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上海吳淞口,一艘大型軍艦靜靜地停泊在江面上。
風,輕輕地吹;浪,輕輕地搖。
突然,軍艦發動起主機,變換航向,在迷霧中駛離吳淞口。
這一天是1949年2月25日,這艘名叫「重慶號」的巡洋艦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起義成功,經過25小時、520海裡的航行,勝利抵達解放區的第一大港——煙臺港。
「重慶號」巡洋艦
內戰漩渦 地下黨員醞釀起義
「重慶號」巡洋艦,由英國建造,曾在二戰中有著輝煌的戰績,於1948年5月贈送中國,成為國民黨海軍中噸位最大、裝備最精良的軍艦。
8月14日,重新修整一番後的「重慶號」巡洋艦由艦長鄧兆祥率領,從英國樸茨茅斯港啟程,經過近百天的遠航,駛入南京,停泊在下關江心。
隨同軍艦一起回國的還有士兵三百餘人,畢重遠是其中一員,已在國民黨海軍赴英潛艇訓練班學習2年。
中共南京地下黨員畢重遠
他的另一重身份則是——中共南京地下黨員。
「重慶號」停泊南京的日子裡,稍有時機,畢重遠就離艦上岸,找到地下黨負責人,報告艦艇的消息。組織上指示:見機行事,策動起義。
1948年10月初,剛來不久的「重慶號」巡洋艦,便被推進了內戰的漩渦。在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坐鎮督促下,支援國民黨東北地面部隊,對塔山、高橋一帶解放軍陣地發起猛烈炮擊,在撤退航行中甚至不斷炮擊城鎮、村莊。
目睹了國民黨軍隊的種種惡行,巡洋艦上士兵的思想發生了變化,許多人開了小差,留下來的積極性也比往日差了很多。
畢重遠尋思著,這是發動起義的好時機。
從哪裡著手呢?經過冷靜的思考分析,畢重遠發現想要少數人控制這麼大的巡洋艦,就必須奪取艦上的武器,實行武裝暴動,大約30人才能取得成功。
一天,畢重遠巧遇渴望進步的王頤楨,故意上前搭話:「聽說巡洋艦最近可能開往臺灣,你打算怎麼辦?」
「我準備找幾個人一起開小差,離開軍艦。」王頤楨用眼向四周瞧了瞧,壓低聲音說道。
一看到這種情形,畢重遠單刀直入:「要走也不能離開軍艦走,要把軍艦一起開走,不然太便宜國民黨和蔣介石了。」
1948年「重慶號」巡洋艦經新加坡回國途中彩照。
就這樣,畢重遠運用各種辦法,在進步士兵中發展組織,前前後後吸收了包括輪機、槍炮、雷達、航海等主要部門的27名起義成員,組成了「士兵解放委員會」(後簡稱「解委會」)。
掌握武器 緊急關頭改變計劃
想要起義成功,掌握艦上武器是關鍵。
畢重遠多次到司令走廊察看,發現那裡有左輪手槍、衝鋒鎗30多支。
當然,司令走廊是艦艇停泊時的指揮中心,戒備森嚴。
畢重遠通過申請換崗的方式,順利潛入了司令走廊,並利用值更的機會,將槍枝子彈的位置、數量以及上鎖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重慶號」巡洋艦接到命令,將於2月17日起航去青島。「解委會」商量後,一致認為起義的時機來了。
最初擬定的計劃是這樣:海上航行中起義,當軍艦夜間航行至膠州灣成山頭轉向青島之前發難,謀取司令走廊的輕武器,迫使艦長不轉向青島,而是直奔煙臺港,天一亮即可抵達解放區。
這是最理想的方案,一切準備就緒,單等巡洋艦起航了。
不料,「重慶號」17日一駛出黃埔江口,突然在吳淞口拋錨停泊了。根據種種跡象判斷,巡洋艦可能要逆長江而上,配合江陰海防第二艦隊,阻止解放軍渡江。如果軍艦駛進長江,江面狹窄掉頭困難,又處於江陰和吳淞口兩地炮火威脅之下,對起義十分不利。
畢重遠等人當機立斷,改變原來海上航行中起義的計劃,決定在停泊中起義。
「重慶號」巡洋艦艦長鄧兆祥
「重慶號」巡洋艦的艦長鄧兆祥為人老實憨厚,作風正派清廉,航海技術嫻熟,在士兵中有很高的威望。畢重遠從往日裡鄧兆祥訂閱的報紙是《大公報》而不是國民黨黨報《中央日報》,推斷出這位艦長有被爭取的可能性。
經過前期多天的準備,「解委會」做出了最後決策:2月25日凌晨1時30分起義。
凌晨暴動 巡洋艦駛向解放區
「小畢,到接班的時候了。」隨著清脆的呼喚聲,畢重遠一躍跳下吊鋪,不慌不忙地來到司令走廊。
此時,是2月25日1時1刻。
江面上一片漆黑,遠處停泊著英國「紫石英」號驅逐艦和幾艘商船。
畢重遠按照計劃,發出了開始暴動的信號。配電房的同志首先切斷了艦上的通訊聯絡和警報器電路,畢重遠等人誘引甲板上哨兵和司令走廊的值更士兵至雷達室繳了械,迅速打開司令走廊槍架和彈櫃的鎖,武裝了全體「解委會」成員。
巡洋艦上的官兵
其餘行動組的成員按照分工到達各自指定位置,分艙逐段地拘禁了所有軍官和上士。
「兄弟們,你們怎麼事先也不通知一聲啊,咱們一起幹。」面對突如其來的暴動,不少軍官不僅沒有反抗,有些還主動要求加入。
20多名起義人員,僅用一個多小時,就用武力把這艘載有570多名艦員的現代化巡洋艦,全部控制起來。
接下來,最重要的莫過於開航了。
布置好備航,畢重遠等人到艦長室把鄧兆祥請到艦橋上,勸說他參加起義,為巡洋艦領航。這位愛國的海軍軍官考慮到「重慶號」的命運和艦上幾百名官兵的生命安全,毅然答應了眾人的請求,親自製定航線,下令開航。
凌晨5時許,鄧兆祥胸前掛著望遠鏡,站在艦橋,嘴刁菸斗,兩眼凝視前方,堅定地下達舵令,變換航向和航速,在迷濛的晨霧中,「重慶號」駛離了吳淞口。
「重慶號」巡洋艦停泊在煙臺港
經過二十多個小時的航行,2月26日清晨6時,看著前方越來越近的陸地,艦上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重慶號」巡洋艦衝破了黑暗,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光明。
3月24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給鄧兆祥艦長和全體官兵發了慰勉電:中國人民必須建設自己強大的國防,除了陸軍,還必須建設自己的空軍和海軍,而你們就將是參加中國人民海軍建設的先鋒。
參考資料:《重溫激情歲月——革命者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