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力「上海市中小幼校園安全預警平臺」 產品介紹

2020-11-22 保博會

產品研發背景: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校園安全穩定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沒有學校的平安和諧,就沒有社會的穩定和諧。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深化及發展,校園教育規模的擴大,佔地廣、校區分散、人員密集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讓校園安防與其他領域相比更具有特殊性,校園治安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減少和預防校園各種事故的發生,成為學校和社會需要積極應對的問題。

典型校園安全事件:2019年2月21日,吉安八中校門口附近持刀行兇事件;2019年3月 成都某校爆出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社會輿論廣泛關注,市場監管管理總局要求,創新監管模式,實施校園食品安全智慧監管;2019年1月8日,北京西城區宣師一附小砍人事件;2018年10月26日,重慶一幼兒園門口持刀行兇事件;2018年6月28日,上海世外小學校門口砍人事件;2017年11月,河南確山70多名學生營養餐中毒;2016年6月,雲南巧家學校食材黴變導致學生中毒;2014年9月,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城關鎮東方小學持刀傷人事件;2013年9月,婁底市發生多起校園食品衛生安全事故,震驚全國。

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創建 「平安校園」,是推動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校園安防的實行至關重要,對各類威脅校園安全的潛在事件提前預知,從而避免各類校園案件的發生。

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不斷健全學校安全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標準並予以推廣;要著力建設安全校園環境;探索建立學校安全風險防控專業服務機制。部署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打造平安校園,強調要切實把校園建設成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

2018年8月市教委組織開展中小學安全風險勘查,對照中小學校園及周邊的各項風險因素,通過勘查不斷健全學校安全預警和風險評估制度,完善學校安全風險防控專業服務機制。

2018年11月關於組織開展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創建,對標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校園安全信息化是其中重要一項。

2019年1月25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部署加強本市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

2019年2月上海市《關於本市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滬府辦規【2019】2號,要求進一步明確以信息化提升學校安全管理能級的兩項任務,一是要持續推進市、區、校三級視頻安防監控平臺建設,二是深化安全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和應用。

為此,校園安防的實行至關重要,對各類威脅校園安全的潛在事件提前預知,從而避免各類校園案件的發生。為預防、震懾犯罪,減少財產損失,以健全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為關注重點,在中小學、幼兒園、託育機構安全預警系統建設,進一步構築教育系統安全防線。

產品研發現狀分析:大部分學校的安防系統只有周界電子圍欄、視頻監控、入侵報警、考勤和門禁管理,無法做到對學生、教師和訪客的精確管理,存在安全漏洞;系統聯網方面,校園安全系統缺乏與教委、公安、消防的聯動;重要區域方面,校園大門等關鍵區域的安全管理手段較欠缺;數據分析方面,缺乏及時的數據採集分析,不能提前預警,預防突發事件;周界防控方面,校園的外圍邊界存在監控盲區; 校車缺乏實時有效地監控管理。

面對眾多的監控視頻和安防事件,警方能否在事中處理環節快速追蹤犯罪嫌疑人,能否在事後研判環節快速準確取證,是目前校園安全警情事件處理的難點。大量校園安全事件的發生表明,事後的追述根本無法彌補傷害事件給學生、家長和學校帶來的巨大傷痛和損失,當前校園已建安防設備、設施缺乏智能化分析研判,無法滿足校園安全防範所需的技術手段要求。校園安全預警平臺的研發緊密圍繞「事前預防、事中處置、事後研判」三個關鍵環節,從預防傷害、保護師生人身和財產安全的角度出發,將安全事件的發生有效扼制在萌芽狀態,並在事中處置上形成快速反饋、有效閉環,在事後研判中有效運用視頻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為警方破獲案件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產品研發參考標準

《關於本市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滬府辦規【2019】2號

上海市教委《關於本市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

《關於組織開展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創建工作的通知》

《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評估指標體系》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開展2018學年度中小學安全風險勘查的通知》

上海市《單位(樓宇)智能安全技術防範系統要求》DB31/T1099-2018

上海市《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安全技術防範系統要求 第6 部分:中小學、幼兒園、託育機構》DB31/T 329.6-2019(送審稿)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技術防範系統要求》(GB/T29315-2012)

《安全防範工程技術規範》(GB50348-2018)

