進了上百戶人家。今天就來聊聊香港房子這些事。

換房記

我的第一個落腳點,是公屋的親戚家。公屋是港府為基層提供的租房,現在有30.7%的人住,租金非常便宜,1000至3000港幣不等。申請公屋要經過嚴格審批,對收入、資產都有要求,超過就要多交租金或讓出。公屋一直供不應求,從申請到住上要等4年或者更長。我住過的這套公屋,面積40平米,三室一廳一衛,一家4口住在其中。公屋一層有20至50戶人家,體積龐大,可以參照福建土樓。

香港擁擠不堪的公屋,來源:網易

第二個地方是學校的宿舍。說是宿舍,離學校有1個小時的路程。走20分鐘到地鐵站,做20分鐘地鐵,再走15分鐘,才能到學校。如果不差錢,可以下了地鐵做小巴。然而15分鐘的距離,小巴要4塊錢,還要繞路,乘客隨時可以叫停,算上等車的時間,不比走快。宿舍大概50平米,兩間睡房,每間三人,一個大廳,每人一個桌子,不準煮飯。當時選擇,完全是由於便宜,每月房租不到2000,還省去了自己找房子的麻煩。每天一個小時的路程,也是體驗一下香港學生的感受。香港的高校和內地不一樣,不會給所有學生提供住宿,很多住在新界的學生,都要通勤3個小時或更多上下學。

第三個地方是居屋。居屋是港督麥理浩在上世紀70年代推出的「居者有其屋」計劃。政府以市價的60%至70%,將40到80平米的房子,以200到300萬的價格賣出。現在約15.2%的港人住在居屋中。麥理浩雖是英國人,卻深諳華人安居樂業的心理。居屋社區超市、健身設備、中小學一應俱全。某種程度上,居屋幫助鞏固了「港人」的身份認同。

按理說,居屋只能自己居住,不可以出租。可是精明的房東嗅到了商機,私下租給來上學的內地學生,一室一廳,大概不到30平米的房子,2012年租價8300港幣,4個人住,2張上下鋪,兩人住廳,兩人住臥室,廳裡還擺放了4張桌子。條件雖然艱苦,房子依然槍手。我們畢業一走,房東轉手以9100的價格,租給下一波內地學生。

最後兩個是私樓,每個住了兩年,租金都接近2萬港幣。私樓是中產階級的居住區,每層只有6到8戶人間,住戶都是標準的白領或專業人士。兩套房子大概都在50至60平米之間,廳大概25平米,兩間小房子6平米,主臥稍大一些。想給臥室拍個全景,在門口都拍不到。屋子裡放下床、衣櫃、桌子,再放椅子都多餘,乾脆也就不用了。人們說,在香港能「三面下床」就是混的好。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上下鋪連「半面下床」都算不上,單間一般也只能左邊或右邊一面下床,那兩邊不是靠著牆,就是挨著柜子。在內地看來,這居住條件實在惡劣。然而對於港漂來說,有獨立房間,廳不住人,還在港島,就偷著笑吧。

港人喜歡以住哪裡看人的出身。無怪,香港70位立法會議員,只有3位出身政府的公營房屋,與45%的居住人口不成比例。3位公屋議員全部來自非建制派,分別是泛民主派的鄺俊宇、激進泛民梁國雄、本土派羅冠聰。從這個角度看,比起律師和商人,他們更能體會基層大眾的感受。而當上議員,薪水每月9萬,其人的公屋資格也被質疑。

豪宅

年中,我也走過不少住宅。豪宅裡,印象最深的有兩套。一套是一位老師,住在九龍一處私樓的頂層,兩層打通,層高大概5米。這位老師出生內地,小學移民香港,一路學霸,留學英法,世界頂級金融機構高管。我聽其他知情人說,房子一個月租金就在10萬港幣以上。他的孩子有英國和法國保姆教兩國語言,他和太太分別和孩子說粵語和普通話。這種起跑線,如何是公屋人士能比的?而這位老師,絕對基層家庭出身,小時候住在著名的貧民窟九龍城寨附近。人家有今天的地位,路人甲乙丙丁又豈能不服?

