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是很多孩子經常出現的身體毛病。一旦腹痛不止,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吃了不衛生的東西?是不是得了闌尾炎?
你可能還沒有留意,有種大家陌生的腸繫膜淋巴結炎,也極易引發肚子痛。最近,揚州一名5歲男孩就「中了招」動不動就喊肚子疼,還蜷著身體說難受……
案例
隔三岔五肚子疼
5歲男孩患上腸繫膜淋巴結炎
隨著氣溫慢慢回升,不少疾病又開始「纏上」嬰幼兒寶寶。5歲男孩奇奇(化名)身體一直壯壯的,可最近這段時間,卻讓父母操碎了心。「寶寶動不動就喊肚子疼,還蜷著身體,說難受。」奇奇媽劉女士(化名)說,可她把奇奇抱起來放床上不到半小時,小傢伙又神氣抖擻起來。
「有幾次都是在上學前,寶寶喊肚子疼,我只能給他請假。可是假請好,隔一會兒,他又恢復原來的調皮勁。所以,我們也沒送他去醫院。」幾次三番後,劉女士對兒子的肚子疼又好氣又好笑。
直到清明小長假放完,正式上班第一天。奇奇一起床,就說肚子疼。劉女士以為他是故伎重演,不以為難,一個勁地督促他抓緊時間刷牙、洗臉、吃早飯,可奇奇蹲在地上,就是不動。劉女士上前拉,發現奇奇額頭上的頭髮全溼透了,小臉也扭成了一團,大眼睛裡全是淚水。劉女士嚇了一跳,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應該是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揚州市友好醫院中醫科主任張錫元查看過奇奇的疼痛部位,又進行望聞問切後,初步判斷了病情。「發作時,孩子的肚臍眼周圍,大多靠近腹部中線或偏高,會出現陣陣絞痛,非常難受,痛感一點不亞於大人的闌尾炎發作。」
什麼是腸繫膜淋巴結炎?
腸繫膜淋巴結炎是小兒腹痛的常見原因。多屬病毒感染,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並發,或繼發於腸道炎症之後。典型症狀為發熱、腹痛,嘔吐,有時伴有腹瀉或便秘。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但以肚臍周圍為主。腹痛性質不固定,可表現為隱痛或痙攣性疼痛,在兩次疼痛間隙患兒感覺較好。
目前認為,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伴有的腹痛多是由於並發的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所致。有研究發現,腸繫膜淋巴結炎是小兒再發性腹痛最常見的原因。
提醒
好發於冬春季節
因病情反覆常被家長忽略
張錫元說,小兒出現發熱、腹痛、嘔吐,是很常見的症狀,當小兒出現這些症狀時,人們通常是將其與感冒、腸胃炎、消化不良、闌尾炎等聯繫起來,很少與小兒的另一種特定疾病——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聯繫起來。
記者了解到,小兒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並不少見,尤其是在冬春季節好發,男孩略多於女孩,且多為7歲以下兒童。
因為這種病的症狀,時好時壞,時緩時急,所以常被家長忽略,或當成胃腸道疾病,自行服藥。
其實,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還是有顯著症狀的。張錫元告訴記者,這種兒童常見病大多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並發病,少數繼發於腸道炎症之後;二是以發熱、腹痛、嘔吐為三主症,有時可伴腹瀉或便秘,通常患兒的體溫波動在37.5℃~38.5℃,較少超過39℃,腹痛表現具有一定的特徵性,以右下腹陣發性痛常見,腹痛性質不固定,表現為隱痛或絞痛。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小,表達不清,或者找理由不上幼兒園,一定要根據相關的症狀,注意觀察。」
治療
要及時對症就醫
讓孩子遠離「肚子疼」
張錫元告訴記者,這種病以前都歸於腸炎,幾代人都或許有過這些「痛苦」的體驗,大多數人扛扛就過去了。近些年,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腸繫膜淋巴結炎作為兒童常見病才被細化為單獨的病種。
由此,治療小兒腸繫膜淋巴結炎,症狀嚴重時,西醫用禁食、靜脈輸液及抗生素治療。中醫更傾向於「化痰」。「可用一些中藥來調理身體,以燥溼化痰,理氣和中,健旺脾氣,身子氣正了,孩子就不會無端的總是肚子疼。」張錫元說。
他提醒,孩子產生腹痛的原因有很多種,而根據各種情況的治療手段也並不相同,家長們應該學會觀察孩子腹痛的病情,否則很有可能延誤治療的最佳時間。
延伸閱讀
兒童這9種常見腹痛要留心!
一、蛔蟲
蛔蟲是人體內常見的寄生線蟲,寄生在腸道內,可在人體內遊走,容易引發蛔蟲病。孩子可能出現食欲不振、嘔吐,甚至間歇性腹痛難忍,以肚臍周圍疼痛最為厲害。有的孩子情況輕微,只是身體疲憊、胃口不佳,恢復很快。有的孩子疼得在地上打滾,伴有嘔吐,應及時就醫。兒童的蛔蟲感染率高,家長應該引起注意。
小貼士:家長應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定期給孩子驅蟲,學齡前兒童每年大概兩次即可。
二、 腸痙攣
這是孩子腹痛最常見的原因。患兒表現為間歇性腹痛,反覆發作,每次持續時間少則兩三分鐘,多則幾十分鐘。另外疼痛情況也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疼得臉色發白、在地上打滾。氣候變化大、飲食不當和腸寄生蟲都可能導致病發,孩子由受涼引起比較多見。
小貼士:家長注意孩子的保暖工作,嚴防孩子吃生冷食物。
三、闌尾炎
疼痛從上腹部轉到右下腹部,腹部按壓時疼且肚子脹,常伴有嘔吐高燒症狀。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伴有發燒、腹瀉,如果孩子哭鬧得厲害,而且下腹部疼得厲害就很可能是闌尾炎。
小貼士:闌尾炎病情變化大且病症不典型,家長應該仔細觀察,及時送孩子就醫。
四、嵌頓疝
外力使腹內壓突然升高,將疝出的腸管跑出腹腔造成反覆腹痛,伴有嘔吐、哭鬧不安和發燒等症狀,腹股溝內側可發現一塊腫脹物。如果情況加重會發展成絞窄疝,急性嵌頓疝需要進行外科手術。
小貼士:如果出現上述狀況應及時就醫。
五、腸脹氣
寶寶容易因為喝奶時吸入大量氣體或消化不良引起腹部脹痛。患兒可能出現腹脹、吐奶等情況。
小貼士:孩子如果經常腹脹應避免食用土豆、香蕉等食物。
六、腸疊層
一般在孩子1歲前容易發病,腹痛常伴有腹瀉、哭鬧等情況,規律性發作,便便像蛋花樣。
小貼士:如果不是母乳餵養的的寶寶,家長可以適當減少餵奶量和次數。
七、腸繫膜淋巴結炎
7歲以下兒童容易生此病。患兒起病慢,先是上呼吸道感染,然後腹痛伴有發燒、嘔吐,腹痛位置不明顯。
小貼士:該病與急性闌尾炎病症相似,家長應注意觀察。
八、細菌性痢疾
該病容易在每年8月份左右爆發。患兒主要出現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大便帶血,情況嚴重的甚至出現昏迷、呼吸衰竭。該病有特效藥品,治癒率高。
小貼士:該病易傳染,家長應注意保護孩子。
九、急性胃腸炎
該病多由於飲食不當引起腹瀉、腹痛,有時伴有嘔吐、發熱,大便帶少量粘液,嚴重甚至昏迷。一般易在夏秋季發病。
小貼士:家長應對注意孩子的飲食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