《安防人臉識別應用系統》(GA/T 922.2-2011)

《出入口控制人臉識別系統技術要求》(GA/T 1093-2013)

《安全防範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GB/T28181-2016

《上海公安圖像監控系統與社會單位圖像系統聯網接入技術規範(V2.0)》

《本市數字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基本技術要求》(滬公技防[2012]009號)

《上海公安數字高清圖像監控系統建設技術規範V2.0》

其它國家、行業及上海地方標準

產品研發思路:為打造最安全、最陽光的校園,也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從阻止安全事件的發生為初衷,將產品應用由事後追述改為事前預防,才是解決當前安防系統中存在問題的根本。

校園前端感知系統分布圖

第一道防線:以校園出入口、圍牆為邊界,以人臉抓拍、人臉閘機、大門狀態感知、WIFI採集、人員RFID定位、周界巡更、校車定位等技術為支撐的邊界防護圈。

第二道防線:以校園內部道路為線,操場、走廊、樓梯等公共區域為點,以視頻監控、行為檢測、通道地磁感應、窨井蓋等感知等技術為支撐的內部防護網。

第三道防線:以教室、辦公區、食堂、實驗室為點,以智能門禁技術、人臉識別技術、消防煙感電弧監測技術、基建監測技術為支撐的室內防護點,形成覆蓋大樓內部區域的安全防護陣地。

基礎支撐:校園一標六實採集數據、二維/三維地圖、學校/保安應用終端。

如何健全校門及周邊的安全機制、提前預防一切潛在的威脅。前端建設,在校門口建設高清智能攝像機,可有效的進行人臉抓拍、人體檢測、車輛檢測分析、混行檢測分析、行為事件分析、異常檢測報警及智能模式。主要對校門口及周邊,覆蓋學校周邊200米劃設為學生安全區域,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對學校周邊有關經營服務場所和經營活動的管理和監督。

後端數據分析,通過前端建設的高清智能攝像機採集的感知數據,推送至後端進行數據的清洗、比對、行為分析,對異常徘徊、異常滯留、黑名單比對等異常情況發出預警,推送至公安平臺、校園安全預警平臺。

事件處理,對異常情況提前預知,提前確認異常事件的危險性,平臺收到預警信息後,由操作員對事件進行確認,確認事件是否有效,如有效,公安人員/學校保安人員可前場現場進行處理、確認;有效杜絕潛在的危險事件的發生。

產品系統架構

系統平臺架構:為實現校園安全全流程數據抓取、後臺比對、流程閉環處置,校園安全預警系統通過跨區、跨網傳輸和協同處置,在教育網、公安網、網際網路三網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實現全市中小幼校園安全「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

平臺架構圖

校門安全預警系統平臺:用於將公安平臺搜集的一標六實多維感知數據進行同步導入和顯示,並對數據和視頻圖像進行人員、事件關聯性分析。

人臉識別系統:實時抓拍人臉圖片,並提供結構化分析,並能傳輸至公安平臺的學校模塊,利用公安人像比對庫實現人臉比對及檢索等功能。

視頻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獲取學校周邊的視頻信息,在管控區域,實現7*24小時無死角監控,並可以通過事件布防對徘徊行為進行分析和預警。

校園人臉閘機系統:對校園原有人員門禁、出入口增加人臉門禁系統,並與原有行人閘機進行對接,實現人員無感人臉比對進入功能,方便人員進入。

利用公安智能安防平臺與校園校門安全預警系統平臺進行信息共享,校園校門安全預警系統平臺將公安建設的一標六實數據進行同步導入,同時利用公安人像比對庫實現重點人員比對布控及預警。

系統數據流程:學校前端人臉抓拍機通過標準協議接入學校物聯網關,部分前端安防系統經過智能集成服務設備接入學校物聯網關,學校物聯網關將信息推送校園安全平臺,校園安全平臺對本校安防系統進行統一集成、安全應用,並將研判的滯留、徘徊等1級報警推送至學校物聯網關。

數據流程圖

物聯網關將前端抓拍照片及滯留徘徊報警信息推送至區教育局,通過網閘同時推送至區公安局圖像網。區公安局接收到信息後推送至市公安局。區教育局接收到信息後推送至市教育局,市教育局接收到信息後再通過網閘同時推送至位於公安圖像網內的市保安公司及市治安總隊圖像網。