還有一套豪宅,是朋友來港時在Airbnb上的短租,位於港島地地道道的富人區。所謂富人區,大巴根本不到,只有小巴通到地鐵站。這種地方,要用身份證登記,樓下的物業打電話給住戶確認過,方可進入。我當時說上去,只是把朋友接下來。然而進去看到50平米的客廳,踏上陽臺俯瞰港島的景色時,瞬間就出不來了。

了解才知道,這家主人是內地來香港的移民,生意人,常年在內地,有一個接班的兒子,一個從英國讀完大學回來的女兒。女兒之外,其他人常年不在香港,小女主人把房子放到Airbnb上,就是想多認識點朋友,一間房子每天400多港幣的租金,和整套房子每個月8萬的租金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房間的常駐人口只有菲傭,住在廚房後面黑暗狹小的空間,房間在她的打掃下一塵不染。

還有一種,地方大租金低,就是村屋。村屋都離城裡比較遠,有些在行山道、離島的村屋,會讓人覺得,這根本不是香港。村屋居住環境好,層高不說還安靜,一層有時能有70平米,兩層140平米,在香港妥妥的就是千尺豪宅了。一位友人的村屋,坐落在城市盡頭的地鐵站,開車還要15分鐘的地方,包括天台上下三層,從窗戶能看到青山碧海。不過她早年就已經移民國外,現在打算以千萬港幣價格賣掉房子,徹底告別香港,與已經定居國外的孩子們團聚。

不過這些「豪宅」,都算不上頂級。真正的豪宅,是山頂、海邊的獨棟別墅,陽明山莊也只算入門。那些地方,只有私家車能到達。作為普通市民,只有周末行山的時候,可以遠遠觀望一下大宅裡配套的網球場和遊泳池。這種地方,一套港幣上億。

李嘉誠豪宅

住豪宅是極少數人。53%的港人住在私樓。私樓的居住環境明顯好於公屋和居屋。私樓附近,內地新移民、日本韓國人、白人明顯增加,菲律賓和印尼籍傭人也經常出現。不過,私樓住戶怨氣也最大。他們大多是拿固定薪水的白領或專業人士。夫妻兩人的工資還貸款,再養孩子、供保險、贍養父母,生活也是壓力山大。然而由於收入遠遠高於港府規定的公屋和居屋申請標準,所以享受不到。常有人抱怨,住公屋的人省吃儉用,可以在內地的廣東福建老家,甚至深圳買好幾套房子。私樓這群所謂的中產,卻只能辛苦供樓。

有好就有壞。我曾經去公屋採訪過兩位參加抗戰的老人。其中一位是江西人,黃埔軍校畢業,是中國遠徵軍的一員,印緬戰場上從野人山走出,九死一生,與蔣經國同機赴臺,官至國軍中將。命運的捉弄,晚年他竟然付不起尖沙咀每月4000多的房租,只能向港府申請公屋。現在98歲高齡,獨自一人住在貧民區,一套面積不到10平米的房子內。臥室面積約5平米,剩下是廚房和廁所。好在他本人還身體硬朗,能淡然面對人生的起伏。他跟我說,每月靠港府3000多的綜援,付800多的房租,交完水電費、夥食之後,還有富餘。

這還不算最差的。香港的棺材房、籠屋,每年都是傳媒報導的熱門話題。新民黨主席、前特首參選人葉劉淑儀曾專門體驗棺材房,表達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決心。不過,這些我就沒有親自見過了。從我的經驗看,港劇裡的平民住房,比較符合大多數香港人的居住環境。而那些大屋子,基本都是騙人的。

新民黨主席、前特首參選人葉劉淑儀體驗棺材房

買房的事兒

在港買房難不難?所有大城市,買房都不容易。比如北京,平均月工資6000,房價6萬,一年不吃不喝買1.2平米,香港平均工資15000,房價10萬,一年不吃不喝買1.8平米。這麼看來,似乎香港買房子還容易點。香港的戶型沒有最小,只有更小,20平米一套的房子絕不是開玩笑。根據多年的居住體驗,香港的房子利用率極高,每一寸空間都不浪費。香港家庭一般有2個以上子女,本地人買房,多半父母愛莫能助,要靠年輕人自己奮鬥。

香港管買房叫「上車」,先買小的,再以小換大。兩居「上車盤」40平米左右,稍微好點的地段要400萬。以三成計,首付120萬。如果是結婚買房,一般60平米,首付約180萬。以畢業10年平均年薪25萬,每年存12萬計算,兩個人努力點10年買房有望。如果是港漂出身,父母幫幫忙,熬過7年換了永居,不用加罰印花稅的時候,還是大有希望的。

土地和房屋問題,一直是特首施政的重中之重。董建華上臺的時候推出過8萬5計劃,可惜趕上亞洲金融風暴,功虧一簣。梁振英提出5年建75000個公屋的計劃,基本完成,不過私樓的房價並未因此而放緩增長。而且,如果收入超過公屋和居屋的線,這些根本指望不上。新一任特首林鄭月娥打算搞「首次置業上車盤」,不過現在還沒有具體的計劃。

