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並不是終點,科學家對這句話的解讀,真實的令人害怕

2021-01-08 春觀環宇

「活著的盡頭是死亡。」這句話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理解,大致上分為三派:有人認為當人體停止了生理活動,就是死亡,這是偏物質的。有人認為當意識被抹去,記憶丟失,人格不存在,那就是死亡,這是偏重意識的。當然還有第三派,認為前兩派的觀點都是錯的,這句話本身就是錯的,第三派認為,死亡並不是終點。

在常識中,我們都認為,人死了,一切也就隨之而去,歸於無。而這種對死亡的無限思考,通常會把人引向另一個反常理的方向,死亡,並不是歸於無,而是去一個我們無法認知的世界。畢竟,人類早就提出過暗物質的存在,但直到近些年,人類才通過引力證明其存在,而仍舊無法觀測。

死亡並不是終點,科學家對這句話的解讀,真實的令人害怕。我們的世界大部分為暗物質組成,一種我們無法觀測到的物質,那又有什麼證據能證明,世界不是一個多維度的世界呢?數不清的靈魂就像水波一樣在我們身邊蕩漾,只是身處此岸的人永遠看不到彼岸的風景。

如果站在生與死的交界處呢?人類想認知死亡後的世界實在太難太難了,關鍵在於觀測條件很難達到,也很難傳遞信息。於是,2017年,紐約大學的醫學教授做了這樣一個調查,他通過調查心臟驟停患者在搶救過程中的感受而希望讓人們更深刻地了解死亡世界。

統計結果十分驚人,有相當數量的患者表示,在瀕死之際,他們看到了一道光,同樣的說法並不是個例,他們有些人還能看到自己在手術臺上的場景,在完全失去意識的情況下,部分患者醒來後竟然能說出醫生手術過程中的對話。

死亡的世界就像一扇未知的大門,通過這道門的人都沒有回來,因此在門前的我們無法得知對面是什麼情況,而人類對未知的渴望又不停推動我們往門裡看,或許,這就是人們總喜歡「作死」的原因吧。各位對此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留言。