市保安公司對學校人員抓拍照片,經過多種重點人員庫比對後,得到高危嫌疑人員信息,進行脫敏處理後傳輸至網際網路,再推送至學校物聯網關。

學校物聯網關將滯留徘徊報警信息、高危嫌疑人員信息經由智能集成服務設備推送至校園保安巡檢APP。校園安全管理平臺通過物聯網關接收到高危嫌疑人員信息後,連同滯留徘徊報警信息一併推送至校園安全APP。根據分級預警機制,校園保安巡檢APP、校園安全APP同時起到安全預警、處置作用。

產品功能:校園安全預警平臺,主要面向教育主管機構、公安部門和學校。教育主管機構,包括各級教委、教育局,負責學校資源的集中共享和統一調度。公安部門則提供警力調度及現場處理。中小幼學校是平安校園所要保護的直接目標。

平臺採用了集中式部署、多級級聯以及橫向整合的系統架構,以滿足學校、教育主管機構以及公安部門不同的應用需求。基於這樣的架構,一旦發生警情,學校、教育主管機構、公安部門三方可以在同一時間獲取信息,並根據各自職責迅速做出反應,實現多方協調聯動。在範圍上覆蓋以保證事故發生時,不僅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這些主體機構能獲知信息,更重要的是讓公安部門也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應對,以阻止或防止事件的發生。

平臺實現校園內人員、建築、房屋、設施設備、力量裝備、事件等基礎數據採集和匯聚,整合監控應用以及整合人臉抓拍、人臉比對、視頻監控、行為檢測、消防感知、窨井蓋位移感知、其它數據感知等多系統數據,實現智能化綜合管理應用,大大提升了學校重要場所的監控性能,起到安全事件的預防作用。

落地場景:在校園安全區域內,建立健全日常安全巡邏防控體系,從人臉識別、視頻監控、人臉閘機、人員定位、消防安全、智能報警、周界防範等功能模塊,增強學校周邊安全感,提前預判各類可能影響學校安全的公共安全事件或風險,能夠第一時間通報並予以防範。

1.互聯互通,多系統整合。校門管控區域內,建立健全日常安全巡邏防控體系,增加高清智能攝像機系統,增強校門口及周邊安全感,提前預判各類可能影響學校安全的公共安全事件或風險,能夠第一時間通報並予以防範。通過教育網、公安圖像網、移動網際網路之間的鏈路打通,將各類前端子系統結合起來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管理,實現各系統間的資源共享和管理控制,以提高監管效率和應急處理能力,提升整體應急處理能力。

2.多級管理,聯網共享。目前學校安防建設覆蓋了教育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學校三個機構,要保證事故發生時不僅公安部門能獲知信息,更重要的是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這些主體機構也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應對,以阻止或防止事件的發生。因而需要對資源進行共享訪問,要求系統能夠聯網共享,通過多部門功能,可實現與其它獨立系統的資源共享。區教育局、市教育局、區公安局、市公安局、市治安總隊、市保安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送建設;

3. 事前事中預警,應急預案。系統建設不僅滿足視頻錄像事後取證的功能,且應有一定的危險預警功能,根據預警信息採用適當措施把事態控制在萌芽狀態,保障校園安全。預警報警主要包括重點人員預警、異常行為預警、消防預警等,能夠聯動預案,便於對應急事件進行緊急處理,最大程度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