什麼人能買起房?港漂裡最能買得起房子的就是保險從業者。香港買保險時查的嚴,核准一旦生效則險種全,理賠率高且及時。這幾年,內地發現了這塊藍海市場,保險成為香港為數不多蓬勃發展的行業之一。不少畢業就投身保險業,也有不少博士畢業,為了掙錢也毅然投身這一行業。有內地朋友幫襯的經紀人,顯然比純香港人有優勢。很多不過20多歲,已經偷偷買了一套甚至多套房子,晉升為有產一族。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廈門別墅價格恨天高 貴過法國富人區頂級豪宅
    法國一套頂級豪宅,叫價5000多萬元,讓人震驚!但其實在廈門這個大土豪眼裡,5000萬也只是頂級豪宅的起步價。廈門的別墅豪宅,棟棟過億。(圖片來自網絡)  據了解,薄熙來位於法國坎城富人區的頂級豪宅,包括400平米居住面積、4000平米地中海風格美麗花園、5個臥室加一個獨立套房、室外與室內遊泳池。5000萬的豪宅可算是天價了,但面對廈門棟棟過億別墅時,就真的沒有可比性了。  2013年7月,廈門一別墅就因賣出10萬元/㎡的天價,讓一眾網友驚呼「驚死狼」。
  • 城中豪宅首開在即 三大富人區展開終極競賽
    對於買房人來說是好消息,但對於後面入市的其它豪宅項目而言,城中的低密豪宅銷許價格低於預期,輪到自家項目時是否也會遭遇同樣的情況,這是否會成為一種趨勢蔓延開來?值得關注。 01 均價5.2萬/㎡!
  • 風土誌|揭秘法國奢華富人區:走近巴黎西郊神秘豪宅
    這一奢華宅邸距離「路易十四城堡」不足10公裡,其所處位置是法國最名副其實的富人區。   據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所(Insee)統計,強尼·哈立戴住宅所處的法國馬恩-拉-科凱特市(Marnes-la-Coquette)是法國最富有的市鎮,2008年,市鎮內居住的1700名居民每一納稅戶平均年收入為10.42萬歐元,超過法國居民平均年收入的四倍。
  • 我在B站看豪宅
    這幾個星期,院辦養成了一個睡覺前看豪宅視頻的習慣——當一個月前的某天晚上我發現這麼看睡著了之後,第二天醒來整個人的精神特別好之後,我就再也離不開豪宅視頻。以前我以為豪宅就是一個躺在三米寬的大床上醒來,然後用傭人剛從奶牛那兒擠的鮮牛奶漱口。
  • 印度最有名的富人區;全球各地精英人士居住,美女如雲!
    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都在不斷的提高,像在中國內,就有知名是四大超一線城市,在這些城市裡往往有著各大富人區,那麼你知道印度的富人區是什麼樣的嗎?接下來就帶你去了解一下印度的富人區。說起印度,你會想到什麼?貧窮還是落?
  • 盤點香港十大富人頂級豪宅
    盤點香港十大富人頂級豪宅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華人首富李嘉誠日前再度出售位於香港的豪宅,是近一周以來他第2度出售豪宅區域項目。
  • 盤點全球十大富豪城市和十大富人區
    哪裡成為新晉的「富人區」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地圖來看一下,這些超級富豪都喜歡住在哪個城市。數據顯示,紐約的億萬富翁最多達到116位,緊隨其後的是舊金山達到71位,莫斯科有68位,香港有64位,洛杉磯有51位,倫敦有50位,北京有46位,孟買有33位,邁阿密有31位,伊斯坦堡有30位。
  • 俗語:「富人不去『兩地』漂,窮漢莫與『二人』交」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富人不去『三地』漂,窮漢莫與『二人』交」。雖然我對這句俗語仔細端詳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做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富人不去「兩地」漂所謂的「富人」,也就是指的有錢人。人類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生物。當人在沒錢的時候,他會拼命去想辦法賺錢;而當賺足了錢之後,他會拿錢去做讓自己身心愉悅的消費。
  • 蕪湖一個小區:20年前被稱為「富人區」,如今住戶卻多是租客
