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是戶外裝備裡面除了鞋子之外最重要的類別,而衡量一款戶外功能性背包是否舒適好用,首看其背負系統。
雖然現在裝備輕量化概念盛行,但負重背包在很多時候依然有用,比如周末腐敗出行,自駕並不能直接到達目的地,下車後還需要背負各種腐敗物資走一段山路;再比如無補給艱苦環境的多日長線徒步等。所以負重型背包依然有它的存在空間。
但不管是重型還是輕量的徒步背包,擁有一套優秀背負系統無疑會讓人感到輕鬆和自在,要是用上一個背負系統差的背包無疑是對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
背負省力的基本原理
好的背負,要能將負重更好轉移到身體後腰臀,讓重心靠近身體中心線。
我們想像下,如果從一根柱子的頂部垂直向下施加壓力,要讓這根柱子崩潰或者倒塌需要極大的力量。但如果在柱子側面固定一塊沉重的物件,那這根柱子就很難保持穩定狀態,而且這塊重物的重心離柱子越遠,柱子越容易傾倒。
站立的人體就好比是這根柱子。人的負重相當於柱子上附著的重物,重物離人體中心線越遠,人就越感到重心不穩。相反,重物離人體中心線越近就能越穩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看到非洲人或印度人頭頂重物卻能夠輕鬆自如地活動的原因(承重不超過頸椎的承受能力)。因為重量是垂直施加於人體中心,只要頸部、腰部、膝蓋、大小腿足夠結實,就能承受很大的負重。
下圖中這位婦女要是用背或抱的方式,恐怕就會舉步維艱了。
身體中心線是當人直立時脊柱與地面的連線,負重越靠近這條線越絕省力。背負系統的設計原理,就是儘量讓背包負重傳遞到腰臀部,讓重心更靠近身體中心線並固定。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解釋很多問題,比如為什麼背包要緊貼背部;背著沉重背包的人身體前傾會覺得更舒服;為什麼背包主要是腰臀部受力,要求固定在髖骨上;為什麼打包規則要求重物貼近背部.......
背負如何設計?
人體背部並不是平板一塊,而是帶有一定弧度,很多人的腰臀部位弧度還很明顯。如果背包能夠穩定固定在腰臀部,重量傳遞到這個部位,背負者就相對更輕鬆。專業的負重背包用了四大途徑來實現這個目的:
1、背包後腰臀部與人體曲線契合
通常負重型背包的後腰臀部位在設計上會微微向外鼓凸,而非平板一塊:
(圖:Gregory Baltoro系列)
(圖:Arc'teryx Bora系列)
部分背負能力超強的背包更會在這個地方添加厚厚的臀墊,如花崗巖軍版背架、KIFARU的背架。
(圖:KIFARU犀牛背架)
這些鼓凸的腰臀墊,剛好和腰臀部的凹線相契合,因此背包能被穩妥地「安放」在腰臀部。
為了讓背包「安放」得更加穩定,不少背包的腰墊還會加上防滑膠條,以增加與衣物的摩擦力以避免背包下滑。老款的格裡高利負重背包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腰墊表面甚至披上了厚厚的橡膠來實現這個目的。
大型負重背包的包底往往比較大,在滿載的情況下包體會向後向下沉,讓背負者感覺重心靠後。因此一些專業的負重背包在包底還會有束緊帶設計,拉緊束緊帶,會讓包底重心會更加貼近腰臀部。甚至有些背包的包底乾脆就設計成向前傾斜,這樣也可以讓重心貼近腰臀部。
(包底的束緊帶,拉緊後,包底能夠緊緊貼近後腰臀。)
為什麼打包時候重物要貼背放在背包中上部
人體以腰部為軸心,腰部往上可以前傾也可以後仰,腰部以下則相對固定。背包重物在中上方貼背,可以通過身體前傾調節使得重心前移,使其更靠近身體中心線因此更省力。如果重物集中在包底,而腰部無法前送,重心始終與身體中線有較遠距離,因此背負者會感到重心向後下墜。同時大負重也會壓迫腰部讓人感到不適。
2、腰帶加厚加寬+合理的弧度,能更好地固定背包,分散負重
負重背包的腰帶設計目的是要固定住包體,使其牢牢附著在人體的腰臀部,避免發生位移和下滑。腰部最堅硬的部位是髖骨,我們用手摸摸兩腰,會很明顯地摸到兩塊堅硬而突出的骨頭,這就是髖骨。它對固定住包體,承受負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以背負強悍著稱的背包腰帶都會做得非常寬厚,當達到一定寬度之後,腰帶才能夠將髖骨很好地進行包裹,增大與腰間的摩擦力,從而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沒有哪款以大負重著稱的背包會採用細細的腰帶,因為根本固定不了包體。
專業的腰帶設計,在縱向解剖面上是有些微向內凹的弧度,這個內凹可以起到對髖骨的包覆和卡位的作用,這樣包體才不至於下滑或者位移。
在戶外過程中,我們會頻繁地進行走、跑、跳等活動,薄的腰帶就容易發生形變(具體可見肩帶介紹部分的圖示)。為了增強腰帶的強度,確保腰帶不發生變形,一些經典專業負重背包甚至會採用加強腰封。
個別重載背負如KIFARU犀牛,它家的腰帶雖然略薄但寬到誇張,收緊後對腰部的包覆性很好。收緊後的腰帶,負重被分散到巨大的腰帶上,同時巨大的腰帶又能提供足夠的摩擦力避免包體下墜。
(圖:背包腰帶比我的手還要寬)
腰帶因為也要起到分散負重的作用,所以對材質也很講究,如果沒有合適的角度和弧度設計,沒有合適的長度,長時間背負會對腰部造成巨大的壓迫導致使用者感到疼痛。很多不專業的背包空有寬厚的腰帶,卻輸在這些細節上,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草哥提醒
如果一款負重背包的腰帶繫緊後不能很好地固定包體,那就不是優秀的背負!