系統部署採用前端(學校)信息採集和分散存儲、後端(教育局)處理分析模式架構。

區教育局端:部署校園安全預警系統平臺服務端、APP應用平臺服務端、雲存儲伺服器、聯網伺服器、物聯網關、網閘。管理中心設備設在區教育局安全中心機房。

學校端:部署校園安全預警系統平臺web客戶端、APP應用平臺終端、前端存儲設備、人臉抓拍機、人臉識別一體機等前端系統設備。分中心管理端設在校門崗亭。

產品價值:校園安全預警平臺的建設和運行,帶來了極高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在社會價值方面,校園安全預警平臺響應了社會,公安,學校等各方對於校園智能安防的要求,全市學校校園安全預警水平有效改善、明顯提升,通過全流程閉環處置,達到校園安全事前預警成效,能有效預警潛在校園安全事件,重點人員行為研判等技戰法模型針對校園門口可疑人員,重點人員等進行分級處置,校警聯動共同維護校園安全;在經濟價值方面,校園安全預警平臺的部署,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警力成本,公安主管部門第一時間獲取信息,經過公安重點人像庫比對,及時感知和發現包括在逃人員在內的重點布控信息,並及時有效處置;研判信息能夠第一時間反饋至公安民警、學校老師及值班保安,實現全流程閉環處置,從而起到更高效的發揮校園安全預警作用。文/楊昊 東方網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來源《2019安保創新技術和平安建設優秀案例論文集》。