    在20年前當時的豪宅就大部分是一些剛剛興起的高層小區,電梯樓還是個稀罕之物,在安徽蕪湖市當時首屈一指的小區就是鐵佛花園,這個小區算是這個地級市第一個真正的高層小區了,許多「暴發戶」都把房子買到這裡,一時間這個小區成為了一張富人的名片,名副其實的富人區。
  • 揭秘香港十大富人的頂級豪宅
    華人首富李嘉誠日前再度出售位於香港的豪宅,是近期以來他第2度出售豪宅區域項目。市場人士認為,房地產商可能預估房價即將到頂,所以加快拋售。
  • 細看香港十大富人的巨額頂級豪宅(圖)
    細看香港十大富人的巨額頂級豪宅           許晉亨的豪宅許家的豪宅被評為香港的第一豪宅,估值7億。
  • 揭秘香港頂級豪宅:香港「富三代住不起」,重慶首富豪擲60億
    作者丨市界 徐明輝前不久,霍英東之孫霍啟文稱「自己在香港買不起房」上了熱搜,後腳就有內地富豪去香港買了房了。張松橋身份眾多,名下有4家上市公司:中渝置地(01224.HK)、渝太地產(00075.HK)、港通控股(00032.HK)、渝港國際(00613.HK)。2007年,張松橋憑藉125億元財富值,登頂「重慶首富」寶座。因為與李超人操盤風格類似,張松橋素有「重慶李嘉誠」之稱。就連對豪宅的要求,兩人也表現的頗為相似。
  • 2020《亞洲十大超級豪宅》鑑賞!
    近日,2020年亞洲十大豪宅榜單發布 其中中國就佔據了五席,佔比高達50% 亞洲頂尖豪宅一半在中國! 這些豪宅究竟有多壕多美 快來一睹為快!
  • 昆明一個小區:20年前被稱「富人區」,如今江河日下,魚龍混雜
    然而讓現在這批中年人最為受傷的還是房價的變化,所有人都在後悔之前便宜的時候沒有下手多買幾套,甚至嫉妒那些靠「炒房」賺到錢的人,這也是人之常情,當然有些人在20年前就已經住到了富人區之中,昆明的金康園小區就是當時的佼佼者。
  • 墨西哥治安環境差富人紛紛移民美國
    但近來,這一趨勢逐漸被富人取代。由於墨西哥治安環境差、政治腐敗,不少富人不得不選擇投資移民美國。住在達拉斯的墨西哥富豪甚至給自己冠以「草莓移民」的稱呼。「草莓」一詞在墨西哥常被用來形容上流社會。 美國《時代周刊》1月14日刊文表示,這些墨西哥富人移民後掙得的錢一般不會流入國內,而是流向美國。
  • 內地生不來,港漂宿舍迎退訂潮?香港房東們怕了……
    5-9月向來是香港住宅租務市場旺季,準備開學的內地生,大多已選定要租的房,與同屬「港漂」的同學合租,其中不少都得先手付一年的租金!(別問我為什麼,香港的包租婆們就有這麼豪橫~~) 但受疫情影響,20Fall的學生都還留在內地過不來
  • 香港豪宅到底有多豪?「137萬一平米夠不夠?」
    可本篇想避開以上兩點不談,而是回歸到香港豪宅本身,從它的前世今生去尋找答案,也許一些超越經濟層面以及數據背後的因素更加耐人尋味,同時也給各位看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去看待香港樓市。更開始在中區大興土木。
  • 郭可盈罕曬豪宅夜景,位置意外曝光可俯瞰維港,被扒價格最低上億
    11月17日港媒罕見報導了郭可盈,還曝光了她的豪宅。豪宅夜景照片一開始是郭可盈自己曬在社交平臺上的,雖然郭可盈已經50歲了,但身材依舊保持不輸年輕那會,尤其是一雙大長腿,非常亮眼。郭可盈坐在的是一個窗臺上,身旁是一整面落地窗,透過窗戶可以俯瞰維多利亞港,所有美景盡收眼底,夜景繁華迷人,地理位置絕佳。
  • 黑人抗議者路過美國富人區,白人夫婦持槍相對,兩人都是資深律師
    自然示威者們要想著富人區進行遊行,試圖能夠喚起白人上層群體的重視,實現美國社會真正意義上的將黑人的命看做「人命」。就當示威群眾進入該富人街區後,一對白人夫婦卻持槍走出院門。其中的白人女性情緒非常激動。用一直已經上膛的手槍直接指向黑人示威者,對著示威者們大聲叫嚷,以命令的語氣驅趕示威者。他的丈夫則在一旁端著一把AR15自動步槍。時刻保持警戒姿態。
  • 揭秘富人的末日基地,身價超過700萬的人才能入住
    豪華避難所 Luxury shelter 如果說一定要找個比富人頂級豪宅更「壕」的場所,那一定是富人的末日基地。 不知道是不是窮到只剩錢了,才會有富人花上億建了一個地下14層的豪華避難所,還有人花至少700萬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