3、硬朗的背部支撐
只具備貼合後腰臀的設計和寬厚腰帶,包體沒有強力的支撐行嗎?當然不行。
即便給一條麻袋裝上腰臀墊、寬厚的腰帶和肩帶,裝滿後背上身也會不舒服。因為整個麻袋由於沒有內部支撐,在活動過程中包體會發生各種形變,就會出現下圖中這種情況:
重心向下難受不說,還存在包內稜角分明的重物會硌背的問題。我的CAMELBAK的HWAG背包就是典型例子,當它的背部沒有硬朗背部支撐時,裝了重物上身後包體會出現形變背負不舒適,但是一旦當我裝上Lii Gear定製的背板後,背包由於有了支撐,形變不再發生,背負感覺就好了很多!
為了避免或者減小包體在大負重下發生的形變,專業負重背包的背部通常比較硬朗,內部支撐往往會採用鋁杆、鋁管甚至是鋁板。比如下圖中的THULE Guidepost背包,除了採用鋁板作為支撐,背部下方超過一半的面積還用上了背板。
更強悍的會採用一體式背板來做支撐,比如神秘農場、花崗巖背架的背負。
(圖:神秘農場背架)
(圖:花崗巖軍版背架)
有些超輕背包為了減輕重量,除了採用超薄的面料製作包體之外,還簡化了背負,採用窄細的腰帶,甚至取消掉整個背部的支撐,用睡墊來充當背板使用。就我個人而言不太認同這種簡化方式,背包背負的舒適性、可靠性是目的,減重是手段,如果犧牲了背負性能來實現減重,有點捨本逐末的意思。
草哥說網狀背負
很多人希望自己買的背包既要能夠有強悍的背負系統,又要有極佳的通風效果,這就好比要求一輛卡車皮實耐操和強勁的馬力,又要求它省油一樣是矛盾的。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強悍的背負系統是要將負重轉移到腰臀部,背包與腰臀部貼合往往很緊,如果貼合部位都是虛空的,如何能夠實現負重的轉移?更何況網背的架空通常只是用一兩根細細的鋁管撐出拱形的空間,其支撐強度有限,因此無法勝任大負重所帶來的的壓力。放眼市面上背負強悍的背包,都沒有採用拱形網背設計。
4、背包肩帶的合理設計
儘管肩帶不是主要的承重部件,我們偶爾也可能遇到無法使用腰帶而必須用肩帶承重的情況,比如腰帶扣破損無法發揮作用、腰間掛有工具等,此外負重過大也需要肩帶分擔一些負重,這些都會讓肩帶承受較大的力量。因此肩帶除了形狀設計是否符合人體工學之外,其寬度、填充物的回彈性等因素也是很考究的。
我們大家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在提口袋的時候,即便這口袋擁有寬而薄的提手,如果裝的東西比較重,提手也會因為重力而導致中間部位集中受力,其兩側甚至會向中間摺疊,結果寬寬的提手成了一根細細的帶子,我們就會感覺到勒手。同理,肩帶也是一樣的,如果是薄的肩帶,在受到較大重力的情況下發生形變,肩帶中間會受到更大的力量,這樣我們就會有勒肩的感覺。
而如果肩帶有足夠厚度並且填充物回彈性能優異,即使是承受了較大的重量,厚肩帶兩側也不會發生較大的形變,因此能夠保證足夠的受力面積,自然感覺就比較舒適。
有一些背包的肩帶,為了避免發生受力後的形變,還在肩帶主要受力部位添加軟片,比如神秘農場背包的NICE背負;或者添加額外輔助部件,比如攀山鼠Klattermusen背包的蝴蝶橋肩帶設計,用V型金屬管支撐肩帶避免形變。
還有在保證肩帶填充物彈性前提下直接加寬肩帶的,比如花崗巖軍版背架(GRANITE GEAR Chief Flatbed)比手掌還寬的肩帶,簡單粗暴,行之有效!
負重型的背包背負系統還有很多考究的地方,比如重心調節帶的位置和角度、腰帶與包體的銜接等,有些背包還別出心裁設計出平衡背負系統,比如紐西蘭的Aarn背包,其負重背包的特色就是在胸前添加兩個附包,讓整個包像一件衣服一樣套在身上,通過這樣來平衡重心。
不管是哪種設計,只要我們了解了背包的背負系統設計,在衡量和選擇負重背包的時候就可以對它的背負系統做出大致的判斷了。即便是相對輕量化的背包,如果要有更好的背負性能,也是圍繞這點來做文章,只不過在具體部位相對簡化而已,比如採用薄一點軟一點的背板、減薄腰帶、取消包底束緊帶等。
好了,趕緊拿出你的背包來對比看看,它的背負系統怎麼樣吧!
☆ END ☆
淘bao店鋪搜
"草哥戶外店「
你覺得背包還有哪些增強背負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