相關焦點

  • 東方網力滑鐵盧:安防巨子成億萬負翁 劉光的徵途與錯付
    當東方網力為超百餘個奧運指揮中心提供視頻圖像支撐,成功確保33個奧運場館視頻聯網監控平臺零故障時,市場看到一顆安防軟體新星在冉冉升起。2010年,東方網力迎來帝國落成第一步。其被Intel相中,成功獲得不菲的戰略投資。
  • 新華三助力教育行業構築主動安全,護航智慧校園創新變革
    會上,天津大學信息部網絡中心主任劉峰在現場介紹了天津大學校園安全建設的經驗,天津大學以數據為驅動、以威脅情報為線索、安全分析為主導、安全攻防為核心,打造了主動安全管控平臺,實現了從被動合規響應到主動管控的變革。
  • 網約車黑名單預警是怎麼回事 具體預警功能介紹
    3月15日消息,上海市在3月14日召開了2019年網約車平臺合規化工作推進會,在會議上,上海網約車監管平臺將完成黑名單預警功能一期建設。圖片來源圖蟲:已授站長之家使用完成「黑名單」預警功能一期建設,將所有不合規車輛的數據導入監管平臺,只要這些車輛一旦再次上線,監管平臺便會發出預警。
  • ...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在復旦大學揭牌
    央廣網上海11月30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張欣馳)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今天在復旦大學揭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籤署協議,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 斑馬ai課成中小幼黑馬
    張鵬天介紹,在天貓雙11的開場直播,東奧整整播了12個小時,6位主持人和名師輪番上陣,現場解答了很多考生的學習問題,不僅是帶貨,還有解惑。在天貓雙11期間,東奧堅持每天店鋪自播至少3小時,"我們教育類機構尤其能夠通過直播去為學生做詳細的課程介紹、學習指導,越來越多的成交是在直播間完成的。"
  • 疫情防控好助手——東方網力硬核產品PVG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視頻監控聯網化身城市的「千裡眼」成為重要的防疫工具之一,東方網力作為視頻監控管理平臺的領導廠商, 其「硬核」產品PVG在這場戰「疫」中再顯身手,用技術的力量助力著城市全面突圍,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 落地上海安全大腦,打造數字新高地,360與上海市普陀區達成戰略合作
    12月3日,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主辦,中以(上海)創新園、360政企安全集團、國際雲安全聯盟CSA承辦的中以(上海)創新園開園一周年暨2020上海數字創新大會正式拉開帷幕。
  • ...長江,河蟹,捕撈,張根玉,苗種,餌料,上海市,上海,-上海頻道-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劉輝1月4日報導:近年來,長江刀魚一邊被貼上「稀缺」和「高價」的標籤,一邊被全面禁捕傳聞圍繞。上海市水產研究所所長張根玉介紹。  刀鱭俗稱刀魚,屬於洄遊性魚類。每年2月份開始,長江刀魚分批從海洋進人長江,上溯至產卵場進行繁殖,形成一年一度的刀魚汛期。
  • ...申城電力供應平穩有序-上海,換流站,電網,變電站,防凍,上海市...
    東方網通訊員朱鷹傑、記者汪偉秋1月25日報導:上海中心氣象臺2018年01月25日12時43分發布暴雪黃色預警信號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第一時間啟動惡劣天氣應急預案,採取多項舉措積極應對降溫降雪給電網帶來的影響,全體員工嚴陣以待,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基於BIM運營管理平臺的智慧校園
    發展智慧校園是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方向和全球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在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規劃中,智慧校園建設成為重要工作之一。《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也明確要求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到今天,通過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加持、軟硬體的集成,切實提升了學校的運行效率,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 與時間賽跑 如果上海發生地震能提前預警嗎
    東方網記者解敏8月9日報導: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8月9日13時10分,此次地震已造成19人死亡、247人受傷。每次有破壞性地震發生時,不少人都會在心中暗自低問,我所居住的城市未來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
  • 各地各部門加強監測預報服務迎戰「蘇力」
    廈門:Ⅲ級響應積極防禦颱風「蘇力」  隨著颱風「蘇力」的臨近,廈門市氣象局防禦颱風「蘇力」工作進入了關鍵時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次颱風影響,要求全市各級相關部門加強值班,密切關注颱風動態,做好海上船隻安全工作。
  • 首批上海市臨床藥學重點專科授牌 華山等6家醫院榜上有名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月30日報導:「首批上海市臨床藥學重點專科授牌儀式暨2018年度上海市醫療機構藥學部門合理用藥宣傳教育先進表彰會」上午舉行,會議透露,上海率先在全國省區市層面開展醫療機構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6家首批上海市臨床藥學重點專科成為首批上海市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單位。
  • [路演]東方網力:目前PVG系列產品已發展為PVG+物聯網平臺
    全景網10月30日訊 東方網力(300367)2017年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宜投資者說明會周一下午在全景·路演天下舉行。公司總經理趙永軍在活動中表示,公司此次終止收購立芯,主要因交易對手的變故,導致交易方案發生了重大變化,且交易雙方短時間無法就交易方案的主要條款達成一致。
  • ...橙色預警信號|上海中心氣象臺|黃色預警信號|雷電|上海市氣象局
    此前,上海中心氣象臺2020年08月10日17時58分更新雷電黃色預警信號為雷電橙色預警信號: 預計2小時內全市發生強雷電活動的可能性很大,出現雷電災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較大,雷電黃色預警信號更新為雷電橙色預警信號。
  • 國內首家全系統鏈5G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在東營市老年大學上線開通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藝霏 東營報導10月11日上午,東營市老年大學5G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開通儀式成功舉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系統鏈5G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三系統」,即學員管理系統、校園運行系統和大數據統計分析系統,將全體學員人像信息、健康狀況、工作經歷、組織隸屬、特長優勢等基本信息錄入資料庫,通過大數據互連共享、分析研判,進行信息化流程再造。「三終端」,即同步部署的平臺PC端、手機APP和微信小程序三個終端。PC端主要面向管理人員使用。
  •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平臺
    延展    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破解轄區內製約社會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問題,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羅湖創新性地搭建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系統平臺,以實現羅湖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的規範化和信息化以及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實時共享和動態更新。
  • 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校園部署應用和方案流程介紹
    那在校園場景,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可以部署在哪些場景位置?方案流程要如何操作?那在校園場景,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可以部署在哪些場景位置?方案流程要如何操作? 部署在校園門口對進出學校的人員進行人臉識別核驗身份,讓師生可以「刷臉」通行,解放雙手;有效攔截外來人員,避免閒雜人員隨意闖入校園,降低校園安全問題的發生。人員「刷臉」通行的同時,實現人臉識別體溫檢測,實時篩查體溫異常人員提醒老師。
  • 科技後勤·智慧校園,構築新時代美好校園生活
    「CCLE」始終致力於為全國各級各類高等院校、中小學及幼兒園、全國各級教育後勤裝備管理部門、教育後勤服務商等搭載供需連結、交流學習、貿易合作的教育後勤管理服務平臺,不斷助推教育後勤管理現代化改革進程,從而助力創建「智慧型校園」、「節約型校園」、「平安型校園」、「便捷型校園」、「共享型校園」、「健康型校園」,以滿足廣大師生對後勤服務的多元化需求,協同營造新時代美好校園生活環境。
  • 儀電鑫森夏軍:高質量滿足智慧校園建設需求
    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和上海市教育學會聯合主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上海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上海申雅展覽有限公司等承辦的2019中國國際教育裝備(上海)博覽會於9月28至30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中國教育裝備網積極關注本次展會,非常榮幸邀請到上海儀電鑫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儀電鑫森」)總經理夏軍接受我們的專訪。