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偈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所謂,好人有好報,吉人有天相。人的相,會隨著心念而改變,福禍也由此而生。
那麼,怎樣的人才算是吉人呢?
一、敬畏諸佛,憐憫眾生
何謂「吉」?
上面一個「士」字,象徵威嚴,下面一個「口」字,意思是言辭。「吉」,最初是指帝王之人,帶領臣民對天地神靈發出頌讚。表達的是對天地神靈有所敬畏,才能得到天地神靈的庇佑。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心有敬畏,人就有福氣。
蘇軾有次去寺廟遊玩,廟內有個老和尚見他穿著樸素,便說:「坐」,對小和尚說:「茶」。
蘇軾見狀,說了聲:「取善簿來」,寫了百兩香火錢,老和尚立馬改口道:「請坐」,又讓小和尚:「上茶」。
蘇軾笑了笑,在善簿上落了款:東城居士蘇軾。
老和尚一看,急忙施禮,笑道:「請上坐」,轉頭吩咐小和尚:「快,上好茶」!
隨後,老和尚請求蘇軾為廟題字,蘇軾並未推辭,提筆寫道:
坐,請坐,請上坐; 茶,上茶,上好茶。
老和尚羞愧難當。
當一個人失去敬畏,就會目中無人,失去理性,招來禍災。
敬,是有所為;畏,是有所不為。敬畏,不是膽小,不是怕事,而是由心的尊敬。對事,認真;對人,有禮。
敬畏,讓人自律。它告訴人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敬畏,讓人進退有度,懂得感恩。
明朝方孝孺說: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一個人的福氣,來源於運氣。一個心存敬畏的人,懂得順從天意,凡事適可而止,做事自然順風順水,好運氣來了,福氣也就來了。
二、樂於行善,廣結善緣
自古以來,無論儒釋道,都認為得上天眷顧之人,便是吉人。可這個眷顧,燒香拜佛求不得,只有靠自身修得。
何謂吉人,古人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只要存善念,行善舉,福報就越來越深。這就是吉人有天助。
《寓圃雜記》中記述了楊翥(zhù)的兩件小事。
楊的鄰居丟了只雞,聲稱是被姓楊的偷走的。家人不滿,告訴楊翥,誰知他不以為意道:「又不止我一家一家姓楊,隨他罵去。」
又一鄰居,一到雨天排院中積水,這積水每每流經楊翥家中,導致楊家髒汙潮溼。家人想讓楊翥上門理論,楊翥卻勸解家人:「總是下雨的時候少,晴天的時候多。」
時日久了,鄰居們都被楊翥的善意感動。有一年聽聞有賊人要來楊家謀財,便紛紛自發來楊家守夜,楊家也因此而倖免。
《六祖壇經》上說: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
一心向善,就是在為自己招來善緣和財源。對人好,受益者終是自己,這不僅是自己修得的福,也是老天的饋贈。
心中有佛,看人是佛。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運氣和福氣常繞左右,自然就是吉人。
三、自強不息,寬容大量
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其實,福氣求不得天,求不得地,只能求自己。
即使命運劃定了人生的福禍吉兇,也不要忘了,真正的福氣,是靠自強不息的拼搏積攢起來的。
明朝末年名將俞大猷(yóu),被譽為「諸將之首」。一生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然而命運並未多有眷顧。即使他有驚天勳業,也總是時而受重用,時而受貶責。
但每每橫禍飛來,他也只是笑著說:「吾自處中庸第十四章矣。」
在他長達47年的從軍生涯中,總是有功無賞,還會受到許多處分,換做別人遭受這麼多打擊,早已一蹶不振,可俞大猷卻屢貶屢起。
因為他的人信奉:生要與蘇子卿(蘇武)爭節義,與諸葛公(諸葛亮)爭精誠,與狄梁公(狄仁傑)爭妙用,與郭令公(郭子儀)爭勳業,與嶽武穆(嶽飛)爭忠貞。
他喜歡將自己和古代賢士豪傑做比較,不止這麼說,也在努力這樣做。
明末名將多數不得善終,唯有他,自強不息,對命運屢敗屢戰,最終以近八十高齡壽終正寢。
老天不會忽略任何一個自強不息的人,也不會去眷顧一個自暴自棄的人。不認命是態度,自強不息才是求福得福的關鍵。
命運看似無法捉摸,實則由人心決定。古人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老天雖然決定了你的命運,但要不要順從,是自己的事。只有不向命運索取,一路拼搏,才能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福氣。
怯懦之人,遇到坎坷,只會抱怨命苦。不認輸的人,卻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倘若跨過,便是黎明,此生定然福韻悠長。
生活充滿陽光和愛,但需要你的內心先擁有,才能所見皆如此。上天的眷顧與幫助,不是別人,也不在別處,而在自己。
你是吉人,自有天相;你是善人,自有天助!當你成為吉人,自然如有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