相關焦點

  • 若死亡不是人的終點,往生的人會去哪裡?科學家:或許五維空間?
    科學家:五維空間吧?死亡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考驗,每個人都不想要走到最終這一步,但是對於所有人來說,卻又都是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那如果人類某一天發現到死亡並不是人類的終點,可能只是一個起點,又或者是回到原來的地方的時候,也許人類就不會如此的畏懼死亡了這也並不只是誇誇其談,愛因斯坦曾經就提出過能量守恆定律。大自然界內的所有的東西都應該符合這一定律,然而人類的到來,人類的離開似乎都不符合。除非說人類離開之後,真的會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存在的話。
  • 人在死去的一瞬間知道自己死亡了嗎?死者是否害怕?
    作者:文/虞子期自從地球出現生命以來,任何生命可以說都沒有擺脫掉「死亡」這個過程,生命的「終點」就是死亡,雖然在未來人類可能會採用技術發展,避免死亡這個過程,但是這個實現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就算是最終發展出「人機模式」,可能也未必能夠不死,只可能是純機器人還可能維持,最多將給人類的意識或者說思想轉移到冷冰冰的機器人身上,才可能延續
  • 死亡本身並不存在?科學家:因為死亡其實是人類自己定義出來的
    在古代,人的生命終點大約在40歲到50歲之間,這是因為古代的醫療技術水平有限,古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也遠遠比不上如今的人。在現代,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之後,人均壽命已經超過了70歲,可是也因為地球上能夠造成人意外死亡的事件越來越多了之後,比如說交通故障,讓如今的人更加的惜命,也更加擔心自己會不會沒有明天。
  • 人瀕臨死亡時都在想些什麼?有過瀕死體驗的人回憶起可怕經歷!
    文/行走天涯人瀕臨死亡時都在想些什麼?有過瀕死體驗的人回憶起可怕經歷!死亡是每個人必須將邁入的門檻。但是在有生之年人人都希望這一天可以來的更晚一點,雖然有一些人有可能因為承受不了生活命運的打擊,最終選擇提早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有更多的人對這個世界留戀不舍,也因為如此,人人都很畏懼死亡,甚至連談論都非常的忌諱。只是人類又終將面對死亡,那如何才能夠消除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呢?
  • 科學家:或許他們生活在另一個世界!
    科學家:或許他們生活在另一個世界!死亡對於很多人來說應該都是閉口不談的話題,因為太不吉利了,正所謂禍從口出,特別是死亡一旦應驗的話,那麼則可能就是生與死的距離,二人之間是永遠都不會再相見了。也因為如此,人們非常的忌憚死亡,也非常的畏懼死亡。
  • 電影:《神鬼傳奇》,死亡不是生命終點的新魔怪誕生
    雖然劇組宣傳時,一直強調不是木乃伊版的《不可能的任務》,但湯姆克魯斯飾演的尼克摩頓根本像伊森韓特一樣神勇,又是萬人迷的角色,開場不少動作戲及在墜機的零重力特技,即是全劇最大的動作亮點;另也有《明日邊界》,倒不是像《明日邊界》的主人翁不斷生死輪迴又復活,而是電影中有太多橋段、提醒句。
  • 人在死去的一瞬間知道自己死亡,死者是否害怕?
    死亡對於萬物生靈來說是最終的宿命,人類對於死亡一方面充滿了恐懼,另一方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也想深究死亡後的真相。對此,各地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相關研究,基本確定人死亡的瞬間能對四周進行感知,但這些死者能主觀感受到恐懼嗎?
  • 你害怕死亡嗎?人在死前一瞬間,會知道自己即將死亡了嗎?
    很多人都說,人出生就是為了死亡,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人生的盡頭就是死亡,畢竟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最後都會死去。那麼,既然人知道自己最後會死掉,那我們在死亡前的一瞬間,大腦知不知道自己要死了呢?死亡,意味著什麼?
  • 人在死去的一瞬間知道自己死亡,死者是否知道害怕?
    人在死去的一瞬間知道自己死亡,死者是否害怕?很多時候,人對死亡的恐懼不是死亡的這個結果,而是未知自己在死亡之前要經歷什麼,如果被告知死亡的過程相當平穩祥和,我想沒有人會再懼怕死亡了,而正是因為不知道這一過程要經歷什麼,所以才特別的害怕。
  • 人在死亡的那一瞬間,是否知道自己死亡?會不會害怕?
    在這個世界上,死亡是一件對於是有生物來說,都非常公平的事情,沒有生物能夠真正的逃脫死亡這一最終的結局,當然,永生同時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本質追求,但是很明顯,在物質層面上面完全無法實現,於是便通過生殖繁衍,來達到種族的永生,但是就個體而言,誰也無法擺脫生命的終點。
  • 科學家模擬出陰陽眼,發現靈魂的蹤跡,或許死亡不再是生命終點
    他們在患者死亡的瞬間發現體重瞬間消失了四分之三,大約21克。科學家模擬出陰陽眼,發現靈魂的蹤跡,或許死亡不再是生命終點現在,這個實驗並不嚴密,很多學術都持反對意見,認為靈魂21克的實驗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但似乎對科學的探索和研究沒有影響。
  • 死亡的一瞬間依然存在意識,那死者會害怕嗎?
    但是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人在死亡的一瞬間依然存在意識,但是死者會不會害怕呢? 不過這是死者故去很長時間之後才會發生的事件,那死者在死亡的一瞬間真的會有意識存在嗎?
  • 科學家用老鼠做實驗, 老鼠的反應令人害怕
    而有些老鼠,則就會被科學家用來做實驗,通過它們的反應來對實驗結果進行一個報告。這不,為了知道死神辣椒到底有多可怕,科學家就用老鼠做實驗,而老鼠的反應令人害怕。為什麼這個辣椒名為死神辣椒呢?因為這個辣椒比其他的辣椒要辣上許多,一般人都不會輕易去嘗試,而科學家卻想到了用老鼠來做實驗,看看死亡辣椒到底有多可怕。
  • 科學家成功復活死亡的大腦,死亡或不是終點,那死去的人能復活嗎
    不少人藉機感嘆道:人就是這樣,這輩子再怎麼風光,依舊難逃死神的鐮刀。人生老病死是世間的規則,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一定會死亡,所有人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只是過程不一樣罷了。人類一直都想要追求永生,其中秦始皇便一心想要永生,可是他沒能做到。實際上,即使是現在社會,有發達的醫療科技,我們也無法做到永生,甚至是長命百歲也很難做到。死亡是什麼?
  • 死亡——細胞命運之終點
    《科學通報》發表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高山研究員為通信作者的「細胞命運之終點——細胞死亡」一文,系統闡述了細胞死亡及其死亡的形式,以及這些死亡形式對癌症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意義,並進一步指出我們應該正確利用細胞死亡形式開啟生命與精準醫學新篇章。
  • 科學家的解釋令人害怕
    常常聲稱自己世界第一的美國,在這場無聲的「戰爭」中丟盡了臉。美國地區全面飄紅,總確診人數超過1800萬,死亡人數超過33萬,其引以為傲的醫療水平完全派不上用場。印度的醫療水平,是眾所周知的差,但是通過死亡率的簡單計算,卻能發現,印度的死亡率比很多發達國家都要低,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人死後會令人害怕?難道這世上真的有靈魂嗎?
    在農村裡,有守靈的習俗,就是人死後屍體需要在家裡停放3-5天,在這期間,如果有人不小心看了一眼,突然發現死者的眼睛張開了,或者嘴巴張開了,就會莫名感覺害怕,因為這與他/她死時的表情不一樣,對於心理素質較差或者膽小的來說,可能會被嚇到。第二種情況就是詐屍。有人說詐屍的出現,是因為這個人還沒有完全死亡。對於這一點,可能會有一些分歧。
  • 科學家:用科學的角度給你解開死亡謎題
    科學家:用科學的角度給你解開死亡謎題人究竟有沒有來世呢?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當下的我們,也困擾著歷史上的每一個人,尤其是佛學中曾經就揭露過人的生來和死去的謎題,比如人類是有輪迴的,人類所經歷的這一世不是唯一的一世?
  • 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
    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我敢保證大家絕對不是第一次聽到了,神學和科學有什麼聯繫嗎?這句話是如何誕生的呢?有人說這是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的,但是又有人表示這個鍋愛因斯坦不背,這句話變成這樣很有可能是因為翻譯問題,他們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科學的盡頭是神的領域。
  • 虞巍教授、何志嵩教授解讀恩扎盧胺真實世界研究PREMISE
    醫脈通特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虞巍教授和何志嵩教授,對這篇研究結果進行詳細解讀。 主要終點為至治療失敗時間(TTF),即從開始恩扎盧胺治療至任意原因中斷治療的時間,包括疾病進展、治療不耐受、患者個人意願或死亡。次要終點包括:至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進展時間,PSA進展定義為≥25%PSA上升或距最低點上升≥2 ng/mL;PSA緩解率;至疾病進展時間,疾病進展定義為影像學進展、PSA進展或臨床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