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維持身體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張北平主任醫師及消化道早癌中西醫結合防治團隊將通過本專欄將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養生保健及中西醫防治知識,為您的消化健康保駕護航!歡迎持續關注。
案例
人逢喜事精神爽,可小林卻挺愁的!原來小林跟女友約好重陽節要去見家長,可是他有一緊張就要肚子痛拉肚子的壞毛病,所以生怕自己那天出什麼么蛾子,給未來嶽父嶽母留下個身體不好的壞印象。
其實小林高三那年就出現肚子痛拉肚子的情況了,特別是考試前幾天,經常突然肚子痛,需要立即去洗手間,排出來的大便是爛的,但是排完便後整個人又舒服了。大學期間每每上臺演講時也出現過。前段時間求職,臨近筆試或面試時,這種情況出現得更頻繁,肚子也痛得更厲害。
那時候小林每天忙於複習、筆試和面試,無暇顧及其他,而且除了肚子痛、拉肚子,小林其他時候也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吃得好睡得香,一直維持著自己的理想體重。所以一直拖著不去醫院看醫生。
但是眼看就要見女朋友家長了,如果到時候一碰面一緊張又跑洗手間的話,那就太尷尬了。為了能好好表現,小林終於下定決心去醫院了,他掛了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門診的號。
經過詳細的問診及體查,醫生初步考慮小林這是得了腸易激症候群,還需做檢查排除其他疾病。結果小林的腸鏡檢查、糞便常規、血常規、生化這些都沒有什麼問題。
醫生跟小林說:「這更加確定了腸易激症候群的診斷,不用擔心,這是腸道功能出現了問題,可以用中醫藥調理,同時也需要你自己調整情緒,放鬆心情。」
小林在門診規律服用了一個月的中藥後,肚子痛和拉肚子的次數明顯減少了。讓他更高興的是前天見女朋友家長時,雖然挺緊張的,但是肚子竟然沒有什麼不舒服的!
北平說
什麼是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的功能性腸道疾病,經檢查排除引起類似症狀的器質性疾病方可診斷。腸易激症候群在亞洲國家發病率為5%-10%,廣州地區約為5%,多見於中青年,男女比例約為1:2。根據排便習慣,腸易激症候群一般分為三個亞型:腹瀉型(IBS-D),便秘型(IBS-C)和混合型(IBS-M),其中,我國以腹瀉型腸易激症候群多見。
腸易激症候群具有病程長,反覆發作,體徵輕,難檢查等特點,雖然全身健康狀況並不受影響,但這種隨時隨地鬧肚子的「小毛病」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生活不便和心理負擔,而精神飲食等因素常引起症狀反覆或加重。
如果近3個月內,每周至少一天出現腹痛或腹痛不適,且發作時伴隨排便頻率及大便性狀的改變,排便後症狀改善,則應懷疑腸易激症候群,積極去消化科檢查。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怎麼辦?
腸易激症候群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目前普遍認為與胃腸動力異常、胃腸感覺異常、腸腦調控異常、炎症、遺傳、神經心理等多種因素相關。
目前腸易激症候群以對症治療為主,此外應積極尋找病去除誘發因素,以實現消除顧慮、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為治療目的。
總體上,腸易激症候群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應根據症狀而定,如緩解腹痛的胃腸解痙藥、止瀉藥、瀉藥、抗抑鬱藥、纖維素、益生菌等。此外,非藥物治療也能一定程度緩解症狀,主要包括改變飲食習慣、適量運動、心理療法、認知療法、催眠療法等。
腸易激症候群強調個體化治療,應與醫生充分溝通後共同制定治療方案,諱疾忌醫或者胡亂吃藥都是不可取的。
中醫治療腸易激症候群有哪些優勢?
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及分型,腸易激症候群可屬於中醫的「洩瀉」「便秘」「腹痛」範疇。中醫認為,腸易激症候群的發病基礎是先天稟賦不足和後天失養,而情志失調、飲食不節、感受外邪則是主要的發病誘因。從疾病發展上,中醫認為腸易激症候群一般經歷肝氣鬱結,脾失健運,脾腎陽虛三大階段。
腸易激症候群的治療上,中醫藥從證候出發,強調整體觀,在改善臨床症狀、減少不良反應、控制復發率等方面均可發揮獨特的優勢。除藥物治療外,針灸、艾灸、耳穴、按摩、貼敷、藥浴等中醫傳統療法具有神奇的雙向調節作用,亦可有效改善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症狀。
【專家簡介】
張北平,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脾胃病大科行政副主任,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吉良晨教授學術繼承人,日本北裡大學病院研修醫,第六批國家千百十人才高校培養對象,廣東省首批傑出青年醫學人才,廣東省第二批優秀中醫人才,入選第8批第9批嶺南名醫錄,2017首批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學專業委員會大腸早癌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道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保健協會脾胃健康分會主任委員;
擅長:胃腸、食管早期腫瘤及癌前病變、膽胰疾病的內鏡下診斷與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消化道梗阻的內鏡下治療;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及克羅恩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
出診時間 | 出診地點 |
周一下午 | 大德路總院西區三樓內門 |
周二上午 | 大德路總院西區五樓特需門診 |
廣東省中醫院消化道早癌中西醫結合
防治團隊介紹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中醫重點專科,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國家結直腸息肉管理項目分中心、國家膠囊內鏡研究中心臨床培訓基地、國家幽門螺桿菌分子診斷中心廣州分中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大腸早癌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道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廣東省胃早癌防治聯盟副主委單位、嶺南中醫消化內鏡醫療聯盟主委單位。
在學術帶頭人餘紹源、羅雲堅及黃穗平三位教授指導下,在學科帶頭人、脾胃病暨消化內鏡中心大科行政副主任張北平引領下,總院脾胃病科科室主任劉添文繼往開來,攜團隊銳意進取,始終堅持一手中醫,一手內鏡,醫鏡融合,致力於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防治消化道早癌以及炎癌轉化疾病如炎症性腸病,膽胰疾病等,尤擅長消化內鏡下3E技術(ESD、ERCP、EUS)等各種手術治療及術後中醫藥促進康復,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深受患者歡迎。
團隊成員出診時間
醫師 | 出診時間 | 地點 |
張北平主任醫師 | 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 大德路總院 |
劉添文副主任醫師 | 周四上午 | |
李葉副主任醫師 | 周三上午 | |
歐陽博文副主任醫師 | 周一、二、三下午,周六上午 | |
吳文斌主治醫師 | 周二上午 | |
奚旭傑主治醫師 | 周五上午 | |
趙喜穎主治醫師 | 周四下午 | |
蘇藝勝主治醫師 | 周五下午 |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脾胃病科 陳純輝 王阿玲
編輯:李馨妮 責編:宋莉萍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